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上海市陆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填空题用水笔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
A. 温度B. 压强C. 催化剂D. 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的改变也会对其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故选D。
2.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可用ml/(L∙s))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
A. 体积的变化B. 物质的量的变化
C. 质量的变化D. 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单位可用ml/(L∙s))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即v(B)=,故D正确。
3. 对于反应,下列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相同单位、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然后比较。
【详解】都转化成B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A.v(B)=3v(A)=3×0.02ml/(L∙s)=0.06ml/(L∙s)=3.6ml/(L∙min);
B.v(B)=0.05ml/(L∙s)=3ml/(L∙min);
C.v(B)=2.00ml/(L∙min);
D.v(B)=v(C)=×1ml/(L∙min)=1.5ml/(L∙min);
则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v(A)=0.02ml/(L∙s);答案选A。
4. 在密闭容器中W与X反应生成Y和Z,其反应速率分别为、、、,已知存在如下关系:,,,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密闭容器中W与X反应生成Y和Z,则W、X为反应物,Y、Z是生成物,已知存在如下关系:,,,则得到,则此反应可表示为,故C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 常温下,下列反应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
A. 块状大理石和0.1ml·L-1盐酸反应B. 块状大理石和0.5ml·L-1盐酸反应
C. 粉末状大理石和0.1ml·L-1盐酸反应D. 粉末状大理石和0.5ml·L-1盐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常温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时,碳酸钙表面积越大,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块状大理石的表面积小于粉末状,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较慢;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则C、D选项中,D中盐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最快;
故选D。
6. 对于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 −Q,能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是
A. 升高温度B. 减小压强C. 增加碳的量D. 移走 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减小压强,浓度减小,正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减慢,故B不符合题意;
C.增加碳的量,碳的浓度未变,速率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移走 H2,减小生成物浓度,正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 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2SO3(g),增大压强时(其它条件不变)
A. SO3含量降低B. 正反应速率加快
C. 逆反应速率减慢D. 平衡向逆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2SO3(g),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SO3含量增加,故A错误;
B.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2SO3(g),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B正确;
C.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2SO3(g),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故C错误;
D.对于平衡体系2SO2(g)+O2(g)2SO3(g),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 合成氨时N2(g)+3H2(g)2NH3(g),正反应放热,可以提高H2利用率的措施是
A. 升高温度B. 及时分离出NH3C. 充入过量氢气D. 使用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利用率降低,A错误;
B.及时分离出NH3,平衡正向移动,H2利用率提高,B正确;
C.充入过量氢气,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充入的氢气部分发生反应,H2利用率降低,C错误;
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H2利用率不变,D错误;
答案选B。
9. 一定温度下,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可实现的100%转化
B. 以或浓度的变化均可表示反应速率,两者的数值相等
C. 达到平衡状态时,与物质的量之比为
D. 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因此使用催化剂不能实现的100%转化,A错误;
B.以或浓度的变化均可表示反应速率,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方程式可判断两者的数值不相等,B错误;
C.达到平衡状态时,由于转化率不确定,所以与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C错误;
D.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10. C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在2~4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 反应在2~4min内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l·L-1·min-1
C. 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 4min后,反应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c(H+)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同时间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据图可知2~4min内产生二氧化碳最多,反应速率最大,故A正确;
B.由图可知,2~4min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ml,缺容器的体积,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反应开始后,反应物的浓度开始减小,反应速率应减小,但实际上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上升说明温度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故C正确;
D.4min后,反应消耗盐酸,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过低,浓度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所以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11.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 石油裂化B. 粮食酿酒
C. 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D. 风能发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油裂化是将长链烃断裂为短链烃,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会减少,A错误;
B.粮食酿酒的过程是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发酵作用在转化为酒精,有二氧化碳的排放,B错误;
C.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有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误;
D.风能发电是由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汽油B. 消毒酒精C. 冰醋酸D. 电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汽油是多种烃混合物,A错误;
B.消毒酒精(医用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因此属于混合物,B错误;
C.冰醋酸是纯醋酸,只含CH3COOH分子,属于纯净物,C正确;
D.电石的主要成分为碳化钙,还含有磷化钙、硫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错误;
答案选C。
13.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最简单的烷烃B. 能发生取代反应
C.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 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式是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A正确;
