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末拉练(一)(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末拉练(一)(解析版).docx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期末拉练一原卷版docx、期末拉练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高中地理学科主要以介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的特点。
    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
    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性。
    期末拉练(一)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前。下图为“真兽类化石及复原图”、下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A.浩瀚的海洋B.茂密的丛林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冰原
    2.该生物所处地质时期( )
    A.蕨类植物出现B.原始人类开始出现C.被子植物盛行D.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答案】1.B 2.D
    【解析】1.在茂密的森林中,多高大树木,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擅长攀爬;同时体表毛发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森林中昆虫类动物众多,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海洋、沙漠、冰原环境中的动物是不需要攀爬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前”,据此并结合地质年代表(部分)可知,该古生物所处地质年代应为中生代,此时为裸子植物时代,蕨类植物兴盛期已经过去,被子植物还未盛行,AC错误。人类是在第四纪出现的,B错误。中生代联合古陆开始解体,D正确。故选D。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山谷风引起的云雾可以减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种植在山坡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因为( )
    A.白天坡地气流上升B.夜晚谷底气流下沉
    C.白天坡地气流下沉D.夜晚谷底气流上升
    4.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正确表示近地面气温、气压状况的是( )
    A.B.
    C.D.
    【答案】3.A 4.C
    【解析】3.白天,与谷底相比,坡地近地面空气升温较快,盛行上升气流,而谷底升温慢,气流下沉;晚上,坡地近地面空气降温较快,盛行下沉气流,而谷底降温慢,气流多上升,BC错误。白天坡地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因此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与白天坡地气流上升有关,而与夜晚谷底气流上升关系不大,A正确,D错误。故选A。
    4.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是因为夜晚坡地上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并聚集在谷底,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此时山坡上气温低,气压高,因此等温面向下凹,等压面向上凸,而谷地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因此等温面向上凸,等压面向下凹,C正确,D错误。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夜间,AB错误。故选C。
    海冰一般是由于气温降低而导致海面结冰的现象。渤海一般每年12月到次年3月会产生结冰现象,其中辽东湾是冰情最严重的海域。图为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辽东湾冰情比莱州湾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纬度高B.海水浅C.海水盐度低D.海水密度小
    6.辽东半岛东侧冬季海冰面积较西侧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B.洋流影响小C.风浪更大D.盐度较低
    【答案】5.A 6.C
    【解析】5.由图可以看出,辽东湾较莱州湾位置偏北,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冬季温度较低,结冰时间长,这是冬季辽东湾冰情比莱州湾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A正确;海水浅、海水盐度低、密度小不是冰倩严重的最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6.辽东半岛东侧和西侧纬度相当,A错误;辽东半岛东侧与西侧受洋流的影响都较小,B错误;辽东半岛东侧与西侧相比,海域较开放,风浪更大,海水随风浪运动,不容易形成海冰,C正确;辽东半岛西侧受陆地径流汇入、海域封闭等影响,海水盐度较低,海冰面积应较大,D错误。故选C。
    分据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下图示意黄海中部水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地表径流C.潮汐D.洋流
    8.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9.黄海中部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7.A 8.D 9.B
    【解析】7.读图可知,黄海表层水温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A正确;地表径流、潮汐对水温影响小,BC错误;洋流性质不同对水温的影响不同,不随季节变化,D错误。故选A。
    8.读图可知,下层盐度曲线与上层盐度曲线最接近的季节是冬季,故冬季盐度差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读图可知,下层温度曲线与上层温度曲线最值最大的季节是夏季,故夏季温度垂直变化大,温跃层表现最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白沙口湾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形成了沙坝、湖、潮流通道和潮流水下三角洲等地貌。在潮流通道两端形成了两个水下三角洲。下图示意白沙口湾海岸地貌。完成下面小题。
    10.潮流通道两端水下的三角洲大小不同,主要因为( )
    A.潮流通道B.海洋水含沙量的差异
    C.涨潮与落潮速度的差异D.沿岸海底地形的差异
    11.上世纪70年代该区域曾建有潮汐电站,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0.C 11.B
    【解析】10.水下三角洲是泥沙在水下堆积形成的地貌,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在潮流通道两端形成了两个水下三角洲。因此,这两个三角洲面积受潮流通道两端潮流运动的影响,涨潮和落潮时海水的运动速度存在差异,导致涨潮和落潮时泥沙沉积的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潮流通道两端水下的三角洲大小不同,C正确;潮流涌道本身不会导致潮流通道两端水下的三角洲大小不同,涨潮与落潮速度的差异才是潮流通道两端水下的三角洲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A错误;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潮流通道两端海洋水含沙量和沿岸海底地形的差异,B、D排除。故选C。
    11.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潮差产生的能量发电,乙地区位于潮流通道的入口,涨潮时大量海水融入乙处北部的潟湖,落潮时潟湖内部蓄积的大量海水从乙处流泄而出,故在乙处能够产生最大的涨潮和落潮的潮差,最可能建设潮汐电站,故B正确;甲、丙、丁处均不如乙处产生的潮差大,故均不大可能建设潮汐电站;故A、C、D错误,故选B。
    【点睛】潮汐是在天体引力(主要是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的海水涨落现象,潮汐对沿岸地貌、海水养殖、沿岸植被和土壤等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应自觉利用潮汐的涨落规律,指导生产和生活。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B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10米B.120米C.130米D.140米
    13.已知图中①处的气温为18℃,则②处的气温可能为( )
    A.16.5℃B.16.8℃C.17.1℃D.17.4℃
    【答案】12.A 13.B
    【解析】12.本题考查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等高距为30m,B处陡崖的顶部海拔为240≤顶部<270,B处陡崖的底部海拔为150<底部≤180,故B陡崖的相对高度60≤h<120,A对,B、C、D错。本题选A。
