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4题,共25分)
1.学习完了第六单元,702班同学开展了“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第一小组围绕“正眼看招牌”展开了讨论。请你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与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小题。(11分)
招牌是指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有竖招、横招,或在门前牌坊上横写字号,或在屋檐下悬置巨匾,或将字横向镶于建筑物上。招牌的形式和设置方式比较固定,但其中(tí)写的文字却变化多端。不少招牌还(yùn)含着丰富的人文故事,成为我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唐代以后,商业日渐繁盛,各式各样的招牌应运而生地出现。有些招牌加上店主的姓名或另取雅号,形成了完整的招牌字号。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①牌坊( ) ②(tí)( )写 ③(yùn)( )含
(2)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小语同学漫步孝肃路,对其中一些店铺名产生了兴趣。下列店铺名从短语结构上看和其它几项不同的是( )(2分)
A.澳门豆捞B.三余书社C.遇见拿破仑D.周黑鸭
(4)小文的奶奶新开了一家面馆,正在为招牌名发愁。下面是她从街市上拍到的招牌名,请仔细观察并完成下面小题。
(粥店) (湘菜馆)
①请你简述图片中两块招牌名的共同特点。(2分)
②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小文了解到,这种招牌名并不规范。
请你替小文向她奶奶做出解释。(2分)
2.班上学习小组对古代称谓进行了圆桌讨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甲:我发现古人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鄙人”“愚”等是古人的自称。
B.小乙:它主要分敬称和谦称两大类,如:表尊敬,常用“令尊”“令堂”称呼他人父母;而为表自谦,常用“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称呼自己的父母。
C.小丙:的确是这样,《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客人尊称元方父亲为“尊君”,元方则谦称自己父亲为“家君”。
D.小丁:除了敬称和谦称外,关系亲近的人之间也可以用爱称,如《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卿”多指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3.小语同学为活动展板的“前言”撰写了文字稿,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同学们,让我们感知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天马行空般的瑰丽想象,更要感知其间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与魅力。
②《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的潜水艇,探索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
③《带上她的眼睛》中的领航员小姑娘利用富有奇特功能的传感眼镜,在身处地心的地航船中,坚持进行科学考察。
④这些科幻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来自百年前的国外作品,还是我国作家创作的科幻作品,形象各异,个性鲜明,充满崇高的情怀。
⑤在科幻的舞台上,想象力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宇宙;阅读科幻作品,体悟人文思考。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
C.⑤②③④①D.⑤③②④①
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领略古人是如何写景、抒情的。(10分)
陈子昂用“①,②”(《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悲愤、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杜甫用“③,④”(《望岳》)表达自己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王安石用“⑤,⑥”(《登飞来峰》)自勉只要眼光长远,就能无所畏惧,战胜困难;陆游用“⑦,⑧”(《游山西村》)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杜牧夜泊秦淮用“⑨,⑩”(《泊秦淮》)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夜美景。
二、阅读(本题包括5-19题,共45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11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懒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独句成段,是什么让“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呢?引人遐想,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B.第②至⑥段对花的“盛”细致描摹,从整体感受到局部细写,依次写了花瀑、花朵、花穗。
C.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中“流向人的心底”形象地表达了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地真谛。
D.选文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因为“我”被紫藤萝的辉煌所吸引,结尾“不觉得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的精神被振奋鼓舞。
6.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请你在文章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赏析。(2分)
选( ),
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⑧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8.紫藤萝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小语在学习本文时,发现本册教材中还有一些与本文写法相同的文章,为了更好地解读这类文章,他设计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帮他完成。(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12分)
父亲的扁担
吴晓波
①在父亲所有的农具中,扁担可能是最常用的。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早归的燕子绕着父亲上下飞,和扁担擦肩而过;夏天,父亲的扁担是响在田埂上最欢的一把口琴,抢收抢种,父亲要把刚刚打下的稻谷一趟一趟往谷场上挑;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
