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历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让我们一起感受节令的美好吧!
    1. 阅读以下文段,根据要求回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萌méng① 发。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到了秋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② 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节气彰显着中国人的民俗风尚与精神气质,节气蕴③ 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磅bó④ 的力量,令人(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做二十四节气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méng____发 ②销声nì ____迹 ③ 蕴____藏 ④磅bó____
    (2)填入( )内的成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瞠目结舌B. 叹为观止C. 怒不可遏D. 目眩神迷
    (3)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始龀”“而立之年”“既加冠”“今虽耄耋”,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3.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老爸与大多数人的表现不同,他在面对周围环境的不适时,总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这份从容和毅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①而在寒冷的冬天,他更是预先用热水暖手,再用毛巾仔细擦干
    ②他依然能够端正地坐在没有空调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练习中
    ③持续数小时,全然不顾汗流浃背
    ④然后不慌不忙地铺上宣纸,研磨墨汁,提笔挥毫
    ⑤即使在夏天,蝉鸣声不绝于耳,令人心烦意乱
    A. ⑤②③①④B. ⑤④③①②C. ②①④⑤③D. ②③①④⑤
    4. 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摆脱一切束缚,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让我们一起为消灭统治阶级而奋斗。……你说我的朋友们对你不友好,但是你为什么要打扮得像去参加资产阶级的舞会呢?是虚荣心害了你。你说你不愿意穿上肮脏的军服。你既然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阶级的理想。跟你分手,我感到遗憾,但愿你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保尔不再说下去了。
    (1)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人物是保尔和_________,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件事中,看出保尔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 古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送别诗是分离时迸发情感火花。诗人李白在《送友人》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友人比成“飘忽不定的浮云”,把自己比作落日依恋大地,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无所不在,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5分)
    阅读下列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卖炭翁》和《观刈麦》都是唐代的乐府诗,分别反映了宫市和繁重的赋税给百姓造成的痛苦。
    B. “满面尘灰姻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描摹老人的外貌,突出其生活艰难。
    C.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韩愈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D.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顶着烈日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不易。
    7.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两处画线句在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二)(14分)
    阅读下列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①。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②。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同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④,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庸之:归功于他。②怨之:怨恨于他。③节目:木竹之关节,较强硬。④从容:一眷(击)一容,其声方尽,喻答问时,一问然后一答,以尽义理也。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
    (1)不知其旨也
    (2)相说以解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不知其善也 其真不知马也B. 然后尽其声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又从而怨之 隶而从者D. 此皆进学之道也 不足外人道也
    10.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善待同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12. 【甲】【乙】两篇选文在论述方法和句式方面有相同之处,请具体分析。
    (三)(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沙偶然打开搜索软件,输入“社恐”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结果竟然有一亿条之多,如此庞大的数字是不是说明已经“人均社恐”了呢?她对搜集到的材料作了以下整理。
    【材料一】
    你有所谓的社交恐惧吗?
    投票显示(共2532人参与投票):
    网友评论:@后来方知后无期:完全不想社交。上班正常交际,下班了谁也不认识谁。这样不是很好吗?
