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原卷版+解析版-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1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2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3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1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2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原卷版+解析版-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原卷版+解析版-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分析1、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特点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能力。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高中地理学科主要以介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的特点。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性。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单元卷(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地球上的大气(B卷•综合测试)(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某剧组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图左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右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2.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 C.④的减弱 D.①的增强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4.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A.春季的晚上 B.夏季正午前后 C.秋季的早晨 D.冬季的傍晚下图是“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ISALSCS)”,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m、直径达10m)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B.C. D.6.“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 C.阴雨无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热量的损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8.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机长迫降时面临来自大气环境的威胁可能有(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12.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0时至6时 B.6时至12时 C.12时至18时 D.18时至24时14.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1年9月25日,慈溪某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庐山上傍晚的晚霞(下左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学生拍摄的庐山晚霞,这种现象出现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16.晚霞的形成与右图中相关的环节是(     )A.①大气反射 B.②大气吸收 C.③大气散射 D.④大气逆辐射当地时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再次爆发。受到火山灰的影响,巴厘岛国际机场在6月29日被关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当地机场被关闭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进入到了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中间层和热层 D.热层和对流层18.火山爆发后造成当地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9.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A.3月~5月 B.7月~9月C.10月~12月 D.12月~次年2月20.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 B.晴朗微风的夜晚C.风雨交加的夜晚 D.细雨蒙蒙的白天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材料二、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4分)(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4分)(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   热岛强度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2分)(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城区气温低于郊区的原因。(4分)(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4)从下垫面性质改变角度,阐释城市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4分)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2分)(2)分析城市市区和郊区气温差异的原因。(2分)(3)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4分)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4)绘制该时段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4分)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可能导致城市能耗加大、大气污染加剧等问题。(5)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2分)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