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开学考】2024年初中语文新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地区、版本)
【开学考】2024学年初中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开学摸底考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学年初中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考试版docx、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答题卡docx、八年级语文天津专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本题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 诘责(jié) 杳无消息(chá)
B.滞留(zhì) 炽热(chì) 器宇轩昂(xuān)
C.踌躇(chóu) 遒劲(jìn) 惟妙惟肖(xià)
D.洗涤(tiá) 记载(zǎi) 坦荡如砥(dǐ)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杳无消息(chá)——yǎ;
C.遒劲(jìn)——jìng;
D.洗涤(tiá)——dí;
故选B。
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天津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海河不仅以母亲河的包容与陪伴______着天津这座城市,同时也以天津式的慷慨和柔情______着所有来津旅行的游客。因此,“‘桥’见海河,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倾情打造了8个系列精彩活动。本次活动将______海河,以北安桥、解放桥等特色桥梁为重点,在津湾广场、北安桥音乐公园等亲水区域组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A.见证 迎接 围绕B.哺育 迎接 围绕
C.哺育 观望 包围D.见证 观望 包围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处:
见证:证明,证据。哺育: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根据上文“海河不仅以母亲河的包容与陪伴”可知,对于天津来说,海河就像母亲一样,给它营,滋养它成长所以用“哺育”更突出海河是天津“母亲河”的特点;
第二处:
迎接:向前接待。观望:表示张望、怀疑、观察。
根据下文“所有来津旅行的游客”来看,用“迎接”能突出天津人的热情好客;
第三处:
围绕:围在周围。包围:指四面围住。
结合语境可知,这次活动是“围绕”海河,在它的周围打造区域活动,而不是从四面把海河包围住,所以要选择“围绕”;
故选B。
3.(本题2分)下面文段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循序渐进、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的方法去读。②我们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③也应当在纷繁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④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除“通过”。
故选D。
4.(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匾额简称“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做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A.“ ” —— 。”
B.《 》 : 。”
C.“ ” : ”。
D.《 》 —— ”。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说文解字》是一本书,第一、二处应使用书名号。第三处,前面的“如下解释”引出了后面的“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故应用冒号。第四处,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属于完全引用,句号应在引号之内。
故选 B。
5.(本题3分)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国。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去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出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的情景,烘托孤寂的心境。
B.颔联直抒内心感受,作者像“征蓬”一样飘转出关塞,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即景设喻,以景自比。
C.颈联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描绘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尾联写诗人此次出关慰问将士,到达边塞却得知都护还在前线,因而心生失望与不满。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因而心生失望与不满”表述错误,尾联写诗人此次出关慰问将士,到达边塞却得知都护还在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美之情。
故选D。
(本题9分)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6.(3分)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7.(3分)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列数字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D.分类别 列数字
8.(3分)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答案】6.A 7.D 8.B
【解析】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这一发现”为代词,指代的内容在前文,根据第③段“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可知,“这一发现”是指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故选A。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第⑥段“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可知,分类说明了的“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和在5小时以上,与风雨的关系,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1”“12”“36”“5”是具体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D。
8.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①段“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可知,解说了“晕”的概念;
根据第②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可知,追溯了“晕”的历史;
根据第③段“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第④段“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可知,解释了“晕”的成因;
根据第⑦段“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可知,说明了“晕”的作用;
故选B。
(本题9分)阅读下面《大道之行也》,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9.(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
10.(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B.不独子其子
C.货恶其弃于地也D.盗窃乱贼而不作
11.(3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礼记·礼运》的一段,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章共分两层: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总领全文;第二层是分述。
C.文中的“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D.文中“大同社会”一直是后世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理想目标。
【答案】9.B 10.A 11.B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译为: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亲:名词,父母;
故选B。
10.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睦,古今都有和睦之意;
B.古指儿女,今指儿子;
C.古指财货,今指货物或商品;
D.古指伤害,今指偷东西的人;
故选A。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文章应分为三层,是总分总的关系,首先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总领全文,接下来是分述,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特点,最后“是谓大同”总结,收束全文;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12.(本题6分)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答案】 关山度若飞 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 凭君传语报平安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度、凭、壮”等字词容易写错。
(本题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①,字逸少,琅琊人也。幼聪慧,好学不倦。年十三,书法已名于时。及长,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楷、行、草皆精,尤擅行草,世称“书圣”。
羲之性豁达,不拘小节。好饮酒,醉则挥毫泼墨,书法愈妙。然亦因此,时人讥其放诞。然羲之不以为意,笑曰:“吾书意所之,岂拘世俗之评?”
