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9页。
幽怨寄深闺,豪情付大江 ——《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比较鉴赏 大唐气象万千,诗意昂扬,两宋金戈铁马,词风迥异。展开宋词的历史画卷,有两颗耀眼的明珠会立刻吸引读者的眼球,这便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今天将以两首词为载体,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从音韵、意境和人物形象等角度感受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 ——清·桐城派刘大櫆《论文偶记》注:音节指音韵、句式、节奏等语言因素。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诵读作品,感受两首词风格的差异。(从节奏、押韵、响度等方面体会两首词的风格差异。)诗意表达学习支架: “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是古人对声母的五种分类。音韵学上一般认为,“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中,牙喉音发音洪亮,舌齿音发音较细微。 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宋之韵》栏目要给这两首词分别拍摄一个10分钟的讲解视频,如果选词中的一些意象放在其中,你会选哪些意象?请完成拍摄脚本的填写。活动二、品读意象,置身诗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拍摄脚本中华传承惊,马遇警、受惊吓而嘶鸣。——《说文解字(白话版)》《声声慢》镜头拍摄脚本活动二、品读意象,置身诗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的意境分别是怎样的? 学习支架:概括意境特点可以从物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角度。明确:《赤壁怀古》意境开阔宏大、气势磅礴,《声声慢》意境冷寂黯淡、哀婉凄凉。活动三.贴近人物,领会诗情结合背景资料,探究主人公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资料补充: 《赤壁怀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七月,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黄州编管期间。元丰三年的乌台诗案使苏轼贬谪黄州,朝廷责成地方官把他当“罪人”看管,不得随意走动,不得“签书公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渐不为人识。” (《答李端叔书》)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 (苏轼《送沈逵赴广南》)资料补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宋钦宗靖康二年 (1127 年),金政权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入据中原。宋朝统治者束手无策,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相继避难南渡。这其间,他们夫妇呕心沥血积攒的金石字画一部分在南下中途被盗,一部分被乱兵一把火烧毁殆尽,半生积蓄转瞬间荡然无存。而更为不幸的是,南渡第三年,丈夫就在南京去世,这年李清照 46 岁。这样一来,她连续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的重大打击,身心倍受多重摧残。从此以后,晚年的李清照孤身一人,独处异乡,尝尽了背井离乡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豪放婉约,情感有别 两首词中都出现了“酒”的意象,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一杯酒)和《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都是词人尝试化解苦闷的方式。 思考:苏轼和李清照以酒解愁的方式有何不同?他们的愁绪是否得到了化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华传承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从江月中获得抚慰,在精神上得以超脱第七单元《赤壁赋》豪情旷达寄以江月幽怨哀愁深埋闺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品宋词感怀绝美宋词日久新,因声求气入耳听。大江东去意壮美,满地黄花愁吾心。建功立业抒豪迈,感时伤事表悲情。婉约豪放皆动人,千古传唱唱到今。课后探究: 在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写道,“苏轼词豪放,李清照的词婉约。”你认为这种说法严谨吗?自主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借助今天的学习内容,反驳这一观点。指导感谢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幽怨寄深闺,豪情付大江 ——《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比较鉴赏 大唐气象万千,诗意昂扬,两宋金戈铁马,词风迥异。展开宋词的历史画卷,有两颗耀眼的明珠会立刻吸引读者的眼球,这便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今天将以两首词为载体,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从音韵、意境和人物形象等角度感受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 ——清·桐城派刘大櫆《论文偶记》注:音节指音韵、句式、节奏等语言因素。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诵读作品,感受两首词风格的差异。(从节奏、押韵、响度等方面体会两首词的风格差异。)诗意表达学习支架: “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是古人对声母的五种分类。音韵学上一般认为,“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中,牙喉音发音洪亮,舌齿音发音较细微。 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宋之韵》栏目要给这两首词分别拍摄一个10分钟的讲解视频,如果选词中的一些意象放在其中,你会选哪些意象?请完成拍摄脚本的填写。活动二、品读意象,置身诗境《念奴娇·赤壁怀古》拍摄脚本中华传承惊,马遇警、受惊吓而嘶鸣。——《说文解字(白话版)》《声声慢》镜头拍摄脚本活动二、品读意象,置身诗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的意境分别是怎样的? 学习支架:概括意境特点可以从物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角度。明确:《赤壁怀古》意境开阔宏大、气势磅礴,《声声慢》意境冷寂黯淡、哀婉凄凉。活动三.贴近人物,领会诗情结合背景资料,探究主人公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资料补充: 《赤壁怀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 七月,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黄州编管期间。元丰三年的乌台诗案使苏轼贬谪黄州,朝廷责成地方官把他当“罪人”看管,不得随意走动,不得“签书公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渐不为人识。” (《答李端叔书》)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 (苏轼《送沈逵赴广南》)资料补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宋钦宗靖康二年 (1127 年),金政权攻陷了北宋的首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入据中原。宋朝统治者束手无策,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相继避难南渡。这其间,他们夫妇呕心沥血积攒的金石字画一部分在南下中途被盗,一部分被乱兵一把火烧毁殆尽,半生积蓄转瞬间荡然无存。而更为不幸的是,南渡第三年,丈夫就在南京去世,这年李清照 46 岁。这样一来,她连续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的重大打击,身心倍受多重摧残。从此以后,晚年的李清照孤身一人,独处异乡,尝尽了背井离乡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豪放婉约,情感有别 两首词中都出现了“酒”的意象,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一杯酒)和《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都是词人尝试化解苦闷的方式。 思考:苏轼和李清照以酒解愁的方式有何不同?他们的愁绪是否得到了化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华传承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从江月中获得抚慰,在精神上得以超脱第七单元《赤壁赋》豪情旷达寄以江月幽怨哀愁深埋闺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品宋词感怀绝美宋词日久新,因声求气入耳听。大江东去意壮美,满地黄花愁吾心。建功立业抒豪迈,感时伤事表悲情。婉约豪放皆动人,千古传唱唱到今。课后探究: 在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写道,“苏轼词豪放,李清照的词婉约。”你认为这种说法严谨吗?自主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借助今天的学习内容,反驳这一观点。指导感谢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