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01
    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02
    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共20页。

    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下列行为属于遵守规则的是( )
    A.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有序退场B.过马路时闯红灯
    C.在图书馆大声喧哗D.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有序退场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这是属于遵守规则的行为;故A符合题意;
    BCD:过马路时闯红灯、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这些都是违反规则和不文明的行为;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交通道路口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警示图标。这告诉我们( )
    A.公民的规则意识偏低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C.遵守规则主要靠警示D.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规则的重要性。
    D:分析题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在交通道路口等公共场所设置各种警示图标,是为了提醒人们遵守规则,保障公共秩序和安全,这充分说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需要有规则来规范和约束,体现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故D符合题意;
    A:不能仅因为有警示图标就得出公民的规则意识偏低的结论,故A错误;
    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规则的存在和重要性,而非规则的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遵守规则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和自律,警示图标只是起到辅助提醒的作用,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B.主动礼让,用语文明
    C.穿着舒适,不修边幅D.插队购票,乘车霸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动礼让、用语文明展现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有助于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故B符合题意;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是对文物的破坏,是不文明的行为,故A说法错误;
    C:穿着舒适但不修边幅可能会影响个人形象和公共环境的美观,不符合文明素养的要求,故C说法错误;
    D:插队购票、乘车霸座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缺乏文明素养的表现,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2024·天津·中考真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下列与之相对应的名言警句是( )
    A.不学礼,无以立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诚信的理解。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与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相对应;故D符合题意;
    A:“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是礼仪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故B不符合题意;
    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说的是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互相切磋劝诫;故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2024·天津·中考真题)李某在体育馆观赛时,扰乱比赛秩序,经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被民警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警告处罚。李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BCD:分析题文,李某在体育馆观赛时扰乱比赛秩序,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故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B符合题意;ACD错误;
    故本题选B。
    6.(2024·新疆·中考真题)预防就是保护,治理也是挽救。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的这一现象,青少年应该(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积极见义勇为,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③自觉遵章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④实施社会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的要求。
    ①③:分析题文,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能够有效预防自身走向犯罪道路;自觉遵章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降低犯罪的可能性;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首先要保护自身安全,不提倡盲目见义勇为,且制裁违法犯罪是国家执法机关的职责;故②错误;
    ④:实施社会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而非青少年自身能做到的;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B。
    7.(2024·云南·中考真题)下列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正确的是( )
    A.谎报险情——刑事责任B.破坏铁路封闭网——民事责任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刑事责任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行政责任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谎报险情一般是行政责任,而非刑事责任,故A错误;
    B:破坏铁路封闭网是行政责任,故B错误;
    C: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属于严重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故C正确;
    D:拾得遗失物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责任,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8.(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出售濒危野生动物B.殴打他人成重伤
    C.签订合同后拒发货D.破坏铁路封闭网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出售濒危野生动物是犯罪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殴打他人成重伤属于犯罪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签订合同后拒发货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破坏铁路封闭网违反了治安管理相关法规,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遵章守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
    ②③④:题文中列举的这些小微违法行为,看起来不会即刻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但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小微违法行为,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启示我们要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会产生社会危害性,不能以为小微违法行为很小就忽视它,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0.(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盐城市某街道组织网格员走进小区,开展禁止电动车入楼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维护高层住宅安全。假如你是该小区居民,你应该( )
    A.积极参与宪法修订B.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C.自觉遵守法律规范D.尊重他人停车行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
    C:分析题文可知,作为小区居民,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规范,配合街道组织的禁止电动车入楼的相关规定,确保高层住宅安全,故C正确;
    A:宪法修订是国家层面的事情,居民一般不能直接参与,故A错误;
    B:合理规划出行路线与禁止电动车入楼的活动主旨关联不大,故B错误;
    D:题干强调的是自身要遵守规定,而不是尊重他人停车行为,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列适合在“民法典宣传月”中选用的案例是( )
    ①伪造身份实施网络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
    ②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
    ④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伪造身份实施网络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这是犯罪行为,这主要涉及刑法相关内容,不属于民法典调整范畴,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涉及到对他人财产的占有和返还,是民事违法行为,属于民法典中关于物权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
