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1.推测a地海域海水透明度是( )
A.11B.13C.16D.20
2.a地所在海域东部、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密集,主要是因为( )
A.大气降水多B.沿岸排放污染物多
C.海平面上升D.海岸线曲折幽深
3.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性质
C.径流量D.云层厚度
【答案】1.A 2.B 3.C
【解析】1.据图中等值线的变化特征和“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一规律,a地海域等透明度数值介于8~12或16~20之间,故透明度可能为11。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a地所在海域东部、北部海域等透明度线密集,主要是因为沿岸排放污染物多,且由沿岸向海洋逐渐减少。海水透明度与海岸线形态和海平面上升关系不大,大气降水多会导致海水等透明度线稀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8月锋面带北移至我国华北地区。图示地区河流径流量大,携带的泥沙多,导致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较低,C正确。海陆位置不随季节变化,洋流性质、云层厚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随着“雪龙”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顺利完成。这次南极考察由“雷龙”船和“雪龙2”船共同执行考察任务,“雪龙2”船于2022年4月20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1万余海里,“雪龙”船于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行程3.3万全海里。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上海沿海B.澳大利亚东北海域C.新西兰沿海D.中山站沿海
5.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B.变浅C.先变深后变浅D.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4.B 5.C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较高;上海沿海、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海域都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由上海向赤道行驶过程中,密度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由赤道向中山站过程,密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变深,后变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曲线a表示( )
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全球年降水量
C.海洋表面蒸发量D.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7.在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B.年径流量C.年蒸发量D.洋流
8.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南极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
A.北极地区多为海洋,比热容大
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南半球西风漂流阻挡了低纬度暖流,导致南极气温低
D.北极周边国家多,排放热量多
【答案】6.A 7.B 8.D
【解析】6.根据所学可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且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盐度高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结合图示可知,a线在副热带海区最高,然后向赤道和两极地区递减,且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低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可以判断a线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A正确。全球年降水量赤道地区多于副热带海区,与曲线a不符,B错误。受气温影响,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海洋表面蒸发量都非常小,与曲线a不符,C错误。赤道地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高于副热带海区,与曲线a不符,D错误。故选A。
7.中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南半球海水盐度,主要原因是北半球陆地上河流多,径流量大,因此稀释了海水,使得盐度低,B正确。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的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相差不大,AC错误。洋流主要对同纬度海区大洋东西两岸地区的影响较明显,不是影响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8.北极地区多为海洋,比热容大,导致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南极;南极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高,所以气温低;南半球西风漂流呈闭合状,阻挡了低纬度暖流向高纬地区热量的传输,因此导致南极气温比北极低;北极周边国家多,排放热量多,对北极地区增温作用较小,不是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南极的主要原因。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示意厦门中学生助手绘制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大洋表层海水密度最低值区域的纬度大致在( )
A.10°NB.0°C.30°ND.60°S
10.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区域出现在( )
A.赤道附近海域B.副热带海域
C.北极附近海域D.南极大陆附近海域
【答案】9.A 10.B
【解析】9.根据图中密度曲线随纬度的变化可知,大致在10°N附近,海水密度出现最低值,故选A。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大至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副热带海域是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的区域,B正确,排除ACD。故选B。
某科研团队为研究某海湾海水性质,于1月份某日对表层海水进行测定,将白天不同时间点的水温和盐度记录绘成图。当日天气平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此季节该海湾的盛行风为(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2.当日下午,盐度值呈现“V”型反转的影响因素是( )
A.水温B.降水C.融雪D.洋流
【答案】11.D 12.C
【解析】11.首先根据时间来进行位置定位,当地海水温度最高的时间为北京时间3点30分,而应该是当地时间14时左右,故位置应该是60°W左右,该海湾1月份海水温度三十几度,可以判断出当地应为南半球的温带海域,因此风向应为西北风。综上,D正确,ABC错。故选D。
12.根据图片可知,当日下午,温度降低,盐度应该降低,A错误;材料显示,当日天气平稳,没有降水,B错误;上午温度升高,融雪量增加,盐度下降,下午雪量减少,融雪量少,盐度上升,C正确;洋流不会在一天之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D错误。故选C。
由于泥沙沉积,唐宋时期在今珠海市香山一带出现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形成了许多天然的盐场。其中有著名的金斗盐场,其晒盐产盐主要面向当地市场。明清时期,形成一大片沙田,金斗盐场被废弃。下图示意金斗盐场遗址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金斗盐场晒盐产量最大的季节及理由,正确的是( )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秋季多晴朗天气,日照充足D.冬季多大风天气,蒸发强
14.古时金斗盐场以晒盐的方式进行生产,是由于( )
①当地滩涂广阔②当地太阳辐射强③晒盐效率高④当地人口数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的原因是( )
A.珠江输沙量大B.植被破坏加剧C.海浪侵蚀强D.引海水不便
【答案】13.C 14.B 15.C
【解析】13.结合区域可知,广东沿海地区春季雨季开始早,多阴雨天气,蒸发相对弱,排除A;夏季虽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但降水量大,且多台风,不利于晒盐,排除B;秋季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量大,有利晒盐,C正确;冬季气温偏低,水分蒸发较弱,排除D。故选C。
14.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在今珠海市香山一带出现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形成了许多天然的盐场”可知,该地滩涂广阔,晒盐空间充足;该地位于珠海附近,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地处我国南方边陲地带,历史上人口数量较少,晒盐能够满足食盐需求,①、②、④正确。晒盐受气象条件影响大,效率并不高,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15.据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一大片沙田,金斗盐场被废弃”可知,金斗盐场后成为沙田,随后被废弃,说明盐场衰落与沙量增大有关,A不合题意。珠江流域径流量大,中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植被破坏,导致输沙量变大,B不合题意。由图可知,陆地向海洋扩张,金斗盐场原址逐渐远离海洋,淤积成陆,引海水不便,D不合题意。若海浪侵蚀强于河口泥沙沉积,金斗盐场不会逐渐远离海洋,C无关,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原因的选项,故选C。
