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85363/0-17242118546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85363/0-17242118546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85363/0-17242118547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解析版),共19页。
考点02 探究燃烧条件
考点03 安全图标辨认
考点04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1.(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用水浇灭炭火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
【答案】C
【解析】A、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水汽化吸热,用水浇灭炭火,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符合题意;
D、用锅盖盖灭油锅火焰,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A、可燃物燃烧除了要接触氧气,温度也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将将木材架空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B错误;
C、电线短路起火应该先切断电源,且不能用冷水浇灭,不然会引发触电,故C错误;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3.(2024·湖南·中考真题)花鼓戏《补锅》中唱到“手拉风箱呼呼响,火炉烧得红旺旺”。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风箱拉动过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风箱为煤的燃烧提供了充足氧气
C.火炉烧得旺是因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A、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并不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风箱拉动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有利于煤充分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2024·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
【解析】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4·重庆·中考真题)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
B.浓硫酸溅上皮肤后立即用食醋冲洗
C.霉变花生洗净和煮熟后仍不宜食用
D.天然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A、加油站有汽油挥发的可燃性气体,面粉厂有面粉这样的可燃性粉尘,遇明火有爆炸可能,加油站、面粉厂应严禁烟火,正确;
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在涂3%~5%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C、霉变的花生含有黄曲霉毒素,煮熟后仍有会使人中毒,不能食用,正确;
D、天然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天然气的浓度,脱离爆炸极限,再开灯检查,正确。
故选:B。
6.(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以免发生火灾
B.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A.电动车在居民楼内充电可能因过度充电、高温环境或存在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或爆炸,所以电动车不能在居民楼内充电,故A正确;
B.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抽油烟机可能将泄露的天然气吸入,并在其内部或排气管道中遇到火星或电火花,从而引发爆炸,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室内人员,到室外通知燃气公司进行故障处理,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酸性较弱的硼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7.(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调小灶具进风口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C
【解析】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需要调大灶具进风口,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达到灭火目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
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D.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答案】B
【解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故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说法正确;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说法错误;
D、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说法错误。
故选B。
9.(2023·江苏南京·中考真题)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升高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当遇到火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室内起火,立刻打开门窗
B.扑灭森林火灾,可设置隔离带
C.楼房起火,乘坐电梯逃生
D.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B
【解析】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故选项方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方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选项方法错误;
D、油的密度比水小,油库着火,用水浇灭能扩大燃烧面积,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方法错误。
故选:B。
11.(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不符合题意;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D、用水喷淋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措施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放入较多的蔬菜
B.家用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开辟隔离带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答案】B
【解析】A、炒菜的油锅着火,放入较多的蔬菜来隔绝氧气,同时降低温度来灭火,正确;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容易触电,不安全,错误;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火路走势前方树木,形成隔离带,隔离了可燃物,正确;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正确。
故选:B。
13.(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D.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A
【解析】A. 高楼火灾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这就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燃烧物上方,隔绝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隔绝氧气而熄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气化不会有残留,不会对图书、档案等造成伤害,故不符合题意;
C. 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
D. 在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内必须严禁烟火,是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D.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可以用水浇灭,否则可能引起触电,故错误;
B、可燃物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果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也不燃烧,故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打开门窗通风,否则会加快空气流通,使火势更大,故错误;
D、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可能改变,故错误。
故选B。
15.(2022·上海·中考真题)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答案】C
【解析】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燃料充分燃烧。
故选:C。
考点02 探究燃烧条件
16.(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红磷的着火点是,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
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
C.当温度为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当温度升至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
【答案】D
【解析】A、当温度为60℃时,温度只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氯化钠不属于可燃物,故只有①处白磷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该实验只有“物质种类”一个变量,故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温度为260℃时,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②处红磷接触了氧气,该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被细沙覆盖,隔绝了氧气,该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不属于可燃物,故当温度升至500℃时,④处氯化钠不可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7.(2024·重庆·中考真题)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物质为白磷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点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
【答案】C
【解析】A、a处物质能燃烧,为白磷,故说法正确;
B、b处物质没有燃烧,是红磷,跟氧气接触,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故说法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D、c处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18.(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A
【解析】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热量,而且能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氧气)隔绝,说法错误;
B、 实验二中小木块能燃烧,小石块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说法正确;
C、实验三小木块、小煤块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正确;
D、实验一中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该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A。
19.(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答案】D
【解析】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答案】(1)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 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解析】(1)①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气球a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21.(2023·青海·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
【答案】(1)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白磷燃烧
(3)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
【解析】(1)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红磷,一端放白磷,现象是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
(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
22.(2022·河南·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化学小组为探究燃烧条件所设计的实验。
(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请简述一个补充实验 。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在烧杯的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解析】(1)白磷和红磷都可燃,都用80℃的热水加热,都接触氧气,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为了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可以在烧杯的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考点3 安全图标辨认
23.(2024·广西·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A、该图表示禁止带火种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图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禁止吸烟标志,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4·山西·中考真题)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
A.腐蚀品B.爆炸品
C.易燃液体D.自燃物品
【答案】B
【解析】A、图示为腐蚀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爆炸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符合题意;
C、图示为易燃液体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自燃物品标志,火药属于易燃易爆品,因张贴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2024·河南·中考真题)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下列物质运输时应张贴如图标志的是( )
