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表中的物质均在内环境中起到作用的组别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Na+、胰岛素、性激素都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均可在内环境中起作用,A正确;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能在环境中起到作用,B错误;
C、RNA聚合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能在环境中起到作用,C错误;
D、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能在环境中起到作用,D错误。
故选A。
2.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 心跳和呼吸不受意识支配,完全自主
C. 当人体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它们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都是相反的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无论是脑神经还是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内脏支配神经包括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
B、心跳和呼吸不受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控制,但也不是完全自主,B错误;
C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C正确、D错误。
故选C。
3. 机体御寒时,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调节过程有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B. 该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的
C.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答案】C
【详解】A、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属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它们合成分泌相应激素的量减少,这属于反馈调节,A正确;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调节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等几乎所有细胞,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等几乎所有细胞,C错误;
D、据图可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体温的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4. 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B. 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C. 辅助性T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
D.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答案】C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A正确;
B、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B正确;
C、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
D、免疫监视功能能够监控并清除发生突变的细胞和被感染的细胞,则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D正确。
故选C。
5. 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肌梭受到适宜刺激,产生伸肘动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梭产生兴奋,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
B. 伸肌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递给效应器
C. 当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外负内正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答案】D
【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详解】A、肌梭作为感受器,当其兴奋时,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至效应器,A正确;
B、伸肌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经过突触传递给效应器,B正确;
C、兴奋传递至a时,a处兴奋,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正确;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D错误。
故选D。
6. 安徽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有比较固定的栖息场所,以地衣、灌木枝叶为主要食物。为明确安徽麝的活动节律与安徽小麂、野猪等的相互关系,根据红外相机拍摄的时间,统计并计算安徽麝、安徽小麂、野猪出现的相对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活动节律的重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红外线相机拍摄调查对安徽麝的生活干扰较大
B. 影响安徽麝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 安徽麝的活动时间向夜间偏移,可能与其他有蹄类动物产生生态位竞争有关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地衣等生物得到保护,有利于提高安徽麝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A
【分析】在动物的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恒温动物一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经过一段时间,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这些照片或视频,就能确定所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
【详解】A、相对于标记重捕法,红外线相机拍摄调查不伤害动物,对安徽麝的生活干扰较小,A错误;
B、依题意,安徽麝有比较固定的栖息场所,因此,影响安徽麝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正确;
C、比较图a中安徽麝与安徽小鹿在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对频率及图b中安徽麝与野猪在不同时间出现的相对频率,发现安徽麝的活动时间都要向夜间偏移,说明安徽麝可能与其他有蹄类动物产生生态位竞争,C正确;
D、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依题意,安徽麝以地衣、灌木枝叶为主要食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后,地衣等生物得到保护,安徽麝食物更充足,有利于提高安徽麝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群落丰富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B.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C. 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必须将样方中的其他植物去除
D. 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可导致调查值偏小
【答案】B
【分析】标记重捕法是指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详解】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同时间取样测定酵母菌数量可形成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A错误;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能将样方中的其他植物拔除,原因是这样操作会破坏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影响蒲公英的数量,不利于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调查,C错误;
