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中]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题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3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题,15分)
注意: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每小题0.5分)
1. 2023年2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鹿角再生中关键干细胞类群的发现》的论文。文中介绍中国科学家团队将鹿茸干细胞引入小鼠的头部,这些干细胞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鹿角样的骨骼组织。完成该过程所进行的生命活动主要是( )
A. 细胞的分裂B. 细胞的生长
C. 细胞的分化D. 细胞的衰老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难度适中。通过阅读材料完成作答,鹿茸干细胞最后发育成骨骼组织,此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
【详解】A.细胞的分裂是指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指细胞数量上的变化,A错误。
B. 细胞的生长指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错误。
C.细胞的分化指细胞在结构、形态,功能出现差异的现象,C正确。
D.细胞的衰老指细胞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退化,呈现衰老现象,D错误。
故选C。
2.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D
【分析】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详解】A.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
B.细胞质是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错误。
D.遗传物质是能控制细胞分裂的物质,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因此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3. 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成的临时装片包括载玻片组织材料盖玻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碘、七吸。
【详解】制作临时装片时,“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所以A正确。
故选A。
4. 如图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是( )
A. a→c→d→bB. c→d→a→b
C. a→b→c→dD. a→d→b→c
【答案】A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是:首先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然后在两个细胞核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详解】如图可知,此细胞有细胞壁,因此是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 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如图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如图是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的分生组织细胞,图中A所指的是染色体,有关其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D. 分裂后的新细胞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相同,数目减少一半
【答案】D
【分析】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详解】A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AB正确。
C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可见,分裂后的新细胞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相同,数目不变,C正确、D错误。
故选D。
6. 红树林植物能适应含盐度为3.2~3.4%海水,这主要是红树林植物细胞能有效控制盐分进出细胞,这种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核B. 细胞质C. 细胞膜D. 细胞壁
【答案】C
【分析】细胞核中储存遗传物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物质交换的场所;细胞膜具有保护,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作用。细胞壁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细胞。
【详解】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红树林植物能适应含盐度为3.2~3.4%的海水,这主要是红树林植物细胞能有效控制盐分进出细胞,这种细胞结构是细胞膜,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 下列能观察到分生组织的最佳材料是( )
A. 菠菜叶脉B. 油菜茎尖
C. 桃花花瓣D. 番茄果皮
【答案】B
【分析】植物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A.菠菜叶脉属于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油菜茎尖的分生区主要是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B符合题意。
C.桃花花瓣没有分裂能力,C不符合题意。
D.番茄果皮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如图,甲、乙分别代表肌肉细胞和叶肉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C区所表示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B.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题图中,甲是肌肉细胞、乙是叶肉细胞;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C区为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则为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为改善番茄果皮细胞显微镜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有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规范B. 细胞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
C. 取材过厚——材料应薄而透明D. 视野内有污点——应擦拭反光镜
【答案】D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A.视野中有气泡,是盖盖玻片时不规范引起的,正确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A正确。
B.如果材料未完全展平,细胞会出现重叠现象,B正确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所以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C正确。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不可能在反光镜上,D错误。
故选D。
10. 科学家将甲伞藻的假根(含细胞核)切下,将乙伞藻的柄切下,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接到甲伞藻 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一“移接体”长出的帽是( )
A. 像甲(伞型帽)B. 像乙(菊花型帽 )
C. 甲与乙综合D. 无法确定
【答案】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在细胞中起决定性作用。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海生藻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而不同。由题意知:该实验嫁接的部位是伞柄,乙伞柄中不含遗传物质,嫁接后保留甲伞藻的遗传物质,伞藻的帽像甲伞藻的伞形,故选A。
11.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时芦苇抽芽与河豚洄游的景象。下列关于芦苇和河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结构层次上分析,芦苇的叶子属于组织
B. 芦苇和河豚生具有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C. 河豚洄游行为受大脑控制,大脑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D. 芦苇和河豚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A.从结构层次上分析,芦苇的叶子属于器官,故A错误。
B.芦苇和河豚是多细胞生物,都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而来,故B正确。
C.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故C错误。
D.芦苇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河豚具有系统这一层次,故D错误。
故选B。
12. 白唇鹿和金钱松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种类。构成这两种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答案】A
