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春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
穷。
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C.军阀张宗昌胸无点墨,却喜欢附庸风雅,常常闹出丑剧,真是贻笑大方。
D.谈起电脑,互联网,他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
不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
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
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 依然没有
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理解: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
和轻盈的特点。
A.鲜腴(yú)
俯瞰(kàn)
枯燥(cà)
重峦叠嶂(luán)
B.迂腐(yǖ)
琐屑(xuè)
倔强(jue)
瞠 目结舌(chēng)
C.遏制(è)
丘壑(hè)
拙劣(zhuō)
接踵而至(zhŏng)
D.蹒跚(shān)
溺水(nì)
黏土(nián)
恹恹欲睡(yàn)
B.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
道海港已经临近。
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同
时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D.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
衣室里。”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强
调到了极致,极具讽刺效果。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
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②①④⑤③ D.①③④②⑤
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
(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馨香盈怀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
(5)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
(6)故渔者歌曰:“ , 。”(郦道元《三峡》)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当处于困境时,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像松树一样挺立风中而不
倒,经历严寒而不凋,就如刘桢在《赠从弟》中所写那样 ,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
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
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 ①数
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 ② 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
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 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 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 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 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 吾女, 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 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
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 ,有删改)
[注]①钱塘: 地名,今杭州。②丫鬟: 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道殣者相望 殣: 饿死
B.自度无所得食 度: 考虑、揣测
C.具酒炙乐 具:备办、准备
D.母不知在亡 亡:逃走
2.翻译下列句子。
(1)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
(2)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3.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1、母 亲 鞋
梁晓娜
①临近母亲节,不知道从哪传出儿女送鞋给母亲,母亲便可平安的说法。聪 明的商家自是不肯错过狠狠赚一笔的商机,各种优惠条幅铺天盖地:“母亲节, 全场买两双即送一双母亲鞋”“母亲节当天,买母亲鞋五折”“买母亲鞋满 88 即送康乃馨一支”等等。我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碰到朋友一手拿康乃馨, 一手提 着新鞋,和母亲有说有笑,朋友一脸灿烂。我真想也能给自己的母亲买一双鞋,
可再也没机会了!心里对母亲的愧疚油然而生。
②母亲去世的时候, 穿的是那种极其便宜的凉鞋。我们找遍了她的箱箱柜柜, 连双像样的皮鞋都没有。 我们兄妹四个,虽说不是百万富翁,可家家小日子都过 得有滋有味。谁家也不缺吃不缺穿, 但谁也没有想起为故乡的母亲做些什么,母 亲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她总是说: “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 身体也好, 什么都不缺!”我们每年为爱人、为孩子、 为自己添置着不同款式的皮鞋, 唯独
忘了母亲。 一直到那个暴雨骤起的夏夜,母亲猝不及防地走了。
③母亲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她做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用仅能动的那条腿强 撑着下地,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她是要回家,不愿做开颅手术。也许 她在那一刻,想的最多的是, 为我们省下那笔高昂的手术费。我和二姐怕她光着 的双脚撑在地上, 再冻着了, 便握着她的光脚往床上挪。可当我触摸到那双痩瘪 的光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是那样的冰,是那样的凉。母亲生病住院后,我们为 了方便照顾,竟一直让她光着双脚,没为她穿过一双暖和的鞋, 全然不知她的冷
暖。母亲就这样走了, 光着双脚,带着我们不知不顾的寒冷,走了。
④安葬了母亲之后,我们兄妹几个又像多年前一样,在高速路口挥挥手,各
自向不同的方向奔去。
⑤一年后,我们又从天涯海角飞回故乡为母亲过周年祭日。母亲的坟头已长 满了青草,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母亲的坟。打电话给父亲, 告诉他我们到 了村外。父亲知道我们一定会先去坟地看母亲, 就打着雨伞,拿着两双旧胶鞋来 了。 父亲说 : “家里下一星期雨了, 快把你们的高跟鞋脱了吧,路太难走!这是 你妈的胶鞋, 下葬的时候忘了烧。你们凑合着穿一天!”我和二姐接过父亲递过
来的鞋,鞋上布满了补丁,里面仿佛还有母亲的余温。我终于没能忍住,失声痛
哭。姐姐说: “除了哭,咱们还能给母亲做什么?”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
更加大声地哭泣。
⑥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 纳鞋底。母亲每扎几下, 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 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 脸上。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踩碎了母亲多少个斜阳。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就是 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 将自己一生的年华, 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 底。母亲一生为我们做过太多的鞋, 可是长大后, 我们谁也不愿穿母亲做的布鞋, 觉得穿着一双黑布鞋走在楼宇林立的都市里特别寒碜,尽管母亲做鞋的手艺是村 里最好的。母亲仍不厌其烦地做着我们水远都不会穿的布鞋, 一双一双挤满了家
里那个蓝色的布包。
⑦母亲走了, 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
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选自《河南能源报》 2016 年 11 月 03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商家热闹的促销活动和遇见朋友与母亲有说有笑的情景,有何作
用?
