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分)
    长清区作为沿黄重要区县,黄河在区内由南向北流经4个街道,全长52公里。学校拟利用区域地理优势组织“黄河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让我们跟着文字踏上旅程。
    【任务一】
    下面是小泉同学为本次研学活动撰写的策划案的部分内容,我们一起去完善下。
    九曲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向东,万里驰骋,涌入渤海。她孕育了璀璨的黄河文化。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我们责无旁贷。到济宁,我们将一起游览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感受名副其实的儒家文化发xiáng______地的底蕴;登泰山,我们极目远眺,饱览云海的风云变幻,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满怀;在济南,我们瞻仰济南战役纪念馆,miǎn怀革命先烈,传承黄河精神;赴东营,随着纷至沓来的游客,来船驶往黄河入海口,聆听震耳欲聋的怒吼,一览“黄蓝交汇”的奇观……
    1. 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和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qǔ chéng 祥 缅B. qū chěng 祥 缅
    C. qǔ chěng 详 湎D. qū pìn 祥 湎
    2. 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责无旁贷B. 名副其实C. 风云变幻D. 震耳欲聋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九曲(jiǔ qū):迂回曲折。
    驰骋(chí chěng):(骑马)奔驰。
    发祥(fā xiáng):兴起;发生。
    缅怀(miǎn huái):遥念、追思;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本句用来形容我们的责任,使用恰当;
    B.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本句用来形容曲阜是真正的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使用恰当;
    C.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本句用来形容云海的样子,不是比喻义,使用不恰当;
    D.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本句用来形容黄河的波浪声之大,使用恰当;
    故选C。
    【任务二】
    3. 下面是小清同学为本次研学撰写的倡议书,我们帮助检查下有无语病。
    下面倡议书中的四个画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守护母亲河
    亲爱的同学们: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A从古至今,她不但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更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主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B在沿线景区内,多种树木,防上水土不再流失。
    (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C我们要做好宣传,使人们加强环保意识。
    (三)牢固树立节约用水意识,我们要从关紧水龙头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
    D让我们行动起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建设美丽黄河而努力!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语序不当,将“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和“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互换位置;
    B.否定失当;去掉“不再”;
    D.成分残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加“的生态理念”;
    故选C。
    【任务三】
    围绕研学,小灵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与黄河文化有关的资料,我们一起去欣赏下。
    4. 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句,表达出你对黄河的爱,并使句子构成排比句。
    黄河,你那奔腾不息的河水,鼓舞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黄河,你那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黄河,你那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形象标志,请尝试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4. ①. 黄河,你那浩荡英雄的气魄 ②. 催促着华夏子孙奋勇拼搏
    5. 该形象标志图整体由黄河“几”字形构成,同时也融入了“龙图腾”的造型特征。寓意:传达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以及在新时代的崛起与腾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句式要一致;二是修辞要相同;三是字数要尽量相等。另外还要注意语意要通顺,内容要相关。根据题干“黄河,你那奔腾不息的河水,鼓舞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黄河,你那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可知,仿写的句子为,黄河,你那+四字词语+的+名词,动词+着+偏正结构的四字短语+偏正结构的四字短语。
    示例:黄河,你那一泻万丈的气势,推动着中华民族时代发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该标志图案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呈“几”字的“飘带”造型,它的最右端是龙头式样,向上翘起,最左侧是龙尾式样,向远处伸展;下部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三行文字;由九层涡形组成的“几”字形代表奔腾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内嵌“人”字则寓意黄河是充满活力、孕育文明的母亲河,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理念,凸显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本思想。寓意: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象征着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二、(36分)
    (一)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共21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④”,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选自刘开《问说》)
    【注释】①达:通达。②奚:怎么。③正:匡正。④求放心: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 甲文“不知其旨也”中,联系上下文可知“旨”是“主旨,意义,目的”的意思。
    C. 乙文“非问无以广识”中的“广”与“非学无以广才”中的“广”都是“增长”的意思。
    D. 乙文“就有道而正也”中的“就”与成语“避重就轻”中的“就”都是“靠近”的意思。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B. 君子之学必好问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 贤于己者 货恶其弃于地也D. 问焉以破其疑 雕栏相望焉
    8.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对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B. 甲文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强调了学和教的重要性,认为教和学一样重要。
    C. 乙文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D. 两文都运用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方法,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
    9. 乙文画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
    等于己者A问焉B以资切磋C所谓D交相问难E审问F而明辨之也。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11. 两篇短文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分别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对你的学习有怎样的启迪?
