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78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784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78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795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800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803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805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10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070773/0-172376246808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速读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完璧归赵,机智勇敢,渑池之会,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负荆请罪,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胸怀宽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要求:按照上节课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表。
◆要求:再次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要求:快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结合具体事例,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交流。
◆问题: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他向前走了几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语言:“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维护国家的荣誉、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思考: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语言: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廉颇负荆请罪,他和蔺相如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思考:将相之间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等细节,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思考:作为读者,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
◆思考:作为作者,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拓展阅读,揭示“和”的意义
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将相和》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是因为一个“和”字。中华文化崇尚“和”,“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论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故事:三尺巷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北宋宰相吕端……语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能睦邻,和能兴邦,“和”是和睦,是和谐,是和平。希望同学们能发扬传统,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热爱和平。
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顾全大局
廉颇:勇于认错 知错就改
1.从你的老师中选择一位,运用所学方法写一段话,写出他的特点。注意写出具体事例,要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2.完成分层作业。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速读实践检测效果,计时开始,再读课文自学字词,◆读记词语,◆读记生字,◆认识多音字,通知人们聚集起来,再读课文把握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学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朗读,削铅笔,易错笔画,召臣议缺宫,献诺典抄罪,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同心协力,将廉颇,相蔺相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