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自信: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激发学生虚心好学的进取心。
语言运用: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中,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了解人物形象;同时赏析君臣之间与同辈之间的沟通艺术;学习本文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的写法。
审美创造:在历史背景下,深切感知人物光辉灿烂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师旷劝学》的故事。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公曰:“善哉!”
这篇古文告诉我们学习不怕晚的道理,只要肯学勤学,即使年纪再老依旧能够学有所得。有志不在年高,年纪的高低并不是学习的门槛,态度才是关键,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新课
(一)了解《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二)了解史书体例
编年体:《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走进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世称“涑(sù)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王安石变法。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四)走进文本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读准“卿、即更刮目相待、邪、遂”等词语
明确: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译法点拨】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理解重点词句:
明确:
①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②当涂 (当道,当权。)
③辞 (推托)
④务 (事务)
⑤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⑥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⑧但(只,只是。)
⑨涉猎(粗略地阅读。)
⑩见往事(了解历史。)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
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来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理解重点词句:
明确:
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今者 (如今,现在。)
④才略 (才干和谋略。)
⑤非复(不再是。)
译文: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理解重点词句:
明确:
①更(另,另外)
②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③大兄 (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④见事 (知晓事情。)
译文: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
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目标导学二:知识盘点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一词多义
但当涉猎 :应当,应该
当涂掌事:掌管,担当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3.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关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
(及 古:等到 今:以及)
即更刮目相待
(更 古:另,另外 今: 更加)
但当涉猎
(但 古:只,只是 今:但是)
见往事耳
(往事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4.文言句式
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友”前省略“与蒙”。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言多务,孰若孤(多务)?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目标导学三:细节探究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梳理行文思路。
明确: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1.请结合背景分析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
【链接材料】公元208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
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周瑜病死。去世前写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鲁肃成为孙权的谋佐。吕蒙是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进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为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明确: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刚刚形成,东吴局势不稳定,国家需要能文能武的将领;
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差于文治,又“当涂掌事”,为更好履职,便“不可不学”。
2.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
明确: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有益处)
3.从具体的劝说中,你能体会到孙权怎样的语气和心理?结合语句加以分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明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十分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
时又可看出他对吕蒙的关心和厚望。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明确:用反问句和“但”字,既表达了劝学的目的,也含有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满和略有责备。
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学习,语重心长。
【劝说艺术】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双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限止语气 目标明确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语气 阻断借口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切身体会 亮明益处
4.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明确:
1)通过鲁肃的神态描写、语言赞美和行为活动。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通过吕蒙自得自豪的语言描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目标导学四:探究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例如:
“不可不学!”读时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出不悦、责备的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读出孙权的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读出鲁肃的吃惊,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出吕蒙的深感自豪。
2.结合全文,分析孙权、吕蒙、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
明确: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哪些启示?
明确:
从孙权身上:①说话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策略;
②待人要诚恳有耐心。
从吕蒙身上:①开卷有益,读书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合理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到最好,才能不断的进步。
从鲁肃身上: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及时肯定别人。
目标导学六:写法探究
1.记事简练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仅119个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2.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课堂小结: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三、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劝 不可不学 现身说法
吕蒙 辞 军中多务 豪 当刮目相待
鲁肃 惊 非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思,在读中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文本,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提升了感悟与理解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环节再紧凑一些,补充一些关于吕蒙的故事,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解读,合作探究,主题思想,写法探究,学有所得,拓展延伸,本课小结,教师寄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