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2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检测试题(含解析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单元 生产具与劳作方式 综合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含解析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单元 生产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第2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共12页。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手工作坊已经完全消失C.社会被分化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3.18世纪,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度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增长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4.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5.有学者认为,工厂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使用了能带动机器高速运转的动力,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这体现出工厂制度的特点是 ( )A.使用机器生产B.具有经济优势 C.严重依赖机械D.生产效率提高6.右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朝纺织的集体劳作情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女子在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了 ( )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7.下表内容是汉朝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朝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已经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开始确立8.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无人驾驶”属于( )A.航空航天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移动通信技术9.互联网信息平台冲击着传统的信息站配货方式,货车司机群体是始料未及的,曾经“发动机响,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现代科技进步( )A.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B.促使新兴产业阔步发展C.掀起了交通运输业革命 D.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模式10.下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B.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C.1820年后英国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所取代1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C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12.19世纪中期在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英国政府( C )A.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立法深受重商主义影响C.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环境 D.日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等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分)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题干材料叙述了瓦特改进万能蒸汽机经历了从修理唧筒到发明单动式蒸汽机再到改进万能蒸汽机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伴随着“修理”“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实际上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万能蒸汽机的改进主要来源于瓦特的劳动经验的积累,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项错误;“取决于”的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瓦特和工厂主的努力,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故D项错误。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手工作坊已经完全消失C.社会被分化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答案D3.18世纪,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度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增长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16年”“1831—1841年”,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工厂集中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得到大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升,故D项错误。4.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解析题干材料中卢德运动者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对资产阶级的反抗还停留在表面——捣毁机器阶段,故选B项;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是当时先进的制度,且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工厂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是题干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排除D项。5.有学者认为,工厂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使用了能带动机器高速运转的动力,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这体现出工厂制度的特点是 ( )A.使用机器生产B.具有经济优势 C.严重依赖机械D.生产效率提高解析由题干材料“机器”可知,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6.右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朝纺织的集体劳作情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女子在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了 ( )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解析题干材料“东汉”“汉朝纺织的集体劳作情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女子在用织机制成绢帛”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分工协作,规模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应该是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故选D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家庭手工业技术是否先进,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庄园手工业内部纺织过程中的分工,而不是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排除C项。7.下表内容是汉朝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朝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已经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开始确立解析“是故身率妻子”“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所涉及的人员皆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说明汉朝时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已经形成,故选C项;“戮力耕桑”“耘于前”“立春东耕”皆未涉及铁犁牛耕,排除A项;三则史料反映的是汉朝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未涉及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排除D项。8.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无人驾驶”属于( )A.航空航天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移动通信技术解析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故C项正确。9.互联网信息平台冲击着传统的信息站配货方式,货车司机群体是始料未及的,曾经“发动机响,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现代科技进步( )A.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B.促使新兴产业阔步发展C.掀起了交通运输业革命 D.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模式解析互联网信息平台是一种全新产业发展范式,它既是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运营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10.下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B.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C.1820年后英国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所取代解析:据图示可知,羊毛消费量在1700—1820年是长期高于棉花消费量的,1820年后棉花消费量才开始高于羊毛消费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0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可以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的快速增长,A项正确;羊毛消费量始终是稳中有升,说明工业革命开始后毛纺织业并没有衰落,排除B项;1820年后棉纺织业增长明显大幅加快,排除C项;图示内容无法体现棉纺织业取代毛纺织业,排除D项。1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C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在工厂里,“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着总动力设备,这说明工厂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C项;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力就已经开始集中生产,且分工精细,故A、B两项错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厂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12.19世纪中期在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英国政府( C )A.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立法深受重商主义影响C.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环境 D.日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解析: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有助于解决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当时的英国政府注重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环境,C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已经被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取代,排除B项;英国政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等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分)参考答案(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2)条件:位于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是中西文明交汇之处;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较好;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富分化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班固《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王充《论衡》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班固《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王充《论衡》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手工作坊已经完全消失C.