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抢分秘籍专题二压强和浮力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抢分秘籍专题二压强和浮力含解析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2.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容器甲中抽出部分水、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使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若容器甲中剩余的水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
A.m甲>m乙,V甲>V乙B.m甲>m乙,V甲<V乙
C.m甲<m乙,V甲<V乙D.m甲<m乙,V甲>V乙
3.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甲足够高、底面积为5×10﹣2m2,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圆柱体乙的重力为160牛,底面积为6×10﹣2m2。若将一物块A分别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时,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与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则( )
A.容器甲内水的体积为500cm3
B.圆柱体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200Pa
C.物块A的密度1.6×103kg/m3
D.物块A的密度1.2×103kg/m3
4.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把它们竖直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且使物体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9×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
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800Pa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D.x=30cm时,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2250Pa
5.取三块质量相等的橡皮泥,分别捏成一个碗状,两个球状(其中一只球为空心),分别放入装有相同质量水的相同的烧杯中,静止时它们的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甲>F丙>F乙
B.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为V甲=V丙>V乙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丙>p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甲=F′乙>F′丙
6.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2,不计容器壁厚度)放在水平桌面上,往容器中放入用细线相连,边长均为10cm的正方体物体A和B,二者静止后的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物体A露出水面高度为2cm。剪断细线后,二者静止后的状态如图乙,此时物体A露出水面高度为4cm。则( )
A.物体A的重为4NB.剪断细线后水面下降2cm
C.物体B的密度为1.8×103kg/m3D.图甲中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2N
二、多选题
7.底面积为不计厚度的平底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重为6N,体积为的木块A轻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12N的物体B用细绳系于A的下方,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此时B与A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忽略绳重,ρ水=1.0×103kg/m3,g=10N/kg,则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所受的浮力是10N
B.物体B的体积是
C.从图甲到图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400Pa
D.从图甲到图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600Pa
三、填空题
8.如图所示,质量为4.8kg高度未知的圆柱体A和盛有适量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300。现将A放入容器的水中,A放入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000P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500Pa,放入A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1200P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为3500Pa,则A放入容器之前,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 N,柱体A的密度最大值为 。
9.如图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剩余部分的质量为m甲'、m乙',则p甲' p乙',m甲' m乙'。(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
10.某工厂长方体储液池被一块密封隔板隔成左右两部分,其截面图如图所示。隔板上下两部分的厚度不同,隔板较厚部分相对于较薄部分左右两侧凸出的厚度均为0.1m。已知隔板的长为10m,左储液池内储有密度为1.1×103kg/m3的液体,右储液池内储有密度为1.3×103kg/m3的液体。隔板左侧凸出部分的下表面所在的深度为0.5m,隔板凸出部分两侧的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差与整个隔板最低处受到的两侧液体的压强差均为1.0×103Pa。(g取10N/kg)求:
(1)隔板左侧凸出部分的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2)隔板右侧凸出部分的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
(3)左储液池中液体的深度。
11.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为2千克,底面积为5×10-3米2,乙的底面积为 2×10-2米2。
(1)求甲对地面的压强 p甲;若水深为0.15米,求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水;
(2)现将实心圆柱体丙先后叠放至甲的上部、竖直放入容器乙水中静止。表中记录的是上述过程中丙浸入水中的体积V浸、甲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Δp甲和容器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Δp容。请根据上述信息求出丙的重力 G丙和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变化量Δp水。
12.如图甲所示,把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4×10-2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装有h=0.4m深的水,将物体A放入其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比图甲增大了375Pa。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15N的力F以后,物体A恰好浸没在水中静止(水未溢出),如图丙所示。求:
(1)物体A放入前,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物体A的密度;
(3)丙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3.2023年8月初,华北地区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为减小抗洪压力,科创小组设计了水库自动泄洪控制装置,将其制成顶部开有小孔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A为压力传感器,B是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圆柱体,能沿固定的光滑细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当模型内水深时,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水面上涨到设计的警戒水位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3N,触发报警装置,开启通洪阀门。已知圆柱体B的底面积,高,。求:
(1)当模型内水深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B的密度;
(3)刚触发报警装置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
14.翔子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浮力感应装置,竖直细杆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物体M相连,水箱的质量为0.8kg,高度为0.6m,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向图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刚好加满,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量变化的图象。
(1)当水箱加满水时,求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
(2)求物体M的密度;
(3)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2.4kg的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F,继续向水箱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时,求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15.底面积为100cm2,重为3N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体积为600cm3,重2N的木块A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后水面的高度为10cm,如图甲所示,若将一重为6N的物体B用细绳挂于A的下方,使A恰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水未溢出),不计绳重及其体积,g取10N/kg,求:
(1)甲中木块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物体B的密度;
(3)图乙比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大了多少压强?