    @糯花生m:虽然听起来有点装,但有时候是真的恐惧,连出去买东西和售货员的那点交流都不想有。没人找又觉得孤独,有人找又感觉害怕不知道说什么。
    @一只蟹黄粽子: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害怕听到电话打过来或者微信语音的声音。
    @新子憧:超级社恐呀,“好方”!总怕自己说不好。能用短信微信交流的绝对不语音,能语音的绝对不打电话,最讨厌出去见面。
    (摘自2020年8月30日《光明日报》“青年说”微调查,有删改)
    【材料二】
    “社恐”,即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会交流障碍,属于神经症的一种。有社交恐惧的人,往往很害怕被身边的人评价和拒绝(哪怕很多时候只是臆想),他们不想成为别人眼中无趣的人,又害怕自己做一些令人尴尬的傻事,所以常常过度自我审视,在公众场合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并非所有对社交恐惧的情况都可以称为社交恐惧症。比如,一个害羞的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甚至还带有一定的回避行为,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一旦离开了即时的情境,就会消失。而真正“社恐”的人,恐惧程度要更深,发生时间持续更长,还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影响正常活动。
    在“社恐”流行之前,很多人对不擅长交际、恐惧社交的理解,还停留于“性格内向”的认知。然而近两年,“社恐”存在被泛化的倾向,连自卑和内向甚至也被纳入“社恐”的范畴之中。
    一些人将“社恐”的外在表现简单归结为: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不敢在公众场合讲话、在餐馆结账时不敢大声呼叫服务……而这些情形,很多人小时候都经历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就逐渐消失了。谁都不是天生的演讲家,有些社交技能是需要主动克服心理障碍,慢慢锻炼出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独处这件事而言,腼腆内向的人会觉得这样很舒服,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状态;而“社恐”人士却非常想融入社交场合,但他们又会因为担心出糗而拒绝社交活动。
    进一步说,“社恐”的人可能会自卑、内向,但自卑、内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社恐”。当下年轻人的多数“社恐”,还没达到病态的程度。
    (摘自2020年9月1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当下,很多青少年已习惯了“自我轴心”式的成长: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高楼大厦中成长,钢筋水泥阻隔了他们的社交机会,他们逐渐习惯了自己玩耍。与成长过程中单薄的人际交往体验相伴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本身的复杂化。
    场景在泛化,无时不社交。人可以休息,但互联网是24小时运转的。手机里永远有无数个小红点等着打开:群打卡、班级通知、同学邀约、社团活动……必须一个个认真处理。功能在杂糅,无处不社交。“我们的社交活动太多了,其效率和目的性高到了让人反胃的程度,就连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也要‘邀请好友来帮我提速’。”有些网友反馈道。
    在这样的矛盾下,“社恐”这个标签,更像是某些年轻人手中的盾,以应对无孔不入的社交压力。现实中的社交行为减少,但社交的需求却没有减少。于是有人选择把社交需求交给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交给网络世界里的陌生人。然而,虚拟社交是缓解社交恐惧的有效途径吗?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曾提出“群体性孤独”的概念:“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新微博、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在网上聊天;会议中,别人在做报告,听众在收发信息。”她认为,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少,对技术的期待反而更多。
    因此,对于没有深层次情感交流需求的人而言,社交网络并不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反而觉得很热闹。必须承认,孤独与否更多是个体感受,与其内心的需求层次有关。没有情感的沟通和灵魂的交互,人始终是孤独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应该合理处理现实与虚拟中的自我状态,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
    (摘自《青年文摘》202020,有删改)
    13. 初读材料,小沙产生了如下理解和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青年说”的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网友只有极少数认为自己社交没问题,大多数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
    B.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是“社恐”们在社交活动场合紧张、焦虑、回避,甚至还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影响正常活动。
    C. 社交软件相对于打电话、书信往来等,成为“社恐”们的重要情绪出口,与面对面交流同等重要。
    D. 互联网时代,无处不社交。虚拟的网络社交成了“社恐”们缓解社交恐惧的有效途径,让他们感觉很热闹,不再孤独。
    14. 【材料四】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描述了“群体性孤独”,小沙对此不够理解。你能结合【材料四】内容解释什么叫“群体性孤独”吗?
