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3 全等三角形的九大经典模型练习(苏科版)(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3 全等三角形的九大经典模型练习(苏科版)(教师版)第1页
    1.3 全等三角形的九大经典模型练习(苏科版)(教师版)第2页
    1.3 全等三角形的九大经典模型练习(苏科版)(教师版)第3页
    还剩6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课堂检测,共68页。

    TOC \ "1-3" \h \u
    \l "_Tc21418" 【题型1 平移模型】 PAGEREF _Tc21418 \h 1
    \l "_Tc13938" 【题型2 轴对称模型】 PAGEREF _Tc13938 \h 6
    \l "_Tc32049" 【题型3 旋转模型】 PAGEREF _Tc32049 \h 11
    \l "_Tc11934" 【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PAGEREF _Tc11934 \h 19
    \l "_Tc20622" 【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PAGEREF _Tc20622 \h 26
    \l "_Tc12933" 【题型6 截长补短模型】 PAGEREF _Tc12933 \h 34
    \l "_Tc13816" 【题型7 手拉手模型】 PAGEREF _Tc13816 \h 43
    \l "_Tc28043" 【题型8 角平分线模型】 PAGEREF _Tc28043 \h 51
    \l "_Tc1855" 【题型9 半角全等模型】 PAGEREF _Tc1855 \h 57
    【知识点1 平移模型】
    【模型解读】把△ABC沿着某一条直线l平行移动,所得到△DEF与△ABC称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图①,图②是常见的平移型全等三角线.
    【常见模型】
    【题型1 平移模型】
    【例1】(2023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使点B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边BC的中点上,点C的对应点F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AD,AC、DE交于点O.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B=∠FB.AC⊥DEC.BC=DFD.AC、DE互相平分
    【答案】D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B=∠DEF,BE=CF=CE=AD,AD∥BC,DF=AC,由于只有当∠BAC=90°时,AC⊥DE;只有当BC=2AC时,DF=AC=BE,则可对A、B、C选项的进行判断;AC交DE于O点,如图,证明△AOD≌△COE得到OD=OE,OA=OC,则可对D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解:∵△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使点B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边BC的中点上,
    ∴∠B=∠DEF,BE=CF=CE=AD,AD∥BC,DF=AC,
    只有当∠BAC=90°时,AC⊥DE;
    只有当BC=2AC时,DF=AC=BE,所以A、B、C选项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AD∥BC,
    ∴∠OAD=∠OCE,∠ODA=∠OEC,
    而AD=CE,
    ∴△AOD≌△COE(ASA),
    ∴OD=OE,OA=OC
    即AC、 DE互相平分,所以D选项的结论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变式1-1】(2023·浙江·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ABC的边AC与△CDE的边CE在一条直线上,且点C为AE的中点,AB =CD,BC = DE.
    (1)求证:△ABC≌△CDE;
    (2)将△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得到△A'B'C' ,边B'C'与边CD的交点为F ,连接EF,若EF将CDE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且AB = 4,则 CF =
    【答案】(1)见解析
    (2)2