晚年,隐居会稽,专心书法,不复问世事。终其一生,书法之艺,无人能及。
【注释】①王羲之:东晋时期大臣、著名书法家。
13.(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不复问世事 复:
②无人能及 及:
14.(2分)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十三,书法已名于时。
15.(3分)请概括王羲之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
【答案】13. 复:再 及:追上、赶上、达到。 14.他十三岁时,书法已在当时很有名(出名)。 15.品格:性格豁达,不拘小节,超脱世俗,淡泊名利。
才能:自幼聪慧好学(勤奋),书法造诣深,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专注)。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不再过问世间的事务 复:再。
②句意: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及:追上、赶上、达到。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做到文从字顺。注意重点词:
名:动词,闻名,出名;时:当时、那时。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羲之性豁达,不拘小节”以及“和然亦因此,时人讥其放诞。然羲之不以为意,笑曰:‘吾书意所之,岂拘世俗之评?’”可知,王羲之在面对别人的讥讽时,毫不在意,书法随心而作,并不在意世俗的评价,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豁达,不拘小节,超脱世俗并且淡泊名利。
根据“幼聪慧,好学不倦。年十三,书法已名于时。及长,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楷、行、草皆精,尤擅行草,世称‘书圣’”可知王羲之自幼聪慧好学,在年少时就已经成名并且长大后被尊称为“书圣”可知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书法造诣深。
根据“晚年,隐居会稽,专心书法,不复问世事。终其一生,书法之艺,无人能及”可以看出他晚年时依旧专心研究书法,不再过问世间的事务,体现出他的淡泊名利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专注)。
【点睛】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琅琊人。(他)幼年聪慧,好学而不知疲倦。十三岁时,书法就已经在当时闻名。等到长大,官至右军将军,人们称他为“王右军”。他的书法,楷书、行书、草书都很精通,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世上称他为“书圣”。
王羲之性格豁达,不拘泥于小节。喜欢饮酒,喝醉了就挥笔泼墨,书法更加精妙。然而也因为这个,当时的人讥讽他放纵荒诞。但是王羲之并不在意,笑着说:“我的书法是随着心意而作,哪里会拘泥于世俗的评价呢?”
到了晚年,(他)隐居在会稽,专心研究书法,不再过问世间的事务。他的一生,在书法艺术上,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本题15分)阅读《走过城市的小巷》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走过城市的小巷
钟读花
①每一座城市,无论怎样发展、如何发达,总会留下一些旧有的痕迹,比如小巷。
②小巷总是连通着某一条大街或者主路,它们,像街道的一条条触须,触摸至城市深处,触摸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这一条条小巷,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细微处的生命脉动。
③小巷,大多狭窄,地面铺着不规则的石块,坑坑洼洼,却依然遮蔽不住石块闪烁出的岁月的光芒。我想,若是朗月的晚上,这样的石块表面,一定会堆积下一汪汪皎洁的月光。夏日里,石块间的缝隙中,杂草横生,参差着、纵横着、被踩踏着、被碾压着,却又倔强地生长着,为小巷铺下丝丝缕缕的绿、细细碎碎的绿。
④小巷,蜿蜒、伸展,从一条大街连接起另一条大街,从一条大道连接起另一条大道,是城市贯通的细小的血管。
⑤小巷两边的房屋,大多低矮、老旧,青砖黑瓦,黑瓦上绿苔尨茸①其上。也许,还有小小的门楼,门楼下,有三五层台阶,台阶是青石块铺成的,经年下来,青石块的表面明净而滑润,在岁月的打磨下,有着一种硬朗而润泽的生命质感。
⑥小巷边的房屋,大多成为了店铺,因之,一条小巷的两边,总是店铺林立的。店铺店面都不大,但各具特色。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店铺,却可能是一家百年老店,这些老店,如做人,讲求的是“内敛”。“酒香不怕巷子深”,深深的巷子里,它们,以其商品的品质之“香”,以其经营的信誉之“香”吸引八方来客。
⑦在这样的店铺前,我常常会驻足,观察一会儿,端详一会儿。看着它们朴素、简洁的门面,看着门口挂着的门帘在微风中轻飘,看着老板在门口安静地坐着,一派安适、悠然的神态。一切都让人顿然心静、心安,感觉祥和之气在氤氲、在弥漫。
⑧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巷的幽深和宁静。
⑨曲径通幽,静如远古。一个人,在小巷中缓缓地走着,就感觉一切都慢了。
⑩时间,仿佛正在走向停止,而你,却成了时间深处的一条鱼,一条悠游自在的鱼。你游走在小巷中,享受一份悠然的闲适,观赏一道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⑪走着走着,一举首,蓦然间,你也许会发现:黑瓦的墙头上,一大枝凌霄花正哗然开放,耀目,惊喜,像一团火,照亮了小巷的寂寞。走着走着,你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因为一家门楼下,几位老妇人正在喁喁私语。她们朴素干净的衣着,满头的白发,白净清癯的面容,一派安详和从容。你看着她们,她们也看着你,相对无言,却又仿佛默然心许,这是一种怎样美好的人生滋味?