    15. 【材料三】的画线句,小沙觉得举这个例子太有必要了,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16. 在收集的材料中,小沙认为造成“社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麦田
    陈雪
    ①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麦田,大得把世界隔在视线的尽头。
    ②夕阳一盏,余晖满天。远远望去,麦穗犹如镀上青金色,金中泛青、青里起金,铺成一块巨大的毯子,空濛又奇幻。其实,五月的麦子还很年轻,秆是绿的,叶是绿的,麦芒是绿的,麦仁也是绿的。落日多情,细亮的光线绕成网、织成幕,闪得人眼睛也细了。麦芒如一根根金制的吸管,吸收着大自然的灵气。闭上眼睛可以听到麦仁细细吮吸的陶醉声,还可以闻到麦子清甜的淀粉香。睁开眼,看见两只不知名的鸟儿正煽动着翅膀飞进夕阳的光晕里。那刻,我想起了(1) 。这里虽然没有山,但有树。有了树,鸟儿就有了家。远远望去,不知道是麦田长进了天里,还是天嵌入了麦田里,茫茫然连成了一片。
    ③我长久地站在那里,站成了一株麦子,披着轻薄的晚霞,浴着凉软的晚风,像麦子一样摇头晃脑。躲在麦田里的鸟儿时不时啁啾几声,潜伏起来的虫子悄悄地唧唧复唧唧,它们在吟诵田园诗。那刻,我想化用顾城的诗:麦子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④多久没有见过这么广阔、纯粹、真诚的世界了?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我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跳出农村,扎根于城市。然而,我的世界却越来越狭窄了。空间是狭窄的,狭窄到身体被限制在几十平方米的格子里。时间是狭窄的,狭窄到独处几乎成为奢望。时空的狭窄逼迫得人与事也狭窄起来,疏于用心经营。这些狭窄挤压得人心几乎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弹性的实体,脆弱冷漠、僵硬疏离。
    ⑤此刻,在这样一个偶然的黄昏,这一切都被抚慰。那颗心被押开、再种开。终于,它变得柔软了、敞亮了、自在了、豁达了。
    ⑥这片遥远的麦田让我想起那片更遥远的麦田。
    ⑦故乡产麦,麦田如沙漠般辽阔无垠。田里易夹生野麦和燕麦,它们和小麦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很难区分。不过,它们的穗子和小麦穗明显不同。于是,每到抽时节,乡人们就会蹚入麦田拔除杂麦。
    ⑧那天,我做功课累得昏昏沉沉,母亲带我去麦田拔杂麦。平原地区的麦田连绵成海,人的视线几乎不受阻隔,被空旷拉到无限。我一头扎进麦田里,目光如放出去的钓线,轻而易举地就在麦海中钩起猎物。
    ⑨不知过了多久,我腰身酸疼,抬身舒缓,不经意间瞥见夕阳正悬在树梢,树远如荠,无数朵荠莱做成托盘盛着咸蛋黄样的落日。余晖如金水般明晃晃、金灿灿地流动着——整个麦田神圣了。天地那么博大,而我那么渺小,这对年少轻狂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心里的骄狂在那一刻湮灭了,我感觉自己成为一个点,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如浮尘般轻飘飘地浮在天地间,直到后来读(2) ,我才能准确描述当年的感受——孤独渺小。
    ⑩那天,麦田教给我谦卑和敬畏。那晚我辗转难眠,用目光在中国地图上游历了一遍又一遍。一个村庄的麦田就可以那么旷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个村庄呢?
    ⑪如今,我终于明白那天在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是一个女孩意识觉醒的日子,她在与天地的对话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知道了“我是谁”“为什么而来”“又将去往何处”。我想,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麦田,它养育我们的身体,启蒙我们的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旅程。
    ⑫天色渐青,遥远的麦田渐渐入梦。我知道,我又一次得到了它的点醒。
    17.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远远望去,麦穗犹如镀上青金色,金中泛青、青里起金,铺成一块巨大的毯子,空濛又奇幻。
    18. 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一头扎进麦田里,目光如放出去的钓线,轻而易举地就在麦海中钩起猎物。
    19. 赏析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不经意间瞥见夕阳正悬在树梢,树远如荠,无数朵荠菜做成托盘盛着成蛋黄样的落日。
    20. 请分析选文插入⑦-⑩段有何作用?
    21. 请结合全文内容,判断以下诗句应分别填入第②段和第⑨段中的哪一处横线上,并简要阐述理由。
    A.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写作 (5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中心突出;④要有真情实感。
    选项
    票数
    有,内心回避一切社交活动
    863票
    有一点,相比线下交流,更喜欢线上沟通
    710票
    不恐惧社交,但不愿花精力在人际交往上
    890票
    没有,我是社交小达人
    69票

    相关试卷

    [语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巩固练习卷(有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巩固练习卷(有解析),共14页。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巩固练习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终巩固练习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