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萍乡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展开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依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下图为周代秦国国君墓穴形制变化图。据此可知( )
A. 等级观念日益弱化B.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 中央集权雏形初显D.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依墓道数量的多寡可分为“亚”字形墓、“中”字形墓及“甲”字形墓,拥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等级最高,属于帝王级的墓葬规模;其次是设有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墓及设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为诸侯及贵族所使用,而材料中的国君从开始的“甲”字形墓,到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墓,体现的是该诸侯国国君不再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定设置墓道,冲击了分封制度下的严格等级,B项正确;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而是西周规定的等级制度受到诸侯国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周制遭到冲击,周天子势力衰微,和中央集权无关,且周朝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商鞅变法的成效应该体现在富国强兵方面,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尚书一职,秦置于宫禁;西汉沿置,为皇帝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东汉置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成为朝廷的政务中心。这一过程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 皇帝近臣演变为中枢官员
C. 三公九卿制度确立D. 君权与相权关系渐趋缓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尚书一职在秦朝时仅为宫禁之职,西汉时负责皇帝的文书工作,东汉时尚书台成为朝廷的政务中心,权力和地位显著提升。这一过程表明皇帝的近臣逐渐演变为中枢官员,掌握了更多的实权,反映了皇帝通过近臣加强对政务的控制,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中央内部而非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A项;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尚书一职权力变化的,没有涉及君臣关系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
3. 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 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B. 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 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D. 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代。根据材料“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可知,统治者要求《唐本草》在编修过程中重视药物的实证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医学辩证论治的相关信息,东汉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原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唐本草》对前人编写经验的传承信息,排除B项;《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推动了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材料并不是强调医典的的修撰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4.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反映出( )
A. 宋人生活和消费水准超过前朝B. 士族阶层以自身经济地位为重
C. 除契约关系外的人身束缚减少D. 商业革命使得经济生产率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沈括认为唐朝人所写的“富贵诗”中描绘的奢华生活在他看来不值一提,这暗示了宋朝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可能超过了唐朝,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士族阶层以及其对自身经济地位的重视,所以该选项与题目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除契约关系外人身束缚减少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C项;“商业革命使得经济生产率提高”在题干中也没有相关的表述和体现,题干材料与经济生产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 明清时期,浙江衢州地区木植业出现一种“拼”的经营方式: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拼”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这种经营方式的出现( )
A. 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B. 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C.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普遍形成D. 导致了木材加工业的兴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卖方山主在保留山林所有权的前提下出让经营权,作为买方的商人则在预付‘拼’金后,获得对山林的长期经营权。”可知,明清时期的这合作的方式,拓展了商业资本投资的途径,也反映出商业资本注重源头对经济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商业资本的拓展,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租佃关系在宋朝时已经成熟,且材料描述的信息与租佃关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木材加工业的兴盛,排除D项。故选A项。
6. 1909年,驻京各国使节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反对华商银行发行钞票;到1921年各外国银行又群起配合,要求“将现在施加于中国邮局、海关以及中东路等关于接受和行使外国银行钞券的限制全部取消”。这一现象表明
A. 清政府被迫接受西方金融规则B.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 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 各国相互勾结侵损中国国计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1909年各国使节发起抗议,1921年各外国银行群起配合,由此可见各国之间相互勾结,在华利益具有连带关系,各国联合起来侵损中国国计民生,D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未涉及清政府具体反应,更未涉及其是否接受西方金融规则,排除A项;资本输出指的是列强在华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材料没有强调这一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各国抗议结果,也无法判断他们是否把持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排除C项。故选D项。
7. 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馆官员T.T.梅多斯,根据第一手观察资料做出如下解释。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信条和一种制度。这三个信条是( )
上述材料意在强调( )
A. 清政府形式上是独裁政府
B. 传统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
C. 资产阶级参与政治的要求
D. 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根据材料“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可知,梅多斯认为,中华民族作为同一个民族,其历史空前悠久,人口不断增加是因为道德、举贤、民主,其想说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因为政府具有较高精神境界,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民主的信息,而非独裁,排除A项;19世纪中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诞生,排除C项;专制政府不具正当行政途径,说法不准确,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8. 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
A 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B. 促进佛教事业发展
C. 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D. 践行儒家民本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边疆地区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的处理,清王朝治理方式较为柔和,对百姓相对宽容,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增强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C项正确;“司法体制建设”并非材料所述做法的最终目的,排除A项;“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体现清政府处理案件的灵活和以民为本,这一做法并非为了促进佛教事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所述做法虽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并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 宣传画作为一种内容紧跟时代主题、图像紧跟时代热点、形式彰显时代风采,下面是抗战时期的两幅宣传画。这两幅宣传画意在( )