    【答案】6. B 7. B 8. A
    9. A C E 10. (1)不学就无法发现疑问,不问就无法增长知识。
    (2)道理明白了,可是或许还不能应用于实际。
    11. 《虽有嘉肴》阐述了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的道理。
    《问说》阐述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道理。今后,在学习上我遇到疑惑要多向老师或别人提问请教讨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有误,“不知其旨也”中“旨”是“味美”的意思。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大概/助词,加强反诘语气;
    B.都是助词,“的”的意思;
    C.动词,比/介词,在;
    D.代词,此/助词,表语气;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甲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而非对比;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等于己者”是主语;“问焉以资切磋”是谓语;“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是补语,两层意思。故可断为: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故在ACE处断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
    (1)重点词:无以,没有用来……的;致,发现;广识,增长知识。
    (2)重点词:明,明白;而,然而;或,有时;达,应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通过“虽有嘉肴”的类比,强调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能让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他人能让人发现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才能自我勉励。启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认识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不仅要自己努力学习,还要积极将所学传授给他人,通过教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学习。
    乙文论述了“学必好问”的道理。“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认为“问”与“学”相辅相成。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问就无法增长见识。向比自己贤能的人请教能破除疑惑,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能求得一点见解,向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请教能相互研讨。启示我们: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要敢于提问,无论对方是比自己优秀、不如自己还是与自己水平相当,都能从提问和交流中获得益处。同时,要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不要因为面子或自满而不愿提问。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有时还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二)诗歌阅读(共7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与杜甫醉别不久,又在鲁郡同游共饮,说明彼此感情契合,情谊深厚。
    B. 颈联用“落”和“明”化静为动,展现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色山水图。
    C. 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想象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
    D. 本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情味深远。
    13. “多情自古伤离别”,有人评论本诗突破了传统离别诗多是抒发感伤之情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答案】12. B 13. 示例一:颈联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景色秀丽明媚,与诗人和友人之间真挚醇厚的友谊相映衬,一扫送别诗的哀怨之风。
    示例二:尾联写诗人想到各自将要远离,不禁举杯的情景,诗人以倾尽手中杯,一醉而别来消解即将分别的愁绪,虽有即将分离的伤感,也有豪放乐观之意。
    示例三:本诗首联写离别前喝醉酒,借酒抒写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颔联通过写饮酒来表达渴望重逢的热情,友情的深厚;尾联以饮酒干杯结束,充满了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的意思是: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展现了一幅开阔、明丽的秋色,因此本项中“展现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色山水图”表述有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思是:自古以来,离别总是令人悲伤的。有人评论本诗突破了传统离别诗多是抒发感伤之情的特点,是符合本诗内容和情感的。
    首联“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首联起笔就写离别前喝醉酒,借酒抒写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颔联“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通过写饮酒来表达渴望重逢的热情,友情的深厚。