    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这涉及到著作权,是民事违法行为,属于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的范畴,故③符合题意;
    ④: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这是行政违法行为,这主要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规范,不属于民法典范畴,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2023·海南·中考真题)下面图组《文明出行》共同告诉我们( )

    A.做文明的人要从小事、从细节做起
    B.做文明的人。主要靠他人监督、提醒和帮助
    C.以礼待人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
    D.文明出行与法律无关。但也应严于律己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意义和要求。
    A: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出行时做到垃圾入袋不乱丢、不攀爬文物、对人有礼貌、拒绝不良诱惑,都在从身边的小事,从细节入手做一个文明的人。故A符合题意;
    B:做文明的人需要他人的监督、提醒和帮助,但是主要靠自觉。故B说法错误;
    C:依据教材知识,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以礼待人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但该观点不是四幅漫画共同体现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爱护环境、保护文物、拒绝黄赌毒等行为也是法律所倡导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以下是社会生活剪影,他们的行为引导我们要( )

    戴好头盔再出发 公共场所不喧哗 依次排队讲文明
    A.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秩序B.锤炼品德修为,尊重他人隐私
    C.改进社会规则,积极建言献策D.学会以礼待人,做到用语文明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的认识和把握。
    A:漫画中“戴好头盔再出发”“公共场所不喧哗”“排队上车”都是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的表现,A说法正确;
    BCD:题文材料漫画的内容,与尊重他人隐私、改进社会规则、以礼待人无关,BC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这样规定( )
    A.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B.是因为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
    D.表明未成年人不再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保护、树立法治意识、犯罪的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AC:题文中刑法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下调到12周岁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预防犯罪,未表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C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
    B: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中的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相对轻微,B说法错误;
    D: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5.(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回首中学时光,同学、老师和父母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陪伴者和见证者。以下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小鹏帮同学打扫班级卫生B.小程跟老师请教学习问题
    C.小万与父母分担家务劳动D.小丽向他人散播朋友隐私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A:小鹏帮同学打扫班级卫生,体现了小鹏能乐于助人,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故A正确;
    B:小程跟老师请教学习问题,体现了小程虚心学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故B正确;
    C:小万与父母分担家务劳动,体现了小万能孝亲敬长,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故C正确;
    D:小丽向他人散播朋友隐私,体现了小丽不尊重朋友,不利于维护友谊;故D错误;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16.(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一跃成为流量带动经济的“网红城市”。这说明( )
    ①网络流量赢得城市信誉 ②诚信经营助力经济复苏
    ③热情好客凝聚城市温度 ④政府监管护航地方旅游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诚信的认识和把握。
    ①:题文中虽然说“流量带动经济”,但网络流量未必能赢得城市信誉,要看网络流量的内容和优劣,①说法错误;
    ②③:题文中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诚信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说明诚信经营助力经济复苏,热情好客凝聚城市温度,②③说法正确;
    ④:题文中未显示政府监管在淄博爆红中发挥的作用,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当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作为我们中学生应当( )
    A.事不关己B.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
    C.好奇上前去看个究竟D.马上阻止其违法犯罪行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B: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机智灵活的与其进行斗争;当发现有人可能正在吸毒或实施涉及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应当尽快离开,确保安全情况下报警,B正确;
    A: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A错误;
    CD: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CD错误;
    故本题选B。
    18.(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表明文明有礼( )
    ①促进社会和谐 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体现国家形象 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诚信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
    ①③④:题文中的古语表明了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人无礼则不生”,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9.(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社会生活中,“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自律
    B.违反社会规则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建立社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规则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把握。
    A: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A说法错误;
    B: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B说法错误;
    C:题文中的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以及高铁上吸烟的规则,有利于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说明了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说法正确;
    D:建立社会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0.(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根据以下图示推断小何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
    A.擅自离校,旷课逃学B.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D.敲咋勒索,数额巨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B:小何的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散播谣言,扰乱秩序,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B符合题意;
    A:小何的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擅自离校,旷课逃学,属于不良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C:小何的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致其重伤,属于犯罪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小何的违法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敲诈勒索,数额巨大,属于犯罪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B.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D.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秩序。