B.甲烷是烷烃,能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C正确;
D.甲烷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碳原子在正四面体中心,4个H原子在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故D错误;
答案选D。
14. 烷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物资。下列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烷烃中的碳原子均以共价单键的形式与碳原子或氢原子相连
B. 甲烷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甲烷、乙烷及丙烷均无同分异构体
D. 乙烷与丙烷互为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烷烃又叫饱和烃,烷烃中的碳原子均以共价单键的形式与碳原子或氢原子相连,A正确;
B.甲烷性质稳定不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
C.甲烷、乙烷及丙烷的分子结构都只有一种,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正确;
D.乙烷与丙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原子团,互为同系物,D正确;
故选B。
15. 某烷烃分子中有18个氢原子,则它的分子式
A. C8H18B. C9H18C. C10H18D. C11H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有机物为烷烃,烷烃的通式为CnH2n+2,有18个氢原子,故分子式为C8H18。
故选A。
16. 下列物质中与乙烯和氢气的加成产物互为同系物的是
A. C2H2B. C6H6C. C5H12D. C2H6O
【答案】C
【解析】
【分析】乙烯和氢气的加成产物为乙烷,据此分析;
【详解】A.C2H2炔烃含有碳碳三键与乙烷不是同系物,A错误;
B.C6H6是苯,与乙烷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一类物质,故不是同系物,B错误;
C.C5H12符合饱和烷烃的通式,属于烷烃,碳原子数目不相同,一定属于同系物,C正确;
D.C2H6O为含氧衍生物,与乙烷结构不相似,不属于同一类物质,故不是同系物,D错误;
故选C。
17. 下图是石油分馏塔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常温下为固态B. b的主要成分为烃类
C. c属于纯净物D. 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馏塔内的温度从下往上逐渐降低。石油蒸气从分馏塔的底部进入,沸点低的馏分先汽化,冷凝后流出,沸点高的馏分后汽化,冷凝后流出,因此a、b、c的沸点依次升高。沸点高的物质熔点高、相对分子质量大。石油中有些成分的沸点很接近,因此石油分馏的馏分仍为混合物。
【详解】A.石油分馏得到的每一种馏分都是混合物,沸点最低的最先蒸出,则a馏分应为沸点最低的石油气,常温下为气体,A错误;
B.从分馏塔中提取的主要成分是烃类,B正确;
C.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为混合物,只是它们沸点接近,故c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石油的分馏是依据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18. 工业上获得大量乙烯、丙烯、丁二烯采用的方法是
A. 石油的分馏B. 煤的干馏C. 石油的裂解D. 煤的气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油分馏能获得煤油、汽油、柴油等产品,A错误;
B.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和焦炉煤气等物质,B错误;
C.石油裂解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主要为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C正确;
D.煤的气化是以煤或焦炭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气或氢气等做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煤焦油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不能生成大量烯、丙烯、丁二烯,D错误;
故选C。
19.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干燥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些试剂的洗气瓶
A. 澄清石灰水,浓H2SO4B. 酸性KMnO4,浓H2SO4
C. 溴水,浓H2SO4D. 浓H2SO4,溴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甲烷均不与石灰水、浓硫酸反应,不能除杂,A错误;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B错误;
C.乙烯与溴水反应,而甲烷不能,选择溴水、洗气,再利用浓硫酸干燥可除杂,C正确;
D.乙烯、甲烷均不与浓硫酸,乙烯与溴水反应,而甲烷不能,反应后的乙烯含有水蒸气,顺序应先溴水再通入浓H2SO4,D错误;
故选C。
20. 苯的结构简式可用 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 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 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 苯可以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是煤干馏产物中获得的液态化工原料,故A错误;
B.苯是平面结构,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但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所以苯不属于烯烃,应为芳香烃,故B错误;
C.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所以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故C正确;
D.含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或还原性的物质能使溴褪色,苯中没有碳碳双键或还原性,不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与液溴需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苯可以使溴水褪色,该过程叫萃取,是物理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21. 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选项A符合;
B.乙烯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选项B不符合;
C.苯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选项C不符合;
D.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碳碳三键是直线型结构,则该物质中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22. 以聚丙烯塑料为材料的快递包装可循环使用。下列关于聚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结构简式为B. 不能燃烧
C. 链节为D. 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烯中所含碳碳双键发生加成聚合,故结构简式为,A错误;
B.聚丙烯塑料含碳可以燃烧,B错误;
C.聚丙烯结构去掉中括号和n,即链节,故链节结构为,C正确;
D. 聚丙烯的分子内只含碳碳单键、碳氢键,难溶于水,D错误;
答案选C。
23.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乙烯→聚乙烯B. 乙烯→乙醇C. 乙醇→乙烯D. 乙醇→乙酸乙酯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A错误;
B.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错误;
C.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C错误;
D.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取代)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正确;
答案选D。
24. 可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 酒精和碘B. 乙醇和乙酸C. 苯和水D. 乙酸和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碘可以溶于酒精,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错误;
B.乙醇和乙酸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
C.苯和水不互溶且不反应,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C正确;
D.乙酸和水可以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错误;
故选C。
25.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A. 乙烯B. 氨气C. 乙炔D. 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取乙烯需要加热,无加热装置,不能制取乙烯,A错误;
B.制取氨气收集时不能用排水法,B错误;
C.制取乙炔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可用该装置,C正确;
D.制取乙酸乙酯需要在浓硫酸条件下加热,无加热装置,不能制取,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0分)
26.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SO2和空气,在给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v(SO2)正=2v(O2)逆B. 压强不变
C. S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 密度不变
