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背景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史料实证)2.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3.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老子》(又名《道德经》)
李耳(又名老聃(dān)
①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②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③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任务:研读《道德经》中老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哪些主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哲学思想:道为核心,顺应自然
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①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主张有教无类。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④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整编《春秋》《诗经》等古代文献资料
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①具有爱心和同情心;②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稳定。
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其之。”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①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法国学者、作家格扎维埃·瓦尔特对孔子评价:《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②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思想: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学术思想活跃。
任务一: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1.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2.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2.主要学派及思想主张:
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1.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2.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1.主张“非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2. 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3.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墨子》一书中包含许多科学理论。其中,《经上》《经下》等篇目被合称为《墨经》,论述了数学、力学、光学、几何学相关的许多基本要素,记载了杠杆、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墨子》书中的《城守篇》详细介绍了城门结构、城池防御设施构造、弩机等器械制造工艺,对我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2.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任务二:研读材料,阅读教材,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
兵家:孙武
1.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 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2.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某校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特征,这一举措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主张相似的是( )A.“仁者爱人” B.创办私学 C.“有教无类”,提出要因材施教 D.以德治国
3.网上有这样一则“段子”: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又不听圣人“温故而知新”的教诲,他怎么会保佑你及格呢?材料中的“圣人”是指(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说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视频老子,思想主张,相关书籍,世界看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世界看孔子,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孟子语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ppt,共20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完美版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玄之又玄,仁心传世,群英荟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