    13.本题考查闭合曲线内部范围大小的判断及温差的计算。根据闭合曲线内“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得出①处的海拔为90<①<120,②处的海拔为270<②<300,两处相对海拔高度为150<②-①<210,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每升高100m降低0.6℃,得出温差在0.9℃~1.26℃之间,所以②处的气温范围为16.74℃~17.1℃,B对,A、C、D错。本题选B。
    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松土保墒是一个成语,保墒,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务泽”,意思是“经营水分”。《齐民要术》特别强调:“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就是说,锄地是不论次数的,周而复始,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农谚“锄头自有三寸泽”就是对松土保墒功能的生动总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锄地可防止土壤干旱的原理是( )
    A.破坏土壤水分蒸发通道B.夯实土壤,堵塞水分蒸发通道
    C.降低地下水水位D.提高土壤比热容,减少蒸发
    15.锄地的最佳时机是( )
    A.冬至B.夏季C.雨后D.秋收后
    16.松土保墒这一农业技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松花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答案】14.A 15.C 16.B
    【解析】14.锄地可切断地表的毛细管,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地表面而蒸发,A正确;锄地不是夯实土壤,会使土壤疏松,B错误;锄地对地下水水位 影响较小,C错误;锄地可以保墒,提高土壤比热容,减小土壤温差的变化,可以保护作物越冬,不是防止土壤干旱的原理,D错误。故选A。
    15.雨后,太阳光照强度大,土地表层非常板结,影响作物根系的通透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个时候锄地可以土壤保持疏松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因此,雨后是锄地的最佳时期,C正确;冬至气温较低,作物和杂草生长非常缓慢,不是锄地的最佳时机,A错误;夏季气温高,这个时候锄地,土壤疏松后,会增大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使土壤墒情下降,影响庄稼的生长发育,B错误;秋收后地里没有庄稼,不是锄地的最佳时机,D错误。故选C。
    16. 我国最早出现的种植业位于黄河、长江流域,AD错误;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农业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错误;黄河流域发展的是旱地耕作业,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在旱季,锄地可以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使尽可能多的水分来满足作物蒸腾,B正确。故选B。
    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4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2个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25%和40%)共8种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试验,下图示意这8种处理下高寒草甸凋落物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
    ①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②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③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④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度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B.湿度C.气压D.温度
    1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固碳能力( )
    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答案】17.A 18.D 19.D
    【解析】17.读图可知,随着温度、湿度增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上升,说明凋落物分解速率变快,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18.读图可知,在0、5、10℃情况下,湿度变化对累计CO2释放量影响小,但20℃时,湿度变化才对累计CO2释放量影响大,说明气温是主要影响因素,D正确;湿度影响程度只有在温度较高时才能体现,B不符;光照、气压对分解影响较小,A、C不符。故选D。
    1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首先表现为凋落物加速分解,固碳能力下降,但又会因为生长条件改善,草甸生长旺盛,固碳能力提高,因此表现为固碳能力先降后升,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袭击时会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读我国1951—2022年期间每月寒潮发生次数累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冬季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1.我国下列地区,寒潮最难以影响到的是( )
    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C.雅鲁藏布江谷地D.海南岛
    【答案】20.B 21.C
    【解析】20.从1951~2022年期间每月寒潮发生次数累计图可以判断,寒潮最少的季节是丁,为夏季,D错误。乙季节寒潮发生较多,且每月次数较均衡,因此应是寒潮源地较稳定的冬季,B正确。甲和丙各月寒潮发生次数差异较大,应是过渡季节,即春、秋季,AC错误。故选B。
    21.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小,原因是海拔高;我国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小,原因是秦岭山地的阻挡;我国南部沿海、海南岛、云南南部受寒潮影响小,原因是纬度低,距离寒潮源地远;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青藏高原海拔高,阻挡冷空气的爬升,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一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同山脉平行的构造谷地。在这段谷地内,垂直高度变化大,在背风、向阳缓坡的低海拔马蹄形谷地,谷地地形具有保温作用,是西藏最为温暖湿润的地区,为种植亚热带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综上所述,雅鲁藏布江谷底最难受到寒潮的影响,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
    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下图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运用大气受热原理阐释发生严重扬尘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
    (2)推测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气上升引起严重扬尘时,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2)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
    【分析】本题以呼伦贝尔草原大气受热过程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扬尘严重时,大量扬尘在空中飘散,导致大气的尘埃物质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扬尘能够增加大气逆辐射,地面的保温作用明显,气温较高,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2)结合上图可以看出,白天近地面,开垦地空气均温高于草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垦地地表裸露,白天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而升温。由材料可得,开垦地白天出现“地气上升现象”,说明开垦地能够放出更多的地面辐射,则开垦地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强烈升温,故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于草地。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亘半岛,最高峰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面积达660万平方千米,厚度3000米,向南覆盖到48°N的广大欧洲地区,古冰川作用显著。距今12000-8000年时,冰川消退,菠萝的海形成。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位置和地形。
