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1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2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5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装置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2.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akJ·mol-1,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molH-H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1molI-I键所需能量C.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3.已知丙烯(,气态)的燃烧热,环丙烷(,气态)的燃烧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叙述正确的是A.(g)+O2(g)=3CO2(g)+3H2O(g) B.(g)+3O2(g)=3CO(g)+3H2O(l) C.丙烯比环丙烷稳定D. (g)(g)4.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开1molHCl(g)中的H-Cl键需要吸收bkJ能量B.反应H2(g)+Cl2(g)=2HCl(g),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2molHCl(l)分解成1molH2(g)和1molCl2(g)需要吸收ckJ热量D.H2(g)+Cl2(g)=2HCl(g)   ΔH=(a-b)kJ•mol-15.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B.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C.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D.2H2(g)+O2(g)=2H2O(l)ΔH=—571.6kJ6.V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以合成氨为基础的化肥工业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肼(N2H4)的燃烧热为624kJ/mol,是常用的火箭燃料;白磷是制备含磷农药中间体的原料,用磷生产的一种化合物次磷酸(H3PO2)是一种一元酸;砷本身森性并不强,而砷的化合物、盐、有机化合物普遍毒性较强,AsO比AsO的毒性更强;Bi5+具有强氧化性,其碱性溶液能氧化AsO得到BiAsO4沉淀而降低废水中的砷污染;我国探明的锑(Sb)储量据世界首位,锑与锡、铝、铜的合金强度高,极耐磨损,是制造轴承、轴衬及齿轮的绝好材料。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B.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次磷酸(H3PO2)与足量NaOH反应:D.Bi5+氧化AsO的离子方程式:7.下列关于反应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 -5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在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 kJD.该反应表明2 分子 C4H10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5800 kJ的热量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甲证明氧化性 B.用图乙测定中和热C.用图丙制备 D.用图丁制备胆矾晶体9.下列能量转化形式在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循环图中不涉及的是A.电能→化学能 B.化学能→电能 C.热能→电能 D.光能(风能)→电能10.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器可采用玻璃或铝质材料制备B.向盐酸中加入NaOH溶液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C.若用NaOH固体代替溶液,则测得放出的热量偏低D.由于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散失,所以测得的中和反应 △H比理论值要大11.将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B.实验可用环形铜丝搅拌棒替代环形玻璃搅拌棒C.溶液的浓度约是D.以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有一部分热量从体系散失到了环境中12.探究小组在25℃和101kPa下进行中和热测定,取用的盐酸和的NaOH溶液(密度均为)。实验数据如下: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该实验条件下,中和热的理论值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计算出中和热的平均值低于理论值B.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C.实验时,可用0.25mol·L-1的稀硫酸代替盐酸D.实验中,NaOH溶液用量越大,所测中和热数值越大13.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过渡态的能量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g)+NO(g)→N2(g)+NO2(g)+139kJ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大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燃烧热是,则B.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则的燃烧热为C.已知,则燃烧热是D.已知,则和反应生成时的反应热二、非选择题15.氮元素在工业应用上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研究表明,在101 kPa和298K下,异构化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①稳定性:HCN HNC(填“>”、“<”或“=”)。②该异构化反应的△H= (2)“长征2F”运载火箭使用N2O4和C2H8N2 (偏二甲册)作推进剂。12.0 g液态C2H8N2在液态N2O4中燃烧生成CO2、N2、H2O三种气体,放出510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科学家用氮气和氢气制备肼,过程如下:            则    △H= kJ/mol(用含a、b、c的计算式表示)16.回答下列问题(1)[2016天津改编]与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和。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2015安徽]与反应生成和。在、下,已知每消耗放热,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2014大纲]已知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和,的熔点为。室温时与气体反应生成,放出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7.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图1所示是1molNO2(g)和1mol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已知E1=134kJ•mol-1、E2=368kJ•mol-1。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后同),△H 。