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雷雨教学设计
展开科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下册
班级
时间
二次备课记录
课题
《雷雨》一、二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朗读课文,对比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
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积累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教
材
分
析
《雷雨》选自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包括4篇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六。《古诗二首》教授了两首比较经典的古诗;《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三篇科普文取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用通俗的语言,让低年级同学对科学自然有初步了解,并激发孩子对探索身边科学的想法。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从第六单元开始,学生经历过期中复习,对前面几单元的知识掌握比较到位,所以本单元的识字要求对孩子来说得心应手,但对个别易错字的笔画教师仍需重点强调。
科学文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比较新鲜,大多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领悟重要信息,读懂科学文。
语文
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这一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雷雨》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了解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天气符号)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找出表示“雷雨”的符号。
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雨的课文。出示题目、齐读。
二、合作探究——文本赏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哪此时经的感免,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教师参与讨论)
指名学生回答。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三、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大声朗读,自由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了,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大家跟它打个招呼吧!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课件,动画效果给出读音展示。指名读,齐读。
2.记字形。
生字读准了,生字的样子记住了吗?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压:一间工厂把泥土压碎了。
乌:小鸟没有眼睛变黑了。
垂:睡觉的睡减去目。
四、精读课文——雷雨前(课文第1~3 自然段)
(出示第 1~3 自然段课文)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会有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进行引导,如雷公公打了乌云宝宝的屁股,乌云宝宝吓得跑起来了。
2.指名说说。
3.老师这里有一幅画,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面都有些什么呢?它们有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乌云、蜘蛛、蝉等图片)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雷雨前什么样的景象?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来体会云层很厚很低。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教师指导: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热。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吹乱摆垂逃)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教师指导:“垂”字用得好。从中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急地溜走。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我们还可以说“越来越( )”
5.打雷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1)打雷时,在室内要关好门窗。
(2)打雷时,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
(3)打雷时,不要接打手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到来之前的景色,请同学们再朗读一遍第1~3自然段。
很好。今天我们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板书:雷雨 雷雨中 雷雨后)
品析课文
1.雷雨中。(出示课文第4~6自然段)
(1)默读第4~6自然段,想象一下雷雨时的情景。
(2)课件展示雷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雷雨时有什么现象。
(3)找出这些自然段中描写雷雨变化的句子。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4)品读句子。
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哗,哗,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这句话说明雨下得怎么样?(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③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两个“渐渐地”,体现出了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变小,说明了雷雨变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化)
2.雷雨后。(出示课文第7、8自然段)
(1)结合课件回答:雷雨后,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彩虹、蜘蛛、青蛙等)请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
(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挂”这个字来描述彩虹。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体会到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3)雨停后,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这幅画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满天的鸟云,黑沉(chén cén) 沉地压(yā yà)下来。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chán cán)一声也不叫。
二、用“√”选出最恰当的词。
1.一只蜘蛛从网上(垂 掉)下来,逃走了。
2.一条彩虹(吊 挂 )在天空。
3.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 压 )下来。
三、回忆读文,说说下列句子各描述了什么时候的景色。(填序号)
雨前 雨中 雨后
1.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3.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四、按要求写句子。
1.雨越下越大。(用加点词写句子)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 。(补全句子)
四、课堂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大自然中还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让我们打开书,带着充沛的感情,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片
(板书:雷雨)
圈画字词
板书: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圈画出文中景物
想象画面
出示“垂”字源,识记:笔顺,扩词
两个“越来越”出示音效
指导朗读
轻重缓急
(渗透安全知识)
在文中找出句子并划出来
(雨下得很大很急)
根据实际,想象画面
作
业
布
置
请你把“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色分别画出来。
读熟一至三自然段
板
书
设
计
雷雨
雷雨前(1~3) 闷热 大风 电闪雷鸣
雷雨中(4~6) 雨下起来了 越来越大 变小
雷雨后(7、8) 清新 愉快 充满生机
认真观察
其乐无穷
教
学
反
思
1.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教材安排了一幅插图,教师可以补充几张关于乌云、闪电、雷雨等特写的图片及动画,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说话训练。“雷雨后的——”这里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一个知识点的拓展,激发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让学生明白更多的自然现象,懂得平时要善于去观察,去发现。
3.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在此基础上体会词语,读懂句子。
注重阅读策略,培育阅读素养,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了景物的变化,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和延伸,借助动作、画面等进一步感知理解,在阅读中进行方法的梳理总结。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共7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重点难点,复习导入,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填词,比较词句,指导写字,课堂小结,背诵课文,梳理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