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上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古诗,体会情感 1.背诵:《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复习古诗,体会作者表达情感3. 再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汇报交流: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5.小结学法,回顾学习过程 教师相机板书,提炼学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感知景物自主学习:①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②借助注释,说出诗词大意。 ③想象画面,品读诗句。 2.交流汇报(1)解诗题,读诗题。(写诗的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地点: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市西湖畔;心情: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朗读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划出节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跳珠:指跳动的水珠。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学习任务三:想象画面,领略奇景。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生自由说,师适当点拨) (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2) 诗句写的是盛夏时节西湖雨前、雨中及雨后之景。2.品读诗句,想象画面①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②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白亮亮的雨点像珠子一般跳进船舱。)其中“白”“跳珠”“乱”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点大而猛。)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暴雨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倾盆大雨、狂风骤雨……)③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的画面,以及雨后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的画面。感受奇丽之景,体会诗人心境的舒畅。)3.小结: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写出了西湖从阴到雨再到晴的变化过程,从中你感受到西湖夏季暴雨的什么特点?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可以看出。)学习任务四:想象画面 体会风云变化结合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诗句中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再试着用一段话把这幅画描述出来。尽可能把画面呈现的更丰富。预设: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卷地图 水田一色图2.思考:四幅画连起来看,画中的云、雨、风、水分别有什么特点?(1)抓住“翻墨”体现云的浓厚,“跳珠”“乱”体现骤雨极大,“卷地”“忽吹散”写出了风来势汹汹,但去的也快,“水如天”写出湖水平静如镜。(2)朗读想象,从这些特点中,感受到诗中画面动静变化之快。3.边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情景,边设想自己就在苏轼的船上,体会这样的天气和情景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再与同学分享学习任务五: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处在哪儿?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3.师小结: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西湖雨景,醉于酒,更醉于景,苏轼不禁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课堂小结:《古诗词三首》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再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类文阅读:1.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异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是: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晴姿雨态。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犹如西子,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①相同之处:都写了西湖雨景,都用了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不同之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先雨后晴,天气变化之快。雨势很急。《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晴后雨,细雨空濛,晴雨皆是美景。前者是以景喻景,后者是以人喻景。 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对比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设计: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白雨跳珠图狂风云散图水天一色图黑云翻墨图课 题3 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2.想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为学习古诗词作好准备。教学时,以读为主,先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词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对比阅读描写景物诗 句表 达 情 感《宿建德江》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日暮客愁新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路转溪桥忽见。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古诗,体会情感 1.背诵:《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复习古诗,体会作者表达情感3. 再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汇报交流: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5.小结学法,回顾学习过程 教师相机板书,提炼学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品读诗句,体会情感。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感知景物自主学习:①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②借助注释,说出诗词大意。 ③想象画面,品读诗句。 2.交流汇报(1)解诗题,读诗题。(写诗的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地点: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市西湖畔;心情: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朗读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划出节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跳珠:指跳动的水珠。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学习任务三:想象画面,领略奇景。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生自由说,师适当点拨) (1)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2) 诗句写的是盛夏时节西湖雨前、雨中及雨后之景。2.品读诗句,想象画面①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②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白亮亮的雨点像珠子一般跳进船舱。)其中“白”“跳珠”“乱”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点大而猛。)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暴雨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倾盆大雨、狂风骤雨……)③雨后:“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的画面,以及雨后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的画面。感受奇丽之景,体会诗人心境的舒畅。)3.小结:这首诗用寥寥数语便写出了西湖从阴到雨再到晴的变化过程,从中你感受到西湖夏季暴雨的什么特点?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可以看出。)学习任务四:想象画面 体会风云变化结合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诗句中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再试着用一段话把这幅画描述出来。尽可能把画面呈现的更丰富。预设: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卷地图 水田一色图2.思考:四幅画连起来看,画中的云、雨、风、水分别有什么特点?(1)抓住“翻墨”体现云的浓厚,“跳珠”“乱”体现骤雨极大,“卷地”“忽吹散”写出了风来势汹汹,但去的也快,“水如天”写出湖水平静如镜。(2)朗读想象,从这些特点中,感受到诗中画面动静变化之快。3.边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情景,边设想自己就在苏轼的船上,体会这样的天气和情景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再与同学分享学习任务五: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好处在哪儿?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3.师小结: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苏轼站在望湖楼上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西湖雨景,醉于酒,更醉于景,苏轼不禁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课堂小结:《古诗词三首》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再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类文阅读:1.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异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意是: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晴姿雨态。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犹如西子,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①相同之处:都写了西湖雨景,都用了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不同之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先雨后晴,天气变化之快。雨势很急。《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晴后雨,细雨空濛,晴雨皆是美景。前者是以景喻景,后者是以人喻景。 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对比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设计: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白雨跳珠图狂风云散图水天一色图黑云翻墨图课 题3 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2.想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大致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为学习古诗词作好准备。教学时,以读为主,先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同伴交流等方式理解古诗词内容,初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学习任务单。对比阅读描写景物诗 句表 达 情 感《宿建德江》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日暮客愁新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路转溪桥忽见。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充满了对丰收的向往,流露出愉悦之情。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