A.白磷B.汽油C.苛性钠D.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白磷易自燃,属于固体,不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汽油属于易燃液体,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
C、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属于易燃液体,不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该张贴腐蚀品标志,不应该张贴易燃液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错误。
故选:B。
27.(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学校到常德德山参观云锦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 )
A. 禁止烟火B. 注意行人
C. 当心中毒D. 当心腐蚀
【答案】A
【解析】A. 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棉纺厂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
B. 图中所示标志是注意行人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2022·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标为当心爆炸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错误;
B、图标为禁带火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错误;
C、图标为节水标识,与燃烧和爆炸无关,选项正确;
D、图标为易燃物质,与燃烧和爆炸有关,选项错误。
故选C。
29.(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需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A、此图为禁止烟火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B、此图为禁止火种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此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
D、此图为节能标志,不属于消防安全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04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30.(2024·湖北·中考真题)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下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甲烷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A说法正确;
B、甲烷燃烧生成水,则左侧干冷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故B说法正确;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故C说法正确;
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可得出甲烷中一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31.(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B.汽油C.柴油D.氢气
【答案】D
【解析】煤、汽油、柴油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氢气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D。
32.(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 )
A.石油B.猪油C.矿泉水D.盐湖水
【答案】A
【解析】石油是从有机物质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骸。在这些有机物质死亡之后,它们逐渐被埋在深层的沉积岩层中,受到地热和地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石油,石油为黑色液体,可燃,故这里地下冒出的黑色“洧水”指的是石油,故选A。
33.(2024·重庆·中考真题)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B.氢能C.石油D.潮汐能
【答案】C
【解析】A、风能是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B、氢气作为能源,能用水来制取,故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它的储量是有限的,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D、潮汐能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因此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4.(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须时刻牢记安全用气。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灶台下方
B.厨房出现天然气泄漏的臭味时,立即开灯检查
C.天然气灶改用液化石油气时关小进风口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
【答案】D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上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厨房出现天然气泄漏的臭味时,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于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的成分不同,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量不同,正常情况下天然气燃烧所需的氧气量小于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量,天然气灶改用液化石油气时须调大进风口,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5.(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风能D.天然气
【答案】C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传统能源,风能属于新能源。
故选C。
36.(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空洞B.酸雨C.温室效应增强D.白色污染
【答案】C
【解析】A、臭氧空洞是冰箱制冷剂泄漏导致的,选项错误;
B、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选项错误;
C、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选项正确;
D、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形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C。
37.(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氢气可通过电解水等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选D。
38.(2024·吉林·中考真题)吉林省松原塔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煤
(2)
【解析】(1)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
(2)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9.(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安全高效的制氢和储氢是氢能成为主要能源的关键。
(1)电解水制氢气可用铁作电极,是利用了铁的 。氢气在与电源 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2)高压气态储氢是通过恒温高压将氢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从微观角度解释此过程主要发生改变的是 。
(3)氢化物储氢是利用氢气与金属(如Al)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如),从而进行氢的储存,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结构,可用作储氢材料,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5)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天然气()制氢的突破,在条件下,将天然气与水蒸气直接转化为氢气与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 。
【答案】(1)导电性(或良好的导电性) 负
(2)分子之间的间隔
(3)化学变化
(4)吸附
(5)
(6)产物无污染
【解析】(1)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电解水制氢气可用铁作电极,是利用了铁的导电性;
电解水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
(2)高压气态储氢是通过恒温高压将氢气储存在压力容器中,从微观角度解释此过程主要发生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3)氢气与金属(如Al)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如),从而进行氢的储存,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4)活性炭具有很多的微孔结构,具有良好吸附性,可用作储氢材料,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水蒸气在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6)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40.(2023·辽宁·中考真题)能源结构的改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化石燃料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答一点)。
(2)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
(3)请你预测未来燃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答案】(1)不可再生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燃烧 酸雨(合理即可)
(2)氢气制取成本高(或贮存、运输困难)(合理即可)
(3)清洁化(或成本低、安全、便捷等)(合理即可)
【解析】(1)化石燃料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将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燃烧;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酸雨等的发生;
(2)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且燃烧值大,是比较理想的能源,但是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和运输困难,故氢气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3)未来燃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清洁化,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或者低成本、安全、便捷等。
41.(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装置。
(1)实验后铜片质量 (选填“增大”或“减小”)。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
【答案】(1)增大
(2)Zn+CuSO4=ZnSO4+Cu
【解析】(1)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生成的铜会在铜片上析出,实验后铜片质量增大;
(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42.(2022·湖北荆门·中考真题)荆门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如下所示的过程:煤和木材→石油液化气(C3H8•C4H10)→天然气(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煤燃烧产物中能造成酸雨的物质是 (填标号)。
A.CO2
B.SO2
C.CO
(2)C3H8和C4H10两种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化学式)。
(3)关于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天然气是纯净物
B.点燃收集的天然气前要验纯
C.天然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4)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燃油车使用时会产生一些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如:一氧化碳, 等(列举一例)。
(6)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你作为公民,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低碳出行的方式: 。
【答案】(1)B
(2)C3H8
(3)B
(4)
(5)烟尘(合理即可)
(6)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解析】(1)煤中含有硫元素,煤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故选B。
(2)C3H8中,氢元素质量分数=×100%≈18.2%,C4H10中,氢元素质量分数=×100%≈17.2%,故氢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C3H8;
(3)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故说法不正确;
B、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会爆炸,在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故说法正确;
C、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不是可再生能源,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B。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汽油、柴油等车用燃料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一氧化碳和烟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6)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有:骑共享单车,乘坐公共汽车、乘坐地铁,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02期)(含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文件包含专题12燃烧及灭火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02期教师版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pdf、专题12燃烧及灭火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02期学生版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02期)(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 燃烧及灭火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第02期)(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