16.如图所示,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实心圆柱体B(B不溶于水)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底面积为125cm2(容器足够高),盛有4.8cm深的水;圆柱体B的底面积为50cm2、高为45cm,密度为0.8×103kg/m3,g取10N/kg。
(1)求水对A容器底的压强p水;
(2)求B的重力GB;
(3)若在B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A容器内,使A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求此时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五、实验题
17.小陶放学回家发现父亲第二天要送去检测的PET树脂材料小工件。检测机构会用超声波探伤检查其内部是否存在空心。小陶认为自己就可以辨别,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一次测树脂工件的密度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图甲是测量质量时的情景,存在的错误是 ;
③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出树脂工件的质量为17g;
④向量筒中注入35mL的水,再用针将树脂工件按入水中浸没,如图乙所示;
⑤PET树脂工件的密度ρ= kg/m3;
⑥若PET树脂材料的密度为1.4g/cm3,说明 (选“存在”或“不存在”)空心。
(2)小陶用另一种方法,第二次测树脂工件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工件的质量为m1;
②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水的烧杯质量为m2;
③不取下烧杯。用细线提起物块,并在物块下系上重锤, ,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为m3;
④不取下烧杯。用细线提起物块和重锤,使其全部浸没水中,不碰触底、壁(如图丙所示)。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为m4;
⑤PET树脂工件的密度ρ=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18.下面是小明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再将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放入50g、20g、10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刚好再次平衡;
(2)将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为 cm3;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 g,则所测盐水的密度是 kg/m3;
(4)上述实验结束后,小明利用刚刚测出了密度的盐水和其他一些工具,又想测量一个木块的密度,请帮他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1;
②容器内装有适量的盐水,将木块和一个空瓶叠加在一起漂浮,如图丁所示;
③向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直到木块 ,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2;
④木块密度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盐水密度用表示)
19.两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测量密度的实验,各自方案如下:
(1)田田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如图1;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该向 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随后正确操作,测量出小矿石的质量如图1乙,小矿石的质量为 g;
③用细线拴住小矿石,缓慢浸在如图1丙所示的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到与50mL刻度相平,则小矿石的密度为 kg/m3;
(2)喜喜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金属块A的密度;
A.在薄壁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柱形烧杯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1=10cm,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1,如图甲;
B.将金属块A用细线吊在烧杯底部,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2=18cm,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2,如图乙;
C.剪断细线,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3=12cm,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3,如图丙;
D.将丙图中金属块A取出放入烧杯中,稳定后容器中水的深度H4,烧杯露出水面的高度h4,如图丁。不计细线的体积和质量,则:
①H2 H4(选填“>”、“=”或“<”);
②ρA= kg/m3;
E.如果丁图中金属块A表面沾有部分水分,所测金属块A的密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在学习浮力部分知识时张三想要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操作步骤如图1A、B、C、D、E、F所示:
(1)在实验步骤B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N;
(2)分析实验步骤A、B、C、D,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 有关;分析 三个实验步骤,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张三同学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步骤F中液体的密度是 kg/m3;
(4)同组的小王同学想用电子秤来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图2:
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如图A所示;
②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拴好,缓慢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矿石未触碰到烧杯底部,电子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
③然后缓慢放下矿石,让被测矿石沉入烧杯底部,如图C所示。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可测出被测矿石的质量是 g,被测到矿石的密度是 kg/m3。
(5)小王同学想到还可以利用这一矿石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她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的这一液体,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液体
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1=0.13m,如图甲所示;
