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6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7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7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79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83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8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87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67290/0-172365042090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①分封制瓦解,②周王室势力大减,③诸侯崛起竞相争霸,动荡的春秋,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这种情况反映什么问题?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春秋”来源于鲁国史书《春秋》。当时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史官的职能是把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照年、季、月、日时间顺序记录,鲁国史官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便取“春秋”两字命名。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国语·晋语》
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春秋公羊传注疏》
一些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分封制逐步瓦解。
诸侯:①各自为政②不再纳贡
周天子:①权威削弱②收入减少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
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④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材料二: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公羊传》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
春秋首位霸主——齐桓公
①地理上近海,有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国家实力大为增强 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获得政治优势
①诸侯国变少,逐渐有统一趋势
材料二: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战国策》
材料一:春秋时期……战争的积极意义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
②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和痛苦
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美金①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②以铸锄、夷、劚(zhu)③,试诸壤土。——《国语·齐语》①美金:青铜。②恶金:铁。③劚:大锄
范、中行氏……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
孔子弟子冉耕,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鲁国人,春秋末期学者。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盐铁论·水旱》
①铁农具和牛耕便利省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使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形式多样、使用广泛、工艺水平较高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原因春秋主要霸主诸侯争霸的影响与实质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手工业有所发展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牛耕使用农业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跃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这种情况反映什么问题?
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
“春秋”来源于鲁国史书《春秋》。当时各诸侯国都设有史官,史官的职能是把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照年、季、月、日时间顺序记录,鲁国史官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便取“春秋”两字命名。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国语·晋语》
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春秋公羊传注疏》
一些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不再世袭,分封制逐步瓦解。
诸侯:①各自为政②不再纳贡
周天子:①权威削弱②收入减少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
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④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材料二: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公羊传》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
春秋首位霸主——齐桓公
①地理上近海,有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国家实力大为增强 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获得政治优势
①诸侯国变少,逐渐有统一趋势
材料二: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战国策》
材料一:春秋时期……战争的积极意义占据主导地位。战争打破了各族间原有的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兴《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
②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和痛苦
实质: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掠夺战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美金①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②以铸锄、夷、劚(zhu)③,试诸壤土。——《国语·齐语》①美金:青铜。②恶金:铁。③劚:大锄
范、中行氏……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
孔子弟子冉耕,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鲁国人,春秋末期学者。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盐铁论·水旱》
①铁农具和牛耕便利省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②使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形式多样、使用广泛、工艺水平较高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原因春秋主要霸主诸侯争霸的影响与实质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手工业有所发展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牛耕使用农业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跃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