    C: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是因为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故C符合题意;
    A:社会秩序是通过道德、法律等来维持的,故A错误;
    B:违背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故B错误;
    D: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与维护秩序没有必然关系,“才能”的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22.(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李某开车在路边违停,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罚款。李某的行为( )
    A.违反了行政法律,应承担行政责任B.违反了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事法律,应承担刑事责任D.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分析题文,李某因为违停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罚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应承担行政责;A正确;
    BCD:李某违反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故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3.(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①平等待人 ②换位思考 ③忽视他人 ④欣赏他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尊重他人需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故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
    ③:忽视他人违背了尊重他人的要求;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4.(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1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王仁江为履行战场上的“生死盟约”,毅然承担起照顾12位牺牲战友父母的责任。36年来,他每月寄款,从无间断,替牺牲的战友尽孝。这告诉我们( )
    ①诚信全靠自觉自愿 ②做事要讲信用守诺言
    ③所有承诺必须兑现 ④做人要有爱心重情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和把握。
    ②④: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材料中,王仁江每月寄款,从无间断,替牺牲的战友尽孝。这告诉我们做事要讲信用守诺言,做人要有爱心重情义,②④符合题意;
    ①:全靠,说法绝对,①错误;
    ③:所有承诺,说法绝对,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5.(2022·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不学礼,无以立。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生活片段:
    ①早晨,在校门口遇到老师和同学,兰兰主动问好。
    ②课间,凯凯进办公室请教问题,自觉轻轻地敲门。
    ③下午,龙龙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也不和妈妈打招呼。
    ④晚饭时,菜刚上齐,父母还在收拾厨房,思思就自己先拿起筷子夹菜吃。
    上述行为属于文明有礼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认识和把握。
    ①②: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我们要做一名文明有礼的人。分析选项,在校门口遇到老师和同学,主动问好;进办公室请教问题,自觉轻轻地敲门。符合题意,①②正确;
    ③: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也不和妈妈打招呼,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是对妈妈的不尊重,③错误;
    ④:菜刚上齐,思思就自己先拿起筷子夹菜吃。这是不懂得餐桌礼仪,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6.(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2022年3月,上海宝山一家超市老板所在的楼栋因疫情要封控管理,但当时店铺仍可继续营业,于是老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门敞开、无人值守、远程监控、自助结账,超市由此进入了自助售货模式。超市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顾客无一人逃单。人们纷纷为疫情之下的这份善良和信任点赞。对此,你的感悟是( )
    ①诚信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 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要运用诚信智慧,权衡利弊,尊重他人隐私 ④失信者处处受限,要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
    ①②: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诚信超市启示我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④: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③④;
    故本题选A。
    27.(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12岁的学生肖某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甚至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没有接受教训仍不思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伙同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从肖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们( )
    ①因为年龄小,违法犯罪不要紧
    ②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详解】该题考查预防犯罪。
    ③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肖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们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③④符合题意;
    ①:错误,年龄小也不能违法犯罪;
    ②:错误,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故本题选C。
    28.(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山东省济宁市退休职工谢立亭因其一生践行“对党忠诚、信守诺言”的先进事迹,入选2021年全国“诚信之星”。评选全国“诚信之星”旨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助推诚信社会建设
    ③提升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④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详解】该题考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评选全国“诚信之星”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诚信社会建设;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不符合题意,评选全国“诚信之星”并不能提升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故本题选A。
    29.(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请人指导,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这些用语启示我们生活中要( )
    A.谦虚谨慎B.信守承诺C.关爱他人D.礼貌待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ABCD:依据教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比如请人指导,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故ABC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30.(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王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 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王某等人警告 处罚。王某等人的行为是一种( )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A: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等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A正确;
    B: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李某的行为不是民事违法行为,B错误;
    CD: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不是刑事违法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CD错误;
    故本题选A。
    二、情境探究题
    31.(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探究感悟成长】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以下是同学们的三个生活情境,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
    情境一 小东打算放学后去参观博物馆。放学铃声一响,他就起身准备出发。这时,同学小萌拿着数学试卷过来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小东却置之不理,转身离开。
    (1)你认为小东的做法妥当吗?
    理由:
    情境二 考试的时候,小川让我给他递纸条。
    (2)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该怎么做?
    理由:
    情境三 学校要求穿校服。可是,校服的颜色、款式我实在不喜欢。
    (3)我该怎么做?
