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一章 机械运动优秀练习
展开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
5.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路程-时间(s-t)图像
(23-24八年级上·西藏昌都·期末)
1.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
C.D.
(23-24八年级下·广东惠州·期中)
2.亮亮同学准备去地铁站乘坐地铁到科技馆参观,他在8∶30分开始从家匀速步行出发经过5min到他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打算骑车去地铁站,到达停放点发现暂时没有可用的自行车,他在原地等了3min,刚好有一辆公用自行车可以使用,于是他骑上自行车匀速行驶经过7min到达地铁站口。我们建构理想模型,用图象来描述亮亮同学从家到地铁站口的过程中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最合理的是( )
A.B.
C.D.
(23-24八年级下·广东东莞·期中)
3.图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个物体( )
A.在0~4h内做加速运动
B.在4~7h内做匀速运动
C.0~4h内的速度比7~10h内的速度大
D.在0~4h的速度为5km/h
(23-24八年级下·河南南阳·阶段练习)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向南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C.3s时乙比甲的速度快
D.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2024·上海奉贤·二模)
5.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出发,甲出发5秒后两车相遇,则P、Q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 )
A.22米B.7米C.2米D.1米
(2024·上海静安·二模)
6.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经过P点1秒后,乙恰好经过Q点,再经过4秒,两小车相遇。则P、Q两点间的距离为( )
A.7米B.13米C.17米D.23米
知识点2 速度-时间(v-t)图像
(2024·江苏宿迁·一模)
7.(1)将A、B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甲是在它们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图甲中 小球的平均速度较大,用图乙中s-t图像可以描述 小球的运动;
(2)小雨同学骑着电动自行车沿直线行驶,如图丙所示是电动自行车行驶90m的v-t图像,则电动自行车行驶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5s至第10s内,电动自行车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23-24八年级下·广东东莞·期中)
8.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它们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 m/s,当t=5s时甲在乙的 (选填“前”或“后”)方 m处。
(2024·山东潍坊·二模)
9.某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某公路,前15s行驶了0.45km,前30s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前15s的平均速度是20m/s
C.汽车前30s行驶的路程是750m
D.10~30s内汽车一定做曲线运动
[能力提升练]
(2024·上海·二模)
10.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距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为( )
A.2米B.3米C.8米D.10米
(23-24九年级下·上海·阶段练习)
11.甲、乙两小车同时从A点沿直线向B点方向出发并持续运动,两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甲车比乙车早4秒到达B点。则( )
A.AB两点相距16米
B.甲车到达B点时,乙车距离B点8米
C.乙车到达B点时,甲车距离B点18米
D.乙车到达B点时,甲车距离B点24米
(2024·上海闵行·三模)
12.P 、Q是同一直线上两个不重合的点,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还需要2秒才能经过Q点,乙经过Q点再过2秒,甲、乙两车相距5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一 定为5米B.一 定为10米
C.可能为5米D.可能为10米
(23-24九年级下·上海徐汇·阶段练习)
13.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乙比甲早出发1秒,甲到Q点时,乙距离P点1米,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为( )
A.2米B.4米C.6米D.9米
(2024九年级下·上海·专题练习)
14.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当5秒时,两车相距2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P、Q两点相距一定为7米
C.P、Q两点相距可能为3米D.P、Q两点相距可能为10米
(2024·上海嘉定·二模)
15.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秒,乙车经过Р点时,甲车和Q点距离1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一定为4米B.可能为6米C.可能为8米D.可能为9米
(2024·上海宝山·二模)
16.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经过10秒,两车相距3米。则P、Q间的距离可能为( )
A.2米B.3米C.7米D.9米
(2024·山东日照·一模)
17.小希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沿一条直路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5min后小希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原路返回( )
A.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15km/h
B.m的值是15,n的值是3500
C.小希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1675m
D.经过30min,两人相距1125m
(2024·安徽芜湖·模拟预测)
18.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A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根据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A在0~1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0.9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当小车B的速度大小满足 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
1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丙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km/h,10s后甲、乙两车相距 m。
(2024·山东聊城·二模)
20.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 ;