(王文炎摘自《临沧日报》)
【注释】①尨茸:蓬乱的样子。
16.(4分)城市的小巷有什么特点?
17.(3分)文中第③段“石块缝隙中的杂草”和第①段中的“凌霄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任选其一处做简要分析。
18.(4分)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画线句子。
而你,却成了时间深处的一条鱼,一条悠游自在的鱼。你游走在小巷中,享受一份悠然的闲适,观赏一道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19.(4分)为什么每一座城市,无论怎样发展、如何发达,总会留下一些旧有的痕迹——小巷?
【答案】16.①狭窄而曲折(蜿蜒伸展);②历史悠久,有岁月痕迹;③幽深而宁静;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美好的人生滋味) 17.第③段“石块缝隙中的杂草”即使被踩踏、碾压,仍然恣意地生长,不仅为小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细微处的生命脉动。
第⑩段中“凌霄花”在黑瓦墙头上“哗然开放”,不仅为小巷增添了生机和色彩,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8.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贴切地写出人在小巷中悠然自得地漫步、尽情观赏风景的状态,表现出人们无拘无束、悠然闲适的心情和对小巷的喜爱。 19.①小巷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它连通着城市的大街和主路,是城市脉络的体现;②小巷也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答“见证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也可给分);③小巷还是部分居民多年居住生活的地方,既有温暖的烟火气息,又有丰富的人生滋味。
【解析】16.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小巷,大多狭窄,地面铺着不规则的石块,坑坑洼洼,却依然遮蔽不住石块闪烁出的岁月的光芒”,第④段“小巷,蜿蜒、伸展,从一条大街连接起另一条大街,从一条大道连接起另一条大道,是城市贯通的细小的血管”可知,小巷大多狭窄,石块铺成,坑洼不平而且蜿蜒伸展,由此可以概括为:狭窄而曲折(蜿蜒伸展)。
根据第⑤段“小巷两边的房屋,大多低矮、老旧”,“经年下来,青石块的表面明净而滑润,在岁月的打磨下,有着一种硬朗而润泽的生命质感”可知,这些房子很古老,历史悠久,连青石都被打磨得滑润,由此可以概括为:历史悠久,有岁月痕迹。
根据第⑧段“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巷的幽深和宁静”可以概括小巷的特点为:幽深而宁静。
根据第⑪段“走着走着,一举首,蓦然间,你也许会发现:黑瓦的墙头上,一大枝凌霄花正哗然开放,耀目,惊喜,像一团火,照亮了小巷的寂寞。走着走着,你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因为一家门楼下,几位老妇人正在喁喁私语。她们朴素干净的衣着,满头的白发,白净清癯的面容,一派安详和从容。你看着她们,她们也看着你,相对无言,却又仿佛默然心许,这是一种怎样美好的人生滋味?”可知,小巷中艳丽的花,在这里生活的人,无不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美好的人生滋味。由此可以概括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美好的人生滋味)。
17.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根据第③段“夏日里,石块间的缝隙中,杂草横生,参差着、纵横着、被踩踏着、被碾压着,却又倔强地生长着,为小巷铺下丝丝缕缕的绿、细细碎碎的绿”可知,这些杂草的生长环境很恶劣,只能在石块的间隙中,艰难存身。因为生长在路上,还会被踩踏着、被碾压。尽管境遇如此恶劣,但它们仍然倔强地恣意地生长,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为小巷铺下丝丝缕缕的绿、细细碎碎的绿”可知,杂草为小巷增添了生意与活力,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细微处的生命脉动,所以杂草象征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依然顽强地为生活而打拼的人。
根据第⑩段“黑瓦的墙头上,一大枝凌霄花正哗然开放,耀目,惊喜,像一团火,照亮了小巷的寂寞”可知,小巷中偶然出现的“凌霄花”,在黑瓦墙头上“哗然开放”,黑色的瓦衬托着红色的花,在这颜色的对比中,更加突出花的红颜可爱,耀眼夺目,令人感到惊喜。凌霄花应该是那些热爱生活、爱美的人所种,因此,凌霄花不仅为小巷增添了生机和色彩,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你”比作“时间深处的一条鱼,一条悠游自在的鱼”,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漫游,而人则在小巷中悠然自得地漫步,享受着悠然的闲适,观赏着赏心悦目的风景。这个比喻生动贴切地写出人在小巷中悠然自得地漫步、尽情观赏风景的状态,表现出人们无拘无束、悠然闲适的心情和对小巷的喜爱。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②段“小巷总是连通着某一条大街或者主路,它们,像街道的一条条触须,触摸至城市深处,触摸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节”可知,小巷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它连通着城市的大街和主路,是城市脉络的体现;