②印象中,扁担基本上是和父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上街赶集,父亲用扁担挑着箩筐,装满了新下市的稻米,在集上卖了,换回来的,通常是扁担挑着的农药和化肥。就是串门走亲戚,父亲也习惯于挑着一个扁担,扁担上头扎着一个包袱,父亲说带着扁担方便,遇到什么事,扁担都能用得上。
③父亲的扁担一般要选十年以上的毛竹削制而成。父亲说,年轮小的竹扁担,韧性差,容易断;年轮越长,韧性越好,越磨越光,越磨越亮。
④的确,父亲的一生,也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
⑤父亲十几岁时,祖父就因病撇下了他和祖母,父亲立志要用他的双手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大集体时,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动力,那时父亲还不满十六岁,便带着他的扁担出发了,手挖肩挑,一点也不输给壮劳力,父亲年轻的肩膀和他的扁担一起成长,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
⑥到了冬季,生产闲暇时,别人靠着草垛晒太阳打扑克,父亲却早早地挑着扁担,踩着薄薄的白霜,朝着几十里外的大山里出发了。父亲要赶在日落之前,用他的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又挑着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掉,两天一个来回,靠卖苦力赚个差价。其中的艰辛,父亲从不说,只有他肩上的扁担最为相知。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
⑦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父亲有了母亲的加盟,内有祖母把持家务,外有父亲母亲两把扁担“双剑合一”,闪悠闪悠的扁担,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原有的土墙房也最早换成了村上人羡慕的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我们兄妹也在扁担声里,步入各自的人生学堂。
⑧记得还是那年大三放寒假时,我写信告知父亲火车具体到站的车次,父亲来信说要过来接我。火车入站还没停稳,透过车窗,外面接站的人群涌动,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父亲和众人一样,沿着路基朝着火车停的方向缓缓地追,我突然发现,父亲弓着的身子,像他的扁担一样,步履有些蹒跚,我的双眼瞬间就模糊了。下了车,父亲接到我,仍然坚持用他的扁担把我的行李挑在肩上,让我跟在后面走。
⑨走着走着,父亲就步入了老年,与他的扁担一起,在乡村的舞台上退役,静成岁月的一角。代替父亲扁担的,是隆隆而起的收割机,是一个艳如朝阳的新时代。
⑩但父亲和他的扁担,一生坦荡,坚韧,直行,响彻在我人生行走的每一句诗行里。
(选自《江苏散文网》,有删改)
9.请根据下面所给的提示,将父亲这一生挑着扁担“负重前行”的相关事件补充完整。(2分)
10.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4分)
(1)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从修辞角度赏析)
(2)火车入站还没停稳,透过车窗,外面接站的人群涌动,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赏析加点词语)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扁担”既是文章的线索,又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无论是上街赶集,还是串门走亲戚,扁担总是和父亲形影不离。
C.文章第三段承接上文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引出下文对父亲一生中的具体事件的叙述。
D.父亲与他的扁担一起退出时代舞台,但他们的品质仍引领“我”前行。
1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具体说说本文中的父亲与材料中的父亲有何相似之处。(4分)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节选自李森祥《台阶》)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革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大器一匣装一个,小器十余共一匣钵。钵佳者装烧十余度,劣者一二次即坏。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其窑上空十二圆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时辰为足。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软如绵絮,以铁叉取一以验火候之足。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节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则字平如砥 (2)瞬息可就 (3)旋刻之 (4)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1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辨认真足,然后绝薪止火。
15.请根据内容填空。(4分)
【甲】活字印刷术包括刻字、排版、印刷。其中排版包括:设板、______、布板、______、平板。
【乙】瓷器制作过程:______、装钵、______、举火。
16.活板和瓷器的制作都需要用火烧制,但甲文中篇幅较少,乙文则详写了整个烧火过程,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4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用“白日斜”点明离京的时间,描绘出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之景,烘托诗人心中的离愁。
B.“吟鞭”是挥响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即天涯”这里既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回归的喜悦。
C.诗的前两句,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D.这首诗将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辞官回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8.诗的最后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写了“落花成泥”这一境况。请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写这一境况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
(五)名著阅读(4分)
19.小文回家以后还在回味观看的4D电影《巢湖探秘》,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让他仿佛亲临了巢湖湖底。他和同学准备设计一个充满奇幻的沉浸式海底两万里世界之旅。请你结合读过的《海底两万里》中的内容,帮助他们一起完成设计。
(1)设计一:同学们比较好奇,“鹦鹉螺号”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能保证同学们安全又愉快地完成如此漫长的海底之旅呢。请你解释一下。
(2)设计二:跟随“鹦鹉螺号”潜艇探险,除了需要尼摩船长以外,你还想邀请小说中的哪位人物参加?说说理由。
(3)设计三:团队希望安排一些神奇美妙的经历给同学们体验,你能想到些什么内容呢?