    颈联“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描绘了秋意盎然、波光潋滟的泗水和海色澄明、山色空蒙的徂徕山,景色是明丽而非萧条,并且没有直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了离别时的开朗乐观之情。
    尾联“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且尽手中杯”是劝酒之辞,诗人希望与友人在离别之际尽情畅饮,以酒来化解离别的愁苦。这里的“尽”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其中一联,结合内容和情感分析作答即可。
    (三)诗文名句默写(共8分)
    14.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中我们可以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他们悲悯天下,“可怜身上衣正单,①________”是白居易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②________,妇啼一何苦”是杜甫的忧世之痛;“③________④________!”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推己及人,广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他们宁折不弯,“拣尽寒枝不肯栖,⑤________”表现了苏轼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⑥________,只有香如故”是陆游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他们洒脱随性,“⑦________,但余钟磬音”是常建的淡泊情怀和超凡脱俗的胸襟;纵使不舍友人,当离别真的来临时,李白也会潇洒地挥一挥手“挥手自兹去,⑧________。”
    【答案】 ①.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 吏呼一何怒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寂寞沙洲冷 ⑥.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⑦. 万籁此都寂 ⑧. 萧萧班马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忧、炭、贱、愿、吏、呼、怒、广厦、庇、俱、寂寞、沙洲、零落、碾、作、籁、萧、班。
    三、(7分)
    15. 近期班级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活动,小语和小文分别设计了明信片和统计表,请帮他们完善
    (1)【任务一】小语设计了一张明信片,想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分享给小文,请你帮助他完成明信片设计。
    (2)【任务二】小文设计了《水浒传》中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表格。结合小说的主题与写作背景,写出你分析与探究的结果。
    【答案】(1) ①. 链式 ②. 鲁智深(鲁达、鲁提辖) ③. 示例一:鲁达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他挺身而出,仗义施援,提前安排好金氏父女的出路,拳打镇关西,粗中有细、为民除害、侠肝义胆。
    示例二:鲁达林冲被刺配沧州道时,暗中保护林冲,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并一路护送,可见他有勇有谋、考虑周到。
    (2) ①. 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都遭受压迫 ②. 可看出社会底层的民众所受压迫更多 ③. 官逼民反或被压迫民众的反抗精神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和人物情节。
    ①链式结构亦称链环节结构,属于动型结构类型,是文章或作品结构的基本形态之一。其特点是,事件与事件或故事与故事之间以某种线索纵向串连,形成一种链环式的套构关系,纵向贯进、脉络清晰、结构严密,富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结合《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可知,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②结合左图内容可知,人物手拿禅杖,演武器械,后面有几个人在观看。可知此情节为: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以倒拔垂杨柳的本事收服了众泼皮,之后这二三十个破落户每日将酒肉来请智深,看他演武使拳。因此人物为鲁智深;
    ③结合题干“他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所谓“上上人物”应是指人物的优秀品质或其做法值得夸赞和肯定。应依据全书对上上人物叙述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价。
    鲁达一开始是一个军官,武艺高强,但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及其痛恨。当金氏父女遭遇欺凌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先安顿好金氏父女,才去找镇关西的茬,并三拳打死他。可见其有智谋,扶危救困;后来他出于义愤,抱打不平,在瓦耀寺又杀了为非作歹的道士,可见其侠肝义胆;为救林冲,一路跟随,暗中保护,寻找机会,在野猪林这个偏僻地方,救下林冲的性命,并一直护送到沧州。可见鲁智深侠肝义胆、打抱不平、伸张正义、有勇有谋、对朋友忠诚。所以鲁达当为“上上人物”。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理解。
    根据【数据统计】108个好汉上山前的身份(职业)分类统计:地主、富商、隐士等5人,占比约为5%;下层官吏等33人,占比约为30%;农民、无业游民、手工业者、渔民、猎户等70人,占比约为65%。可知,被逼上梁山的108个好汉身份多种多样,由此可推测出当时社会各阶层都遭受到了压迫,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结合“农民、无业游民、手工业者、渔民、猎户等70人,占比约为65%”可知,来自社会底层的百姓占比最大,这也可推测出社会底层的民众所受压迫更多最严重,这更加凸显出“官逼民反”的主题;可据此填写。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6~18题。
    【材料一】
