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一、单选题
2007年10月20日在松辽盆地,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顺利完钻,深度5000米。这是关于“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单向联系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D.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以地震波的研究作为划分地壳内部结构的依据,是由于( )
A.横波、纵波在介质中的速度变化总是相同的
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时在改变
C.地震波通过不同物质,其速度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稳定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
③位于软流层上方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D 2.C 3.B
【解析】1.地球各圈层之间都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AB错误,D正确;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除了地质钻探,还可以通过地震波等其他手段进行探测,C错误。故选D。
2.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A错误。地震波通过不同物质,其速度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此为依据,作为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C正确,BD错误。故选C。
3.岩石圈是软流层之上的部分,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的全部,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②③正确;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是地壳,①错误;地壳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④错误。故选B。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4.该地震波应是( )
A.无法判断B.纵横波C.纵波D.横波
5.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17千米处B.5千米处C.2900千米处D.33千米处
6.该地地形最有可能是( )
A.海岸山脉B.内陆高原C.海洋D.平原
【答案】4.D 5.B 6.C
【解析】4.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地震波分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不同,横波比纵波慢。横波速度慢,初始在3-6千米/秒,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初始可以达到6-9千米/秒,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AC错误,D正确。不存在纵横波,B错误。故选D。
5.根据地震波在莫霍界面经过时,速度明显增加。图中位置在5千米的地方速度明显增加,是莫霍界面的地方,B正确。故选B。
6.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厚薄不均,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平均是17千米。由于该位置厚度是5千米,所以是在海洋海底的位置,C正确。海岸山脉、内陆高原和平原的地形的海拔较高,地壳较厚,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2021年4月7日23时左右,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搭载海洋地质Ⅱ号科考船,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取得这一深度的可燃冰样品,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南海海域表层海水( )
A.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不大B.盐度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C.密度北部高于南部D.盐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关系
8.研发海底钻机系统的意义有(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②研究地幔中矿岩的物质组成
③改变能源消费构成
④勘探海洋深海资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7.C 8.B
【解析】7.本题考查表层海水相关知识,1千米以下为深层海水与题目不相关,A选项排除。盐度最大值位于副热带海区,其变化规律为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南海北部位于回归线附近,南部位于赤道附近,盐度由高纬向低纬度递减,B选项错误。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一般来说,海水盐度越大,海水密度越大,成正相关关系,南海海域表层北部海水盐度较大,海水密度北部高于南部, 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8.海底钻机系统有助于了解我国海洋海床中各类矿藏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开发海底矿藏时,由于是自主研发系统,受他国影响较小,能够进一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①④正确。从材料可知,“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海底,成功下钻231米”,其深度较小,主要是对地壳中的矿脉进行研究,还不能达到地幔深度,②错误。海底钻机系统能够开发海洋资源,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勘探和开发技术还不能足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说法过大,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B。
积云由空气上升冷却凝结形成,轮廓分明。下图示意韩国西南部冬季风影响下不同地点积云比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主要因为( )
A.大气层较稳定B.海风风速较大C.陆地表面寒冷D.海洋表面温暖
10.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距海远近B.地形地势C.水汽含量D.近地面气温
【答案】9.D 10.B
【解析】9.从积云形成的动力因素来看,积云形成是对流上升冷却导致的,大气不稳定,并不是海风将积云从海洋吹向陆地的,A、B错误。近地面温度高,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冬季海洋和陆地相比,海洋表面温暖,陆地表面寒冷,海洋处更易形成积云,海岸附近积云的比例相对较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10.积云主要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所以积云形成取决于水汽含量和热力性质。从水汽含量来看,海洋要多于陆地,沿海要多于内陆,故距海远近主要对比陆地和海洋积云比例,A错误。同在陆地,由海洋向内陆地区走,水汽含量减少,近地面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积云比例会下降,但图示中往内陆走积云比例在上升,C、D错误。此时,唯一与积云变化大致相当的是陆地海拔在上升,故该剖面陆地上积云比例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地形地势,B正确。故选B。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连续
C.Ⅱ圈层是地核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
【答案】11.A 12.D
【解析】1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选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此时容易逃生和救援;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时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正确;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图中Ⅰ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图中显示,Ⅲ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错误;图中显示,Ⅱ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错误;图中显示,Ⅳ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正确。故选D。
地球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3.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大陆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②圈层B.在③圈层C.在④圈层D.在⑤圈层
1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13.B 14.B
【解析】13.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因此属于③圈层地壳,排除C、D,B对;地下城建在大陆地表以下5千米的深度,故排除A。故选B。
14.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 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危害较小,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 建筑物容易倒塌,危害大,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相差约12秒,这期间是最佳的逃生时间,B对;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无关,A、D错;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地震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C错。故选B。
下图为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和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16.地震产生的横波(S波)和纵波(P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变化为( )
A.S波速度下降,P波速度上升B.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上升
C.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下降D.S波速度上升,P波速度下降
【答案】15.A 16.B
【解析】15.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②③④均为地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震源深度为20公里左右,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所以此次震源应位于地壳中,对应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产生的S波、P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面时,速度均明显上升,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二、综合题
17.读“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____层,耀斑出现在____层,它们活动的周期约为____年。
(2)左图中的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____现象。
(3)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____圈,b是____圈。
(4)c和d顶部的地球圈层名称是____,其位于____层之上,d以下的圈层界面名称是____。
(5)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____,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
【答案】(1) A B 11
(2) C 极光
(3) 大气 水
(4) 岩石圈 软流 古登堡界面
(5) 横波 横波不能通过液体而消失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光球层,是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的斑点,实质是低温区域;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色球层上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现象,它们的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2)读图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出现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C层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光迹现象,即为极光现象。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最外部的圈层a是大气圈,b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中连续且不规则分布的水圈。
(4)读图可知,c圈层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部圈层,即地壳层,d是莫霍界以下的上地幔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被称为岩石圈,其位于软流层之上;d圈层为地幔层,其下的圈层界面位于2900千米处,横波不能通过该界面,且纵波在该界面处传播速度也下降,为古登堡界面。
(5)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横波;理由是油气层为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不能在液态和气态中传播。因此横波在通过油气层时完全消失,速度变为零。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练习题</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08,52,94,15,2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