    【分析】(1)首先由点C为AE的中点得出AC=CE,再根据SSS证明△ABC≌△CDE即可;
    (2)根据平移的性质得A'B'=CD=AB=4,再由EF将CDE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得CF=DF=12CD=2
    【详解】(1)证明:∵点C为AE的中点,
    ∴AC=CE
    在△ABC和△CDE中,
    AB=CDBC=DEAC=CE
    ∴△ABC≌△CDE
    (2)解:将△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得到ΔA'B'C',且AB = 4,
    ∴A'B'=CD=AB=4,
    ∵边B'C'与边CD的交点为F ,连接EF,EF将CDE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
    ∴CF=DF=12CD=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移的性质,根据SSS证明△ABC≌△CDE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变式1-2】(2023春·重庆·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BD交AC于点F.
    (1)求证:△AFB≌ △CFD;
    (2)若AB=9,BC=7,求BF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
    (2)1AC,且BD=CE,∠BCD=∠CBE,求∠CFE的度数;
    (2)如图2,若AB=AC,且BD=AE,在平面内将线段A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CM,连接MF,点N是MF的中点,连接CN.在点D,E运动过程中,猜想线段BF,CF,CN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60°
    (2)BF+CF=2CN,理由见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在射线CD上取一点K,使得CK=BE,证明ΔBCE≅ΔCBK(SAS),推出BK=CE,∠BEC=∠BKD,再证明∠ADF+∠AEF=180°,可得结论;
    (2)结论:BF+CF=2CN.首先证明∠BFC=120°.如图2中,延长CN到Q,使得NQ=CN,连接FQ,证明ΔCNM≅ΔQNF(SAS),推出FQ=CM=BC,延长CF到P,使得PF=BF,则ΔPBF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ΔPFQ≅ΔPBC(SAS),推出PQ=PC,∠CPB=∠QPF=60°,推出ΔPCQ是等边三角形,可得结论
    【详解】(1)解:如图1中,在射线CD上取一点K,使得CK=BE,
    在ΔBCE和ΔCBK中,
    BC=CB∠BCE=∠CBEBE=CK,
    ∴ΔBCE≅ΔCBK(SAS),
    ∴BK=CE,∠BEC=∠BKD,
    ∵CE=BD,
    ∴BD=BK,
    ∴∠BKD=∠BDK=∠ADC=∠CEB,
    ∵∠BEC+∠AEF=180°,
    ∴∠ADF+∠AEF=180°,
    ∴∠A+∠EFD=180°,
    ∵∠A=60°,
    ∴∠EFD=120°,
    ∴∠CFE=180°-120°=60°.
    (2)结论:BF+CF=2CN.
    理由:如图2中,∵AB=AC,∠A=60°,
    ∴Δ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B,∠A=∠CBD=60°,
    ∵AE=BD,
    ∴ΔABE≅ΔBCD(SAS),
    ∴∠BCF=∠ABE,
    ∴∠FBC+∠BCF=60°,
    ∴∠BFC=120°,
    如图2中,延长CN到Q,使得NQ=CN,连接FQ,
    ∵NM=NF,∠CNM=∠FNQ,CN=NQ,
    ∴ΔCNM≅ΔQNF(SAS),
    ∴FQ=CM=AC=BC,∠M=∠NFQ,
    ∴FQ ∥CM,
    ∴∠PFQ=∠FCM.
    延长CF到P,使得PF=BF,
    ∵∠BFP=180°-120°=60°,
    ∴ΔPBF是等边三角形,
    ∴∠PBC+∠PCB=∠PCB+∠FCM=120°,
    ∴∠PFQ=∠FCM=∠PBC,
    ∵PB=PF,
    ∴ΔPFQ≅ΔPBC(SAS),
    ∴PQ=PC,∠CPB=∠QPF=60°,
    ∴ΔPCQ是等边三角形,
    ∴BF+CF=PF+CF=PC=PQ=QC=2CN.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知识点4 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解读】基本图形如下:此类图形通常告诉BD⊥DE,AB⊥AC,CE⊥DE,那么一定有∠B=∠CAE.

