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1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2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3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4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5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6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7页
    【沪科技版】生物选修一 2.2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2节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试讲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2节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传递试讲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讨论与分析,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动作电位,突触类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补充神经递质,补充知识电突触,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神经调节过程涉及信息的转换及转换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待上课。在这个反射中,感受器将接受的刺激信息(上课铃声)转变为神经信号,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过程中,反射弧上的神经信号是以什么形式传递的?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阐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分析资料,阐明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观察实验、分析模型,概述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形式及特点。
    实验: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电生理实验
    实验步骤1:观察演示实验或视频。将探针刺入牛蛙枕骨大孔,向前刺入脑室捣毁蛙脑;向后刺入椎管捣毁脊髓。
    实验步骤2:然后用用玻璃针分离其坐骨神经,将连接微电流传感器的两个电极(红色、黑色)分别连在坐骨神经两个位点上,中间间隔一定的距离。 用锌铜弓分别刺激坐骨神经近脊柱侧电极处①及近腓肠肌侧电极处②,观察腓肠肌的反应和微电流传感器表盘指针偏转情况。
    1. 刺激①处,微电流传感器表盘指针发生偏转,腓肠肌发生收缩。这说明什么?2. 刺激②处,微电流传感器表盘指针也发生了偏转,腓肠肌收缩。这又说明什么?3. 刺激③处,微电流传感器表盘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什么?
    1.信息在神经元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
    在牛蛙坐骨神经的不同部位用锌铜弓刺激后,腓肠肌都发生了收缩,指针也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刺激引发神经上产生生物电流,而且电流通过神经传到了腓肠肌。由此可知,在神经纤维上,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
    静息电位:膜内负电位、膜外正电位 K+外流 1939 年,英国的霍奇金和赫胥黎以枪乌贼直径达 1 mm 的粗大神经纤维为实验材料,记录到单根神经纤维的生物电。结果发现,在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存在 65 mV 的电位差。
    为什么在细胞膜内外会存在电位差呢?
    原因1:胞内 K+ 浓度是胞外30 倍,胞外的 Na+ 浓度比胞内高约13 倍,这是细胞膜上 Na+-K+ 泵活动的结果。 原因2:膜上 K+ 通道蛋白的开放程度较大,而 Na+ 通道蛋白的开放程度很小,因此 K+ 容易扩散至膜外,膜外的 Na+ 极少扩散进膜内。可见,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与 Na+-K+ 泵的活动及 K+ 向外扩散有关。
    补充知识:Na+-K+泵
    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Na+,细胞内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这与分布在细胞膜上 的 Na+-K+ 泵的活动有关。每消耗一个 ATP 分子,Na+-K+泵会泵进 2 个 K+,同时泵出 3 个 Na+。
    动作电位: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 Na+内流 当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膜上的 Na+ 通道就会显著开放,短时间内 Na+ 大量进入膜内,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由“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反转为“内正外负”。
    当受到刺激的部位处于兴奋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静息状态。此刻,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出现了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在局部电流刺激下,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就以这样的形式传遍整个神经元。 传递方向:双向传递
    神经元上产生的神经冲动又如何传至其他区域呢?
    2.神经元间主要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在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至少要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神经元参与。 如屈肌反射中,神经冲动可以由感觉神经元依次传至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再将冲动传至相关的效应器(肌肉)。因此在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除了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外,也必然要在神经元间传递。
    类型1:轴突 —— 树突
    类型2:轴突 —— 细胞体
    沿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前神经元轴突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其内含有包裹小分子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突触小体与后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或肌肉、腺体细胞相衔接。前神经元末梢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应的是突触后膜,两者间不直接接触而形成突触间隙,这三者共同组成突触(化学突触)。
    (1)产生: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2)分泌结构:突触前膜(3)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4)作用:使后膜兴奋或抑制(5)去向:作用后被酶分解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信息是如何跨越突触间隙传递呢?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起 Ca2+ 内流,并促使一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小泡内的数万个神经递质被排入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若引起后神经元发生动作电位,则神经冲动产生并在该神经元上继续传导。完成传递后,神经递质很快被突触间隙的酶催化降解而失去活性,或被前神经元重新摄取。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与神经元上传导神经冲动的双向性不同,突触间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牛蛙腓肠肌时,连接在坐骨神经上的微电流传感器表盘指针不发生偏转。
    除了化学突触,神经元间的联结还有一种“电突触”。其突触前膜与后膜间的间隔仅 2~3nm(化学突触的间隙宽约 20nm),有离子通道穿越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离子易通过,因而动作电位能从一个神经元直接传导至下一个神经元,信息传递速度快且通常具有双向性。
    1.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都是通过学习和建立而形成的B.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退,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4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4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优秀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过程,过敏反应的机制,免疫缺陷病类型,①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补充肿瘤的免疫治疗,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2节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2节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功能精品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4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第1节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科技版(2020)选修1第4章 人体的免疫调节第1节 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基础试讲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抗原定义,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