D、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个体数,若标记物脱落,重捕标记个体数少于实际值,会导致调查值偏大,D错误。
故选B。
8.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的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中数量最多的种群为优势物种
B.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阳光、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而发生季节性变化
C. 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不同类群土壤微生物的比例
【答案】A
【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中数量很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有很大影响的物种为优势物种,A错误;
B、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规律变化,B正确;
C、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动植物遗体残骸为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资源,因此林窗演替过程中动植物的改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不同类群的比例,D正确。
故选A。
9. 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人工养殖的鱼塘,绘制了能量流动图并进行了评析,图中字母表示能量数值。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
A. 输入该鱼塘的总能量为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
B.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全部用于第二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 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j)÷b×100%
D. 肉食性鱼类的同化量c有部分残留在它的粪便中
【答案】C
【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详解】A、输入该鱼塘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a 以及人工投入的饲料中的能量,A 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a 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只有一部分用于第二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 错误;
C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b,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c - j,所以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 - j)÷b×100% ,C 正确;
D 、肉食性鱼类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是肉食性鱼类自身的同化量,D 错误。
故选C。
10. 某生态农场利用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牲畜,人畜粪便经处理后作为肥料用于作物种植,生产出优质粮油、畜禽、绿色蔬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B.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增大了人类的生态足迹
C.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整体等原理
【答案】B
【详解】A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使秸秆、皮壳以及畜禽粪便中的能量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因此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人类的生态足迹,A正确、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用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秸秆等,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形式,因此属于分解者,C正确;
D、该生态系统的建立,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整体等原理,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有关学生制作发酵食品实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泡菜发酵前期有大量的气体产生,需开盖放气
B. 泡菜腌制前需将蔬菜洗净,为了防止污染不能切块
C.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变硬,导致难以被消化和吸收
D. 果醋发酵时需通气,温度宜控制在30~35℃
【答案】D
【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泡菜制作的乳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详解】A、乳酸菌属于厌氧细菌,发酵产生乳酸,无二氧化产生,因此不需要开盖放气,A错误;
B、泡菜腌制前需将蔬菜洗净,将蔬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条状,以便于腌制时更容易入味,B错误;
C、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变硬,毛霉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使制作的腐乳更加鲜美且易于消化吸收,C错误;
D、果醋的发酵过程主要依赖于醋酸菌的有氧呼吸作用,因此需要不间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原因是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D正确。
故选D。
12.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有关平板接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不含碳源的平板不能用于微生物培养
B. 在平板划线前一定要对接种环进行消毒
C. 可以根据菌落数和培养时间计算出微生物的繁殖周期
D.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少
【答案】D
【分析】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A、不含碳源的平板可用于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A错误;
B、平板划线时,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
C、菌落数多少取决于稀释度的大小,故根据菌落数和培养时间不能计算出微生物的繁殖周期,C错误;
D、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得到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要少,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可以使用抗生素
B. 培养动物细胞时,可以完全使用合成培养基
C. 培养过程中培养瓶必需密闭,以防止杂菌污染
D. 为了让细胞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以获得充足营养,培养时都需要振荡培养
【答案】A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添加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B错误;
C、培养过程中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而不是完全密闭,C错误;
D、振荡培养能使培养基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溶解氧的供应量,要让细胞获得充足营养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关于克隆动物培育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体细胞去核应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转基因克隆动物的器官可用于异种器官移植
C. 克隆动物的遗传性状完全由供体细胞遗传物质决定
D. 重构胚激活后需培养至原肠胚进行胚胎移植
【答案】B