(4)设计四:有的同学觉得不过瘾,想来点惊心动魄的经历,你有什么推荐的吗?
作文(50分)
20.邓稼先那个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敬佩;老王那个重病缠身,临死前还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的身影,令人动容;父亲那个用大半辈子,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的身影,令人心酸……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难忘的身影,请选择一个跟大家分享吧。
请以“那一刻,那身影令我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不同时期
相关事件
修理河道时
(1)
生产闲暇时
父亲用扁担挑木炭或毛竹去卖,盖下了土墙房。
联产承包责任制时
父母一起用扁担把日子担得红火,住上了砖瓦房。
“我”大三放寒假时
(2)
参考答案
1.(1) fāng 题 蕴
(2)删除“地出现”或将“应运而生地出现”改为“相继出现”
(3)C
(4)①运用谐音,巧妙地将成语与经营的特色相结合,吸引顾客。
②示例:奶奶,这样的招牌名并不是很好,谐音虽然巧妙,但会对汉语学习者产生错误导向,取招牌名时应该注意用字、用词的规范,一定要使用谐音也应加上引号,以免造成误解。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牌坊(pái fāng):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用于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或点缀名山、胜景、园林;②题写(tí xiě):书写;③蕴含(yùn hán):包含在内。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结合划线句“唐代以后,商业日渐繁盛,各式各样的招牌应运而生地出现”分析,“应运而生地出现”语义重复,删除“地出现”或将“应运而生地出现”改为“相继出现”。
(3)本题考查短语结构。A.偏正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偏正短语;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招牌知识的把握。
①“众所粥知”是化用成语“众所周知”,“粥”是“周”的谐音;湘菜馆的招牌名“鱼米之湘”化用成语“鱼米之乡”,“湘”是“乡”的谐音。两个招牌的共同特点是运用谐音,化用成语,巧妙地将成语与经营的特色相结合,带给人醒目别致的感觉,吸引顾客。
②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向奶奶说明这种招牌名命名随意篡改成语,容易产生误导,影响汉语的规范性。要注意语句连贯,表达得体。
示例:奶奶,这种招牌是运用谐音改成语中的某个字来命名,虽然可能吸引顾客,但不符合使用规范。成语不应随意篡改,否则容易产生误导,影响汉语的规范性。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常识。D.“‘卿’多指古代臣对君的爱称”有误。“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⑤根据想象力与科幻作品的关系,是总起句,为首句;
②③按时间顺序,举了两个具体的科幻作品的例子对⑤进行了说明,为第二、三句;
④紧承②③句,说明最科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第四句;
①总结文段,向同学们发出号召,为末句;
正确排序为:⑤②③④①;故选C。
4.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悠、怆、涕、凌、遮、缘、腊、豚、笼、泊、淮。
5.B
6.示例一:选A。运用拟人修辞,“欢笑”和“生长”赋予藤萝花人的情态,形象地突出了藤萝花的茂盛和生机,表达出对藤萝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二:选B。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花香本是嗅觉,这里却用“浅紫色”的视觉来写,似乎花香也有了颜色,表达作者赏花时的愉悦梦幻之感。
7.运用插叙,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暗示人也有同样不幸的命运,为下文对生命的思考作铺垫。
8.(1)托物言志(2)爱莲说(3) 对生命的赞美和感悟 (4)借莲花的高洁、正直、不媚等。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第②至⑥段依次写了花瀑、花朵、花穗,并不是对花的“盛”的细致描摹的顺序,应该先写花瀑,再写花朵,最后写花穗,该选项错误;故选B。
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示例一:选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紫藤萝花以人的“流动”“欢笑”“生长”等动作和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与灵动活泼,让静态的花有了动态之美,也表现出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欢快、充满活力的氛围。
示例二:选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此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上的“芳香”与视觉上的“浅紫色”相联系,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紫藤萝花的香气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如梦幻般轻柔美妙,进一步烘托出紫藤萝花的迷人魅力和美好氛围,使描写更加细腻而富有诗意。
7.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
结合第⑧段“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可知,本段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该段插叙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紫藤萝花的稀落以及后来花架被拆的情况,与现在紫藤萝花的繁茂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有起伏变化。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紫藤萝生命力的顽强,深化了文章主题,即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无论经历怎样的波折,生命总会继续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下文作者感悟生命、从紫藤萝的生机中获得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做了铺垫。