【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构成白唇鹿和金钱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心脏是人体的“血泵”,通过心壁收缩,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由此判断构成心壁的主要组织是( )
A. 肌肉组织B. 上皮组织
C. 神经组织D. 结缔组织
【答案】A
【分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因此,构成心壁的主要组织是肌肉组织,A符合题意。
B.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B不符合题意。
C.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C不符合题意。
D.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下列器官在人体腹腔内的是( )
A. 心脏B. 胃
C. 子宫D. 肺
【答案】B
【分析】人和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膈,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内有心、肺等器官;腹腔中有胃、小肠、大肠、肝和胰腺等器官。
【详解】A.心脏位于胸腔内,A不符合题意。
B.胃位于腹腔内,B符合题意。
C.子宫位于腹腔下部的盆腔,C不符合题意。
D.肺位于胸腔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草履虫通常吃一些小球藻、栅列藻等小型浮游藻类。在草履虫的培养液中添加少许小球藻,几分钟后吸取一些草履虫制作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体内多了一些绿色结构,这种结构最可能是( )
A. 气泡B. 食物泡C. 液泡D. 伸缩泡
【答案】B
【分析】(1)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2)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
(3)伸缩泡及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
【详解】A.在制作玻片时,盖片步骤不符合要求容易产生气泡,和草履虫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食物被慢慢消化吸收,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少许绿色的藻类,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体内多了一些绿色结构,结合分析可知,这种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B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草履虫体内没有液泡,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伸缩泡及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生物课上,某同学从池塘中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一些小颗粒,下列能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能对刺激做出反应B. 能随着水滴流动
C. 能被碘液染上颜色D. 形状和细胞类似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能随着水滴流动”、“能被碘液染上颜色”、“形状和细胞类似”都不能据此判断这些小颗粒是否是生物;而“能对刺激做出反应”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可据此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
故选A。
17.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的生物标本中,棉花种子首先完成发芽过程,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芽”的桂冠,下列材料与棉花种子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衣藻B. 杨树叶的上表皮
C. 番茄果实D. 肾蕨植株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如棉花种子。
④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详解】A.衣藻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一个衣藻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但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A错误。
B.杨树叶的上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错误。
C.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能够为植物体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体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可见,棉花种子和番茄果实都属于器官层次,C正确。
D.肾蕨是多年生蕨类植物,肾蕨植株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故选C。
18.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假如小明的手上有3个细菌,每隔30分钟分裂一次,2小时后小明的手上细菌的个数可能是( )
A. 24B. 48C. 96D. 192
【答案】B
【分析】根据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根据题意求出这种细菌分裂的周期,然后用2除以周期得到细菌分裂的次数,然后利用乘方即2的4次方即可求出经过2小时细菌分裂的个数。
【详解】因为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1个细菌分裂n次,即为2n。小明的手上有3个细菌,每隔30分钟分裂一次,2小时后小明的手上细菌的个数可能是3×24=48。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 单细胞生物虽然微小,却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制作馒头
B. 眼虫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动物
C. 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 酵母菌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在利用酵母菌酿酒时要不定时打开盖子
【答案】D
【分析】细胞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大多数的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单细胞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如有的细菌营寄生生活。
【详解】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面包、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
B.眼虫可作为环境监测水域内有机物增多、污染的生物指标,以确定污染的程度。此外,眼虫还具有耐放射性的能力,许多放射性物质对其生活、繁殖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可以用来净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质,B正确。
C.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C正确。
D.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不能打开盖子,D错误。
故选D。
20. 《九鱼图》是现代画家宋守友所作的一幅国画,九条可爱的锦鲤在水中嬉闹,寓意着长长久久,吉祥如意。关于鱼在水中的生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会增大运动阻力
B. 体表有鳞片覆盖,起保护作用
C. 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合
D. 头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为运动提供动力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故A错误。
B.鱼的体表覆盖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故B正确。
C.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故C错误。
D.鱼的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为运动提供动力,故D错误。
故选B。
21. 学习了动物的相关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章鱼不是鱼”,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A. 青鱼海马B. 鲢鱼甲鱼
C. 鲸鱼草鱼D. 鲍鱼鲫鱼
【答案】A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青鱼和海马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故A正确。
B.甲鱼属于爬行动物,不属于鱼类,故B错误。
C.鲸鱼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属于哺乳动物,故C错误。
D.鲍鱼属于软体动物,不属于鱼类,故D错误。
故选A。
22. 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某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藻类植物”的诗词。以下哪位选手会晋级?(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C.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B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可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描写的应该是低矮的苔藓植物,A错误。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B正确。
