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66276/0-17236193638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66276/0-17236193638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66276/0-17236193639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9月23日20时,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闭幕式举行日期为10月8日。完成下面小题。
1. 杭州亚运会期间( )
A. 太原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B. 上海日落时间不断提前
C. 杭州日出方位逐渐向偏北方移动D. 北京的白昼时间始终比南京长
2. 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圣彼得堡(60°N,30°20′E)的区时为( )
A. 2时B. 6时
C. 10时D. 14时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且向南移动。太原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A错误;上海位于北半球,昼短于夜,昼长逐渐变短,日落时间不断提前,B正确;杭州日出方位逐渐向偏南方移动,C错误;北京纬度较高,白昼时间比南京短 ,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圣彼得堡(60°N,30°20′E)位于东二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6个小时,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为9月23日20时开始,故此时圣彼得堡的区时为23日14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形成信风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下图为信风逆温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天气现象经常出现在( )
A. 北非地区B. 南亚地区
C. 太平洋中部地区D. 西欧地区
4. 与甲处气团相比,乙处气团为( )
A. 暖干气团B. 暖湿气团
C. 冷干气团D. 冷湿气团
5. 该处稳定的大气层结构能够( )
A. 增强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B. 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C. 导致该地降水明显增多D. 提高稳定层附近的风速
【答案】3. C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做大规模下沉运动,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说明海域面积广,信风湿润,北非地区、南亚地区都是陆地,只有太平洋中部地区海域面积较大,故C正确,AB错误;西欧地区纬度较高,不受信风影响,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据材料“副热带高压自高空向下大规模沉降大气,与下层海洋上空的信风相遇,形成信风逆温”可知,甲处气团是来自海洋上空的信风,乙处气团来自于副热带高压下沉,与甲处气团相比,乙处气团为暖干气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该处稳定的大气层结构能够抑制该地大气的上升运动,A错误;大气下沉增温,可以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B正确;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C错误;气流下沉,降低稳定层附近的风速,D错误。故选B。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随着月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变换,我们看到月亮的形状——月相也呈周期性变化(如图)。2023年9月29日为中秋节,恰逢国庆迎来8天长假。完成下面小题。
6. 2023年9月29日当晚的月相和该时的前、后节气为( )
A. 满月,白露、秋分B. 新月,寒露、霜降
C. 新月,立秋、处暑D. 满月,秋分、寒露
7.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间( )
A. 云贵高原丰收油菜籽
B. 天山牧民转场到高海拔地区
C. 北疆地区开始采收棉花
D. 澳大利亚农场收获冬小麦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23年9月29日为中秋节,中秋在农历八月十五,为满月,BC错误;9月29日前的节气是秋分,相邻节气间隔15天,后是寒露,A错误,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此时是秋季,云贵高原5月丰收油菜籽,A错误;天山牧民转场到低海拔地区,B错误;北疆地区是9到10月间开始采收棉花,C正确;澳大利亚农场11月到12月收获冬小麦,D错误。故选C。
中国天气网讯: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越过长江后在华北地区减缓并停滞不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台风“杜苏芮”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旋,顺时针辐散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中心,逆时针辐散D. 低压中心,逆时针辐合
9. 影响台风“杜苏芮”在华北地区减慢并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位置
③大气环流④地形因素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②④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台风为低压中心,按照气流运动性质属于气旋,在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辐合,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9题详解】
华北地区北侧为山系,受到地形阻碍,台风“杜苏芮”在华北地区减速,④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是驱动台风移动的主要动力,华北地区距离副热带高压较远,受到的驱动力较小,移动速度较慢,③正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对于台风移动影响较小,①②错误。所以选C。
2023年9月9日至10日,G20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8°7′N,77°13′E)举行,此次G20峰会的主题为“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一个未来”。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完成下面小题。
10. 此次峰会举行期间,地球最可能位于( )
A. a与b之间,接近bB. b与c之间,接近b
C. d与a之间,接近dD. c与d之间,接近d
11. 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新德里旗杆影子的移动轨迹为( )
A. 西南—正北—东南B. 西南—正南—东南
C. 西北—正南—东北D. 西北—正北—东北
12. 此次峰会在当地时间10日中午落幕,此时( )
A. 北京月光洒向大地
B. 伦敦已经日出
C. 东京(东九区)正值日落
D. 纽约(西五区)还处于9日
【答案】10. A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为夏至日,b为秋分,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G20峰会在9月9日至10日,大致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即a与b之间,接近b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峰会举行的第一天是9月9日,新德里日出位于东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日落位于西北方,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日出时,影子位于西南方,正午时影子位于正北方,日落时影子位于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此次峰会在当地时间10日中午落幕,新德里位于东五区,区时约12:00左右,此时北京区时约是10日15:00,A错误;伦敦位于中时区,此时约7日,已经日出,B正确;东京(东九区)正值16:00,C错误;纽约(西五区)此时约2:00,处于10日,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月2日及7日太阳辐射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北京市B. 辽宁省
C. 四川省D. 青海省