(2)图中AB段的距离为 cm;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
(4)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小车在BC段的速度为 m/s;
(5)如下图所示,下列坐标图像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高现实性的优点。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是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1)传输信息操控无人机的有效操控距离可以到达 km;
(2)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题图甲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一辆小轿车在通行3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0帧,据此计算出小轿车的速度是 km/h, 超速(选“是”或“不是”);
(3)如图乙是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在0~5s内,无人机做 运动;
(4)无人机上装有高清摄像头,以无人机为参照物,摄像头是 的。
(23-24八年级上·贵州遵义·期末)
22.“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喝酒会导致视觉障碍,运动反射神经迟钝,触觉能力降低,所以喝酒开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开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所示)。一位驾驶技术好、工作经验丰富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制动距离 (选填“越长”或“越短”);
(2)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时,坐在后排的测试员测得自己完全通过隧道用时2min 30s,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3)近年来遵义市交管部门开展“酒乡无酒驾”的专项整治工作,请分析驾驶员饮酒开车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4)图2是甲、乙两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制动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图像,则 (选填“甲”或“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你判断的依据是 。
(2024·江西九江·三模)
23.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A物体的s-t图像,图乙是B物体的v-t图像。求:
(1)A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
(2)B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
(3)4s时A、B两物体之间相距的距离。
[高频考题实战练]
(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
24.小绵同学在校运动会100m比赛中成绩优异。他在比赛中经历了加速起跑、匀速途中跑和略有降速的冲刺三个阶段。下列速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反映比赛过程的是( )
A.B.
C.D.
(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
25.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
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
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3·上海·中考真题)
26.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米B.可能为4米C.一定为8米D.一定为6米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km
最大巡航速度/(km/h)
拍摄速度/(帧/秒)
数据
5
50
11000
45
9
14
75
15
38
90
18
56
105
21
76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图中纵轴为路程,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属于正比例函数图像,表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比值为定值,表示物体速度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图中纵轴为速度,随时间变化,开始速度为0,静止状态,后速度越来越大,为加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纵轴为路程,随时间变化,路程不变,为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纵轴为速度,随时间变化,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变为0,为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亮亮同学在8∶30分开始从家匀速步行出发经过5min到他家附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打算骑车去地铁站,这段时间内,亮亮同学经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图像为倾斜的线段,到达停放点发现暂时没有可用的自行车,他在原地等了3min,这段时间内,亮亮同学处于静止状态,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这段时间内图像为水平线段,然后他骑上自行车匀速行驶经过7min到达地铁站口,这段时间内亮亮同学经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图像为倾斜的线段,并且骑自行车的速度大于步行的速度,则骑自行车段图像的倾斜程度大于步行阶段图像的倾斜程度,则C图像最合理,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由图可知,在0~4h内,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在4~7h内,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在0~4h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0km,7~10h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由得,0~4h内的速度比7~10h内的速度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在0~4h通过的路程为,时间为,则速度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由图可得,2~4s内乙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题意可得,0~2s内,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大于甲运动的路程,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南运动,故B错误;
C.3s时乙的速度为零,而甲的速度不为零,故3s时,甲的速度比乙快,故C错误;
D.由题意可得,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由图(a)(b)可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因为两车的运动方向未知,所以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甲、乙两车相对而行时,甲走过的路程与乙走过的路程之和即为P、Q两点间的距离,由题意可知甲运动的总时间为5s,乙运动的总时间为2s,则甲运动的路程为