(2)根据图上信息,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时,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3)在6min时,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4)该反应,能否通过改变条件使SO2完全转化为SO3?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D (2)
(3)降低温度、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压强等
(4) ①. 不能 ②.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小于100%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方程式为;
A.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反应为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反应,压强随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S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体系中物质均为气体,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恒容密闭,根据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共进行了4min,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小问3详解】
在6min时,条件改变的瞬间,SO3的浓度不变,但后来SO3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可能改变的条件为: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3浓度增大;增加O2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3浓度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3浓度增大;
【小问4详解】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小于100%,所以不能通过改变条件,使SO2完全转化为SO3。
27. 碳氢化合物又称为烃,烃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两大类。完成下列填空:
(1)某烷烃分子式为C5H12,其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5H12有一个甲基支链的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C5H12有两个甲基支链的同分异构体,其名称为___________。
(2)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写出最先发生的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苯属于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饱和烃 B.不饱和烃 C.烃的衍生物
(4)乙炔三聚可得到苯或二乙烯基乙炔(CH2=CH-C≡C-CH=CH2),鉴别苯和二乙烯基乙炔可用的试剂___________。将上述试剂分别加入苯和二乙烯基乙炔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5)聚氯乙烯(PVC)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光的热塑性塑料之一、由乙炔制备聚氯乙烯由两步反应组成:
第①步: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合成氯乙烯 ,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
第②步:氯乙烯为单体制取聚氯乙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聚氯乙烯可以用作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食品包装袋 B.衣物包装袋,大棚薄膜 C.燃料
【答案】(1) ①. ②. 2,2-二甲基丙烷
(2)CH3CH3+Cl2 CH3CH2Cl+HCl
(3)B (4) ①.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 ②. 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或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5) ①. 加成反应 ②. nCH2=CHCl
(6)B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分子中有1个甲基支链且主链含碳原子数目最多其结构简式为;若分子中有2个支链其结构简式为,根据系统命名法,其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
【小问2详解】
在光照条件下,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CH3CH2Cl和HCl,化学方程式:CH3CH3+Cl2 CH3CH2Cl+HCl;
【小问3详解】
苯(化学式为C₆H₆)的分子结构具有特殊的不饱和性,故选B
【小问4详解】
苯环中无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可用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二乙烯基乙炔,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加入苯中现象为: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小问5详解】
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可制得氯乙烯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氯乙烯为单体制取聚氯乙烯化学方程式:nCH2=CHCl ;
【小问6详解】
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但可以用作衣物包装袋,大棚薄膜;故答案为:B。
28. 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烃,它的产量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①写出B→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②若用希夫试剂检验该反应是否发生,颜色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紫色变为蓝色 B.无色变为蓝色 C.紫色变为红色 D.无色变为紫色
(3)B能与D在浓硫酸催化下生成具有香味的油状液体(乙酸乙酯)。
①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B与D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
甲、乙、丙三套装置中,不宜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④试管B中的溶液是饱和___________溶液。试管B中的溶液的作用不包括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中和乙酸 B.溶解乙醇 C.中和硫酸 D.减少产物溶解
⑤实验完毕后,将B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乙酸乙酯在___________。
⑥下图为乙酸分子和化学键可能断键位置的示意图。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CH3COOC2H5,乙酸断键的位置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答案】(1)CH2=CH2
(2) ①. ②. 氧化反应 ③. D
(3) ①. 羧基 ②. ③. 丙 ④. 碳酸钠 ⑤. C ⑥. 上层 ⑦. ②
【解析】
【分析】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烃,它的产量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故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乙醛),乙醛再催化氧化生成D(乙酸),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据此分析答题。
【小问1详解】
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小问2详解】
①B→C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
②希夫试剂本身无色,用来检验醛类物质,能够与醛类物质发生显色反应,呈现出紫色,故答案选D;
【小问3详解】
①D为乙酸,官能团为羧基;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要防止出现倒吸现象,丙中导管不能直接深入到液体中,会出现倒吸现象;
④试管B中的溶液是饱和Na2CO3(或碳酸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乙醇、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答案选C;
⑤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且乙酸乙酯的密度比碳酸钠小,故静置后,乙酸乙酯在上层;
⑥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是断羟基,故断C-O键,断②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脱除,环境污染的治理,硫氰化钾,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官能团的性质与同分异构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高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高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上海市高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新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