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可知,此处是对周敦颐笔下的莲内在精神的赞美,由此明确该思维导图是《紫藤萝瀑布》与《爱莲说》对比赏析。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如选文第⑩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等内容可知,作者描绘了充满生命力的紫藤萝,展现了紫藤萝的繁盛和生气勃勃。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慨叹。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作者将莲与牡丹、菊花进行对比,突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作者运用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借莲花的高洁正直、不媚世俗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可据此提炼作答。
9.(1)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一个个工分;(2)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接“我”回家。
10.(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扁担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劳作时扁担发出的美好动听的声音及父亲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情景,突出父亲勤劳能干的品质。(2)“标配”的意思是指一般的、基本的装备,符合最低标准;也指标准的配备。句中是指把扁担斜挑在肩上,并在扁担上用绳扎一个包袱这样的装扮是父亲标准的配备,也是父亲与别人的区别,突出了父亲形象特征——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
11.C
12.示例:①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本文:春夏秋三季,父亲都挑着扁担一趟一趟地在田地里劳作,早出晚归。《台阶》链接材料:“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见父亲为建造新屋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因此两位父亲都勤劳能干、吃苦耐劳。②坚韧顽强、执着坚守。本文:文中的父亲从十几岁时起,便用年轻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凭借自己的坚韧、顽强,历尽千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台阶》链接材料:“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可见父亲为了建成有九级台阶的新房,用大半辈子做着准备,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因此两位父亲都坚韧顽强、执着坚守。
【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1)结合“修理河道时”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⑤段。结合第⑤段中的“大集体时,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动力,那时父亲还不满十六岁,便带着他的扁担出发了,手挖肩挑,一点也不输给壮劳力,父亲年轻的肩膀和他的扁担一起成长,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可知,这里写了公社招民工修理河道时,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它的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了一个又一个工分。据此可概括为: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一个个工分。
(2)结合“‘我’大三放寒假时”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⑧段。结合第⑧段中的“我写信告知父亲火车具体到站的车次,父亲来信说要过来接我”“下了车,父亲接到我,仍然坚持用他的扁担把我的行李挑在肩上,让我跟在后面走。”可知,此部分写父亲来接“我”回家,因为行文围绕着“扁担”来写,所以概括时要突出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据此可概括出: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接“我”回家。
10.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需从修辞的角度作答。从“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可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扁担唱着 歌,是将扁担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结合前文“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可知,“扁担唱歌”指的是扁担发出的声响,把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响说成是唱歌,由此可知是写出了扁担发出的声音是美好动听的。从“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可看出父亲的勤劳能干。据此结合拟人的作用及赏析语言的答题模式作答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需从词语的角度作答。需先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句中义,最后赏析其表达效果。“标配”的本义是指一般的、基本的装备,符合最低标准;也指标准的配备。结合“父亲个头小,但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肩上高高斜挑的扁担,和扁担上头用绳扎着的一个包袱”可知,句中指的是把扁担斜挑在肩上,并在扁担上用绳扎一个包袱这样的装扮是父亲标准的配备,结合“那是父亲和别人永远不一样的标配”可知父亲的标准配备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写出了父亲与别人的区别。从父亲标准配备是把扁担斜挑在肩上,并在扁担上用绳扎一个包袱,并结合第④段“的确,父亲的一生,也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可看出父亲的形象特征是像他的扁担一样,韧性十足,负重前行。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文章第②段写的是扁担基本上是和父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并不是写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因此“第③段承接上文父亲的扁担的用途和选材”说法有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解答本题,先分析本文父亲的形象特点及【链接材料】中的父亲形象特点,再从中选择相似之处作答即可。