请写出NO2(g)和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①CH3OH(g)+H2O(g)=CO2(g)+3H2(g) △H=+49.0kJ•mol-1②CH3OH(g)+O2(g)=CO2(g)+2H2(g) △H=-192.9kJ•mol-1③H2O(g)=H2O(l) △H=-44kJ•mol-1则甲醇蒸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如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dkJ•mol-1,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2所示,则表中x= (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4)钌及其化合物在合成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如图3所示是用钌(Ru)基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酸的过程示意图。每生成92g液态HCOOH放出62.4kJ的热量。根据图3写出生成1molHCOOH(l)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8.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尾气中的CO、NOx是大气污染物。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研究,可以用不同方法处理氮的氧化物,防止空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①已知:N2(g)+O2(g)=2NO(g) △H=+180kJ•mol-14NH3(g)+5O2(g)=4NO(g)+6H2O(l) △H=-906kJ•mol-1请写出NH3将NO转化成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工业上除去NO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常以水煤气(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已知:2C(s)+O2(g)=2CO(g) △H=-221.0kJ•mol-12H2(g)+O2(g)=2H2O(g) △H=-483.6kJ•mol-1则C(s)与H2O(g)制备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可用来制备小苏打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C.实验室制氯气D.可以测定中和热实验序号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温度差HClNaOH平均值125.425.025.228.53.3224.524.524.527.53.0325.024.524.7526.51.75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abcx参考答案:1.A【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插入液面下,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反应制得碳酸氢钠,选项A正确;B.铁离子与硫氰化钾反应出现血红色,故铁离子会干扰亚铁离子的检验,可先滴加硫氰化钾,若不出现红色,再滴加过氧化氢,若溶液变红,证明含亚铁离子,选项B错误;C.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时应该加热,装置中缺少加热装置,选项C错误;D.装置缺少玻璃搅拌器,无法进行搅拌,溶液不能快速充分混合,选项D错误;答案选A.2.C【详解】A.H2(g)+I2(g)2HI(g)  ΔH=-akJ·mol-1,a大于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B.H2和I2中的共价键都是单键,碘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半径,所以I-I键键长大于H-H键键长,I-I键键能小于H-H键键能,断开1molH-H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1molI-I键所需能量,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与生成物总键能的差值,即,所以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故C错误;D.由反应H2(g)+I2(g)2HI(g)  ΔH=-akJ·mol-1k可知,2molH2和2molI2完全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kJ,但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消耗的H2和I2的物质的量比2mol少,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D正确;故答案为:C。3.C【详解】A.丙烯(,气态)的燃烧热,应该是生成液态水,故A错误;B.环丙烷(,气态)的燃烧热,则热化学方程式为(g)+O2(g)=3CO2(g)+3H2O(l) ,故B错误;C.丙烯(,气态)的燃烧热,环丙烷(,气态)的燃烧热,则环丙烷放出的热量多,丙烯能量低,根据能量越低稳定,因此丙烯比环丙烷稳定,故C正确;D.根据C选项环丙烷放出的热量多,说明丙烯能量低,即(g)(g)  ,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4.D【详解】A.根据图示,断开1molHCl(g)中的H-Cl键需要吸收 kJ能量,A错误;B.反应H2(g)+Cl2(g)=2HCl(g),正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C.HCl(l)的能量低于HCl(g)的能量,2molHCl(l)分解成1molH2(g)和1molCl2(g)吸收的能量大于ckJ,C错误;D.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2(g)+Cl2(g)=2HCl(g) ΔH=(a-b)kJ•mol-1,D正确;选D。5.C【详解】101kPa时,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反应的焓变ΔH=—×2=—571.6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 mol,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890.3kJ热量,则反应的焓变ΔH=—=—890.3kJ/m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故选C。6.A【详解】A.工业上通过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方程式为:,A正确;B.N2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H2O为液态,B错误;C.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错误;D.该反应电荷、质量不守恒,正确是,D错误;故选A。7.D【详解】A.反应的△H=-5800kJ/mol,即焓变小于零,则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焓变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状态、物质的量的多少以及物质前面化学计量数的大小,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5℃、101kPa下,2mol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kJ,故C正确;D.根据题给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及燃烧热的含义可知,该反应表明2molC4H10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5800 kJ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D。8.A【详解】A.用图甲实验中根据反应方程式: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Cl2+Na2S=2NaCl+S↓,故可证明氧化性,A符合题意;B.用图乙测定中和热,缺少玻璃搅拌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合题意;C.用图丙制备NH3,试管口应向下倾斜,C不合题意;D.用图丁制备胆矾晶体,应用蒸发皿,不能用坩埚,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9.C【详解】电解池实现电能→化学能,光伏电池或风力电机发电实现光能(风能)→电能,燃料电池车实现化学能→电能,合成塔中主要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循环图中不涉及的是热能→电能,C项符合题意。