【分析】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去核卵母细胞一般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利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将细胞核(纺锤体和染色体复合物)和第一极体一并吸出。胚胎移植一般培养到囊胚或桑葚胚时期。
【详解】A、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去核卵母细胞一般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利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将细胞核和第一极体一并吸出,A错误;
B、转基因克隆动物的器官可用于异种器官移植,但可能会出现排斥反应,B正确;
C、克隆动物的遗传性状由供体细胞核遗传物质和受体细胞的质遗传物质决定,C错误;
D、重构胚激活后需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时进行胚胎移植,D错误。
故选B 。
15. 小麦和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中赖氨酸含量很低,科研人员通过以下操作,将辣椒中的含赖氨酸较高的某蛋白基因转入小麦,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B. 通过逆转录获得的cDNA有多种
C. 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小麦就能表达高赖氨酸蛋白
D. T0代转基因植株一定可培育出纯合含高赖氨酸蛋白的植株
【答案】B
【详解】A、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需要逆转录酶来催化,A错误;
B、逆转录就是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催化作用合成DNA的过程,因此可能会得到多种cDNA,B正确;
C、目的基因需要与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才能导入小麦细胞,C错误;
D、T0代转基因植株不一定能培育出纯合含高赖氨酸蛋白的植株,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人体血糖需要保持相对稳定,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含量上升时,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__、促进糖原合成与非糖物质转化,抑制糖原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发挥降血糖作用。
(2)糖尿病患者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现象,其中“多饮”原因是______。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胰岛素分泌障碍②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④胰岛素B细胞损伤
(3)人体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某研究人员提出,口服葡萄糖会刺激回肠分泌GLP-1(一种多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现有健康大鼠若干,请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该观点,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
【答案】(1)①. 胰岛B ②.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2)①. 血糖高,内环境渗透压高,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 ②③
(3)将年龄健康状况等一致的大鼠平均分成A组和B组,测各自初始胰岛素含量。A组大鼠切除回肠;B组大鼠切除回肠,同时注射GLP-1。给两组大鼠口服等量葡萄糖,一段时间后测胰岛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胰岛素含量升高更明显。
【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小问1详解】
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小问2详解】
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血液中的溶质增多,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大脑皮层口渴中枢兴奋,从而产生强烈的饮水欲望,导致多饮。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原因可能有:②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和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①胰岛素分泌障碍和④胰岛素 B 细胞损伤更多是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会与胰岛素竞争作用靶点或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使得胰岛素无法有效地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胰岛素发挥作用,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灵敏。
故选②③。
【小问3详解】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口服葡萄糖会刺激回肠分泌GLP-1(一种多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将年龄健康状况等一致的大鼠平均分成A组和B组,测各自初始胰岛素含量。A组大鼠切除回肠;B组大鼠切除回肠,同时注射GLP-1。 给两组大鼠口服等量葡萄糖,一段时间后测胰岛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B组大鼠胰岛素含量升高更明显。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所进行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该预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
(2)在用NAA处理插条生根时,可采用_________法处理插条。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兴趣小组应在_______μL/L浓度范围内设计__________。
(3)与天然生长素相比,生长调节剂NAA作用效果更持久,原因是__________。有研究发现,生长素(IAA)与细胞受体结合后,形成生长素受体复合物,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合成构成细胞质和细胞壁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长大。生长素的这种作用机制表明,激素作为________,会影响_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答案】(1)①. 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②. 根的数量 ③. 根的长度
(2)①. 浸泡法或沾蘸法 ②. 2~6 ③. 更小的浓度梯度
(3)①. 植物体内没有分解NAA的酶 ②. 信号分子 ③. 基因表达
【分析】题图分析: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4μL/L左右时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12μL/L时与对照组(NAA为0μL/L时)相比起到抑制作用。
【小问1详解】
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也可指在临床之前实验之前在动物身上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该预实验的自变量是长素类调节剂(NAA)的浓度,因变量是根的数量,还可以是根的长度;
【小问2详解】
在用NAA处理插条生根时,可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法处理插条。由图可知,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4μL/L左右时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兴趣小组应在2~6μL/L浓度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重复实验;
【小问3详解】
与天然生长素相比,生长调节剂NAA作用效果更持久,原因是植物体内没有分解NAA的酶;生长素的这种作用机制表明,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会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18. 某湖泊边缘有一大片浅水草滩湿地生态系统。浅水草滩被改造成农田和鱼塘后,生物多样性锐减。为修复该地区的生态,当地政府将上千亩农田和鱼塘还湖,湿地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生机。