    ①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采样和封装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对采样区的地理模型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②智能采样是此次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嫦娥六号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险,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钻取采样前,月壤结构探测仪对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进行了分析判断,为采样提供了数据参考。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6月5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执行此次“挖土”任务的关键工具——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和轻质铝合金取芯管,均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精心研制。
    ②这是继在嫦娥五号获得成功应用后,这两款工具又一次在月球完成“挖土”任务。据介绍,钻取采样装置设计长度为2.5米,一共有三层结构。其最外层是可以旋转钻进的外钻杆,紧靠外钻杆的是取芯管,取芯管的外面包裹着一条长长的袋子——取芯袋。当钻头向下钻进时,取芯袋也会跟随着取芯管向下运动,而钻取到的月壤岩芯则会被顶进袋内,这个过程有点像“穿袜子”。取样后,取芯袋以缠绕的方式,将“土”存放在钻取初级密封装置上。
    ③外钻杆是由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造,是月球钻取采样机构中的关键部件。相关团队通过研发铝基复合材料大尺寸坯锭及多道次变形加工工艺,研制出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挤压棒材、锻件和厚壁管材,实现了材料性能和稳定性的大幅提升。
    ④取土的取芯管,则采用了两种轻质异形铝合金制造。为了应对月球背面取土的极端环境,该团队克服了重重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具有轻量化结构的外护管和芯管零部件,为嫦娥六号的月背自动采样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4年6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让嫦娥六号落得稳、落得准,轨道设计背后有巧思。
    ②去往月背,嫦娥六号不能沿着嫦娥五号开辟的道路前往,而是要重新选择一条更优轨道。经过分析研究,轨道设计师为嫦娥六号探测器设计了环月逆行轨道方案。简单来说,就是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与月球自转方向相反。
    ③月球背面地形崎岖不平,相比月球正面广阔的平原地形,月背可供安全着陆区域的数量和面积都大幅减少,这对嫦娥六号着陆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嫦娥六号着陆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轨道位置上实施着陆下降,是保障系统间良好协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
    ④在通常的轨道设计中,定时定点着陆是通过对轨道面进行控制调整来实现的。而“逆向而行”的嫦娥六号,并未预留用于调整轨道面的推进剂,这就要求既要调整轨道面,又不能增加推进剂消耗,对轨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⑤针对这个问题,轨道设计师们再次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即利用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确定轨道面调整量对应的停泊轨道飞行时间,利用从捕获到下降前的20多天飞行时间,在不额外消耗推进剂的前提下,实现对着陆点的高精度瞄准,做到借力打力、顺势而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6月3日有删改)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嫦娥六号智能采样,“挖土”工具,轨道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B. 材料一加点词“之一”“分别”,表信息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材料二首段中说明了“挖土”工具由两个部件组成。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D. 材料三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嫦娥六号在月背着陆难度大。
    17.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样和封装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
    B. 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具有耐磨性,它位于钻取采样装置的最外层。
    C. 为了确定停泊轨道飞行时间,轨道设计师们研究了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
    D. 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所以着陆时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
    18.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学校举办了以“传承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帮助小宇完善演讲素材和演讲观点。
    【答案】16. C 17. D
