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单元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4单元复习课件,共15页。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版图奠定:明清两朝, 空前强化, 更趋稳定,现代中国的 逐渐定型。2、面临挑战:①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 ,开始进入 ;新兴 取代传统 ,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②在中国, 、 、 都有新的发展;由于 和 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 ,拒绝扩大 ,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 的伏笔。 专制集权版图奠定:集权顶峰;明四边;清六边;面临危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虽有新变化,但面临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新航路开辟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经济 文化 对外关系传统经济结构专制体制故步自封对外交往落后挨打结合教材P70单元导读,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明朝与蒙古三种边疆关系:明朝与西藏两种外部侵扰势力:日本倭寇欧洲殖民者明朝与女真 一次壮举 郑和下西洋明太祖1616年明成祖1368年明中期1644年明朝建立废丞相设立锦衣卫修长城、迁都北京设内阁、设东厂、郑和下西洋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东北女真组建立大金政权两大中枢制度变化:废除宰相制度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建立内阁戚继光抗倭1553年1624年荷兰占据台湾1636年清朝建立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明朝堂上废宰相设内阁宦官专权世界中郑和下西洋倭寇西方殖民者海防问题民族关系中蒙古南下女真建州部崛起藏族联姻内疆问题政治黑暗农民收税起义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统一台湾,巩固东南边疆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雅克萨之战,巩固东北边疆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疆域基础蒙古平定叛乱,巩固北部西北边疆 16841757年1689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府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派遣驻藏大臣击败准噶尔部四个一:西藏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东北地区设立军机处1727年1762年设伊犁将军鸦片战争前对外闭关自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内部统治危机雍正帝一个危机:嘉道危机一个顶峰:君主专制顶峰一种国策:闭关自守四个巩固:直辖西藏,巩固西南边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危机的初显东南地区君主专制强化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鼎盛? 危机?政治稳定体制僵化疆域辽阔海防隐忧经济繁荣畸形余晖疆域奠定统治危机对策:闭关自守落后于世界潮流康乾盛世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三大趋势: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文学艺术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一大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转型1368年明朝中期1644年《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大进步思想家两大矛盾: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1840年京剧《儒林外史》《红楼梦》清朝前中期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之际明朝后期元末明初昆曲《西游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美洲白银流入,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 、文化、科技之变市民阶层壮大科技手工业传教士东来中国西方殖民扩张丝—银贸易高产作物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发展1、阅读教材,完成两宋知识表格填写。(1)农业:粮足(三熟)棉兴;(2)手工业:①瓷器远销(5窑;瓷路);②煤炭取暖(东京);③书籍丰富(雕版、活字);(3)商业:①纸币金融(交子);②市场多样(互市草市夜市街市);③外贸繁荣(财源;广泉明);(4)重心南移完成(苏湖;南北分卷);①淡化门第;②人身松弛;③社会宽松;(1)中央:二府三司;以文制武(枢密院与三衙);守内虚外;(2)地方:虚节度使;四监司;文臣与通判制约;(3)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未成;(4)完善科举:实行搜身、糊名、誊录、锁院,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补);(5)作用:内稳外虚,三冗两积;①原因:以文治武;守内虚外等;②表现:北伐惨败;“岁币”;“岁赐”;靖康之变;“岁贡”;①程朱理学;②宋词两派;③个性书法、山水画;④三大发明成熟;2、两宋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①粮足棉兴:不抑兼并,主户客户;三熟;占城稻;苏湖;②瓷器远销:5官1名;大量出口;③煤炭取暖:东京;⑧书籍丰富:雕版、活字;⑤纸币金融:交子;会子;柜坊;④市场多样:坊市界破;夜市;草市;街市;互市;瓦肆;⑥外贸繁荣:政府财源;广泉明;市舶司;⑦重心南移:完成;文化南移;南北分卷;⑨宽松和谐:婚嫁取士少贱民;贫富不定;(1)重心南移的四大原因: 环境优越、社会稳定是基础;统治者重视是前提;北民南迁(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促 生产力进步是关键;民族交融是推动因素;(2)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①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②隋唐: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③南宋:重心南移完成;(3)重心南移的四大表现: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商贸发展;城市发展;(4)重心南移的四大影响: ①伴随北民南迁,进一步吸引北民南迁;促进长途贩运兴盛等; ②伴随政治、文化中心南移;③伴随民族交融;④破坏江南生态环境等;3、关于中国古代的重心南移4、理学两派:(1)宇宙观(世界):(2)人生观(社会):(3)认识论(个人):(4)方法论(求理方法):“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①宋词特点:填词配乐;格式固定。宋词两流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5、两宋文艺、科技新变化:②书法“宋四家一体”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③绘画分文人画(山水画,注重意境,有意无法)和风俗画《清明上河图》;④科教中国四大发明中三项(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完成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院兴盛。