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礼记·王制》中对商朝的某一制度描述道:“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商王通过这一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其成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一种初期形态。这一制度是指(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据史载,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该材料表明商、周时期的中国(
A. 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 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
C. 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 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
3. 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王的统治。在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 )
A.“天下为公”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4.《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
A. 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 B. 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 D. 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5.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荀子
6. 黍和稷是《诗经》里最常见的粮食作物词汇,粟出现的频率很低。但从同一时期遗址的发掘结果来看,粟的出土数量最多。这表明( )
A. 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唯一基础 B. 久远历史已无从考证真伪
C. 综合不同史料即可得出结论 D. 考古发现可丰富历史认知
7. 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中”“博施与民而能济众”。这说明他( )
A. 关注社会现实需要 B. 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C. 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 代表劳动人民利益
8.被尊为中国改革史上第一位伟大“度术师”的商鞅,为本归蜜夷之列的弱秦“拓霸国之规模,立统一之基础”。在其改革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 )
A. 重农抑商 B. 奖励军功 C. 什伍连坐 D. 推行县制
9. 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周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奖励军功 B. 废井田开阡陌 C. 推行县制 D. 什伍连坐制
10.“土地私有化的进行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增长,奖励军功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推行县制不仅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更有利于减少贵族对财政的截留”。该材料探讨的是,商鞅变法( )
A. 使统一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B.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C. 满足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D. 使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1.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妻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 礼崩乐坏局面
C. 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 华夏认同增强
12.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 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 井田制度的繁荣
C.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 商业活动的衰退
13. 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14. 春秋战国之前,封国疆域不大,农民为封君服役3日,连同往返最多半月。秦统一后,仍沿袭旧制。地处安徽、河南交界的陈胜、吴广等900农民北成渔阳,连同往返,非数月不能济事,成为暴政! 据此可知,秦朝灭亡重要因素是()
A. 沿袭宗法分封制 B. 忽视了交通建设
C. 国家治理的滞后 D. 穷兵黩武的政策
15. 考古学者从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案简中整理出二十多种《泰律》的单行条例,并将其汇编成《秦律十八种》。其中不仅有《田律》《厩苑律》《仓律》等农牧业专门法令,还有多次出现“市”“市肆”“南街”等名词的《司空律》《金布律》。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 经济立法得到政府的重视 B. 严刑峻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C. 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调整
16. 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 ) A. 儒家思想影响增强 B. 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 僭越礼制现象严重 D.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17. 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权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18. 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这一做法
A. 削弱了君主专制 B.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有利于选官制度的完善
19.《通典》中记载“(刺史)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人”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
A.考察、荐举优秀人才 B维护地方治安
C.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监督皇帝言行
20.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还下令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 )
A. 违背了重农抑商理念 B. 不适应时代发展
C. 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 D. 受道家思想影响
2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索问》、《九卷》”等医学著作。上述材料所述医学家是
A. 华佗 B. 李时珍 C. 张仲景 D. 孙思邈
22. 东汉太守一到任,往往会聘请当地名族大姓担任地方显职,并对他们以礼相待,言听计从,甚至完全委政于他们。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汉(
A. 外戚干政现象严重 B.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C. 中央集权潜伏危机 D. 豪强地主加剧兼并
二、材料分析题
2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来、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吕氏春秋》指出: “公作則迟,有所瞪其力也;分地则遽,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食贱则农贫,钱重則商富,……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 (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則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土地经营方式有何变化,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推断商鞅的思想主张,并简述其影响。(7分)
24.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宣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 公天下之端自泰始……泰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承(继承) 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 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2) 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 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 (6分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始皇帝“端平法度,万物之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