本文父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第①段“春上要给庄稼地备足农家肥,父亲是一担一担地挑,扁担是咯吱咯吱地响,早归的燕子绕着父亲上下飞,和扁担擦肩而过;夏天,父亲的扁担是响在田埂上最欢的一把口琴,抢收抢种,父亲要把刚刚打下的稻谷一趟一趟往谷场上挑;秋天,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着金色的歌,经常是一头挑着星星,一头挑着月亮,早出晚归。”、第⑥段中的“到了冬季,生产闲暇时,别人靠着草垛晒太阳打扑克,父亲却早早地挑着扁担,踩着薄薄的白霜,朝着几十里外的大山里出发了。父亲要赶在日落之前,用他的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又挑着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卖掉,两天一个来回,靠卖苦力赚个差价。”“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等内容可知,父亲春天挑肥、夏天挑稻谷、秋天早出晚归,冬季早早挑着扁担把大山里的木炭或毛竹挑回来,第二天一早挑去买,由此可看出父亲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结合第⑤段中的“父亲十几岁时,祖父就因病撇下了他和祖母,父亲立志要用他的双手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第⑥段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和祖母告别了寄居的日子,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这也是我们兄妹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都有父亲扁担的功劳”、第⑦段中的“父亲有了母亲的加盟,内有祖母把持家务,外有父亲母亲两把扁担‘双剑合一’,闪悠闪悠的扁担,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原有的土墙房也最早换成了村上人羡慕的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我们兄妹也在扁担声里,步入各自的人生学堂”等内容可知,父亲十几岁开始就担起家庭重担,仅靠着一根扁担,经过长年累月的辛劳盖下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三间土墙瓦房,并把家里的日子担得红红火火,能有如此成果,没有坚韧、顽强的品质无法做到,期间肯定是历尽千辛万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坚韧、顽强,历尽千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链接材料中的父亲。结合“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等内容可知,为了建成有九级台阶的新房,父亲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并且坚持大半辈子,由此可看出父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执着坚守。综上分析,本文中的父亲和链接材料中的父亲的相似点有: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执着坚守。
13.(1)磨刀石 (2)完成 (3)立即 (4)能够
14.(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2)辨别火候已确实充足了,这样就应该停止烧窑了。
15.冒板 炀板/烤板 画釉 入窑
16.因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重点不同。甲文的火只是制作字印和印制过程的环节之一,重点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而乙文的烧瓷重点突出其用火过程的讲究,如先发门火,火力从下攻上,后发窗火,火力从上透下。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译为: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2)译为: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就,完成;
(3)译为:随即刻制。旋,随即、立刻;
(4)译为: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克,能够。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帖,标签;贮,贮存。
(2)足,足够;绝,断绝,停止。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意思是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这一步可称为“设板”和“冒板”。接着“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说的是想要印刷时,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一铁框成为一块印版,这一步就是“布板”。之后“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是把排好字的铁板拿到火上烘烤,待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字印的表面,这两步分别称作“炀板/烤板”和“平板”。
乙文中,“凡瓷器经画过釉之后,装入匣钵”,指的是凡是瓷器经过画彩和上釉之后,装入匣钵,这是“画釉”和“装钵”的步骤。然后“凡匣钵装器入窑,然后举火”,意思是凡是匣钵装着瓷器放进窑里,然后开始烧火,这便是“入窑”和“举火”。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在甲文中,关于活字印刷用火的描述相对简洁,如“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只是简单提及用火使药物熔化来完成排版。作者的写作重点在于突出活字印刷术的“活”这一特点,强调其字印的灵活排版、重复使用以及高效便捷等方面。例如“每一字皆有数印”“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等语句,都着重体现了活字印刷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所以对于用火这一环节篇幅较少。
