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1 蜡烛的变化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能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两类变化的不同。※能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重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难点
活动一 做一支蜡烛
1.制作蜡烛。实验材料:蜡块、小刀、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坩埚钳、棉芯、镊子、模子等。
实验步骤:(1)用小刀将蜡块切成碎屑,切时要小心,不要弄伤自己。
(2)加热蜡屑成蜡油。①将蜡屑放在蒸发皿里,然后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中间垫上石棉网。②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观察蒸发皿里蜡屑的变化。③加热后用灯帽快速熄灭酒精灯,然后拔下灯帽再盖一次,熄灭酒精灯。
(3)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用镊子将棉芯放到合适的位置,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小心地将蜡油倒入模子里,静置,待蜡油冷却。(4)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实验现象:(1)蜡块被切成碎屑后,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2)加热蜡屑后,蜡屑熔化成液体蜡。(3)将液体蜡倒入模子里,液体蜡有流动性,比较黏稠。(4)液体蜡冷却一段时间,重新变成固体蜡。
实验分析:(1)将蜡块切成碎屑,能够看到蜡块由一个整体被分成很多小碎颗粒,这个过程中蜡块只是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总量没有变化,蜡块本身没有消失,也没有变成其他物质。(2)蜡屑被加热后变成液态的蜡油,虽然形状由固体变成液体,但蜡的性质没有变。这与冰块融化成水的性质相似。(3)液体蜡冷却后,由液体变成固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蜡的性质没有变。实验结论:蜡块经过切碎、加热、冷却后,依然是蜡,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性质没有变。
2.思考: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 蜡块在被切碎、加热冷却的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变化,蜡块由固态变为液态又变回固态,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活动二 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
1.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时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实验猜想: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干抹布。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3)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现象:(1)干燥的烧杯里起雾了,烧杯内壁蒙上了一层水雾。(2)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3)白瓷碗的底部有黑色物质。实验分析:(1)水雾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3)黑色物质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炭黑。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
科学阅读:神奇的“白烟”
把蜡烛吹灭时,我们会看见一缕“白烟”。其实这缕“白烟”是由石蜡颗粒组成的,因为在蜡烛熄灭时,上升中的液态蜡油由于温度降低会凝固成固体。在“白烟"还没有脱离蜡芯时,瞬时点燃“白烟”,此时固体石蜡颗粒会变成气态石蜡,而气态石蜡燃烧会产生火焰,蜡烛会复燃。
2.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实验材料:纸片、燃烧皿、火柴。实验步骤:(1)在燃烧皿中放入少量纸片,观察纸片的形态特征。(2)用火柴点燃纸片,观察纸片燃烧时发生的变化。(3)待火焰自然熄灭,观察燃烧皿中的物质。(4)将最终生成的物质与纸片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经过燃烧后,白纸由白色固态物质变为黑色粉末状物质(灰烬),体积变小。实验分析:纸片在燃烧后,不仅形态发生了改变,纸片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黑色粉末状的新物质。实验结论:纸片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
3.思考: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蜡烛燃烧后,发光发热,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纸燃烧后也发光发热,有气体产生,燃烧后变成一堆灰烬。 它们产生的都是新物质。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5.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活动手册制作蜡烛: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固体。点燃蜡烛: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物质。点燃纸片:纸片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活动三 物质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你的理由是什么?
结论:盐溶解于水、水的三态变化和铁水变成钢锭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烟花绽放、火柴燃烧和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产生了新物质,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根据变化现象,确定属于哪一类变化 ,画“√”。活动手册
人们把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即物质形态的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典型例子:易拉罐变形(形状变化)、把纸撕成纸屑(大小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形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的典型例子:火柴或蜡烛燃烧(发光发热)、醋与小苏打反应(产生气体)、铁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米饭与碘酒反应(颜色变化)等。
1.[填空]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中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2.[判断]水蒸气变成雨、雪、冰雹时产生了新物质。( )3.[判断]面粉被做成了熟面包,产生了新物质。( )4.[判断在用火焰加热蜡块时,最好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
5. [选择]把易拉罐压扁和水结冰,这两种物质变化的相同之处是( )。A.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B物质的形态都没有改变C. 物质的颜色都发生了改变6.[选择]下列变化中,( )是物质形态的变化。A.将食盐倒入水中 B.将点燃的火柴扔入纸屑中C. 将盐酸滴到石灰石上7.[选择]下列变化中,( )产生了新物质。A.将木头制成椅子 B.点燃木头 C.用水将木头浸湿
8. [简答]说一说将蜡烛加热至熔化与点燃蜡烛有什么不同。
将蜡烛加热至熔化,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点燃蜡烛后,发光发热,而且有气体产生,产生了新物质。
本课通过制作一支蜡烛、燃烧蜡烛和纸的实验,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如固态变为液态,但物质本身没变。化学变化是指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如燃烧等。
苏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1 蜡烛的变化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1713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 蜡烛的变化完美版ppt课件</a>,文件包含11《蜡烛的变化》课件pptx、物质在变化蜡烛的变化mp4、蜡烛制作教程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教科版 (2017)1.种子发芽实验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教科版 (2017)<a href="/kx/tb_c16176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种子发芽实验优质课ppt课件</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教科版科学五下11《种子发芽实验》课件pptx、种子发芽实验1mp4、种子发芽实验2mp4、种植凤仙花过程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新课标11听听声音教学课件pptx、核心素养目标11听听声音教案设计docx、下雨声mp4、咳嗽声mp4、大鼓声2mp4、敲门声mp4、汽车喇叭声mp4、溪水声1mp4、狗叫声mp4、笛子声mp4、闹铃声mp4、雷声mp4、马蹄声mp4、鸟叫声mp4等1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