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运用性质进行相关计算与证明.
过程
方法
1.借助对称轴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几何符号语言能力.
情感
态度
通过轴对称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充满着创造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难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环节
导 学 问 题
师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情
境
引
入
【活动1】复习引入,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
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你还记得那些内容?
等腰三角形
符号语言:△ABC中,AB=AC.
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板书:△ABC中,AB=AC.并追问:如果只说等腰三角形ABC,会怎样?明确等腰三角形要指出哪条边是腰.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活动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2:你能用一张纸剪出等腰三角形吗?
追问:(1)观察剪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有什么数量关系?
(3)我们可不可以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给予证明.
(5)这句话的已知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猜想: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活动3】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求证:∠B =∠C.
追问:1、如何证明两个角等?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呢?
3、刚刚折纸给你什么启示?
证明:作底边的中线AD.
∴BD=BC
在△ABD 和△ACD中
AB =AC,
∵ BD =CD,
AD =AD,
∴ △ABD ≌△ACD(SSS).
∴ ∠B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追问:还有没有其他证明方法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ABC 中,AB =AC
∴∠B =∠C
【活动4】再看自己剪好的等腰三角形,重点看折痕,你有新的发现?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在△ABC中
(1)∵AB=AC,AD⊥BC,
∴∠___=∠___,____=____;
(2)∵AB=AC,AD是中线,
∴∠_=∠_,____⊥____;
(3)∵AB=AC,AD是角平分线,
∴____⊥____,____=____.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
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
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
∠ABC=∠C=72°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裁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着概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教师问:要证两个角相等你有什么办法?教师关注学生:
(1)是否想到用全等
(2)如何添加辅助线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并独立完成证明,学生板书,白板投影其他证明方法.
猜想成立,即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1.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性质2,并强调性质2的应用很重要,我们要在下节课中重点研究性质2.
教师重点启发这个性质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这也就证明了性质2.
ppt展示符号语言.
教师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由已知线段相等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
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最后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尝
试
应
用
⒈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 ;
⒉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
⒊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
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DBD的度数为 。
5、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写出∠B,∠C,∠BAD,∠DAC的度数,并写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1、75°, 30°
2、70°,40°或55°,55°
3、35°,35°
4、30°
5、解:∠B=∠C=∠BAD=∠DAC=45°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B=AC,AD=BD=CD.
成
果
展
示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的三条性质;
你还有什么疑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方法,注意点拨、诱导、强调
补
偿
提
高
6、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6、解:∵AB=AD=DC
∴ ∠B= ∠ADB,∠C= ∠DAC
设 ∠C=x,则 ∠DAC=x,
∠B= ∠ADB= ∠C+ ∠DAC=2x
在△ABC中,
∠B+ ∠C+ ∠BAD+ ∠DAC
=2x+x+26°+x=180°
解得:x=38.5°,
∴ ∠B=77°, ∠C= 38.5°
作
业
设
计
作业:教材77页第3题
同步56页9、11题
学生认定作业,课下独立完成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sx/tb_c886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呈现,方法探究,方法总结,方法应用,回顾导入,教学建议,对应训练,随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