14. 与本月2日相比,本月7日该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是7日( )
A. 太阳辐射更强B. 太阳辐射更弱
C. 地面辐射更强D. 大气逆辐射更弱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月份2日该地的白昼时间为8时到18时,昼长为10小时,说明当地于地方时7时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经计算可知,此地的经度为105°E。结合选项分析,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四川省,C正确;其他地区都不经过105°E经线,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本月7日该地的昼长明显比2日要长,说明此时段太阳直射点正在往北移动,该地昼长越来越长(日出提前,日落推迟),太阳辐射更强,该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效果更好,A正确,B错误;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无关,CD错误。故选A。
a、b、c为三个相邻的气压带、风带,图I中①~⑤示意一年内受其控制的五个不同的沿海地区,图Ⅱ示意③地气温和降水量,图Ⅲ示意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与c风带的风向基本符合的是( )
16. 图Ⅲ中最符合⑤地气候状况的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17. 生活在①地和②地的动物如蚂蚁、鼠类都有在地下打洞的习性,这是因为地下( )
A. 水分充足B. 湿度较大
C. 食物丰富D. 温度较高
【答案】15. C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Ⅱ可知,③地7月气温高,位于北半球,③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呈现典型的雨热不同期特征,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6~8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12月~次年2月)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因此,a是副热带高压带,b是西风带。a、b、c为三个相邻的气压带、风带,则c为东北信风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Ⅲ可知,甲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乙属于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⑤地全年受b风带即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气候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得,a是副热带高压带,b是西风带,c为东北信风带,①地和②地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较大,不适合生物生存,而地下湿度较大、温度较为稳定,蚂蚁、鼠类多在地下打洞,B正确;地下水分充足不利于其生存,易导致洞穴坍塌,A错误;食物主要来自地面,C错误;地下温度低于地面,D错误。故选B。
在末次冰期,全球季风区降水减少了约10%,但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增加。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海平面大幅下降,北半球大陆架出露的面积远大于南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8. 末次冰期,全球多数季风区降水减少,主要是因为( )
A. 夏季风减弱B. 夏季风增强
C. 冬季风减弱D. 冬季风增强
19. 末次冰期,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增加,主要原因是( )
A 12月—次年2月南半球降温快B. 6—8月南半球降温慢
C. 12月—次年2月北半球降温快D. 6—8月北半球升温快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对季风区而言,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在末次冰期,陆地冰盖范围增大,陆地面积增大,夏季风减弱,导致降水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12月~次年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根据材料,在末次冰期,北半球大陆架出露的面积远大于南半球,这导致北半球陆地降温效应远比南半球明显,A错误;在12月~次年2月,北半球降温更快,北半球的冷源和南半球热源之间的温差更大,气压差更大,跨赤道气流增强,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增强,降水增多,C正确;6~8月,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不受西北季风影响,6~8月,北半球升温快与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区降水无关,BD错误。故选C。
近些年来,人们在黄河下游河岸滩地上打井开采地下水,取代了直接从河流取水的取水方式。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某河段傍河开采地下水的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20. 该河段傍河开采地下水的独特优势条件是( )
A. 河床地势较高B. 河流径流量大
C. 河流流速较快D. 河水结冰期长
21. 与直接从河流取水相比,傍河开采地下水主要是为了( )
①提高取水水质②增大取水规模③降低取水成本④减轻生态干扰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22. 傍河开采地下水能增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地表径流B. 蒸发
C. 降水D. 下渗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地势较高,河流水位高于两岸地面,河水始终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丰富,A正确;由于上中游的引水和下渗,该河段径流量并不大,B错误;黄河下游位于冲积平原,流速较慢,C错误;黄河下游位于华北平原,纬度相对较低,河水结冰期较短,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由于黄河下游河水含沙量大,直接取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傍河开采地下水,通过沉积层的过滤与净化,水质更好,①正确;直接取水使河道的水量减少,河流水文特征和生态发生变化,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开采地下水可以减轻生态干扰,④正确;傍河开采地下水的取水规模较小,②错误;傍河开采地下水会增加取水成本,③错误。①④组合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黄河下游位于冲积平原,形成疏松深厚沉积层,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两岸地面,河水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大规模傍河取水使得地下水位降低,河流下渗补给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D正确;河流下渗补给水量增加,使得河流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少,A错误;地表水减少,裸露的水域面积减少,会使得蒸发减少,B错误;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傍河开采地下水对降水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左图为某日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M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下列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1)图示A、B、C、F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____。此日地球位于右图地球公转轨道的____(填序号)附近,此日过后1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为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____,N地的地方时是____时,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____。
(3)该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值为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____。简述该日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____。