    18. ①. 克服困难(不怕困难) ②. 开拓创新(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③. 为了应对月球背面取土的极端环境,航天人精心研制“挖土”工具。 ④. 为了克服月球背面地形崎岖不平不易着陆的困难,轨道设计师们利用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确定停泊轨道飞行时间。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挖土’工具由两个部件组成”错误。材料二第①段原文是“执行此次‘挖土’任务的关键工具——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和轻质铝合金取芯管,均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精心研制”,可见“挖土”工具由两个关键部件组成,而非两个部件。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D.有误,“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所以着陆时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因果倒置,材料三第③段原文是“嫦娥六号着陆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轨道位置上实施着陆下降,是保障系统间良好协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
    第一、二空。结合材料二第④段“为了应对月球背面取土的极端环境,该团队克服了重重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具有轻量化结构的外护管和芯管零部件”、材料三第⑤段“针对这个问题,轨道设计师们再次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可知,在月球背面采样,中国航天人遇到了许多的困难、问题,但是面对这些困难问题,中国航天通过自己智慧,凭借着无畏、探索的精神,一一克服。故中国航天人具有不怕困难、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致敬。
    第三、四空。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具体体现。句式可以仿照所给例子,句式:为了+目的(或遇到的困难),航天人+做法。
    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执行此次‘挖土’任务的关键工具——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和轻质铝合金取芯管,均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精心研制”可概括为:为了应对月球背面取土的极端环境,航天人精心研制“挖土”工具。
    结合材料三“针对这个问题,轨道设计师们再次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即利用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确定轨道面调整量对应的停泊轨道飞行时间,利用从捕获到下降前的20多天飞行时间,在不额外消耗推进剂的前提下,实现对着陆点的高精度瞄准,做到借力打力、顺势而为”可概括为:为了克服月球背面地形崎岖不平不易着陆的困难,轨道设计师们利用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确定停泊轨道飞行时间。
    (二)(共1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岱顶的星光
    ①这是泰山之巅的夜晚。泰山之行,看日出之外,我更期待观赏星斗满布的岱顶夜色。
    ②岱顶的夜晚热闹得如天上的街市。预告说夜里气温会骤降,但人们似乎并不在意,露天张罗铺盖,要“天当被、地当床”地在泰山之巅等待日出。
    ③我沿着石阶,来到“唐摩崖”前。石刻是泰山的雄浑历史,凡有石头处定有石刻显现,有洋洋千言的巨制,也有盈盈方寸的小品。大观峰上削崖为碑,刻满历代书法。“壁立万仞”“与国同安”“置身霄汉”,字体硕大而鲜亮,夜色里依旧轩昂。
    ④我是来寻找“星辰可摘”的。我研究天文的朋友数年前在岱顶用了三天时间拍到一张星图。那是以“星辰可摘”石刻为近景构图拍摄的,“星”星辉映,饶有趣味。我想找到这个石刻,以它为参照看星空,但盘桓好久也没见到,只好请教一旁租衣服的中年男子。那人得意地拿起照灯,把一束强光打在碑刻密集的山体角落,一块调皮的石头向外歪了一点,中下部分就是“星辰可摘”四个字。它字体不大、笔画纤细,在那些雄壮的石刻丛林里显得单薄。这样一幅不起眼的石刻,竟出现在泰山纪念币上,似乎在告诉我们岱顶的星空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⑤此处人喧灯闪,星辰没有我期待的明亮。我便向更暗处走去,以那些明亮的星为坐标,参照着辨认岱顶的星空。再往前的路通往瞻鲁台,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一棵棵树下,一块块大石头边,到处是坐着、躺着等日出的人。此处风大,人却特别多,他们一定知道,这里是看日出的上佳地点。
    ⑥几个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挤在一起快乐地哼着歌曲。有个男孩正在狭窄的石缝里铺防潮垫。他说他们从安徽趁周末坐火车赶过来,下午爬山到山顶,明天看完日出再赶回去。一起来的是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女孩被安排在最安全舒适的石头缝中。我听铺防潮垫的男孩说话有点鼻塞,嘱咐他晚上注意保暖,别感冒。他笑着说:“来之前已经感冒了,为看日出,这点感冒能克服。”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住宾馆。男孩说:“宾馆订不上。再说,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不想那么奢侈。年轻人嘛,吃点苦正好挑战一下自己。”几个年轻人也无限骄傲地齐声应和着。那一刻我非常感动,这群充满朝气的孩子,是泰山顶上最美的星辰。
    ⑦继续前行中,风愈发大了。在一块陡峭的石头边,一盏自带的明灯下,一个看起来三十来岁的男士正在做晚餐。他正在摆弄一盒自动加热的米饭,另一个饭盒里有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旁边一个男士悠闲地用手机语音对话,听得出他在幸福地炫耀自己在泰山之巅过夜。做饭的男子热情地招呼我一起吃饭。“就是奔着日出来的,看了泰山的日出就没有遗憾了。泰山,五岳之尊嘛。”在他看来,泰山的日出不单纯是一场日出,更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仪式。看过了泰山的日出,此后的每一个日子都不同了。是啊,泰山的日出每天都能吸引成千上万人一步步攀爬而来,确实已经超越了它单纯作为自然风光的意义。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是从古老历史长河的源头就如此,还是在一代代人的顶礼膜拜中越来越深的?