    (1)说出斯堪的纳维亚山地的地形特征。
    (2)推测第四纪以来波罗的海的形成过程。
    (3)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在仍有冰川存在的原因。
    【答案】(1)呈东北-西南走向;多为低山(山地海拔较低);西坡较陡峻,东坡较平缓;冰川地貌广布。
    (2)第四纪时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冰川消退,低地(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形成海洋。
    (3)受暖流和西风影响,山地降水(雪)丰富,积雪量大。纬度高,气温低;山地面积大,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
    【分析】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冰川地貌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下,多为低山,也说明西北坡较陡峻,东南坡较平缓,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山脉西海岸多峡湾地貌,为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说明冰川地貌广布。
    (2)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发源地,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之后随着气温回升,冰川消退,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到低地中,形成海洋。
    (3)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加湿,使山地降水(雪)丰富,积雪量大。主要位于北纬60度以北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海拔较高,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下图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1)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2)分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
    (3)试为低海拔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
    (2)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是牧民的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
    (3)退耕还草;划区轮牧;控制放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发展舍饲畜牧业等。
    【分析】本题目以新疆伊犁河谷为背景材料,涉及土壤、有机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动物残体包括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植物残体包括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等。
    (2)应该从自然(包括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和人为(指人类活动对地表植物的影响)两方面,同时结合有机质的来源和有机质的输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低海拔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是荒漠草原;低海拔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导致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低海拔冬季气温较高,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
    (3)应针对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人为原因(主要指放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低海拔地区可以退耕还草,增加有机质供应量;划区轮牧,及时恢复草场;因地制宜,控制放牧规模,避免过度放牧;种植人工牧草,人工和天然草场结合;发展舍饲畜牧业,减少对草场的破坏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22年8月17晚10时25分到8月18日凌晨,青海省大通县遭遇暴雨袭击,暴雨造成了该地区近些年的第一次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河流改道外溢,使该县大部分地区受到山洪和泥石流影响,众多房屋被毁,多人死亡和十几人失联。青海大通县地形较为特殊,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下图是大通县近10日的降水曲线图。
    (1)分析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
    (2)说明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
    (3)结合实际,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提出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1)降水强度大并且降水次数多,山坡受水的冲刷作用,发生泥石流,该地区位于山谷降水汇聚,引发山洪。
    (2)影响范围大,影响范围内人口较多,人员财产伤亡大。
    (3)做好监测预警,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修建固坡工程。
    【分析】本题以大通县近10日的降水曲线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与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此次大通县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的原因主要从地形与降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地形的角度来说,由于该地区位于山谷,所以降水容易汇聚,容易出现山洪,同时由于该地区有山坡,山坡受水的冲刷作用,容易发生泥石流。从降水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此次大通县降水强度大,并且降水的次数较多。
    (2)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的原因主要从影响范围与人口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由于大通县总体上呈现桑叶状,大通河贯穿该县全境,三面环山,东西较为狭长,所以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影响范围大,并且影响范围内人口较多,因此人员财产伤亡大,所以大通县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较重。
    (3)针对暴雨带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从做好预警,做好宣传与工程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做好预警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于暴雨的监测,做好泥石流与山洪的相关预警。从做好宣传的角度来说,应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减少泥石流与山洪对人员造成的伤亡。从工程的角度来说,应注意修建固坡工程,减少山洪与泥石流的发生。



    距今年数(亿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0.0258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0.2303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0.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2.013
    三叠纪
    2.5217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第15练地质灾害原卷版docx、第15练地质灾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灾害优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a href="/dl/tb_c1624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气象灾害优秀课后测评</a>,文件包含第14练气象灾害原卷版docx、第14练气象灾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4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优秀当堂检测题</a>,文件包含第12练土壤原卷版docx、第12练土壤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测试】期末模拟拉练卷(一)-【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