而在乙文中,对烧瓷过程中的用火有详细描述,“先发门火十个时,火力从下攻上,然后天窗掷柴烧两时,火力从上透下”。作者详细阐述了烧瓷时先从窑门烧十个时辰,让火力从下往上攻,然后从天窗投柴烧两个时辰,使火力从上往下透。其写作重点在于突出烧瓷过程中用火的讲究和复杂,以展现瓷器制作工艺的精细和独特。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印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凡是瓷器经过画彩和上釉之后,装入匣钵中。大的瓷器一个匣钵装一个,小的瓷器十几个装在一个匣钵里。好的匣钵可以装烧十几次,差的一两次就坏了。凡是匣钵装着瓷器放进窑里,然后开始烧火。窑顶上面有十二个圆孔,叫做天窗。烧火以十二个时辰为限度。先从窑门烧十个时辰,火力从下往上攻,然后从天窗投柴烧两个时辰,火力从上往下透。瓷器在窑里的时候柔软得像棉絮一样,用铁叉取出一个来检验火候是否足够。辨别确实烧够了火候,然后停止烧火。总计一件瓷器的人工,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制成,其中细微的环节还没有完全说尽。
17.C 18.两位作者都是以“落花”自喻,龚自珍借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零落成泥的梅花,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但仍坚守节操的决心。
【解析】1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C.“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依据句意可知,“浩荡离愁白日斜”主要是描写和抒情,抒发了诗人离别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依据“吟鞭东指即天涯”主要使用了叙述和抒情。抒发了诗人为能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与樊笼的喜悦之情。没有“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C。
18.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意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依据句意可知,这两句诗以“落红”自喻,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报国之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借零落成泥的梅花做出生命的表白,暗喻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19.(1)设计一:示例:“鹦鹉螺号”靠电力驱动,艇身坚固,能承受深海压力,内部设施齐全,导航和探测设备先进。
(2)设计二:示例:邀请康赛尔。他沉稳冷静、忠心耿耿,能应对突发情况,还能普及海洋生物。
(3)设计三:示例:安排海底森林漫步、参观海底沉船、参加海底珊瑚礁庆祝活动,与鱼儿共舞。
(4)设计四:示例:推荐遭遇巨型章鱼攻击、经历海底火山喷发、陷入海底漩涡等惊心动魄的经历。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掌握。
回顾原著可知,“鹦鹉螺号”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艘极其先进且坚固的潜艇。它的动力系统强大且持久,依靠电力驱动,无需依赖外界补充能源。艇身由坚固的金属组成,能够承受深海的巨大压力。内部设施齐全,有舒适的卧室、宽敞的客厅、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能提供新鲜食物的厨房。此外,它还配备了先进的导航和探测设备,能够准确探测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和其他潜在的危险。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概括。从除尼摩船长外的主要人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中任选一人,开放性试题,说出理由即可。
示例:我选阿龙纳斯。他博古通今,性情温和,心底善良,富有探究精神,有他同行,能在旅行中学到很多知识,开阔眼界。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掌握。
海底两万里中的奇观有黑潮、海底森林、珊瑚王国、采珠场、海底火山喷发、南极大冰盖等。
可以安排同学们去海底森林面漫步,欣赏奇形怪状的海底植物,感受阳光透过海水洒在身上的奇妙。或者去参观海底沉船,探寻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宝藏和历史秘密。还可以安排大家参观海底珊瑚礁的庆祝活动,与五颜六色的鱼儿一起跳舞。
(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掌握。
《海底两万里》中十个惊险情节:1.遭遇巨型章鱼:鹦鹉螺号与一只巨大的章鱼展开激烈战斗,鲁莽的船员们为了拯救船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深海鲨鱼袭击:鹦鹉螺号在深海探险时,突然遭到一群凶猛的深海鲨鱼的袭击,船员们必须发挥智慧和勇气才能逃脱。3.火山喷发:当鹦鹉螺号潜入海底火山区域时,突然遭遇火山的喷发,船员们面临着熔岩和火山爆炸的威胁,他们必须尽快离开危险区域。4.遭遇巨大鲸鱼:鹦鹉螺号与一只庞大的鲸鱼发生冲突,船员们不得不运用各种手段来应对这种威胁。5.遇险冰山:在北冰洋的探险中,鹦鹉螺号不幸撞上了一座巨大的浮冰,船员们陷入了生死关头,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摆脱困境。6.被困海藻之中:鹦鹉螺号卷入浓密的海藻中,船体被缠绕住,船员们恐慌万分,只能依靠船体上的装置来挣脱束缚。7.抵抗海盗袭击:当鹦鹉螺号船长尼莫决定与海盗展开正面对抗时,船员们陷入了一场殊死搏斗,他们必须以团结协作才能保护自己和船只。8.逃离巨型漩涡:鹦鹉螺号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中,船员们需要快速反应才能成功逃离这个旋涡的吞噬。9.海底地震:鹦鹉螺号探险途中发生了一场海底地震,船员们面临着水下岩石的颠簸和崩塌,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所。10.深海漩涡的考验:鹦鹉螺号陷入一个巨大的深海漩涡,船员们在极度的旋转和吸力下,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拯救自己和潜艇。
可推荐大家遭遇巨型章鱼的攻击,章鱼巨大的触手试图抓住潜艇,同学们需要和船员们一起奋勇抵抗。或者经历海底火山喷发,炎热的岩浆在海水中翻滚,大家要迅速逃离危险区域。再或者陷入海底漩涡,感受巨大的海水流,努力寻找逃生的机会。
20.例文:
那一刻,那身影令我动容
在人生的记忆长卷中,总有一些画面如同定格的电影镜头,清晰而深刻。它们或温暖如春,或震撼心灵,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我而言,那一刻,那个在寒风中坚守岗位的身影,便是我心中最难以忘怀的感动。
那是一个冬日清晨,天空还挂着淡淡的月牙,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同刀割。我因有急事需要早起出门,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只见万物似乎都沉浸在沉睡之中,唯有远处的一抹橘黄色在寒风中摇曳生姿。