    ⑧我还碰到一群从天津来的大学生,他们宿舍六个人约定,让泰山见证青春。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集体成人礼。靠我最近的男生给我看他们携带的国旗,那是一面还没有启封的崭新的国旗。他们说要在明天日出的时候,让第一缕阳光照在国旗鲜艳的红色上,这将是他们人生里最隆重的时刻。
    ⑨那天的登山老早就停止了预约。从下午到夜里,一直有人攀爬在泰山的石阶上。到凌晨,数以万计的人汇聚泰山之巅,共同盼望日出东方。在这样的人数面前,山上宾馆的床位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人选择在岱顶的冷风中露宿迎接日出。他们迎接的已经不是自然的日出,而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泰山上的日出,也是他们自己精神世界的日出。在这样的冷风中露宿所经受和感悟的,所迎接和开启的,定然意义非凡。
    ⑩这些夜宿岱顶的人,年轻人居多。眼前这些夜行山路、夜宿山巅的人,让我看到了一股迎战困难、期待明天的精神。似乎没有哪一座山的日出能像泰山的日出这样,让人们面对新的一天鼓起无尽的乐观和希望。
    ⑪夜已深,山顶的灯光熄了一些。我再次抬头看苍穹,那些闪耀的星辰比刚才更硕大明亮。就像山上的人们,他们洋溢着的向上的生机,在岱顶的夜风中熠熠生辉。
    (选自《人民日报》)
    1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中画线句中“星”星辉映,第一个星加了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的是“星辰可摘”石刻。
    B. 第⑦段中加点词“炫耀”,是贬词褒用,表现了男子的自豪感。
    C. 文章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先后写了“我”寻找“星辰可摘”石刻,遇到几个唱歌的年轻人、做饭的中年男子、携带国旗的几个天津大学生,并与他们交流的故事。
    D. 夜晚在岱顶露宿的人很多,主要是因为山上宾馆的床位太少了。
    20. 自选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男孩说:“宾馆订不上。再说,父女挣钱不容易,我们不想那么奢侈。年轻人嘛,吃点苦正好挑战一下自己。”
    21. 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登泰山看日出。
    22. 文章标题“岱顶的星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和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9. D 20. 示例: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解释了他们选择露宿的原因。表现了年轻人的懂事、节俭、能吃苦、敢于挑战的品质,表达了作者的感动和赞美。
    21. 示例:①为了观赏五岳之尊泰山之巅日出之时的自然风光、壮美景色。
    ②感受一种别样的人生仪式,体会源于古老历史长河并在一代代人的顶礼膜拜中越来越深的意义。
    ③让泰山见证青春,是一次挑战,是一次集体成人礼。
    ④人们选择在岱顶的冷风中露宿迎接日出。他们迎接的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泰山上的日出,也是他们自己精神世界的日出。
    ⑤泰山的日出让人们面对新的一天鼓起无尽的乐观和希望。
    22. 示例:①“岱顶的星光”既指在泰山之巅的夜晚观赏到的星斗满布的岱顶夜色;
    ②也指岱顶“星辰可摘”石刻,告诉人们岱顶的星空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③更是指那些夜行山路、夜宿山巅的人就是泰山顶上最美的星辰。
    ④运用比喻,把山上的人们比作星光,他们洋溢着的向上的生机,有一股迎战困难、期待明天的精神,充满无尽的乐观和希望(让作者感受到积极、乐观与活力)。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D.根据第②段“岱顶的夜晚热闹得如天上的街市。预告说夜里气温会骤降,但人们似乎并不在意,露天张罗铺盖,要‘天当被、地当床’地在泰山之巅等待日出”以及第⑨段“他们迎接的已经不是自然的日出,而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泰山上的日出,也是他们自己精神世界的日出”可知,大部分人选择露宿,是想要等待观赏日出,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所等待而来的日出,是意义非凡的;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第⑥段画线句“男孩说:‘宾馆订不上。再说,父女挣钱不容易,我们不想那么奢侈。年轻人嘛,吃点苦正好挑战一下自己。’”属于语言描写,通过男孩的话语,解释了他们选择露宿的原因,展现了其朴素的生活观念、对家庭的理解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宾馆订不上”是客观事实的陈述,紧接着“再说,父母挣钱不容易”,这简短的一句透露出他对家庭经济状况的理解和体谅,体现了对父母的关爱与感恩。“我们不想那么奢侈”不仅是对消费观的直接表达,更体现了男孩及其同伴们不愿给家庭增添负担,追求简单、节俭生活的自律精神。“年轻人嘛,吃点苦正好挑战一下自己”则话展现了年轻人积极向上、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风貌。通过男孩的话语,作者展现了一个懂事、节俭、勇于挑战的年轻人形象,这种品质和精神让作者深受感动。
    据此作答即可。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信息。