    理由:
    【答案】(1) 不妥。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给予耐心的解答和热情的帮助。
    (2) 不给小川递纸条。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要遵守规则。(任意一点均可)
    (3) 按照学校要求穿校服。 面对冲突,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任意一点均可)
    【分析】考点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友谊必须坚守原则、自觉遵守规则、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一观点:小东急于参观博物馆,对同学的请教置之不理。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一中小东的做法不妥当。
    论据:我们应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因此小东应给予同学耐心的解答和热情帮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二观点:考试时,同学让我给他递纸条。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二中“我”不给同学递纸条。
    论据①: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论据②:要遵守考试纪律(或遵守规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三观点:学校要求穿校服,但我不喜欢校服的颜色和款式。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三“我”应按照学校要求穿校服。
    论据①:面对冲突,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论据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三、分析说明题
    32.(2024·上海·中考真题)技术要有边界学校邀请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做讲座,科学家介绍到:“人工智能代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有可能触犯法律,我时常警觉自己不要犯法(大概这个意思),包括我们同行交流的时候也都会相互提醒…人工智法律专家(大概这个意思)可能会侵犯人身安全权,肖像权,名誉权。不过现在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还没有完善,国家部门正在逐渐修改完善相关的有关法律规定。
    听完两个人的介绍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请你从“自律与他律”的视角完成一份150字左右的发言稿。
    【答案】合理使用AI
    大家好,AI给我们生活提供很多便利,我们在使用AI的时候也应该要严守法律红线……我们应该遵守社会法律规则,离不开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思克服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同时,在发明AI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侵犯肖像权,说明我国的法律需要不断完善改进。我们使用AI需要法律为准绳,需要外在的约束即他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应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与规则,合理使用AI。
    【分析】考点考查:自觉遵守规则。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自觉遵守规则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人工智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有可能触犯法律→可链接我们在使用AI的时候要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红线;
    关键词②:时常警觉自己不要犯法、自律的角度→可链接什么是自律+自律的意义;
    关键词③:同行交流的时候相互提醒、他律的角度→可链接什么是他律+他律的意义;
    关键词④:国家正在逐渐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可链接我国的法律不断完善,我们应自觉遵守规则、遵守法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3.(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青春自护 法律护航]
    穿法袍,握法槌。淮安市某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随着“审判长”庄重的法槌落下,关于“校园欺凌”案件的“庭审”正式开始。
    (1)针对本案,有同学认为“将人打伤、拿走财物的行为只是违纪行为,这样处罚是小题大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作为模拟法庭的旁听者,请你谈一谈该案件对我们青少年的警示。
    【答案】(1)不赞同。理由:“将人打伤、拿走财物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严重危害社会,受到了有期徒刑的刑罚处罚,违反了刑法规定,是一种犯罪行为,不是违纪行为,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
    (2)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分析】考点考查:犯罪的特征、预防犯罪的要求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第1小问:依据犯罪的特征及材料中的行为,判定其性质构成犯罪,不赞同这一观点。
    第2小问: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犯罪的特征的有关知识,从理由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将其殴打伤,还拿走其2000多元的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严重危害社会,违反了刑法规定,受到了刑罚处罚,是一种犯罪行为,不是违纪行为,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预防犯罪的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向他人索要钱财、将人打伤、拿走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预防犯罪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4.(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投身社会课堂 提升公民素养
    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某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生活观察】
    每天傍晚放学时,某中学学校门口就被前来接孩子的私家车、电动车堵得水泄不通。这天,一辆接孩子的私家车停在了学校门口的人行横道线上,妨碍了学生的正常通行。值勤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便立刻上前与该车司机进行沟通,希望他把车挪离人行横道线,对方却不予理睬,导致交通秩序更加混乱。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该车司机的行为。
    【素养提升】
    针对学校门口堵车现象,该校学生做了相关调研后,向全校同学及其家长发出倡议:同学们尽量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家长接送孩子尽量距离学校门口100米外停车,即停即走,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
    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学生还手绘了学校周边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区示意图,方便家长选择。
    (2)该校学生的做法展示了当代青少年怎样的公民素养?
    【答案】(1)司机的行为既是不道德行为,也构成违法行为。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影响了学生的正常通行,造成了交通秩序的混乱,扰乱了公共秩序,损害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构成了行政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受到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作为公民他应当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2)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了亲社会行为。
    【分析】考点考查:自觉遵守规则、违法行为、亲社会行为
    能力考查:理解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自觉遵守规则、违法行为的有关知识,从评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司机把车停在人行横道,妨碍了学生的正常通行,老师沟通要求挪车司机却不予理睬,导致交通秩序更加混乱→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规则;
    关键词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针对学校门口堵车现象,该校学生做了相关调研,向家长发出了倡议书,手绘了停车区示意图→亲社会行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5.(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请就我们如何预防犯罪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吴某某等人的行为属于犯罪。因为吴某某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2)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分析】考点考查:犯罪的特征、预防犯罪的要求
    能力考查:分析和描述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调用犯罪的有关知识,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联系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吴某某等人的行为属于犯罪,理由从犯罪的特征回答即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怎样预防犯罪,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小何的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违反的法律法规)

    被行政拘留10天
    (承担的法律责任)
    案件事实
    审判结果
    王某、张某、冯某是同学,均系未成年人。他们曾经因为琐事发生过矛盾。几天后,王某、张某等4人在校园内强行向冯某索要1500元,但因冯某说要报警作罢。不久后,王某、张某纠集多人围住冯某,将其殴打伤,还拿走其2000多元的财物。事后,冯某的家长果断选择了报警。
    判处王某、张某有期徒刑6个月;判处其致他4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
    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但是,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
    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关案例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相关试卷

    专题21我们的共同世界-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21我们的共同世界-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双鞋的“旅行”,小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和谐与梦想-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20和谐与梦想-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32页。

    专题18民主与法治-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 这是一份专题18民主与法治-三年(2022-2024)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共2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三年(2022-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遵守规则(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