C.“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描述的是蕨类植物,C错误。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荷花是被子植物,D错误。
故选B。
23. 与衣藻相比,酵母菌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叶绿体D. 液泡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衣藻是植物,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壁、细胞膜、液泡是它们都具有的,而叶绿体衣藻有,酵母菌没有。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桫椤是我国珍稀植物,它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它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不结种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B. 形成煤的植物与它属同种植物类群
C. 它用孢子繁殖后代
D. 它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答案】D
【分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不结种子一般长的高大。
【详解】A.桫椤属于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A正确。
B.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现在的煤、石油,桫椤属于蕨类植物,因此形成煤、石油的植物与桫椤属同类植物类群,B正确。
C.桫椤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C正确。
D.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但蕨类植物不可以,D错误。
故选D。
25. 如图所示,偏口鱼身体扁平,成长过程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常常是在夜间出来偷猎食物。虽然生活在黑暗的海底,偏口鱼也不会迷失方向,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A. 各种鳍B. 眼C. 侧线D. 鳃
【答案】C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所以偏口鱼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游泳,也不会迷失方向,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是侧线,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6. 鱼在水中呼吸时,经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流入口中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B.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C. 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答案】B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可见,水由鱼的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7. 如下图观察水绵细胞时,可以看到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结构⑤,这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叶绿体D. 液泡
【答案】C
【分析】水绵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叶绿体、⑥液泡。
【详解】水绵生活在水中,是多细胞藻类植物,无要根、茎、叶的分化。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筒状细胞连接而成的,每个细胞中有绿色带状螺旋排列的⑤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活。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8. 贝壳是软体动物分泌的某种物质形成的,分泌该物质的结构是( )
A. 外套膜B. 鳃C. 运动器官D. 斧足
【答案】A
【分析】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蛾螺、河蚌、蜗牛、田螺、文蛤、缢蛏、石鳖、牡蛎、鲍等。
【详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但是有些软体动物的贝壳退化,例如乌贼。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鳃是呼吸器官、斧足是运动器官,它们不能形成贝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 人们常把苔藓当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
A. 长得比较矮小,没有导管和叶脉B. 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C. 叶只由一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害D. 生活在比较阴湿的地方
【答案】C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常被用来检测空气的污染程度,分析解答。
【详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故选C。
30. 在做馒头时,将酵母菌加入生面团中,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如图表示温度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有细胞核
B. 做馒头时,用30℃~45℃温水发面效果更好
C. 蒸馒头时,面团中的酵母菌会被高温杀死
D. 面团放到冰箱冷藏室(2℃~5℃)不会发酵,因为酵母菌会被冻死
【答案】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
【详解】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属于真核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A正确。
B.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在30℃~45℃范围内,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多,说明此时酵母菌的活性最强,因此做馒头时用30℃~45℃温水发面效果更好,B正确。
C.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温度达到75℃时,酵母菌不能进行呼吸不再产生二氧化碳,到达100℃时面团中的酵母菌被高温杀死,C正确。
D.面团放到冰箱冷藏室(2℃~5℃),由于低温影响了它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酵母菌体内的酶活性低,面团不能发酵,但是酵母菌并没有被冻死,D错误。
故选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题,15分)
31. 下图一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二是某同学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三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据图分析回答。
(1)图二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步骤c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____,目的是___________。
(2)图三由视野甲到乙时,应先向____移动装片,再转动图一中的_____(填序号)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3)图三视野中细胞染色最深的是[ ]____,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_______。
【答案】(1)①. cadb ②. 生理盐水 ③. 为了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意思相近即可)
(2)①. 左 ②. ②
(3)①. 3细胞核 ②. 细胞壁和液泡
【分析】图一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压片夹;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图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三:1是细胞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核。
【详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c滴、a刮涂、d盖、b染,故图二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db。步骤c是向载玻片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防止失水变形。
(2)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位于视野左方)换到乙(中央),应向左方移动装片,再转动图一中的②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放大观察。
(3)细胞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即图三中的3.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所以二者都没有叶绿体。因此,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
