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道法1.2我可以做主吗 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6087124/0-17242424435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道法1.2我可以做主吗 第二课时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9/16087124/0-17242424436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版教案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全册精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全册精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
课题
第二课 我可以做主吗?第二课时
章节
第一章第二课
学科
青少年法治教育
年级
小学高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具体的案例,进一步分析民事行为能力。
2.区分不同年龄的行为能力。
3.树立法律意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重点
区分不同年龄的行为能力。
难点
树立法律意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激发情感。
提问:情景一:你觉得售货员的说法正确吗?
情景二:你觉得这位售货员的做法正确吗?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民事行为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今天,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情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我可以做主吗?》第二课时。
出示课题:
思维发散
由图片,引发思维,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听故事
讨论: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小翔的故事,谈一谈你对此的看法?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 既然压岁钱是给我们的,就应该归我们所有,我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学生: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年龄还小,压岁钱应该上交给父母,由他们代替我们处理。
学生: 父母总是以我们小为借口,要我们上缴压岁钱,可是等想要的时候,总是推三阻四。
学生:我不愿意把自己的压岁钱上缴给父母,我们虽然是小孩子,但我们对钱也应该有一定的支配权。
学生:我觉得压岁钱应该先交给父母管理,如果我们要用的时候,可以在问妈妈要,大额花销应该与父母商量。
来判断
你来判断,下列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教师:展示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1.彤彤今年六岁,刚上一年级,她一个人去文具店买笔记本。
教师: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10岁的小欣来到银行,将自己的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
教师: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16岁的小青准备去献血。
学生:小青已经16岁,属于民事行为人,可以自己做主。
学生:献血不是一件小事,我觉得应该与父母商量。
教师:献血者体检标准:
(1)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45千克
(3)身体健康
4.12岁的小鹏,签订购房合同。
教师:12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购房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因此他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
5. 我10岁了,妈妈让我到超市里买春游的食物。
教师:10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她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超市里购买食物属于她的能力范围内,是合法的。
6.我14岁了,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电脑。
教师:14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购买电脑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因此他的行为是无效。
(三)拓展馆
情景讨论:
阅读材料,结合图片,思考:
情景一:思考:丽丽和小明谁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们在暑假里打工合法吗?
观点一:丽丽已经15岁了,她打工只是为了体验生活,我觉的没有什么问题。而小明的打工是为了不上学,他的想法不对。
观点二: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打工,应该都是不合法。
教师: 我国法律规定,16岁以上才而已去工作, 在我国不满16周岁公民,打工即使是兼职或临工也不合法的。
情景二:小军13岁,爸爸让帮助他去买盒烟?小军觉得这样做不对,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告诉爸爸?你可以帮他出主意吗?
观点一: 小明已经13岁了,帮助爸爸买东西,是应该的,他的想法不对。
观点二: 我觉得爸爸让小军买东西是锻炼他的,他应该积极配合。
观点三:未成年人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我觉得小军应该向爸爸解释自己不可以去买烟的原因。
观点四: 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要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教师: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是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听故事,小组讨论问题
读中感悟。
讨论、合作,更的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展示答案。
老师讲故事, 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学生读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向,对问题更好地理解。
通过漫画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情景,可以对问题理解的更较深刻。
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未成年人的哪些是行为是不合法或无效的。
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范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未成年人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或者是无效的,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全册一等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全册优质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小学高年级全册获奖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法治小实践,法治大视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