    根据文中第⑤段“他们一定知道,这里是看日出的上佳地点”以及文章整体对泰山日出自然风光的描绘,可知泰山之巅的日出景色极为壮美,是观赏日出的绝佳之地。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其日出之时的自然风光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因此,人们登泰山看日出,主要是为了观赏这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壮美景色。
    根据文中第⑦段“在他看来,泰山的日出不单纯是一场日出,更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仪式。看过了泰山的日出,此后的每一个日子都不同了”以及“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是从古老历史长河的源头就如此,还是在一代代人的顶礼膜拜中越来越深的”等描述,可以看出泰山的日出在人们心中具有超越自然风光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一种别样的人生仪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种意义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和膜拜中逐渐加深。
    根据文中第⑧段“我还碰到一群从天津来的大学生,他们宿舍六个人约定,让泰山见证青春。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集体成人礼”的描述,可以看出对于一些人来说,登泰山看日出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景色,更是一次青春的挑战和集体成人礼的象征。泰山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和成长,赋予了这次活动特殊的意义。
    根据文中第⑨段“他们迎接的已经不是自然的日出,而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泰山上的日出,也是他们自己精神世界的日出”以及前文对人们夜宿岱顶迎接日出的描述,可以看出人们选择在岱顶的冷风中露宿,不仅仅是为了看一场日出,更是为了迎接这份融合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特殊意义,以及在自己精神世界中开启新的一天。
    根据文中第⑩段“似乎没有哪一座山的日出能像泰山的日出这样,让人们面对新的一天鼓起无尽的乐观和希望”的描述,可以看出泰山的日出具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激发人们面对新一天的乐观和希望。这种力量是其他山的日出所无法比拟的。
    据此作答即可。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标题含义。
    “岱顶的星光”首先直接描绘了泰山之巅夜晚的自然景象。根据第①段“我更期待观赏星斗满布的岱顶夜色”及第②段“岱顶的夜晚热闹得如天上的街市”可知,在泰山的最高处,当夜幕降临,星斗满布,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星空画卷。
    根据第④段“这样一幅不起眼的石刻,竟出现在泰山纪念币上,似乎在告诉我们岱顶的星空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可知,标题中的“星光”还暗指了岱顶上的“星辰可摘”石刻。这个石刻不仅是对泰山高度的一种象征,更寓意着岱顶的星空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它提醒人们,只要勇于攀登,就能触及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星辰,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寓意赋予了“岱顶的星光”更深层次的含义。
    根据第⑨段“到凌晨,数以万计的人汇聚泰山之巅,共同盼望日出东方”,第⑩段“眼前这些夜行山路、夜宿山巅的人,让我看到了一股迎战困难、期待明天的精神”可知,“岱顶的星光”还象征着那些在夜晚行走山路、夜宿山巅的人们。他们就像泰山顶上最美的星辰一样,虽然身处黑暗和寒冷之中,但他们的坚持、勇气和乐观精神却像星光一样璀璨夺目。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坚韧,成为了泰山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从修辞手法上来看,“岱顶的星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将山上的人们比作星光,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形象特征(在黑暗中闪烁、照亮前路),还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内涵(洋溢着的向上的生机、迎战困难、期待明天的精神、充满无尽的乐观和希望)。这种比喻不仅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积极、乐观与活力的情感。
    据此作答即可。
    五、(60分)
    23. 按要求作文。
    美好的生活需要创造者,也需要见证者。见证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见证情感真挚,让人向善向美;见证文化底蕴,让人慨叹美好的力量如此动人心……见证美好,有感动,有成长,也有幸福。