32. 阳山水蜜桃是无锡的特色农产品,每年3—8月各地游客齐聚桃园开展赏花、摘果等体验活动,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请据图回答问题。
(1)阳山地区是火山岩地质,土壤肥沃,为桃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________。
(2)杜甫诗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以上左图中_______(填序号)是桃花主要结构。
(3)据上面下图所示,桃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果实的_______,由此可知桃是______植物。种子植物除了前面提到的类群外,还包括_____植物,如松树、银杏等。
(4)采摘的鲜桃需低温贮藏,这是为了降低______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答案】(1)无机盐 (2)⑦⑧
(3)①. 中果皮 ②. 被子 ③. 裸子
(4)呼吸
【分析】1.题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胚珠、⑥子房、⑦雄蕊、⑧雌蕊。
2.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3.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1)肥沃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无机盐,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适合植物生长。可见,阳山地区是火山岩地质,土壤肥沃,能为桃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无机盐。
(2)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等结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可见,左图中⑦雄蕊、⑧雌蕊是桃花的主要结构。
(3)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结合题图可知,桃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果实的中果皮,由此可知桃具有果皮,是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除了前面提到的类群外,还包括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等。
(4)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植物体的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可见,采摘的鲜桃需低温贮藏,这是为了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时间。
33.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优良奶牛品种。国内高产奶牛总量不足万分之五,且分布分散、不利于优质种的繁殖。2023年,我国首次集中对现存高产奶牛进行克隆,以实现种质保存,并用于优质奶牛高效繁殖。
(1)克隆牛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其产奶能力与母牛_______相似,因为______中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奶牛乳房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据图判断,乳房属于结构层次中的_____水平,其发育过程是通过图3的[①]细胞____和[②]细胞_____实现的。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推测,图3中的____(填字母)细胞为乳腺分泌细胞。
【答案】(1)①. 甲 ②. 细胞核
(2)①. 器官 ②. 分裂 ③. 分化 ④. a
【分析】(1)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或产生与原始个体遗传信息相同的生物个体。
(2)图3中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ab是组织。
【详解】(1)克隆牛会具有供核母牛的所有性状,故其产奶能力与母牛甲相似,因为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的结构叫器官,因此据图判断,乳房属于结构层次中的器官水平;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因此其发育过程是通过图3的①细胞分裂和②细胞分化实现的。所有腺体细胞均由上皮细胞分化而成,形状有扁平状,柱状等,因此图3中的a细胞为乳腺分泌细胞。
34. 洋葱味道辛辣,所含的蒜素具有降压、抑菌等作用。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番茄中含有“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
(1)这两种植物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是因为有_____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2)使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备不同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中的结构[ ]____里。
(3)洋葱管状叶相比鳞片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洋葱鳞片叶和番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
【答案】(1)细胞壁 (2)①液泡
(3)①. 叶绿体 ②. 器官
【分析】图中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细胞壁。
【详解】(1)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种植物细胞都不会发生吸水涨破。
(2)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使洋葱和番茄两种蔬菜具备不同味道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的①液泡里。
(3)洋葱的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洋葱鳞片叶和番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35. 草履虫是实验研究的重要材料,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样本中常含有其他生物。为了更好地培养草履虫,科研工作者配置了不同种类的培养液来探究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草履虫的分离:步骤如下图所示,然后将与其他小生物分离开来的草履虫接种到已配置好的稻草培养液中,在室温下培养78d。
②配置培养液:分别配置玉米粒培养液、熟鸡蛋黄培养液、奶粉培养液、小麦培养液各1000毫升。
③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10毫升玉米粒培养液、熟鸡蛋黄培养液、奶粉培养液、小麦培养液,用毛细吸管各接种10只草履虫,在25℃的条件下持续培养,统计结果见表格,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实验描述,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过程①中,草履虫较其它生物对牛肉汁的反应更加敏感,会较多地集中在____(填“A”或“B”)中,这样就将草履虫和其它生物分离开了。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可以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采取以下措施( )
A.吸干水滴 B.滴加碘酒 C.加少量食盐或糖 D.放入少量棉花
(3)过程③中,每组接种10只草履虫,不用1只草履虫的目的是_____。据实验可知四种培养液均能用来培养草履虫,但要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都有草履虫可以观察,最适宜的培养液是_______。
【答案】(1)培养液种类或不同培养液
(2)①. A ②. D
(3)①. 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 ②. 熟鸡蛋黄培养液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科研工作者配置了不同种类的培养液来探究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故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的培养液。
(2)草履虫对牛肉汁反应更加敏感,“趋利避害”作用下,会较多的集中在A牛肉汁这一侧;由于草履虫具有纤毛能够不断的游动,所以在观察草履虫的时候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絮,阻碍草履虫的运动,方便观察,D符合题意。
(3)观察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和生活状态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用草履虫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草履虫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往盛有培养液的每个试管中用毛细吸管接种10只草履虫,而不是1只草履虫,目的是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熟鸡蛋黄培养液培养草履虫,草履虫的数量和存活时间都比其他培养液高,因此据实验可知四种培养液均能用来培养草履虫,但要求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都有草履虫可以观察,最适宜的培养液是熟鸡蛋黄培养液。
培养液的种类
达到高峰时所需时间/天
达到高峰时数量/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天
玉米粒培养液
7
576
36
熟鸡蛋黄培养液
25
860
58
奶粉培养液
20
721
48
小麦培养液
9
142
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两地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6,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