A. 彰显中国强盛有力的国力B. 宣扬了全民族抗战的军功
C. 反映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D. 激扬同仇敌忾的尚武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题干左图“加强各抗日根据地建设,使敌人无力西进、北进、南进(晋西美术工厂印制 1941年)”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用绳子捆绑住“日本人”,使其无法行动自由。根据地的建设使敌人无力西进、北进、南进。根据题干右图“‘地质学家’又碰了壁”可知,地质学家是日本侵略者,大山代表中国,大山的拳头即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的资源。抗战时期的宣传画彰显了中国军民通过不同方式抵抗日本侵略的尚武精神,D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力衰弱,排除A项;两幅宣传画是中国军民取得的胜利成就,但宣传画的目的是激发出更大的抗日力量,同仇敌忾的尚武精神,排除B项;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第一幅宣传画反映了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但第二幅是从中国有力地抵抗日本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角度来宣传的,因此第二幅宣传画不属于中国战场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0. 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表所示的称呼。
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
上述调整( )
A. 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B. 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 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D. 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类试题。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54年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称呼进行调整,敌对色彩淡化变得友善平等,说明当时中国积极调整对外策略,注意外交用语,C项符合题意;多极化是指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趋势日益明显,材料只是强调中国对新兴国家的用于发生变化,未涉及实力的变化以及对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对亚非新兴国家称呼的变化,未涉及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减,排除B项;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运动会议召开,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
A. 制约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B. 利于西欧封建王权的加强
C. 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支持D. 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通过和国王之间的相互支持,城市赢得了自治,国王得到了城市的金钱和人力支持,进而强化了封建王权,B项正确;当时尚未产生代议制民主,排除A项;当时尚未产生近代民族国家,排除C项;当时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从几乎是全部学校所共有的纪律荡然的现象,从一切阶级的道德败坏,从虔诚的人们的不住埋怨、叹息和眼泪就可以看出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 启蒙运动后期人文主义的虚妄化B. 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功利的真实写照
C. 资产阶级的贪婪导致了社会不满D. 西方近代科学课程中人格属性粗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描述了社会纪律和道德的败坏,以及人们的埋怨和叹息,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的不满情绪。结合选项来看,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资产阶级的贪婪导致了社会不满”,因为资产阶级的贪婪和追求利益往往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和人们的不满情绪;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时期,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社会道德和纪律的败坏,没有涉及知识功利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近代科学课程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8世纪,法国经营时尚物品的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服饰的种类、色彩、质地空前多样,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上述现象( )
A. 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B. 标志着理性主义应运而生
C.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 显示出工业革命迅猛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上层社会乃至王后都在使用这些时尚物品,又成为了普通人的流行饰品,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这些饰品成为社会风尚不会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商业,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主义者对非洲进行了人为分割,使非洲国家的几乎所有边界都变成了笔直的线条。这些笔直的边界穿过不同民族的聚集区,严重破坏了非洲国家和民族间的传统疆界。西欧对非洲的疆域划分( )
A. 导致非洲经济畸形发展B. 摧残了当地古老文明
C. 埋下了国际争端的祸根D. 瓦解了传统社会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非洲国家的几乎所有边界都变成了笔直的线条”,这种情况使得“边界穿过不同民族的聚集区,严重破坏了非洲国家和民族间的传统疆界”,埋下了民族问题和国家之间的争端,C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非洲经济畸形发展,排除A项;边界问题和民族矛盾不是摧毁当地古老文明的原因,排除B项;边界问题和民族矛盾和瓦解传统社会结构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下图),上面有四个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
A. 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B. 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 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D. 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广告海报描绘了一名上身裸露的印第安人,体现了粗鲁的种族成见,D项正确;该广告海报体现了粗鲁的种族成见,并不利于争夺印第安人市场,排除A项;该广告海报体现了粗鲁的种族成见,只会引起印第安人的反感,排除B项;体现粗鲁的种族成见的海报不会推动印第安人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16. 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千万吨,到1979年的近7千万吨。1979年,石油出口额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了34%。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
A. 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
B. 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
C. 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
D. 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石油出口额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了3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油价格的暴涨使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在冷战时期获得优势。故答案为D项。A项石油出口增加不代表人均收入会提高,排除;B项石油出口额增加与工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C项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
(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答案】(1)特点:渠道多样;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
作用: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维护了边疆安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
(2)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
(3)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两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步递、马递、急脚递”“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可知,渠道多样,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据材料一“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日行五百余里”可知,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据材料一“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可知,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据材料二“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可知,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
