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68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687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69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694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698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70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705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7课 百家争鸣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3483/0-172386045707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PPT课件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 百家争鸣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课百家争鸣,看课标培素养,一老子和孔子,二百家争鸣,国家的治理方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课堂小结,当堂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贵族:孟懿子、司马耕贫穷:颜回、闵子骞、子路富裕:子贡、冉有——根据《论语》《史记》等整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总结教育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撰成儒家经典《论语》
材料一 孔子在政治上虽不得意,但在学术上则有更伟大之成就,更深远之影响。中国此后之全部学术史,即以孔子及其所创始之儒家思想为主要骨干。——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第2版)》
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
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见证了先秦两汉时期山东儒学的兴盛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材料一: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诸子)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西周时,“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知识,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下层贵族降为平民者有之,官方学者流落民间者有之,因而出现了文化知识下移的现象,文化知识开始传播到社会上,学在“私家”,私人讲学之风兴起,打破了“官学”独占局面。”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成因》
原因一:各诸侯变法的需要
原因二: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社会秩序
兼爱、非攻、选贤举能、提倡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新学期刚刚开始,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校七年级甲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纪律委员说:“我建议实行重罚,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材料中纪律委员、班长的话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一家学派的观点?纪律委员所代表学派的核心是什么?请你代表道家提出处理方案?
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材料一 (战国)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摘编自王桐龄《中国史》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政治之变(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之变(思想上层建筑)
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实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3.(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以德治国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D.因材施教4.(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贵族:孟懿子、司马耕贫穷:颜回、闵子骞、子路富裕:子贡、冉有——根据《论语》《史记》等整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总结教育规律,提出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把孔子及弟子的言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撰成儒家经典《论语》
材料一 孔子在政治上虽不得意,但在学术上则有更伟大之成就,更深远之影响。中国此后之全部学术史,即以孔子及其所创始之儒家思想为主要骨干。——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第2版)》
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
对中国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见证了先秦两汉时期山东儒学的兴盛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材料一: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诸子)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西周时,“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知识,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下层贵族降为平民者有之,官方学者流落民间者有之,因而出现了文化知识下移的现象,文化知识开始传播到社会上,学在“私家”,私人讲学之风兴起,打破了“官学”独占局面。”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成因》
原因一:各诸侯变法的需要
原因二: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护社会秩序
兼爱、非攻、选贤举能、提倡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新学期刚刚开始,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校七年级甲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纪律委员说:“我建议实行重罚,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材料中纪律委员、班长的话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一家学派的观点?纪律委员所代表学派的核心是什么?请你代表道家提出处理方案?
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材料一 (战国)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摘编自王桐龄《中国史》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政治之变(政治上层建筑)
思想之变(思想上层建筑)
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实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朱熹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他”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3.(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以德治国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D.因材施教4.(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倡导树立君主权威,强调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