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精品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水圈的组成。主要简述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数量,陆地淡水的稀少及冰川的难以利用。2.海水的性质及作用。简述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海水的运动及影响。通过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海水运动形式来说明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水循环过程及意义。根据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阐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理解波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综合思维:多角度综合分析海水运动及水循环各环节与地理环节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运用相关科学原理,通过实验演示水循环过程及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海水运动与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掌握波浪、潮汐、洋流的特征、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海洋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资源宝库,也被称作为能量之海。21世纪海洋能中的潮汐能作为成熟的技术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利用,波浪能将逐步发展成为行业,潮流能也将得到规模化应用。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的形式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等。
海水运动的地理意义有:1、输送水、物质和能量;2、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一)波浪
主要是风浪
风浪: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
影响:
1、影响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等;
2、有利于净化污染,但也会导致污染加剧;
3、可用来发电。
(二)潮汐
定义: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名词解释
高潮:水位涨到最高位置时。
低潮: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
潮差:相邻的高潮与低潮水位差。
涨潮:从低潮到高潮过程。
落潮:从高潮到低潮过程。
如图所示:
影响:
1、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
2、建潮汐电站,利用潮汐发电。
(三)洋流
定义: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主要动力是风。
暖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
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世界洋流分布图
影响:
1、
2、
四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
3、
4、
【知识拓展】
宋代时,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泉州港与国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海外交通畅达,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古代商船常借助盛行风和洋流航行。宋人朱彧《萍洲可谈》载“船舶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可知宋代海商航行北印度洋时利用了南亚季风和季风洋流。
四、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定义: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可分为:1、海上内循环;2、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时间分配
2、人工降雨——加快降水环节,增加了降水量
3、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4、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
水循环的意义:
1、使不同水体相互联系、转化,水体得以更新。
2、促进了区域、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促进各圈层之间的能量转换,调节地表温度。
4、改变地表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着地表形态。
【思维导图】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教案</a>,共3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指被,植被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39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教学设计</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