社会被分化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3.18世纪,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度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增长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4.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5.有学者认为,工厂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使用了能带动机器高速运转的动力,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这体现出工厂制度的特点是 ( )A.使用机器生产B.具有经济优势 C.严重依赖机械D.生产效率提高6.右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朝纺织的集体劳作情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女子在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了 ( )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7.下表内容是汉朝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朝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已经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开始确立8.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无人驾驶”属于( )A.航空航天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移动通信技术9.互联网信息平台冲击着传统的信息站配货方式,货车司机群体是始料未及的,曾经“发动机响,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现代科技进步( )A.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B.促使新兴产业阔步发展C.掀起了交通运输业革命 D.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模式10.下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B.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C.1820年后英国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所取代1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C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12.19世纪中期在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英国政府( C )A.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立法深受重商主义影响C.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环境 D.日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等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分)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题干材料叙述了瓦特改进万能蒸汽机经历了从修理唧筒到发明单动式蒸汽机再到改进万能蒸汽机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伴随着“修理”“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实际上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万能蒸汽机的改进主要来源于瓦特的劳动经验的积累,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项错误;“取决于”的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涉及瓦特和工厂主的努力,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故D项错误。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手工作坊已经完全消失C.社会被分化为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答案D3.18世纪,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度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增长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816年”“1831—1841年”,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工厂集中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导致人口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得到大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力也得到发展,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升,故D项错误。4.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 )A.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B.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C.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D.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解析题干材料中卢德运动者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对资产阶级的反抗还停留在表面——捣毁机器阶段,故选B项;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是当时先进的制度,且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工厂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是题干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排除D项。5.有学者认为,工厂的经济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了能加快工作速度的机器,使用了能带动机器高速运转的动力,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这体现出工厂制度的特点是 ( )A.使用机器生产B.具有经济优势 C.严重依赖机械D.生产效率提高解析由题干材料“机器”可知,工厂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6.右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朝纺织的集体劳作情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女子在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了 ( )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解析题干材料“东汉”“汉朝纺织的集体劳作情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女子在用织机制成绢帛”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分工协作,规模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应该是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故选D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家庭手工业技术是否先进,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庄园手工业内部纺织过程中的分工,而不是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排除C项。7.下表内容是汉朝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朝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已经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开始确立解析“是故身率妻子”“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所涉及的人员皆为一个家庭的成员,说明汉朝时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已经形成,故选C项;“戮力耕桑”“耘于前”“立春东耕”皆未涉及铁犁牛耕,排除A项;三则史料反映的是汉朝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未涉及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排除D项。8.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无人驾驶”属于( )A.航空航天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D.移动通信技术解析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故C项正确。9.互联网信息平台冲击着传统的信息站配货方式,货车司机群体是始料未及的,曾经“发动机响,黄金万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现代科技进步( )A.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B.促使新兴产业阔步发展C.掀起了交通运输业革命 D.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模式解析互联网信息平台是一种全新产业发展范式,它既是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运营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10.下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B.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C.1820年后英国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所取代解析:据图示可知,羊毛消费量在1700—1820年是长期高于棉花消费量的,1820年后棉花消费量才开始高于羊毛消费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0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可以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棉花消费量的快速增长,A项正确;羊毛消费量始终是稳中有升,说明工业革命开始后毛纺织业并没有衰落,排除B项;1820年后棉纺织业增长明显大幅加快,排除C项;图示内容无法体现棉纺织业取代毛纺织业,排除D项。1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C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在工厂里,“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着总动力设备,这说明工厂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C项;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力就已经开始集中生产,且分工精细,故A、B两项错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厂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12.19世纪中期在英国被称为“法制时代”。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这说明英国政府( C )A.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立法深受重商主义影响C.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环境 D.日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解析: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有助于解决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当时的英国政府注重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环境,C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已经被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取代,排除B项;英国政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年)》等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分)参考答案(1)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2)条件:位于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是中西文明交汇之处;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较好;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3)问题:人口拥挤和贫富分化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班固《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王充《论衡》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班固《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王充《论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