根据第⑤段“小巷两边的房屋,大多低矮、老旧”,“经年下来,青石块的表面明净而滑润,在岁月的打磨下,有着一种硬朗而润泽的生命质感”可知,小巷历史悠久,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历史。
根据第⑥段“小巷边的房屋,大多成为了店铺……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店铺,却可能是一家百年老店,这些老店,如做人,讲求的是‘内敛’”可知,小巷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
根据第⑪段“走着走着,一举首,蓦然间,你也许会发现:黑瓦的墙头上,一大枝凌霄花正哗然开放,耀目,惊喜,像一团火,照亮了小巷的寂寞。走着走着,你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因为一家门楼下,几位老妇人正在喁喁私语。她们朴素干净的衣着,满头的白发,白净清癯的面容,一派安详和从容。你看着她们,她们也看着你,相对无言,却又仿佛默然心许,这是一种怎样美好的人生滋味?”可知,小巷中不仅有着美好的风景,还有这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民,通过他们,让人可以体会到温暖的烟火气息和丰富的人生滋味。
(本题5分)“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某班开展了以“‘一带一路’知多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图
【材料二】
“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三】
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动脉。基本形成对亚欧地区全覆盖的交通物流网络,激活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对周围国家的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材料四】
共建“一带一路”将帮助一些国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
20.(2分)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3分)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二】至【材料四】的主要内容。
【答案】20.2018年~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持续增加(呈递增趋势)。 21.“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动脉;共建“一带一路”将帮助一些国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
【解析】20.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仔细观察材料一“2018年~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图”,图表统计2018年至2023年之间6年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从2018年的6363列持续增加到2023年的17523列,据此可知:2018年~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持续增加(呈递增趋势)。
2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从材料二“‘一带一路’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材料三“中欧班列已经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线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动脉”以及材料四“共建‘一带一路’将帮助一些国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直接提取得出答案。
(本题8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22.(4分)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 (填人名)的学术散文集《 》。本书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 篇,选文中主要讲解的文学著作是《 》。
23.(4分)以上文段的书中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这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产生了很大影响,请你列举出其他4个书中介绍的经典著作。
【答案】22. 朱自清 经典常谈 十三 <诗经>第四 23.示例:《汉书》《史记》《说文解字》《战国策》
【解析】2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根据选段中对于诗歌来源的介绍可知,出自《经典常谈》,作者是朱自清。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选文中讲解的文学著作是《诗经》。
2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书中介绍的经典著作有《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
24.(本题50分)作文。
