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授课课件
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试讲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内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的意义,补充组织水肿的原因,思考与讨论,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用新鲜鸡血进行分层实验,发现原来颜色均匀的血液分成了三层:上层浅黄色的血浆,下层深红色的红细胞,中间还有薄薄的一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分析实验现象,阐明细胞外液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利用图示,说明构成内环境的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通过构建概念图,简述人体各系统参与机体内、外环境间物质的交换。
1.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高等动物机体中,无论是悬浮于血液中的血细胞、空隙较大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还是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每个细胞周围都有或大或小的间隙,主要被液体所填充,这些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为浸浴其中的机体细胞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为了区别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将细胞外液所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它并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构成机体的体液
绝大多数机体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的内环境中,经细胞膜从内环境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物及某些分泌物排人内环境,从而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及相关功能。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相互关系:
毛细淋巴管的盲端也分布于组织细胞的间隙中,其管壁上呈覆瓦状排列的上皮细胞只允许组织液单向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这种结构的管壁比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更大,一些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病毒和肿瘤细胞等)都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 淋巴流经各级淋巴管道,最终汇入血液循环,因此,淋巴循环可以看作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由于途中会经过多个淋巴结,淋巴中的细菌、病毒大多会被清除。
补充:血液的组成和细胞生存的环境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具有遍布全身的血管网络,凭借其深入组织内部的毛细血管网,通过高通透性的毛细血管壁,进行着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该过程中,营养物质和 O2 等从血浆扩散至组织液,同时将细胞排入组织液的代谢产物尿素、CO2 等回收入毛细血管,由此完成内环境的物质更新及稳定。
机体细胞依靠内环境获得各种生存必需的条件,同时也通过物质的合成、分解、贮存和释放,时刻参与着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2.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机体所需的 O2 和营养物质等通过呼吸、消化和吸收等过程从外界摄入,并经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各处参与机体细胞代谢活动。 细胞代谢所产生并进入内环境的CO2、尿素等物质也会被运送至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密切协作,确保了机体细胞、内环境及外界环境之间高效而有序的物质交换。
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肺气肿会使内环境中 CO2浓度升高,从而造成机体酸中毒。 急性肾衰竭则会引起内环境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这几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①科学发现的最大困难在于摆脱一些传统或权威的束褥,②对一切事物都应持有怀疑态度,③科学推理都基于观察与实验,④良好的方法能使科学家进一步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
1.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3节 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获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举例1年轮,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4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优秀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过程,过敏反应的机制,免疫缺陷病类型,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补充肿瘤的免疫治疗,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节 B、T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一等奖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主要过程,细胞免疫注意,体液免疫的主要过程,体液免疫注意,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