    【题型4 一线三等角模型】
    【例4】(2023春·山东菏泽·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ABD≌△CA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ABD≌△CA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1)见详解;(2)成立,理由见详解;(3)见详解
    【分析】(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然后根据“AAS”可判断ΔADB≌ΔCEA;
    (2)利用∠BDA=∠BAC=α,则∠DBA+∠BAD=∠BAD+∠CAE=180°-α,得出∠CAE=∠ABD,然后问题可求证;
    (3)由题意易得BF=AF=AB=AC,∠ABF=∠BAF=∠FAC=60°,由(1)(2)易证ΔADB≌ΔCEA,则有AE=BD,然后可得∠FBD=∠FAE,进而可证ΔDBF≌ΔEAF,最后问题可得证.
    【详解】(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
    ∴∠BDA=∠CEA=90°,
    ∵∠BAC=90°,
    ∴∠BAD+∠CAE=90°,
    ∵∠BAD+∠ABD=90°,
    ∴∠CAE=∠ABD,
    ∵在ΔADB和ΔCEA中,
    ∠ABD=∠CAE∠BDA=∠CEAAB=AC,
    ∴ΔADB≌ΔCEA(AAS);
    解:(2)成立,理由如下:
    ∵∠BDA=∠BAC=α,
    ∴∠DBA+∠BAD=∠BAD+∠CAE=180°-α,
    ∴∠CAE=∠ABD,
    ∵在ΔADB和ΔCEA中,
    ∠ABD=∠CAE∠BDA=∠CEAAB=AC,
    ∴ΔADB≌ΔCEA(AAS);
    (3)证明:∵△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
    ∴BF=AF=AB=AC,∠ABF=∠BAF=∠FAC=60°,
    ∴∠BDA=∠AEC=∠BAC=120°,
    ∴∠DBA+∠BAD=∠BAD+∠CAE=180°-120°,
    ∴∠CAE=∠ABD,
    ∴ΔADB≌ΔCEA(AAS),
    ∴AE=BD,
    ∵∠FBD=∠FBA+∠ABD,∠FAE=∠FAC+∠CAE,
    ∴∠FBD=∠FAE,
    ∴ΔDBF≌ΔEAF(SAS),
    ∴FD=FE,∠BFD=∠AFE,
    ∴∠BFA=∠BFD+∠DFA=∠AFE+∠DFA=∠DFE=60°,
    ∴△DFE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4-1】(2023·浙江·八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ABC中,AB=AC=9,点E在边AC上,AE的中垂线交BC于点D,若∠ADE=∠B,CD=3BD,则CE等于( )
    A.3B.2C.94D.92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推出∠BAD=∠C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E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B=9,BD=CE,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AB=AC=9,
    ∴∠B=∠C,
    ∵∠ADE=∠B,∠BAD=180°﹣∠B﹣∠ADB,∠CDE=180°﹣∠ADE﹣∠ADB,
    ∴∠BAD=∠CDE,
    ∵AE的中垂线交BC于点D,
    ∴AD=ED,
    在△ABD与△DCE中,
    ∠BAD=∠CDE∠B=∠CAD=ED,
    ∴△ABD≌△DCE(AAS),
    ∴CD=AB=9,BD=CE,
    ∵CD=3BD,
    ∴CE=BD=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变式4-2】(2023春·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通过对数学模型“K字”模型或“一线三等角”模型的研究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模型呈现]如图1,∠BAD=90°,AB=AD,过点B作BC⊥AC于点C,过点D作DE⊥AC于点E.求证:BC=AE.
    [模型应用]如图2,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如图3,∠BAD=∠CAE=90°,AB=AD,AC=AE,连接BC,DE,且BC⊥AF于点F,DE与直线AF交于点G.若BC=21,AF=12,则△ADG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答案】[模型呈现]见解析;[模型应用]50;[深入探究]63
    【分析】[模型呈现]证明△ABC≌△D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C=AE;
    [模型应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BG=3,AG=EP=6,CG=DH=4,CG=BG=3,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深入探究]过点D作DP⊥AG于P,过点E作EQ⊥AG交AG的延长线于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P=AF=12,EQ=AF=12,AP=BF,AQ=CF,证明△DPG≌△EQG,得到PG=GQ.,进而求出AG,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模型呈现]证明:∵∠BAD=90°,
    ∴∠BAC+∠DAE=90°,
    ∵BC⊥AC,DE⊥AC,
    ∴∠ACB=∠DEA=90°,
    ∴∠BAC+∠ABC=90°,
    ∴∠ABC=∠DAE,
    在△ABC和△DAE中,
    ∠ABC=∠DAE∠ACB=∠DAEBA=AD,
    ∴△ABC≌△DAE(AAS),
    ∴BC=AE;
    [模型应用]解:由[模型呈现]可知,△AEP≌△BAG,△CBG≌△DCH,
    ∴AP=BG=3,AG=EP=6,CG=DH=4,CG=BG=3,
    则S实线围成的图形=12(4+6)×(3+6+4+3)-12×3×6-12×3×6-12×3×4-12×3×4=50,
    故答案为:50;
    [深入探究]过点D作DP⊥AG于P,过点E作EQ⊥AG交AG的延长线于Q,
