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共16页。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江三峡大坝使用的水泥属于硅酸盐材料
B. 耐高温的碳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石英砂为原料制得的
D. 华为已正式发布,其芯片的主要材料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泥属于三大传统硅酸盐材料之一,A正确;
B.碳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正确;
C.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石英砂为原料制得的,属于三大传统硅酸盐材料之一,C正确;
D.芯片的主要材料是,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符号为B. 的电子式为
C. 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D. 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符号为,故A错误;
B.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O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故为,故C正确;
D.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C。
3.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含共价键
C. W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Y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原子序数比X大,Y为Na;Z与X属于同一主族,Z为S,W为Cl。
【详解】A.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Na>S>Cl,A错误;
B.Na2O2中含共价键,B错误;
C.W的含氧酸有多种,其中HClO为弱酸,C错误;
D.同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减弱,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D正确;
故选D。
4.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B. 溶液中数目为
C. 中所含的原子数为
D. 标准状况下,所含分子数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则7.8g过氧化钠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ml—1=0.3NA, 故A正确;
B.2L1ml/L氯化镁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个数为1ml/L×2L×2×NAml—1=4NA,故B错误;
C.32g18O2分子中含有原子个数为×2×NAml—1≠2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态,无法计算22.4L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故D错误;
故选A。
5.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锌为负极,铜为正极,硝酸根得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铜离子得电子,故B符合题意;
C.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组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两电极材料相同,不能组成原电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 B. C. SD.
【答案】C
【解析】
【详解】A.Si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Al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和水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S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为亚硫酸钠,故C符合题意;
D.Fe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与水不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夹持装置已省略) (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根检验应用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A错误;
B.检验铵根离子时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错误;
C.NO难溶于烧碱溶液,不能产生喷泉,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倒置漏斗可以防倒吸,D正确;
故选D。
8.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故A错误;
B.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B正确;
C.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成氯化铵,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故C错误;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故选B。
9. 与反应生成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发生化学反应
D. 该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
B.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能量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10.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硫:。下列实验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先比较温度,由题中的数据可知,30℃>10℃,则C、D 的反应速率大于A、B中的反应速率,又由于D中Na2S2O3的浓度大,则D中反应速率大于C中反应速率,所以D中反应速率最大,最先出现浑浊的是D。
故选D。
11. 铅酸蓄电池在通信、工业、国防军工、光伏、新能源储能、交通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工作时的电池总反应:,其构造示意图如下。电池放电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B.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质量增加
C. 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质量减小
D. 移向电极,电子由经外电路流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放电时的电池反应PbO2+Pb+2H2SO4=2PbSO4+2H2O可知,Pb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为电池的负极,PbO2在放电过程中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它是原电池的正极;原电池放电的过程中消耗硫酸,所以溶液的酸性减弱。
【详解】A.根据分析,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硫酸,所以溶液的酸性减弱,A错误;
B.根据分析,Pb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质量增加,B正确;
C.根据分析,PbO2为电池的正极,PbO2在放电过程中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
D.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应该向负极Pb移动,D错误;
故选B。
12. 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B. 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 时刻,反应正向进行D. 时刻,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t4时刻,v(正)=v(逆),2v正(H2)=3v逆(NH3),A项错误;
B.t3时刻, 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B项错误;
C.t2时刻,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
D.t1时刻,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v消耗(N2)>v生成(N2),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3. 工业上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取硝酸,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
B. 反应②消耗氨气,转移电子数目为
C. 反应④需要通入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
D. 反应①②③④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N2与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NH3,NH3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氧化产生NO,NO与O2反应产生NO2,NO2被水吸收得到HNO3。
【详解】A.过程①是N2转化为化合物NH3,属于氮的固定,A正确;
B.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ml,生成NO转移电子数目为10NA,B错误;
C.过程④反应为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生成NO,故需要通入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C正确;
D.反应①②③④中都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这些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
B. 通入使溴水褪色:
C. 用烧碱溶液处理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D.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生成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Fe2++2NO↑+4H2O,A错误;
B.二氧化硫被溴水氧化为硫酸,故为,B正确;
C.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为,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本分共4题,每题有若干小题,共58分。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盛装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实验观察到装置C中产生淡黄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装置B、D、E中溶液均褪色,其中体现还原性的是_______(填标号)装置,体现漂白性的是_______(填标号)装置;
(4)酸性溶液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空气样品经过管道以的流速通入密闭容器中的的酸性溶液,经过溶液恰好褪色,假定样品中的被溶液充分氧化吸收。
①与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是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①. 2H2S+SO2=3S↓+2H2O ②. 1∶2
(3)①. B ②. E
(4)①. ②.