(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为_________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鸟类取食水草,这种鸟类在该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
(2)该生态系统修复后,吸引了多种鸟类,对该湿地鸟的种类进行调查,发现生活在树林中的鸟类比生活在灌木丛中的鸟类种类多,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
(3)当地政府将农田和鱼塘还湖后,引入一些水生植物,以增加生物多样性。若引入不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修复该地区生态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1)①.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 二
(2)①. 树木中的大型树木为鸟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栖息场所和食物 ②.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①. 外来物种适应性强,缺少天敌或强有力的竞争者等,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导致本地物种减少)②. 优势种发生了改变(或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
【小问1详解】
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可以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鸟类取食水草,这种鸟类在该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小问2详解】
由于树林中的大型树木为鸟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栖息场所和食物,因此生活在树林中的鸟类比生活在灌木丛中的鸟类种类多;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小问3详解】
若引入不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原因是外来物种适应性强,缺少天敌或强有力的竞争者等,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由于在复该地区生态的过程中优势种发生了改变(或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因此修复该地区生态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
19.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临床上常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杀死肿瘤细胞。其制备路线如下图所示。
(1)给小鼠注射的肿瘤细胞特异蛋白在免疫中相当于_______,提取的B淋巴细胞______(需要/不需要)扩大培养。
(2)过程①用_______进行筛选,过程②筛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_细胞。
(3)细胞毒素是高效的肿瘤细胞杀伤药物,将其与抗体通过接头相连,制备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抗体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①. 特定的抗原 ②. 不需要
(2)①. 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②. 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或产生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3)靶向运输药物(或通过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将药物运输到靶细胞)
【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小问1详解】
给小鼠注射的肿瘤细胞特异蛋白在免疫中相当于特定的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获得能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的B淋巴细胞不需要扩大培养;
【小问2详解】
过程①是从诱导融合的细胞中筛选出相互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因此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来筛选,在这种培养基中只有相互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生存,过程②筛选的方法是克隆化培养及抗体检测,目的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或产生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3详解】
制备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抗体的作用是靶向运输药物(或通过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将药物运输到靶细胞)。
20. 某研究团队将水母细胞中获取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插入野生型小鼠Gata3基因一侧,如图甲所示,实验得到能正常表达两种蛋白质的杂合子雄鼠1只,让其与野生型雌性小鼠交配获得F,再让F1中含GFP基因的雌雄鼠相互交配,以获得Gata3-GFP基因纯合子小鼠F2。为了鉴定交配获得的多只新生小鼠的基因型,设计了引物1和引物2用于PCR扩增,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Gata3基因的启动子_________(能/不能)驱动GFP基因的表达。
(2)插入GFP基因的DNA,转录该基因时的模板链是________链,水母细胞中的GFP基因可以在小鼠细胞中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原因是________。
(3)PCR扩增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用引物1和引物2对亲本雄鼠DNA进行PCR扩增,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结果如图乙所示。从DNA结构解释亲本雄鼠产生两个条带的原因________,用同样的方法对F2中多个个体DNA进行PCR扩增并电泳,在图乙中绘制F2可能出现的所有电泳结果。
【答案】(1)①. RNA聚合酶结合与识别的位点,驱动转录 ②. 能
(2)①. b ②. 他们都遵循中心法则,共用一套密码子
(3)①.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②. 雄性亲本是杂合子,小片段条带扩增的是非编码区和Gata3编码区部分序列,大片段条带扩增的是非编码区、GFP编码区、Gata3 编码区的部分序列
【分析】PCR技术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项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小问1详解】
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 序列,它含有RNA 聚合酶特异性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保守序列,多数位于结构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因此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结合与识别的位点,驱动转录;分析图中可知,启动子在编码区的左侧,GFP基因整合在Gata3基因的右侧,启动子启动转录后,可以在Gata3基因转录后,使GFP基因转录,Gata3基因的启动子也能驱动GFP基因的表达;
【小问2详解】
GFP基因转录时RNA聚合将沿5'端延伸,因此插入GFP基因的DNA,转录该基因时的模板链是b链,水母细胞中的GFP基因可以在小鼠细胞中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原因是他们都遵循中心法则,共用一套密码子;
【小问3详解】
PCR扩增中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从DNA结构解释亲本雄鼠产生两个条带的原因雄性亲本是杂合子,小片段条带扩增的是非编码区和Gata3编码区部分序列,大片段条带扩增的是非编码区、GFP编码区、Gata3 编码区的部分序列。
组别
A
B
C
D
物质
Na+;胰岛素;性激素
抗体;载体蛋白;血红蛋白
CO2;乙酰胆碱; RNA聚合酶
细胞因子;唾液淀粉酶; ATP水解酶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提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docx、23-24下高二生物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