②将刚才实验中的矿石擦干水放入烧杯中,此时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h1=0.04m,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2=0.18m,如图乙所示;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0.07m,如图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部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这一液体的密度为 kg/m3。
21.为了测量铝块密度,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测出铝块质量为m1,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不接触溢水杯,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2。手松开细线,将铝块沉入溢水杯底,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3。请你写出铝块密度表达式并写出推导过程。
22.小明利用干燥、不吸水的另一矿石还可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操作如下: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入待测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平底烧杯放入待测液体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H1;
②将矿石放入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H2;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已知矿石的密度为ρ石,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烧杯底面积的3倍,则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 。(用H1、H2、h1、h2、ρ石表示)
23.小艾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使用前,弹簧测力必须在 方向校零,如图A、D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为 N;
(2)通过比较步骤A、B、C、D,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通过比较步骤 ,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还可计算出图E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若在图E的基础上将物体继续下移(挂勾不浸入),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艾同学受上面实验的启发,继续利用家里的电子秤、水、水杯和金属圆柱体来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
①将圆柱体的一半浸入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
②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
③将圆柱体从水中取出,擦干后全部没入与水等质量的盐水中,记下台秤的示数为。则盐水的密度是 。
24.小宁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圆柱体金属块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测量金属块质量时,天平恢复平衡,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测量金属块体积时,小宁用粗铁丝系紧金属块并将其浸没在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上升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密度为 。以上实验操作会导致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 (填“偏大”或“偏小”);
(4)小宁又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圆柱体金属块和分别装有足量水和盐水的烧杯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盐水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金属块的高度为h;
②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圆柱体金属块浸没水中,如图丙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圆柱体金属块逐渐浸入盐水中,直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次为F,用刻度尺测出圆柱体金属块 的高度为;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字母和表示)。
V浸(米3)
1.5×10-3
Δp甲(帕)
5880
Δp容(帕)
980
实验步骤
B
C
D
E
F
测力计示数/N
2.4
2.3
2.2
2.2
2.0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根据可知,,故A错误;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根据可知,,故B错误;
C.采用割补法(如下图所示),分别把容器两侧半球部分补上与容器中相同液体,此时液体为圆柱形;
补上的体积为V,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为
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
则
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可得
故C错误;
D.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容器底面积相等,由知,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相等,即
所以
则
由B选项可知
所以
则有
所以
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圆柱形容器甲为轻质容器,质量可以忽略,因此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就等于水的重力产生的压强。因为,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当抽去部分质量后,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所以剩下的质量
甲容器中水产生的压强
乙对地面的压强
因为甲乙压强相等,所以
由图可知乙更高,因此
所以,剩下的体积
其中
所以
故选C。
3.D
【详解】A.由题知水的体积为
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圆柱体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F=G=160N,圆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B错误,B不符合题意;
CD.设物体A的质量为m,由于物块A浸没在容器甲的水中,则水对容器甲底部压强增加量为
由于物块A放在圆柱体乙上表面的中央,则圆柱体乙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
已知,则
所以物体A的密度为
故C错误,D正确,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如图丙,当时,甲对桌面的压强由4p0减小到了2p0,可得
解得
因为,此时乙液体的深度为
乙对桌面的压强由p0增大到了2p0,可得
解得:
A.由图丙知,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根据得
则质量的比为
故A错误;