课程结束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版图奠定:明清两朝, 空前强化, 更趋稳定,现代中国的 逐渐定型。2、面临挑战:①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 ,开始进入 ;新兴 取代传统 ,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②在中国, 、 、 都有新的发展;由于 和 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 ,拒绝扩大 ,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 的伏笔。 专制集权版图奠定:集权顶峰;明四边;清六边;面临危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虽有新变化,但面临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新航路开辟中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经济 文化 对外关系传统经济结构专制体制故步自封对外交往落后挨打结合教材P70单元导读,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明朝与蒙古三种边疆关系:明朝与西藏两种外部侵扰势力:日本倭寇欧洲殖民者明朝与女真 一次壮举 郑和下西洋明太祖1616年明成祖1368年明中期1644年明朝建立废丞相设立锦衣卫修长城、迁都北京设内阁、设东厂、郑和下西洋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东北女真组建立大金政权两大中枢制度变化:废除宰相制度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建立内阁戚继光抗倭1553年1624年荷兰占据台湾1636年清朝建立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明朝堂上废宰相设内阁宦官专权世界中郑和下西洋倭寇西方殖民者海防问题民族关系中蒙古南下女真建州部崛起藏族联姻内疆问题政治黑暗农民收税起义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统一台湾,巩固东南边疆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雅克萨之战,巩固东北边疆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疆域基础蒙古平定叛乱,巩固北部西北边疆 16841757年1689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在台湾设府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派遣驻藏大臣击败准噶尔部四个一:西藏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东北地区设立军机处1727年1762年设伊犁将军鸦片战争前对外闭关自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内部统治危机雍正帝一个危机:嘉道危机一个顶峰:君主专制顶峰一种国策:闭关自守四个巩固:直辖西藏,巩固西南边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危机的初显东南地区君主专制强化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鼎盛? 危机?政治稳定体制僵化疆域辽阔海防隐忧经济繁荣畸形余晖疆域奠定统治危机对策:闭关自守落后于世界潮流康乾盛世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三大趋势: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文学艺术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一大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转型1368年明朝中期1644年《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大进步思想家两大矛盾: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1840年京剧《儒林外史》《红楼梦》清朝前中期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之际明朝后期元末明初昆曲《西游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美洲白银流入,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 、文化、科技之变市民阶层壮大科技手工业传教士东来中国西方殖民扩张丝—银贸易高产作物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发展1、阅读教材,完成两宋知识表格填写。(1)农业:粮足(三熟)棉兴;(2)手工业:①瓷器远销(5窑;瓷路);②煤炭取暖(东京);③书籍丰富(雕版、活字);(3)商业:①纸币金融(交子);②市场多样(互市草市夜市街市);③外贸繁荣(财源;广泉明);(4)重心南移完成(苏湖;南北分卷);①淡化门第;②人身松弛;③社会宽松;(1)中央:二府三司;以文制武(枢密院与三衙);守内虚外;(2)地方:虚节度使;四监司;文臣与通判制约;(3)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未成;(4)完善科举:实行搜身、糊名、誊录、锁院,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补);(5)作用:内稳外虚,三冗两积;①原因:以文治武;守内虚外等;②表现:北伐惨败;“岁币”;“岁赐”;靖康之变;“岁贡”;①程朱理学;②宋词两派;③个性书法、山水画;④三大发明成熟;2、两宋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①粮足棉兴:不抑兼并,主户客户;三熟;占城稻;苏湖;②瓷器远销:5官1名;大量出口;③煤炭取暖:东京;⑧书籍丰富:雕版、活字;⑤纸币金融:交子;会子;柜坊;④市场多样:坊市界破;夜市;草市;街市;互市;瓦肆;⑥外贸繁荣:政府财源;广泉明;市舶司;⑦重心南移:完成;文化南移;南北分卷;⑨宽松和谐:婚嫁取士少贱民;贫富不定;(1)重心南移的四大原因: 环境优越、社会稳定是基础;统治者重视是前提;北民南迁(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促 生产力进步是关键;民族交融是推动因素;(2)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①东晋、南朝,江南开发; ②隋唐: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③南宋:重心南移完成;(3)重心南移的四大表现: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商贸发展;城市发展;(4)重心南移的四大影响: ①伴随北民南迁,进一步吸引北民南迁;促进长途贩运兴盛等; ②伴随政治、文化中心南移;③伴随民族交融;④破坏江南生态环境等;3、关于中国古代的重心南移4、理学两派:(1)宇宙观(世界):(2)人生观(社会):(3)认识论(个人):(4)方法论(求理方法):“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①宋词特点:填词配乐;格式固定。宋词两流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5、两宋文艺、科技新变化:②书法“宋四家一体”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③绘画分文人画(山水画,注重意境,有意无法)和风俗画《清明上河图》;④科教中国四大发明中三项(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完成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院兴盛。课程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