【答案】(1)A>F>C>B ① 先变慢,后变快
(2)(23°20′N,45°W) 18 180°向东至135°E
(3)83°26′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分布情况: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区域完全处于极夜。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A、B、C、F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A>F>C>B。此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右图地球公转轨道的①附近,地球公转于7月初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故此日过后1个月内,速度变化为先变慢,后变快。
【小问2详解】
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135°E为地方时0时,太阳直射的经线是45°W,故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45°W),N地的经度是45°E,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00时,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经度范围是从135°E往西到180°或者180°向东至135°E。
【小问3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点的纬度是30°N,根据计算其正午太阳高度值为90°-(30°-23°26′)=83°26′。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区域完全处于极夜。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等熵面是描述大气热力性质的虚拟平面,随高度增加而朝冷区上倾。研究表明,等熵面制约了高空气流的升降,高空自由大气顺着等熵面运动。夏季,青藏高原的热力性质导致等熵面弯曲,引起高空西风升降,并驱动近地面气流同步升降。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其冷热可直接引起高空等熵面弯曲。下图示意夏季青藏高原周边等熵面。
(1)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的冷热性质,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西风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常年份青藏高原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
【答案】(1)热源(温度较高)。依据:青藏高原等熵面向下弯曲(下倾),说明其上空大气比周围大气温度高。
(2)青藏高原西侧气流顺等熵面下沉,带动近地面气流下沉,气候干燥,降水较少;青藏高原东侧气流顺等熵面上升,带动近地面气流上升,降水较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等熵面随高度增加而朝冷区上倾,而图中青藏高原等熵面向下弯曲,说明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其上空大气比周围大气温度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的热力性质导致等熵面弯曲,引起高空西风升降,并驱动近地面气流同步升降。读图可知,青藏高原西侧气流顺等熵面下沉,则驱动近地面气流下沉,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难以凝结成雨,降水较少;青藏高原东侧气流顺等熵面上升,则驱动近地面气流上升,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成雨,降水较多。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17年8月11日8时中亚气旋中心位置(D)和强度(中心数值993,单位:hPa)示意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推测中亚锋面气旋可能给新疆造成的灾害性天气。
(3)比较未来北天山山脉两侧的天气差异并解释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东北方向
(2)暴雨、大风、扬沙或沙尘暴
(3)北天山南侧有大到暴雨局地短时强降水,北侧天气晴朗炎热。原因:冷锋移动到南侧,随着地形升高强烈抬升,降温明显,形成暴雨;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天气晴朗干燥,炎热高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图中有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根据经纬度数值可知,高压位于低压的东北方向。
【小问2详解】
锋面气旋是与冷、暖锋相伴的气压系统,读图可知,图中的暖锋影响区域在国外,对新疆地区的影响较小;而锋面气旋中的冷锋随着锋面的向东移动,会给新疆地区带来暴雨、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未来北天山山脉将受到冷锋的影响较大,冷锋过境,会给北天山南坡带来阴天、大风、降温、暴雨等天气,由于冷锋的东移过程中,地势剧烈抬升,降温明显,容易形成大暴雨;而北天山北坡由于地形的阻挡冷空气,属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天气晴朗干燥,加上正值8月份,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干旱使突尼斯所在的北非地区成为全球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国打算建立海水淡化工厂,生产能力为20万立方米/天,以满足全国的饮用水需求。下图为突尼斯略图。
(1)描述R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2)分析突尼斯水资源短缺的自然与人为原因。
【答案】(1)河流上游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河流下游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少雨。
(2)自然原因: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南部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淡水资源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下渗强,淡水资源损耗大;国土面积狭小;河湖少;水资源含盐度较高,能被直接利用的少。
人为原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工业、生活等用水需求增长迅猛;水资源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下;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众节水意识不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突尼斯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读图可知,R河流域位于突尼斯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R河流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蒸发量较大,地表水缺乏,对河流的补给较少。
【小问2详解】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增大,并且水污染和浪费严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突尼斯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突尼斯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沙漠地带下渗强,淡水资源损耗大;国土面积狭小;河湖少;水资源含盐度较高,能被直接利用的少。人口增长,居民节水意识不足,快速的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量相对不足;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工业、生活等用水需求增长迅猛,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低下,节水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紧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广东省南粤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发展海域碳封存首先应,我国二氧化碳捕集的重点领域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会宁镇葫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影响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