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原文
琵琶行并序〔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然后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敛(深思时悲愤幽怨的)面部表情。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船纵横污损了粉颜。
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课下注释:
予:同“余”,我。
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为:做。
贾(gǔ)人:商人。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快:畅快。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为:创作。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
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诗人自指。
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转轴拨弦: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
掩抑:掩蔽,遏抑。
思:悲伤。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扣弦。捻:揉弦的动作。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大弦:指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凝绝:凝滞。
迸:溅射。
曲终:乐曲结束。
拨: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拨工具。
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舫:船。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击节:打拍子。
颜色故:容貌衰老。
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去来:走了以后。
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重: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暂:突然。
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转:更加,越发。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掩泣:掩面哭泣。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专项练习
《琵琶行》复习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憔悴(jiā)六幺(yā)湓浦口(pén)
B.贾人(jiǎ))荻花(dí)铮铮然(zhēng)
C.嘈杂(cá)钿头(diàn)虾蟆陵(há)
D.呕哑(yā)嘲哳(zā)霓裳(chá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浔阳(xún)红绡(shā)湓浦(pén)春江花朝(zhā)
B.转徙(xǐ)幽咽(yè)荻花(dí)呕哑嘲哳(zhā)
C.悯然(mǐn)虾蟆(xiá)贾人(gǔ)钿头银蓖(diàn)
D.霓裳(ní)谪居(zhé)浸月(jìn)整顿衣裳(sháng)
4.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明年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5.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6.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委身(托身)为贾(商人)人妇命(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是(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恬(淡泊宁静)然自安,感斯(这)人言
D.因(因此)为(作)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
7.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B.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C.暮去朝来颜色故 去来江口守空船
D.忽闻水上琵琶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
8.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全都一致的一项是( )
A.整顿衣裳起敛容 呕哑嘲哳难为听
B.似诉平生不得志 小弦切切如私语
C.今年欢笑复明年 暮去朝来颜色故
D.铁骑突出刀枪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
9.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10.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写声音,声韵感强;又用“如急雨”的比喻使它形象化。
B.“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的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妙语点睛,描绘了余音袅袅、弦外有音、无声处有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D.“犹抱琵琶半遮面”——肖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了琵琶女年老色衰不愿见人的心情和忸怩神情。
11.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用了七个字就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
B.“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用景物烘托,传达出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了马,客人还在船上,说明分离时的依依不舍。
D.“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记回去,客人也不出发了,侧面烘托琵琶女弹技的高超。
12.下列对《琵琶行》选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声大小、轻重、急缓、流滞、响止等旋律变化,是琵琶女心潮起伏的表现。
B.诗人连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C.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滑”、“涩”两种音乐意境。“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快流利;“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哽塞。
D.末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画龙点睛,诗人用环境描写做侧面烘托,留下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1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即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B.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的是有联系的,如杜甫,字子美,“甫”与“子美”的意思十分相近;而有的却毫无联系,如白居易,字乐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借指失意的官员。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中国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演出等事务。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5.下面对诗句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枫叶荻花秋琵琶”,“别时茫茫江浸月”二句以景物渲染悲凉气氛,十分精彩。
B.“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形象、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句写出了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心情。
D.“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显示了琵琶女所演奏乐曲的艺术魅力,使听众忘记了身外的一切。
16.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2)《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6)《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7)《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琵琶行并序》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想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可以吟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富家子弟争相追捧。
(2)《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的强大的感染力。
(6)《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乐声的激越雄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
(7)《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这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琵琶行(节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低眉信手续续弹信手:随手
C.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形容声音的轻细
D.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2).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風。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找出诗中与下列音乐意境相似的诗句。
①小弦切切如私语一一( )
②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2).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紧扣题目中的“听”字,直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里。
B.“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但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深深打动。
C.“湿衣”句与《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D.末句形容自己被音乐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犹如水火不相容。
.本诗与《琵琶行》在摹写音乐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试对此加以分析。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一)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琵琶行(节选)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表现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B.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衬托了弹筝女子的形象。
C.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
D.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
(2)请比较两首诗,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女性形象,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夜闻歌者》只写了歌声凄切,没有表现技艺高低,也没有叙述身世遭遇,因而作者也没有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没有抒发自己天涯沦落的感慨,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没有《琵琶行》深刻。
C.两者相比,一为七言,一为五言;一用繁笔,一用简笔;一写弹奏,一写哭泣;前者(《琵》)显露,后者(《夜》)含蓄;各有千秋,堪称双绝。
D.虽然两首诗歌描写的侧重点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但两位女性形象都很丰满具体。
(2)《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阅卷人
二、默写
得分
阅卷人
三、诗歌鉴赏
得分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9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6.2* 登泰山记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登泰山记》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登泰山记》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0.2* 师说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400177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2* 师说精品一课一练</a>,文件包含《师说》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师说》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1 劝学优秀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劝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劝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