s1=v甲t1=2m/s×5s=10m
乙运动的路程为
s2=v乙t2=1.5m/s×2s=3mP、Q两点间的距离为
LPQ=s1+s2=10m+3m=13m
当甲与乙向同一方向行驶时,由题意可知甲出发点在乙出发点后面,两车相遇时是甲追上乙的时刻,那么甲运动的路程减去乙运动的路程即为P、Q两点间的距离,所以有
LPQ=s1-s2=10m-3m=7m
综上可得,P、Q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13m或7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由图像可知,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甲在P点再运动1s通过的路程为s0=3m,此时乙在Q点,再经过4秒,两小车相遇,4s内两车通过的路程为
P、Q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A B 6 匀速
【详解】(1)[1][2]由题意可知,两小球运动的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观察图甲可知,两小球所走的路程相同,但A球所用的时间较小,则A球的平均速度大;而图乙中的s-t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甲可知,A球的速度是变化的,B球的速度保持不变,则图乙中s-t图像描述B小球的运动。
(2)[3]从图丙可以看到,自行车行驶90m所用的时间为15s,根据可知,自行车行驶90m的平均速度为
[4]从图丙可以看到,在第5s至第10s内,自行车的速度保持不变,为15m/s,即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8. 4m/s 后 10
【详解】[1]左边图象是s - 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是
[2][3]右边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大小6m/s,由图可知,可得经过5s后,甲车通过的路程为s甲=20m,由s=vt可得经过5s后,乙车的路程为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所以甲在乙的后方,距离是
9.C
【详解】A.由图可知,在0~10s内,汽车的速度一直增加,所以汽车在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已知前15s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s1=0.45km=450m
则前15s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由图像知匀速行驶的速度v2=20m/s,匀速行驶的时间
t2=t总-t1=30s-15s=15s
则匀速行驶的路程
s2=v2t2=20m/s×15s=300m
所以汽车前30s行驶的总路程
s总=s1+s2=450m+300m=750m
故C正确;
D.由图象知,10~15s内汽车在做减速运动,15~30s内汽车在做匀速运动,可能做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由图(a)(b)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乙比甲早出发1s,则乙提前通过的路程为
s0=v't0=2m/s×1s=2m
设PQ之间的距离为s,当甲到Q点时,乙距离P点1m,且乙尚未到达P点时,有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s=9m,甲到Q点时,乙到Q的距离为
9m﹣1m=8m
当甲到Q点时,乙距离P点1m,且乙已经通过P点时,有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s=3m,甲到Q点时,乙到Q的距离为
3m+1m=4m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设乙车从A点到达B点用的时间为t,甲车从A点到达B点用的时间为t-4s,根据速度公式得
sAB=v乙t=v甲(t-4s)
2m/s×t=3m/s×(t-4s)
解得t=12s。
A.A、B两点之间的距离
sAB=v乙t=2m/s×12s=24m
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比乙车早4秒到达B点,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甲车到达B点时,乙车距离B点的距离
s乙B=v乙t乙=2m/s×4s=8m
故B符合题意;
CD.乙车到达B点时,甲车距离B点的距离
s甲B=v甲t甲=3m/s×4s=12m
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由图可知,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一种情况是:P点在后,Q点在前,即
4s时,甲车走过的距离为
乙走过的路程为
当甲在前,乙在后时
此时不满足甲乙两车相距5m,因此不符合题意,应乙在前,甲在后,则
此时甲乙两车相距5m,则甲距Q点的距离为
则PQ两点相距
一种情况是:Q点在后,P点在前,即
此时不满足甲乙两车相距5m,故不符合题意,因此PQ两点相距的距离一定为10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乙车1s内通过的路程为
乙车距离P点1m,分两种情况:一是乙车尚未到达P点,则有
解得t=1s,则乙车到Q点的距离为
二是乙车到达P点后又继续运动了1m,则有
解得,则乙车到Q点的距离为
所以此时乙到2点的距可能为4m或2.67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CD.甲、乙两小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5s后两车各自运动的路程
5s后两车相距2m,若运动过程中甲乙未相遇过,则
解得
若甲、乙相遇后,甲超过乙相距2m,则
解得
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C
【详解】由题意及图像可得,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设乙车经过Р点时,甲车运动的时间为t,则乙车运动的时间为t+1,由题意可得,乙车经过Р点时,甲车运动的距离可能比PQ的距离大1m,也可能比PQ的距离小1m,则由有
即
解得t=1s或者t=3s,乙车运动的距离即为PQ的距离,所以当t=1s时
当t=3s时,有
故选C。
16.C
【详解】由图(a)(b)可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甲乙两车运动10s,各行驶的路程为
当甲、乙两车相对而行时,若甲乙不相遇,甲走过的路程与乙走过的路程之和再加3m,即为P、Q两点间的距离
若甲乙相遇后再错开
当甲与乙向同一方向行驶时,甲出发点在乙出发点后面,10s时,只能是乙在甲前,才能使两车距离3m,即甲运动距离加3m,等于乙运动距离加PQ距离,即
若甲出发点在乙出发点前面,10s时,甲车在乙车前,即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AD
【详解】A.图象可知,小希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妈妈返回后5min小希马上返回,所以妈妈沿原路返回的时刻
20min-5min=15min
即m的值是15,小希和妈妈同行时(时间0~15分钟),20min通过的路程为5000m,所以她们同行时的速度
故A符合题意;
B.n的值
故B不符合题意;
C.妈妈返回的速度
小希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的距离
Δs=5000m-n+v1×(20min-15min)=5000m-3750m+125m/min×(20min-15min)=1875m
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希返回的速度
20~30min两人运动的距离差
经过30min两人相距
Δs″=Δs-Δs′=1875m-750m=1125m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8. 0.1 小于0.6m/s
【详解】[1]由题意和图象可知,小车A在1s 内运动的距离
