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评优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预习导学,知人论世,读书壮游时期,长安十年时期,战乱流离时期,漂泊西南时期,唐代登临诗,知识清单,探究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修身养性的人。他一生得到的追求就是成为一个“儒”。他被人们称为“诗圣”,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认为他是个“集大成者”。任何一个传统文人都清楚这四个字代表什么,因为这是孟子对孔子的称呼。孟子说,“圣人”是“人伦之至”(《孟子·离娄上》),这个称谓可非同一般。但是,杜甫一生都没有奢求自己能成为什么“圣”,他一生为之自豪的是自己的儒生身份。有人作过统计,他的诗歌中“儒”字共出现过45次,除了一次是指“侏儒”以外,其余44次都是指“儒家”。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
杜甫离开夔州后,辗转湖北的江陵、公安,于大历三年的年底,到了岳阳。
杜甫的朋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全盛时期,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其中登临诗(泛指登楼、登台、登山诗作)是不容忽视万的一类,对于我们走近唐士,解读唐士人心灵具有重要意义。登临抒悲的宣泄万式个仪建构建了唐士人的主体行为模式,也丰富了唐士人的生命表达形式。如果悉心研读,我们不难发现,唐代登临诗中既不乏《登鹳雀楼》(王之涣)这样激荡着励志精神的壮丽诗篇,也不乏《登楼寄王卿》(韦应物)这样委婉细腻的怨别伤离之作,但登高望远,引发诗人无穷思绪更多的则是家国之叹、古今之思、身世之慨。这种浸润着千古寂寞情怀的沉郁悲愤之作,才是唐代登临诗主旋律。 高台(楼、山)作为发愤泄悲的载体,承载了太多唐士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言说的痛苦和不幸。那些登临高台(楼、山)、远离人群的士人们,表现出了大致相同的状态:寂寞、忧愤、哀怨。 同时,高台(楼、山)也象征着孤独寂寞、高处不胜寒的人生境遇,象征着曲高和寡、高标独立的精神境界。
首联: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shì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②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 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这景象又何等宏丽。③表现了洞庭湖气势磅礴,宏伟奇丽。.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个人的不幸遭遇:身世孤苦、处境凄凉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诗人为什么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 ①年老孤独,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 ②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诗人对国家前途十分忧虑。③也有无以报国的自伤。
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这两个字用的极富动态感,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把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炼字题: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比较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2、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①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②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诗境: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1、李诗用映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
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首联(起):叙登临—昔—今(时间)—人世沧桑—事颔联(承):眼前景—浩瀚壮阔(空)—博大胸襟—景颈联(转):想自身—老病孤舟(狭窄)—无限辛酸 尾联(合):念家国—戎马关山(宽阔)—忧国忧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图片免费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昔对比,气势宏大,登岳阳楼,对比赏析,诗意翻译,以乐景衬哀情,学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温故知新走近作者,反复诵读体悟情感,对比阅读加深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临诗词主题,《观沧海》曹操,无限风光一望中,《望岳》杜甫,山临绝顶我为峰,《相见欢》李煜,散上峰头望故乡人,喻理遣怀陶性情,《登高》杜甫,万方多难此登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