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课时1(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65251/0-17236020626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课时1(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65251/0-17236020627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课时1(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65251/0-17236020627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精品导学案
展开01
学习目标
02
自主学习
►任务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结合教材P21,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特别提示】
地轴是一条假想轴,不是真实存在的。
►任务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结合教材“图1.18 昼与夜” 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昼夜半球: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在白昼,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处在黑夜,是夜半球。
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平日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正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早晨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傍晚自西方送走黄昏的日落。
3.时间差异: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特别提示】
昼夜现象不等同于昼夜交替,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但更替周期将延长为一年。
03
合作探究
探究一: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的区别
1.动手演示思考:地球昼夜产生的原因和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一样的吗?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典例】结合下图“演示地球的自转”的实验,关于演示过程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
B.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
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
【答案】D
【详解】材料说明,演示的是地球自转的实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的意义有:昼夜更替。而昼夜现象的产生不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而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即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故答案选D。
探究二:昼夜交替
1.参考以下步骤和图1.19演示地球的自转。
(1)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2)观察地球仪。(注意黑暗区域与光亮区域的面积对比)
(3)自西向东匀速、缓慢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4)观察光线在地球仪上的分布,找到对应的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2.感受与验证昼夜交替现象:将地球仪置于桌上保持不动,然后拨动地球仪,从各角度观察其旋转方向。
(1)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按自西向东方向转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
(2)请在下图适当位置绘出地球自转方向。
3.观察地球自转现象。
(1)在地球仪一面及其相对面分别贴上“A”和”B”,使其分别位于光亮面和黑暗面。
(2)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3)观察“A”和“B”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先后顺序差异。
【典例】ABC三点位于同一纬度,三点中最先进入白天的是?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BC三点最先进入白天的是A,其次是B,最后是C。
探究三:时间差异
1.读课本P23图1.20,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时间差异,纽约和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通常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我国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现实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典例】
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苏州某酒店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了一排电子挂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
12 :00 :00
伦敦时间
04 :00 :00
东京时间
13 :00 :00
纽约时间
23 :00 :00
某英国旅客在江苏省从事活动应以__________的时钟为准,他关心自己祖国的社会生活应该参照_________的时钟时间。从各钟可以看出,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相差______小时,北京时间和东京时间相差_____小时。
北京时间;伦敦时间;8;1。
04
知识图网
05
强化特训营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B.自东向西C.顺时针转动D.逆时针转动
1.D
【详解】地球绕着地轴在不停地旋转,这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转动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结合题意,故选D。
2.地球自转的中心是( )
A.太阳B.地轴C.月亮D.恒星
2.B
【详解】地球时刻都在不断地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其中自转运动是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运动,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公转的中心是太阳,故选B。
3.小敏同学用台灯照射小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运动。与下图相符的是( )
A.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B.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C.北极圈以北出现了极夜D.乙地比甲地日出时间早
3.C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A错误;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B错误;北极圈以北出现了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了极昼,C正确;乙地更靠西,比甲地日出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异。为方便旅客,很多酒店大厅墙壁上挂着世界部分城市的电子时钟。下图示意某酒店的电子时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形状B.地球大小C.地球自转D.地球公转
5.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 )
A.早5小时B.早6小时C.晚5小时D.晚6小时
4.C 5.A
【解析】4.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区不同,地球自转就造成了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的差异。故选C。
5.根据图示信息显示,北京时间为08:00,莫斯科时间为03:00,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早5小时,故选A。
6.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A.一小时B.一天C.一个月D.一年
6.B
【详解】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一天,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一年,与一小时、一个月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昼夜交替模拟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交替的成因与现象。
实验器材:地球仪、透明球体、灯泡或手电筒。
实验步骤:
(1)①一位学生手持透明球体,另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透明球体,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透明球体上产生的现象。
②在一平面上垂直放置地球仪,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地球仪,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的同时,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 转动,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
④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与伦敦,用红色笔标记北京所在的点,用蓝色笔标记伦敦所在的点,重复第③步操作,观察标记点的变化状况。
实验结论:
(2)由于地球本身不透明,因此地球上产生 现象,即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另一面为黑夜。又因为地球自转,所以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位置尽夜现象不同,北京为白天时,地球另一侧的伦敦为 ,但随着地球的自转,北京变成 ,地球另一侧的伦敦则变成白天,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讨论:
(3)若手电筒距离地球仪过近,则会产生明显光斑,过远则亮度不明显,因此手电筒与地球仪的距离应 ,且保持实验环境的相对 。
7.(1)自西向东
(2) 昼夜 黑夜 黑夜
(3) 适中 黑暗
【详解】(1)一位学生手持透明球体,另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透明球体,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透明球体上产生的现象。在一平面上垂直放置地球仪,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地球仪,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重复第②步操作的同时,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
(2)由于地球本身不透明,因此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即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另一面为黑夜。又因为地球自转,所以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位置尽夜现象不同,北京为白天时,地球另一侧的伦敦为黑夜,但随着地球的自转,北京变成黑夜,地球另一侧的伦敦则变成白天,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3)若手电筒距离地球仪过近,则会产生明显光斑,过远则亮度不明显,因此手电筒与地球仪的距离应适中,且保持实验环境的相对黑暗。
8.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显示,地球是绕 作自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其周期为 。
(2)图中A点此时处于 (白天或黑夜)。AB两地先看到日出的是 地。
8.(1)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2) 白天 B
【详解】(1)读图可知,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叫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2)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由此在不同地区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早。读图可知,此时A面向太阳,位于昼半球,处于白天;图中A、B两地,B地比A地更靠东,所以B地先看到日出,时间也会更早一些。
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的相关概念,提高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2.运用示意图,描述地球自转周期,建立空间概念,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3.描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提升逻辑思维、综合思维及获取有用信息的地理实践力。
4.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重点:地球自传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a href="/dl/tb_c4917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学案</a>,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a href="/dl/tb_c491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质学案</a>,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7738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学案</a>,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地理实践,知行合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