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
故B错误;
C.由图丙知,未截取时,甲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对桌面压强的4倍,即
解得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
故C错误;
D.当x=30cm时,此时乙液体的深度为
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三块橡皮泥的质量相等,所以它们的重力也相等,因为甲和丙中的橡皮泥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所以它们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而乙中的橡皮泥沉底,所以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即F甲=F丙>F乙,故A错误;
B.由浮力公式变形式可知,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为V甲=V丙>V乙,故B正确;
C.因为烧杯中装入水的质量相同,而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为V甲=V丙>V乙,所以甲和丙中水的深度相同且大于乙中水的深度,由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丙>p乙,故C错误;
D.因为三个烧杯和烧杯内的水的质量均相同,且橡皮泥的质量也相同,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均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从图乙可以看到,物体A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物体A露出水面高度为4cm,物体A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为6cm,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其自身的重力大小,物体A的重为6N,故A不符合题意;
B.剪断细线前,物体A露出水面高度为2cm,剪断细线后,物体A露出水面高度为4cm,物体B还是浸没在水中,两物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变小了,这变化量为
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200cm2,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剪断细线后水面下降1cm,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图甲,把物体A和B看作一个整体,它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水对它的浮力,这二力平衡,可得
物体A和B排开水的体积为
物体A的重为6N,可得
解得,物体B的质量为1.2kg,物体B的体积为1.0×10-3m3,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物体B的密度为
物体B的密度为1.2×103kg/m3,故C不符合题意;
D.从图甲可以看到,对A受力分析,它受到自身的重力、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和水对它的浮力,三力平衡,可得
图甲中A受到的浮力为
物体A的重为6N,可得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
图甲中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2N,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C
【详解】A.图甲中A漂浮在水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A所受的浮力是
故A错误;
B.图乙中A、B共同悬浮,受到的浮力是
根据F浮=ρ液V排g得
其中
故
故B正确;
C.由甲图到乙图可知,容器总重力的增加量
容器底面积为,则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强
故C正确;
D.图甲中A排开水的体积为
增加的排开水的体积
增加的水的深度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量
故D错误。
故选BC。
8. 75
【详解】[1]A放入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500Pa,容器的底面积为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2]A的重力为
A放入前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了
则桌面受到的压力增加了
增大的压力小于A的重力,说明放入A后,水有溢出,溢出的水的重力为
溢出水的体积为
A放入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000Pa,放入A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1200Pa,则A放入前后容器内水的高度分别为
分析A排开的水:有一部分在容器中,有一部分溢出;在容器中那部分水的体积为
则A排开水的总体积为
由题意可知,圆柱体A的体积最小为排开水的体积,则圆柱体的最大密度为
9. 小于 小于
【详解】[1]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柱状物体,其压强可以利用来计算。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根据题意,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即,如图,可得。所以,即
故。
[2]根据题意,两物体均是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所以压力等于其重力,由可得甲乙两物体剩余的部分的重力为
由,如图且,可知,即。
10.(1)5.5×103Pa;(2)4.5×103N;(3)1.5m
【详解】(1)隔板左侧凸出部分的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左=ρ左gh左=1.1×103kg/m3×10N/kg×0.5m=5.5×103Pa;
(2)若p右=p左+Δp=5.5×103Pa+1.0×103Pa=6.5×103Pa,
右侧凸出部分的下表面所在的深度h==0.5m=h左,不符题意;
所以p右=p左-Δp=5.5×103Pa-1.0×103Pa=4.5×103Pa,
F右=p右S=4.5×103Pa×(10m×0.1m)=4.5×103N;
(3)右侧凸出部分的下表面所在的深度h右=m;
整个隔板最低处受到的两侧液体的压强差为1.0×103Pa,结合第二问可知
Δp=p右-p左=ρ右gh'右-ρ左gh'左,
则1.0×103Pa=1.3×103kg/m3×10N/kg×h+m-1.1×103kg/m3×10N/kg×(h+0.5m),解得h=1m;
左储液池中液体的深度=1m+0.5m=1.5m。
11.(1),1470Pa;(2)29.4N,245Pa
【详解】解:(1)甲的质量为2kg,则甲的重力为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若水深为0.15米,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
(2)根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将实心圆柱体丙叠放至甲的上部时增加的压力为
则丙的重力
将实心圆柱体丙竖直放入容器乙水中静止时增加的压力
因为△F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抢分秘籍专题一运动和力含解析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抢分秘籍专题三做功与机械能含解析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抢分秘籍(全国通用)通关08透镜含解析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