则小车A在0~1s内的平均速度
[2]设两车相遇所用的时间为t,由图象可知,小车A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比例系数
则小车A的速度vA=0.2t,由题意可得,小车A在相遇时运动的距离
……①
设恰好相遇时小车B的速度为vB,则t时间内小车B运动的距离
sB=vBt……②
恰好相遇时,需满足
sB+s=sB
将代入上式可得
0.1t2+0.9=vBt……③
要两车不可能相遇时,则方程③无解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数学知识可知,
Δ=b2-4ac<0
即
(-vB)2-4×0.1×0.9<0
解得vB<0.6m/s,故当小车B的速度大小满足小于0.6m/s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19. 14.4 30
【详解】[1]由图二可知,丙小车的运动速度为
[2]由图一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乙车的速度为
10s后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
20. 40.0 时间 0.4 B
【详解】(1)[1]根据公式可知,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所以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
(2)[2]图中AB段的距离为
80.0cm-40.0cm=40.0cm
(3)[3]实验时使斜面的坡度较缓,小车运动的速度较慢,所用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4]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
s=40.0cm=0.4m
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t=1s,则小车在BC段的速度为
(5)[5]分析实验数据,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大于BC段所用的时间,则小车在AB段的速度小于在BC段的速度,即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做加速运动。
A.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图像表示物体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5 108 不是 加速 静止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无人机的最大飞行半径为5km,故有效操控距离为5km。
(2)[2][3]高速摄像机拍摄速度为11000帧/秒,则拍摄1帧画面需要的时间
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0帧所需的时间
小轿车的速度
说明小轿车没有超速。
(3)[4]分析图乙可知,在0~5s内,无人机的速度逐渐增大,说明无人机做加速运动。
(4)[5]无人机上载有高清摄像头,以无人机为参照物,摄像头与无人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摄像头是静止的。
22. 越长 3000m 反应时间过长,反应距离变长 乙 刹车前速度相同时,乙的制动距离短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反应距离越长,制动距离也越长。
(2)[2]完全通过隧道用时
根据可得,隧道的长度是
(3)[3]驾驶员饮酒开车,反应时间过长,根据可知,反应距离变长,易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4][5]同样的速度,刹车时的制动距离越短的,车的性能越好,从图2上看,刹车前速度相同时,乙的制动距离短,所以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
23.(1)3.75m/s;(2)40m;(3)30m
【详解】解:(1)根据速度公式可知A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
(2)从图乙中可知B的速度为10m/s,B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
(3)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4s时A通过的路程为10m,4s时A、B两物体之间相距的距离
答:(1)A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为3.75m/s;
(2)B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m;
(3)4s时A、B两物体之间相距的距离为30m。
24.A
【详解】由题可知,他在比赛中经历了加速起跑、匀速途中跑和略有降速的冲刺三个阶段,所以他的速度先增大,后不变,然后略变小一些,所以能正确反映比赛过程的是A项中图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C
【详解】A.根据上图可知,计时的第5分钟弟弟才出发,姐姐比弟弟早5min离开家,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弟弟的平均速度为
姐姐的平均速度
故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
C.根据上图知,姐姐自5-15分钟通过的距离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故姐姐行走的时间为
t=20min-10min=10min
故姐姐行走时的速度
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故C正确;
D.因姐姐自5-15分钟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6.B
【详解】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设PQ的距离为s,甲到Q点时,乙还未到达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9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当甲到Q点时,乙已经过P点,且离P点1m,则
解得:s=3m
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故此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是4m,也可能为8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初中人教版(2024)第一章 机械运动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wl/tb_c40509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精品练习题</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速度有关的计算,5km/h,1s,求列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4×107J,25h,6km;圭塘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第一章 机械运动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精品课时训练</a>,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速度的测量,6s、2,625m/s,45,00dm-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一章 机械运动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509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机械运动精品同步测试题</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速度,1min),1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