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三单元易错题(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090124/0-17243295457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至三单元易错题(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090124/0-17243295458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至三单元易错题(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090124/0-1724329545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至三单元易错题(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至三单元易错题(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共6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三单元易错题三年级(第一单元)|易错题【易错题 1】口算:500×6 【错误解答】500×6=300 【“病因”分析】这里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口算的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计算这类口算题时,可以先看作一位数乘一位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 0。 【正确解答】500×6=3000 【易错题 2】小刚家距离学校 480 米,他每天中午回家吃饭,小刚每天上学要走多少米的路? 【错误解答】480×2=960(米) 答:小刚每天上学要走 960 米的路。 【“病因”分析】很多同学会误以为小刚每天走了 2 个 480 米。其实不然,我们要特别注意“他每天中午回家吃饭”这句话,换句话说:小刚早上上学、中午回家吃饭、下午上学、傍晚放学一共要走 4 段家到学校的路程。 【正确解答】480×4=1920(米) 答:小刚每天上学要走 1920 米的路。 【易错题 3】判断:若积的中间有 0,则乘数的中间一定有 0。( ) 【错误解答】√ 【“病因”分析】本题错在只想到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得到的积中间可能会出现 0, 如 201×3=603,忽略了积中间有 0 却不一定是因为乘数中间有 0 的情况,如 336×3=1008。 【正确解答】×【易错题4】例如:□42×3,如果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填什么? 【错误解答】4 【“病因”分析】如果要使积是四位数,我们一眼便可以看出□内需填“4”,再仔细看看, 其实填“3”就能使积是四位数了,因为 342×3=1026。 【正确解答】3 【易错题 5】某公司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一共盈利 245 万元,第二季度盈利比第一季度的 2 倍 少 25 万元。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各盈利多少万元? 【思路点拨】因为“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的 2 倍少 25 万元”,可以假设第一季度的盈利为“1 份”。如果第二季度增加 25 万元,那么正好是第一季度的 2 倍,也就是“2 份”。同时,第 一季度、第二季度一共的盈利也增加 25 万元,变成 245+25=270(万元),这正好是第一季 度的 3 倍。 (1)如果第二季度增加 25 万元,一共盈利多少万元?245+25=270(万元) (2)现在盈利一共有多少份?2+1=3(份) (3)第一季度盈利多少万元?270÷3=90(万元) (4)第二季度盈利多少万元?90×2-25=155(万元) 答:该公司第一季度盈利 90 万元,第二季度盈利 155 万元。三年级(二单元)|易错题【错例 1】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质量。 2900 克 3 千克 990 克 3100 克 10 千克 9999 克 【思路点拨】因为几个单名数的单位不统一,因此,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即:2900 克;3 千 克(3000 克);990 克;3100 克;10 千克(10000 克);9999 克。所以,990 克<2900 克<3 千克<3100 克<9999 克<10 千克。);990 克;3100 克;10 千克(10000 克);9999 克。00 克<30 克<9999 克<10 千克。 【指点迷津】 很多同学出现错误,主要还是做题习惯的问题,看了题就直接写答案,不错才怪呢!这种题 只有老老实实一步步做。另外,还要注意最后的答案还是要写原来的单名数,不能写转化后的单名数。 【错例 2】2 个鸡蛋约重 100 克,多少个鸡蛋约重 1 千克? 【思路点拨】 1 千克等于 1000 克,1000 克里有 10 个 100 克,那么 2×10=20(个)。 【指点迷津】 有些同学先算 1 个鸡蛋 50 克,然后 1000÷50,还没教过,结果就要弄错了。 【错例 3】一盒饼干连盒共重 2100 克,标签上印有“净含量 2 千克”。(1)饼干盒重多少克?(2)小明吃去了一半饼干后,剩下的饼干和盒子共重多少克? 【思路点拨】(1)“净含量 2 千克”是指饼干重 2 千克,2100 克减去 2 千克(2000 克)等于 100 克,即饼干盒重 100 克;(2)一半的饼干重 1 千克(1000 克),2100-1000=1100(克),所以,剩下的饼干和盒子共重 1100 克。 【指点迷津】(1)有些同学因为不懂“净含量 2 千克”的意思,可能导致对题意的误解;(2)题目中的单位又不一 样,要灵活地转化,然后再计算【错例 4】一个杯子装满水后连杯共重 860 克,倒出一半的水后,连杯共重 460 克,杯子里原来的水重多少克?这个 杯子重多少克? 【思路点拨】倒倒出一半水,少了 860-460=400(克),因此一半水就是 400 克,整杯水重 400×2=800(克);杯子重 860-800=60(克)。 【指点迷津】杯子重和水重放在一起,有些同学就搞不清了,碰到这样的情况,不要乱,多分析、多比较,从正面想想,想不下去,再从反面想想,问题总会解决的。【错例 5】一袋橘子和一袋苹果共重 14 千克,且这袋苹果比这袋橘子重 2 千克,这袋苹果和这袋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先画出草图,然后观察图示,我们可以将苹果减去 2 千克,14-2=12(千克),这时候苹果和橘子就 一样重了,12÷2=6(千克),也就是橘子重 6 千克,苹果的重量为 6+2=8(千克)。 也可以将橘子加上 2 千克,14+2=16(千克),这时候橘子和苹果就一样重了,16÷2=8(千克),也就是苹果重 8 千克,橘子的重量为 8-2=6(千克)三年级(第三单元)|易错题【易错题 1】 判断题: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也一定都一样。