2.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 将自己一生的年华, 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
的千层鞋底。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走了, 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 望得
我们泪如泉涌……
4.下面句子划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1)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 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 ” (2)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 纳鞋底。母亲每扎几下, 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 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
脸上。
2、蹬 布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
的是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 声商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
艰难,也得保证响莲。”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 天老师宣布, 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 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 妈妈在小 超市打工,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 早给她闺女置下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 “老板娘说的‘未雨 绸缪’,什么意思?”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 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完成, “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 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 的。 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 每月 450
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唠叨,说 那小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 有难处,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 正好接响莲, 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打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奶、方便面什么的。 本来妈妈那份工资除了日常费用, 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 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
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响莲起床后,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 我去 坐公交。”妈妈大声回应:“你老老实实坐上去! ”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妈 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 1500 块,明天我就
连这个月总共 1350 块给你。 ”
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最近专营再生布。再 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那家店从厂里进大批 的货,一卷一卷的, 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那些搞大棚养殖 的, 棚顶上要苫这种东西,他们的大棚往往长达一百米,那就需要把成卷的再生 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缝完了, 再整体
卷起,装车运走。在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 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
地上,用脚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 再用脚将其蹬卷起来, 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 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 很累人, 但是又不可能给高工钱, 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 才一早来干临时工,
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淡饭,给五十元。
⑦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了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 雄健有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儿跳动的
意味了……车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⑧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 她从网络上
查到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小说主要写了两天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那天:
第二天:
2.小说多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未雨绸缪”的行动是: 。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 。
3.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 4.第③段写道“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 ”,你发现响莲在哪些方面并不落后? 5.多年以后, 事业有成的响莲和爸爸聊天,她会怎么说呢?请顺着下面的句子
写出来。
响莲:爸爸, 说到您当年蹬布的情形,我最不能忘记的是
。
四、写作题(40 分)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 是晶莹; 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
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
C
D
C
B
C
(1)徙倚欲何依(2)日暮乡关何处是(3)归雁入胡天(4)路远莫致之(5) 腾蛇乘雾(6)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
1. D
2. (1)同样是死,为什么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寿命让她活
下去呢?
(重点字词:等死、少、延、旦夕、何若 乎)
(2)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 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 请母亲不要担忧。
(重点字词:当佣、数、得、活)
3. 潘生是一个有担当、 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 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 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 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 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
婿的机会, 执意回家侍奉母亲, 照顾弟弟。
三
1.照应题目(点题), 引出我对母亲的追思(思念、缅怀),衬托出我内心无母可
孝的难过和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2.母亲为我们做布鞋耗去了她美好的人生岁月 ,她把对子女深沉的爱都纳进了一
双双鞋里。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 “望”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鞋人的情态。作者睹物思人, 仿佛觉得 是母亲在望着自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以及失去母亲的痛苦之
情。
4.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处处为子女着想, 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2)环境(景物) 描写。 写出了傍晚时的美丽温馨, 烘托出母亲纳鞋底时内心的愉悦, 衬托了母亲
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1. 那天:响莲的爸爸意外工伤回家,生活变得更艰难了。 第二天:爸
爸到专营再生布商店蹬布,响莲深受感动。
2. 为读四年级的女儿提前置备电脑 现在努力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3.是一个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疼爱女儿的妈妈和一个有责任担当、理解他人、
疼爱女儿的爸爸。
4.住在城乡接合部,上的是城里挺有名的学校; 一上五年级妈妈就给她置备下
一台电脑;不乘公交车,跟别家孩子拼车上学。
5.示例:您胳膊上吊着绷带,蹬得那么用力,那么困难。那时候,你们从不在
我面前提起生活的艰难, 其实,我都懂。您和妈妈那么辛苦,却从不委屈我, 谢
谢您!
四、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水平测试卷(有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年春辽宁沈阳市于洪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春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