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据所学可知,驿站等交通便利,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据所学可知,宋朝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据所学可知,驿站等的设置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下原因: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边疆长期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据所学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据所学可知,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三从宋代的路上交通到海上交通,同一时期西方欧亚国际局势十字军东征事件,并结合所学得出结论: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对1950~2100年人口的估计与预测。
人口的估计与预测:1950~2100年(单位:百万)
注:a估计,b预测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表中提取至少两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明确提出信息,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信息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说明:二战以来,国际局势相对稳定;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工业化的推动;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信息二: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
说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国家政策导向;历史传统;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出生率低。
【解析】
【详解】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是材料要求我们至少从两个角度总结表格中信息,加以论述,通过表格我们很容易发现,1950年至2100年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对人口的预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因此第一条信息可以是人口的整体发展态势,我们可以拟定论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然后展开相关论述即可;第二条线索,我们很容易找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不一,明显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可以拟定论题: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随后展开相关论述即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1947—1969年,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的资助下,政府委托高校、研究院、企业等组织兴建了74所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197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进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有限,掀起了质疑国家实验室的浪潮,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从1982年到1991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增加到40个。在持续加强军事科技研究的同时,政府推动国家实验室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卫生健康、生态环境、能源再生的研究中。
——据李阳《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科研基地布局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开始对国家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综合型研究基地。
——据苏熹《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主导——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历程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期美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不同之处。分析我国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中国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案】(1)原因:二战和冷战的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外来科技人才的涌入。
(2)异:美国起步早,中国起步晚;美国发展经历波折,中国发展相对顺利;美国社会发挥的作用更突出,中国政府发挥的作用跟突出;美国广泛吸纳各国科技人才,中国主义依靠本国科技人才。意义:引领中国科技体制创新;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推动中国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3)作用:战略引领;推动调整与更新;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中期的美国。根据材料“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可知原因是外来科技人才的涌入;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原因是二战和冷战的促进;从科技角度分析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从思想角度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小问2详解】
本题第一小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现代的中国和世界。根据材料“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受原子弹研制计划的影响,美国政府建立了6个国家实验室”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可知不同是美国起步早,中国起步晚;根据材料“到1981年国家实验室仅剩下34个”和“仅在2012年就投入16000余亿元,启动筹建了一大批国家试点实验室”可知不同是美国发展经历波折,中国发展相对顺利;根据材料“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凭借超一流的硬件条件与科研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和“1998年以后,国务院提出‘培育国际一流实验室’‘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等目标”可知不同是美国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更突出,中国政府发挥的作用更突出;根据材料“194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涌入美国”和“我国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困难,依托高校等科研力量,组建了我国首批国家实验室”可知不同是美国广泛吸纳各国科技人才,中国主义依靠本国科技人才。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现代的中国。从科技角度分析意义是引领中国科技体制创新;推动中国科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人才角度分析意义是培养大批科技人才;从经济建设角度分析意义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和世界。从战略角度分析作用是战略引领;从创新角度分析作用是推动调整与更新;从政策角度分析作用是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
1.必须靠道义的作用而不是靠物资力量来治国。
2.让最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妥善治理国家所必需的。
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肆意放纵自己,从而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废黜这样的君主。
项目
新称呼
新称呼的标准
第一类
“东方国家”“亚非国家”
地理位置
第二类
“独立自主国”“半独立自主国”
国家主权独立程度
第三类
“中间国家”“中立国家”“第三世界集团”
同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关系
1950年a
1980年a
2000年b
2025年b
2050年b
2100年b
不发达国家
1670
3284
4922
7061
8548
9741
发达国家
834
1140
1284
1393
1425
1454
全世界
2504
4424
6206
8454
9973
11195
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新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新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仿真卷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仿真卷历史试题,文件包含2025届山东省通用高三历史开学测试仿真卷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江西省重点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历史]江西省重点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1919年12月,陈独秀声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