10.D【详解】A.铝易导热,且铝与酸、碱都能反应,所以搅拌器不能用铝质材料制备,故A错误;B.为减少热量损失,向盐酸中加入NaOH溶液时,应当快速加入,故B错误;C.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若用NaOH固体代替溶液,则测得放出的热量偏高,故C错误;D.由于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散失,所以测得的中和反应 △H比理论值要大,故D正确;选D。11.C【详解】A.由图可知,实验温度为20℃,加10mLHCl时温度为22℃,故A错误;B.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散失热量,实验结果的数值偏小,故B错误;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由HCl+NaOH=NaCl+H2O可知,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c==1.5mol/L,故C正确;D.以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HCl和NaOH已完全反应,不再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12.D【详解】A.该实验中存在热量的散失,故实验计算出的中和热平均值低于理论值,A正确;B.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则会导致热量的散失,造成实验误差,B正确;C.0.25mol·L-1的稀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与0.50mol·L-1的盐酸相同,不会影响实验,C正确;D.中和热的数值为定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没有关系,D错误;故答案选D。13.D【分析】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详解】A.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A正确;B.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C.根据图象可知,此反应放热Q=348kJ/mol-209kJ/mol=139kJ/mol,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正确;D.△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0,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D错误;答案选D。【点睛】催化剂会降低反应所需要得活化能,从而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所需得时间;对于可逆反应也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平衡移动和转化率均无影响。14.D【详解】A.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其,故葡萄糖的燃烧热是,则,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物质时放出的热量,故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则的燃烧热不为,B错误;C.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物质(水为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故已知,则燃烧热不是,C错误;D.已知,由于Ba2+(aq)+(aq)= BaSO4(s)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和反应生成时的反应热,D正确;故答案为:D。15.(1) > +59.3(2)    △H=-2550 kJ/mol(3)(-a+b+c)【详解】(1)①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图示可知物质含有的能量:HNC>HCN,所以物质的稳定性:HCN>HNC;②根据图示可知HCN比HNC的能量低59.3 kJ,故该异构化反应的△H=+59.3 kJ/mol;(2)12.0 g C2H8N2的物质的量n(C2H8N2)=,液态C2H8N2与液态N2O4反应产生N2、CO2气体及液态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l)+2N2O4(l)=3N2(g)+2CO2(g)+4H2O(l),0.2 mol C2H8N2反应放出热量510 kJ,则1 mol C2H8N2反应放出热量Q=510 kJ×=2550 kJ,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8N2(l)+2N2O4(l)=3N2(g)+2CO2(g)+4H2O(l) △H=-2550 kJ/mol;(3)已知:①     ②    ③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③,整理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H=(-a+b+c) kJ/mol。16.(1)(2)(3)【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与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的生成物是四氯化硅,根据其熔点和沸点数据,可推断出四氯化硅在常温下呈液态,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题中“每消耗放热”,可得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由题目信息可知,常温时为液体,为固体,从而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7.(1) 减小 不变 NO2(g)+CO(g)=NO(g)+CO2(g)    △H=-234kJ•mol-1(2)CH3OH(g)+O2(g)=CO2(g)+2H2O(l)    △H=-764.7kJ•mol-1(3)(4)H2(g)+CO2(g)=HCOOH(l)    △H=-31.2kJ•mol-1【详解】(1)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减小,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即反应热不变,所以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由题图1可知,和反应生成和的反应热为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盖斯定律,由②×3-①×2+③×2得甲醇蒸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mol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拆开6molP—P键,5molO=O键,形成12molP—O键、4molP=O键,由反应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化学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知,,;(4)根据题图3可知,和为反应物,为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为,所以生成放出31.2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18.(1) 4NH3(g)+6NO(g)=5N2(g)+6H2O(l)    △H=-1806kJ•mol-1 4NH3+4NO+O2=4N2+6H2O(2)C(s)+H2O(g)=CO(g)+H2(g)    △H=-131.3kJ•mol-1【详解】(1)①氮的氧化物都有毒,转化为无毒物质,即将NO转化为,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编号:a.,b.,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②由图可知反应物为NO、和,生成物为和,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已知①,②,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