拥抱自然,锻炼身体,社会实践,家务劳动……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净化心灵……只要你积极投入生活, 用心品味,就常常会有收获。
请以“这也是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 不少于 5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这也是收获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地里的各种农作物也都成熟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奶奶家,在路上,我看到地里有许多农民男女老少在埋头忙着收庄稼,农民伯伯们种的庄稼可多了:有棉花、高粱、子玉米红薯等等。你看,棉花羞答答的露出了小脸蛋,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玉米站在田间向大家露出了美丽的笑容,红薯像是憨厚老实朴素的大汉。
到了奶奶家,我发现奶奶家的大门紧锁,奶奶到底去干什么了呢?爸爸说,可能是去地头上帮二伯收辣椒了,让我们一起开车去看看。到了地头上,奶奶在地头上坐着收辣椒。我看了看辣椒,辣椒红红的,大大的,长的真好看,真是一位身穿红裙子,长的非常美丽的仙女啊!再看一下周围,有许多农民伯伯和农民婆婆在地里精心摘取辣椒,生怕会把它给弄坏。在地里玩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有许多卖红薯的人,妈妈对一个憨厚的大汉说:“这红薯多少钱一袋啊?”那大汉回答道:“今年的红薯收成好,非常便宜,一袋八元钱,一袋三十斤。”妈妈又问:“这红薯好吃吗?”大汉回答:“绝对好吃,我们这儿的红薯是现刨现卖的,而且这红薯还是纯天然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大姐,你要是不相信,就拿上几块回家给孩子尝尝,这红薯对孩子有好处,要是好吃你再来买,行不?”这个大汉说完话就弯腰去装红薯。妈妈连忙笑着说:“不用了,那我就买上一袋吧!”在妈妈付钱的时候,大汉又往袋子里塞了几块,说:“给孩子的,多拿上几块。”妈妈不好意思的说:“谢谢你啊!”我们就回家了。
我们吃了午饭,玩了一会儿,就回县城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农民伯伯收获的庄稼,而我收获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收获”本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这里比喻心得成绩、战果等。既有“物质”收获,也指“精神”收获。“这也是收获”意思是:在生活中,有苦、有甜、有欢笑、有悲伤,有让你难忘的一次挫折,有让你捧腹的一次闹剧等等,虽然历经挫折,甚至不堪,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人生的路上凝成抹不去的回忆。这,对于自己而言,在这些事件中,自己成长了,也收获了很多。当然“这”也可以指自己忽略的一些重要的东西,在某一刻忽然发现,也是一种收获。选择让自己成长或有所启迪的素材,表达积极健康的主题。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可以从自我、家庭、学校、自然、社会这些角度去考虑。自我方面,可以写“我”战胜学习、生活困难,收获了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家庭方面,可以写每当我深夜学习时,妈妈总会默默给我送上一杯牛奶,收获了无私的母爱等。文体上,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要注意通过写人记事,运用真情实感表现自己获得何种收获以及获得这种收获的过程。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29分)
评卷人
得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7分)
评卷人
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评卷人
得分
五、综合性学习(共5分)
评卷人
得分
六、名著阅读(共8分)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共5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学年初中八年级语文(全国通用)03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语文全国通用03解析版docx、语文全国通用03考试版docx、语文全国通用03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全国通用03答题卡docx、语文全国通用03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学年初中八年级语文(全国通用)02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语文全国通用02解析版docx、语文全国通用02考试版docx、语文全国通用02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全国通用02答题卡docx、语文全国通用02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考】2024学年初中八年级语文(全国通用)01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语文全国通用01解析版docx、语文全国通用01考试版docx、语文全国通用01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语文全国通用01答题卡docx、语文全国通用01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