    请以“见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见证美好
    我一个转身,邂逅了那一抹绿意。只是一根细细的茎,顶着几片小叶子,摇曳在风中。
    初遇,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新绿毫不设防地闯入我的眼球,顿觉一惊。想走,却被这绿意绊住了脚步。凝望着它,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一股淡淡的,似被过滤的清新香味在鼻尖萦绕,缓缓流淌进我的身体里,舒服极了。它静默我无言,就这样,彼此凝望着。几经犹豫,我小翼翼地伸出我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那长着细细茸毛的叶片,酥酥的。风吹了过来,它插曳自乐,看上去享受极了!我的嘴角莫名地爬上了一缕微笑。
    再次相遇,便是疫情期间。身处疫情最严重的湖北区域,生活被按了暂停键。那天,我裹了裹厚实的羽绒服,拿着出行证出门去买药。大雨任性地泼洒着,风似乎也更加肆无忌惮了。低头匆匆赶路的我,看见它茎秆已被打弯,叶片沾满了泥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倒下了。是呀,生命就是如此的脆弱,抵不住狂风暴雨,抗不过变化无常。挪开黝黑的伞,雨水滴落在我的脸上,拾头望着那天空,冲出一片黑暗,又是一片灰暗,心中不免一阵茫然。不想再去想,匆匆跑向药店。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日子里,一切目的地仿佛都没有尽头。电视里昼夜不停地播报着感染者和死亡者的数字,家人们谈论着附近小区的人,隔离了!确诊了!去世了!
    ……
    回家时风雨渐歇,它再次进入我的视线,身着黄泥,一片叶片耷拉在泥地里,它弓着茎秆,一副投降的模样。蹲身,凝望着它,一颗水珠顺伞尖而下,“啪”,落在叶片上,裹挟着泥土消逝在大地里。突然,叶片挣脱了泥水,茎秆一点一点,慢慢挺立起来。我顿时肃然起敬,为它行了一个注目礼,心中的激动如洪水般泄出:生命如此美好!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觉得太过哀伤。可此时,我却有了另外的领悟。生命就是如此,顺逆相伴,甘苦共存。
    我感动于曾见证过这样一种美好:顺境之中,绽放自己最美好的突态;逆境之中,坚守最美好的品性。生命的美好,是永远保持着希望和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首先应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见证”意为目击事件发生而可以作证。我们的可以将思维发散——作文既可以用自身的视角去见证,还可以化身成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朵云去见证。世间的美好不胜枚举,根据材料提示,作文中的“美好”既可以指客观世界、物质生活中的美好,也可以指主观世界、精神生活中的美好;既可以指鸟兽草木自然之美,又可以指通都大邑之好……作文内容应该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根据材料“见证美好,有感动,有成长,也有幸福”,我们作文的立意应围绕发现美好的过程及给自己带来的感动、成长、收获、启示等来写。
    2.选材构思。本篇作文更适合写成记叙文。若写成记叙文,需要结合具体的事件经历,以生动的细节显现情节的变化,对于“美好”的认识要由浅入深。不要忘记一定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文字来点题,做到中心突出,画龙点睛。若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以积极的心态见证生活的美好阐发观点,要态度明确,立场坚定,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但一定要结合事例来写,切忌写成四不像文体,空发感想。
    亲爱的小文:
    见字如晤!我们最近在阅读《水浒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①_____结构,语言质朴生动,富有表现力
    左图是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②____,他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我的几位同学觉得他行事鲁莽,是个莽夫,还很凶残,但是我认为金圣叹说得对,他③____(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是个真正的英雄!
    小语
    水泊梁山108个好汉的大数据统计
    人物上山前的身份(职业)
    人数及比例
    代表人物
    分析与探究
    地主、富商、隐士等
    5人,占比约为5%
    卢俊义、史进、扈三娘等
    108个好汉身份多种多样,反映了④________;由占比最大的可以看出⑤________,以上两点都突出了小说:⑥________的主题。
    下层官吏等
    33人,占比约为30%
    林冲、杨志、李逵等
    农民、无业游民、手工业者、渔民、猎户等
    70人,占比约为65%
    张清、阮氏三雄、时迁等
    演讲观点
    提供素材
    致敬传承航天人③______、______的精神
    A.为了防止采样和封装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航天人在地面实验室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
    B.①__________________。
    C.②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