【解析】由装置A制备二氧化硫,在装置B中检验其还原性,在装置C中检验其氧化性,在装置D中检验其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在装置E中检验其漂白性,以此解题。
(1)由图可知,盛装溶液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装置C中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该反应中二氧化硫是氧化剂,硫化氢是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1∶2;
(3)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则体现其还原性的是B;二氧化硫可以漂白品红,则体现其漂白性的是E;
(4)①空气中SO2经过管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依题意,KMnO4的物质的量是0.2L×0.1=0.02ml,溶液恰好褪色,则KMnO4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关系可知,通入的SO2的物质的量为0.02ml×=0.05ml,则该空气样品中的SO2含量为=。
16. 硝酸铜主要用作分析试剂及氧化剂,也可用作搪瓷着色剂等。某兴趣小组利用铜和硝酸制备硝酸铜,设计了以下三种制备方案并分组进行实验。
方案Ⅰ (铜丝)(浓)
方案Ⅱ (铜丝)(稀)
方案Ⅲ (铜粉)
实验现象:
根据制备方案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见光或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所以实验室一般将其保存在_______中;
(2)工业生产中为了盛装大量浓硝酸,可选择_______(填标号)作为罐体材料;
a.铜 b.铁 c.铝 d.镁
(3)从节约原料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最适宜的是方案_______(填“Ⅰ”“Ⅱ”或“Ⅲ”);
(4)方案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方案Ⅱ实验中气体在试管上部变为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方案Ⅰ实验组针对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并继续实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的浓度较大所致
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
②实验探究
【答案】(1)棕色细口试剂瓶
(2)bc
(3)Ⅲ
(4)3Cu+2NO+8H+= 3Cu2++2NO↑+4H2O
(5)2NO+O2=2NO2
(6)①. 绿色 ②. NO2
【解析】利用铜和硝酸制备硝酸铜的实验探究。
(1)浓硝酸见光或者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氮,一般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
(2)A.铜能与浓硝酸反应,所以不能作为盛放大量浓硝酸罐体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B. 铁在浓硝酸中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能作为盛放大量浓硝酸罐体材料,故符合题意;
C.铝在浓硝酸中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能作为盛放大量浓硝酸罐体材料,故符合题意;
D.镁能与浓硝酸反应,所以不能作为盛放大量浓硝酸罐体材料,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3)方案Ⅰ和Ⅱ中都生成了NO、NO2等污染性气体,且原子利用率不高,故选方案Ⅲ。
(4)方案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8H+= 3Cu2++2NO↑+4H2O。
(5)NO遇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反应式为2NO+O2=2NO2。
(6)称取一定量的硝酸铜,加少量水,配成硝酸铜饱和溶液,未出现绿色,则假设1不成立;取适量实验1中溶液,通入NO2,溶液出现绿色,则假设2成立。
17. 硫酸亚铁铵又称莫尔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可用黄铁矿(主要含等)制备莫尔盐,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同时也可用于工业制硫酸,流程如下:
(1)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在焙烧前通常将黄铁矿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焙烧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滤渣1主要成分是_______;
(4)为证实所得莫尔盐样品中不含,实验方案为:取其少量样品溶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填化学式),现象是_______,证明不含;
(5)吸收气体时用98.3%的浓硫酸而不用水,原因是_______;
(6)硫酸工厂的尾气中仍含有一定量,可用氨碱法进行处理。用过量氨水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1
(2)①. 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
(3)
(4)①. KSCN ②. 溶液不变红色
(5)与水反应放热,易产生酸雾,影响吸收
(6)
【解析】黄铁矿(主要含等),在空气中焙烧后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用硫酸溶解后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硅不溶解,随后用一部分黄铁矿还原其中的三价铁为二价铁,再加入硫酸铵后得到产品,以此解题。
(1)中Fe为+2价,则S为-1价;
(2)在焙烧前通常将黄铁矿粉碎,主要是为了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焙烧”时发生的主要是FeS2与O2反应生成Fe2O3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
(4)三价铁遇到KSCN显红色,可以用来检验三价铁,故答案为:KSCN;溶液不变红色;
(5)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而不用水吸收的原因是与水反应放热,易产生酸雾,影响吸收,故答案为:与水反应放热,易产生酸雾,影响吸收;
(6)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用过量的氨水吸收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离子方程式为:。
18. 某温度下,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发生M、N两种气体间的转化,M、N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时,反应是否达平衡?_______(填“是”或“否”);
(3)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docx、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docx、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pdf、化学期中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统考监测试题解析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