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陆海,表层海水盐度、密度与底层差异较大,海水交换小,且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下图为黑海及其周边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与黑海表层海水湘比,底层海水( )
A.盐度和密度均较高B.盐度和密度均较低
C.盐度较高、密度较低D.盐度较低、密度较高
17.若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期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 )
A.越来越深B.先变深后变浅C.越来越浅D.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16.A 17.C
【解析】16.黑海周围有多条大河汇入,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因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根据材料可知,黑海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交换小,说明底层海水淡水稀释少,盐度增高;同一海域,因盐度增高,底层海水密度也增高。故与黑海表层海水相比,底层海水盐度和密度均较高,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7.货轮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影响较大。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根据材料“黑海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高于亚速海、低于地中海”可知,地中海海水密度>黑海>亚速海。故一艘装满粮食的货轮由图中甲城市开往罗马,期间货轮吃水深度大致变化是越来越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盐度是海水基本性质之一,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夏季长江入海口及其附近海域表层平均盐度分布图。
(1)描述夏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点。
(2)分析该季节,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3)推测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差异。
【答案】(1)以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为中心,由近海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递增;与南北海域相比,形成一个低盐度海区。
(2)夏季,正值长江和钱塘江汛期,大量径流汇入海洋,使该海域盐度降低;距河流入海口越近,接纳的径流越多,盐度越低,反之越高。
(3)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低盐度的范围缩小;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盐度增大。
【分析】本题以夏季长江入海口及其附近海域表层平均盐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入海口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点、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冬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差异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海洋的性质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
(1)从东西与南北两个方向描述夏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点。以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为中心,由近海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递增;与南北海域相比,夏季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
(2)抓住长江和钱塘江的汛期这一关键因素,分析夏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夏季,正值长江和钱塘江汛期,有河流汇入海洋,河流水稀释海水作用强,使该海域盐度降低;距河流入海口越近,接纳的河流径流越多,盐度越低,反之越高。
(3)从冬季长江和钱塘江进入枯水期这一因素入手,推测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差异。冬季河流水量少,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低盐度的范围缩小;河流水稀释海水作用弱,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盐度增大。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一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以此海冰生成速度,不同海域海冰可开采次数存在差异。海水在低温环境中发生冻结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研究表明,经过处理的海冰符合淡水标准,而且成本低于直接淡化海水。下图是渤海海冰预报示意图。
(1)据图可知渤海海冰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推测渤海海冰可开采次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3)从供需、环境角度,论证京津冀地区淡化海冰生产淡水的利与弊。
【答案】(1) 葫芦岛 营口
(2)分布规律:由南向北增多;由海向岸增多。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域形状。
(3)利:渤海海冰资源丰富,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淡水需求量大,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弊: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或海冰生产不稳定),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岸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分析】本题以海冰以及渤海海冰预报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海水性质、以及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营口市和葫芦岛市的海冰范围较大,且最大冰厚较厚,所以这两个城市的海冰资源比较丰富。
(2)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大陆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封闭海域收陆地影响更强,更易结冰。因此其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增多;由海向岸增多。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域形状。
(3)从供需角度看,京津冀地区海冰淡化的利处:渤海海冰资源丰富,距离近,而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多,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淡水的需求量较大,水资源短缺严重,淡化海冰生产淡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从环境角度看,京津重地区海冰淡化的弊端: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只能在冬季供应,供应不稳定;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域生态环境,危及生物生存,影响生态环境;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加剧盐碱化,造成严重的污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1)陆地径流携带盐类物质,注入海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盐类滞留海洋,盐度上升;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在海洋聚集,海水变咸。
(2)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较低;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盐度较高。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淤泥质海滩面积广,利于晒盐;临海,盐类物质多,原料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海水是咸水的原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盐场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
(1)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陆地河流携带盐分通过径流输送注入海洋;海水蒸发, 入海的盐类几乎不会蒸发,滞留在海洋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水循环中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不断地使盐类物质不断向海洋聚集,越来越多的盐分导致海水变咸。
(2)根据图中可知,B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海洋稀释海水,导致该区域海水盐度降低;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减少,该区域盐度较高。
(3)根据图中A盐场的位置可知,该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其形成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芦盐场位于我国渤海湾地区,降水少,晴天时间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长芦盐场临近海洋,有丰富的盐类物质,为盐场提供原料。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达标测试,共1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