    由[模型呈现]可知,△AFB≌△DPA,△AFC≌△EQA,
    ∴DP=AF=12,EQ=AF=12,AP=BF,AQ=CF,
    在△DPG和△EQG中,
    ∠DPG=∠EQG∠DGP=∠EGQDP=EQ,
    ∴△DPG≌△EQG(AAS),
    ∴PG=GQ,
    ∵BC=21,
    ∴AQ+AP=21,
    ∴AP+AP+PG+PG=21,
    ∴AG=AP+PG=10.5,
    ∴S△ADQ=12×10.5×12=63,
    故答案为:6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熟记三角形确定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4-3】(2023春·八年级课时练习)(1)课本习题回放:“如图①,∠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AD=2.5cm,DE=1.7cm.求BE的长”,请直接写出此题答案:BE的长为________.
    (2)探索证明:如图②,点B,C在∠MAN的边AM、AN上,AB=AC,点E,F在∠MAN内部的射线AD上,且∠BED=∠CFD=∠BAC.求证:ΔABE≌ΔCAF.
    (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ΔABC中,AB=AC,AB>BC.点D在边BC上,CD=2BD,点E、F在线段AD上,∠BED=∠CFD=∠BAC.若ΔABC的面积为15,则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直接填写结果,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答案】(1)0.8cm;(2)见解析(3)5
    【分析】(1)利用AAS定理证明△CEB≌△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2)由条件可得∠BEA=∠AFC,∠4=∠ABE,根据AAS可证明△ABE≌△CAF;
    (3)先证明△ABE≌△CAF,得到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为△ABD的面积,再根据CD=2BD故可求解.
    【详解】解:(1)∵BE⊥CE,AD⊥CE,
    ∴∠E=∠ADC=90°,
    ∴∠EBC+∠BCE=90°.
    ∵∠BCE+∠ACD=90°,
    ∴∠EBC=∠DCA.
    在△CEB和△ADC中,{∠E=∠ADC∠EBC=∠DCABC=AC
    ∴△CEB≌△ADC(AAS),
    ∴BE=DC,CE=AD=2.5cm.
    ∵DC=CE−DE,DE=1.7cm,
    ∴DC=2.5−1.7=0.8cm,
    ∴BE=0.8cm
    故答案为:0.8cm;
    (2)证明:∵∠1=∠2,
    ∴∠BEA=∠AFC.
    ∵∠1=∠ABE+∠3,∠3+∠4=∠BAC,∠1=∠BAC,
    ∴∠BAC=∠ABE+∠3,
    ∴∠4=∠ABE.
    ∵∠AEB=∠AFC,∠ABE=∠4,AB=AC,
    ∴△ABE≌△CAF(AAS).
    (3)∵∠BED=∠CFD=∠BAC
    ∴∠ABE+∠BAE=∠FAC+∠BAE=∠FAC+∠ACF
    ∴∠ABE=∠CAF,∠BAE=∠ACF
    又AB=AC
    ∴△ABE≌△CAF,
    ∴S△ABE=S△CAF
    ∴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等于ΔABE与ΔBDE的面积之和,即为△ABD的面积,
    ∵CD=2BD,△ABD与△ACD的高相同
    则S△ABD=13S△ABC=5
    故ΔACF与ΔBDE的面积之和为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点5 倍长中线模型模型】
    【模型解读】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常见模型】

    【题型5 倍长中线模型】
    【例5】(2023春·甘肃庆阳·八年级校考期末)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7,AC=5,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 范围.小明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请回答:
    (1)小明证明△BED≅△CAD用到的判定定理是: (用字母表示);
    (2)AD的取值范围是 ;
    (3)小明还发现:倍长中线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延长中线一倍,完成全等三角形模型的构造.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且AD平分∠BAC,求证:AB=AC.
    【答案】(1)SAS
    (2)1

    相关试卷

    中考经典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 专题02 倍长中线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

    这是一份中考经典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 专题02 倍长中线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文件包含专题02倍长中线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教师版docx、专题02倍长中线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附5 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

    这是一份附5 全等三角形中的经典模型【六大题型】,共30页。

    中考经典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 专题05 手拉手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

    这是一份中考经典几何模型与最值问题 专题05 手拉手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文件包含专题05手拉手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教师版docx、专题05手拉手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