那是一位环卫工人的身影,他身穿厚重的棉衣,头戴一顶旧棉帽,脖子上围着一条略显破旧的围巾,正弯着腰,用他那双布满皱纹和冻疮的手,紧握着一把大扫帚,一下又一下地清扫着路面。每一扫,都似乎在与这冰冷的空气进行着无声的较量,但他的动作却是那么坚定而有力。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这位老人。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穿透寒冷,看到春天的希望。他的身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显得格外瘦小,却又异常高大,那是一种对职责的坚守,对城市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不屈。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时间的脚步声,在这寂静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清晰。我意识到,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才能在每一个清晨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整洁与美丽,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这位老人的敬佩,也是对所有环卫工人的感激。我快步上前,将手中的热牛奶递给他,轻声说:“爷爷,您辛苦了,喝点热的吧。”老人抬起头,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连声说:“谢谢,谢谢孩子。”
那一刻,那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更加温暖而坚定。我转身离开,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那个身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成为了我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持,更让我学会了感恩与珍惜。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份感动都将伴随着我,成为我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篇习作要求以“那一刻,那身影令我__________”为题进行创作,“那一刻”限定了时间,“那身影”是具体的形象,“令我__________”则表达了“那身影”给“我”带来的感受或影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补充题目,如“感动”“敬佩”“难忘”“心酸”等。通过对“那身影”的描写,展现出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审题时,要注意人称的使用。文章应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这样能使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我”的情感体验。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开篇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描绘场景来引出“那身影”,如“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身影始终难以忘怀,每当想起它,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接下来详细叙述与“那身影”相关的事件,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那身影”的特点和魅力,如“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脚步却依然坚定”。同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如“那一刻,我被他的坚持和努力深深打动,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如“那身影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在未来的生活中勇敢前行”。 在写作手法上,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那身影”,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还可以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那身影”的独特之处。此外,适当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总之,在写作时要注意紧扣题目,突出“那身影”的特点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024年秋季新九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秋季新九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复兴学校八,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品味文字划线句子,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通用版):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通用版),文件包含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通用版解析版docx、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通用版考试版docx、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通用版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3通用版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2(通用版):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2(通用版),文件包含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2通用版解析版docx、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2通用版考试版docx、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2通用版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开学摸底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秋季开学摸底考试卷02通用版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