【错因分析】有的同学看到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这是因 为对周长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思路点拨】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它和形状没有关系,周长相等的图形的形状 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易错题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4 分米,宽是 6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此题中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同学们在解答本题时容易忽略单位的不同,直接就列式计算。【思路点拨】我们在解答问题时务必细心些,遇到如本题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要将单位进 行统一,然后再列式计算。本题先将 4 分米化成 40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6)× 2=92(厘米)。【易错题 3】 有 12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最多是多少 厘米,这时宽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有的同学不加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就会出错。 【思路点拨】我们应该先考虑 12 个正方形可以怎么摆,然后确定哪个摆法的长最大,如图所 示,共有三种摆法,一看就知道第一种摆法的长最多,为 12 厘米,这时宽为 1 厘米。【易错题 4】 如图所示,甲、乙两部分相比,周长哪个更长一些? 【错因分析】这类题第一次做特别容易错,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乙”,其实,那是跟面积混淆了。 【思路点拨】仔细观察下图,甲的周长为 a+b+c,乙的周长也是 a+b+c,因此,它们的周长相等。【易错题5】 把 2 个长为 10 厘米、宽为 4 厘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拼成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这种题非常典型,同学们做的时候一定要画图,然后标上相应的数据,否则容易做错。 【思路点拨】如图 1 所示,这是两个长方形,拼成后的图形有两种情况,如图 2、图 3 所示。 图 2 的周长为(10+8)×2=36(厘米),图 3 的周长为(20+4)×2=48(厘米)。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三单元易错题三年级(第一单元)|易错题【易错题 1】口算:500×6 【错误解答】500×6=300 【“病因”分析】这里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对口算的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计算这类口算题时,可以先看作一位数乘一位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 0。 【正确解答】500×6=3000 【易错题 2】小刚家距离学校 480 米,他每天中午回家吃饭,小刚每天上学要走多少米的路? 【错误解答】480×2=960(米) 答:小刚每天上学要走 960 米的路。 【“病因”分析】很多同学会误以为小刚每天走了 2 个 480 米。其实不然,我们要特别注意“他每天中午回家吃饭”这句话,换句话说:小刚早上上学、中午回家吃饭、下午上学、傍晚放学一共要走 4 段家到学校的路程。 【正确解答】480×4=1920(米) 答:小刚每天上学要走 1920 米的路。 【易错题 3】判断:若积的中间有 0,则乘数的中间一定有 0。( ) 【错误解答】√ 【“病因”分析】本题错在只想到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得到的积中间可能会出现 0, 如 201×3=603,忽略了积中间有 0 却不一定是因为乘数中间有 0 的情况,如 336×3=1008。 【正确解答】×【易错题4】例如:□42×3,如果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填什么? 【错误解答】4 【“病因”分析】如果要使积是四位数,我们一眼便可以看出□内需填“4”,再仔细看看, 其实填“3”就能使积是四位数了,因为 342×3=1026。 【正确解答】3 【易错题 5】某公司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一共盈利 245 万元,第二季度盈利比第一季度的 2 倍 少 25 万元。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各盈利多少万元? 【思路点拨】因为“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的 2 倍少 25 万元”,可以假设第一季度的盈利为“1 份”。如果第二季度增加 25 万元,那么正好是第一季度的 2 倍,也就是“2 份”。同时,第 一季度、第二季度一共的盈利也增加 25 万元,变成 245+25=270(万元),这正好是第一季 度的 3 倍。 (1)如果第二季度增加 25 万元,一共盈利多少万元?245+25=270(万元) (2)现在盈利一共有多少份?2+1=3(份) (3)第一季度盈利多少万元?270÷3=90(万元) (4)第二季度盈利多少万元?90×2-25=155(万元) 答:该公司第一季度盈利 90 万元,第二季度盈利 155 万元。三年级(二单元)|易错题【错例 1】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质量。 2900 克 3 千克 990 克 3100 克 10 千克 9999 克 【思路点拨】因为几个单名数的单位不统一,因此,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即:2900 克;3 千 克(3000 克);990 克;3100 克;10 千克(10000 克);9999 克。所以,990 克<2900 克<3 千克<3100 克<9999 克<10 千克。);990 克;3100 克;10 千克(10000 克);9999 克。00 克<30 克<9999 克<10 千克。 【指点迷津】 很多同学出现错误,主要还是做题习惯的问题,看了题就直接写答案,不错才怪呢!这种题 只有老老实实一步步做。另外,还要注意最后的答案还是要写原来的单名数,不能写转化后的单名数。 【错例 2】2 个鸡蛋约重 100 克,多少个鸡蛋约重 1 千克? 【思路点拨】 1 千克等于 1000 克,1000 克里有 10 个 100 克,那么 2×10=20(个)。 【指点迷津】 有些同学先算 1 个鸡蛋 50 克,然后 1000÷50,还没教过,结果就要弄错了。 【错例 3】一盒饼干连盒共重 2100 克,标签上印有“净含量 2 千克”。(1)饼干盒重多少克?(2)小明吃去了一半饼干后,剩下的饼干和盒子共重多少克? 【思路点拨】(1)“净含量 2 千克”是指饼干重 2 千克,2100 克减去 2 千克(2000 克)等于 100 克,即饼干盒重 100 克;(2)一半的饼干重 1 千克(1000 克),2100-1000=1100(克),所以,剩下的饼干和盒子共重 1100 克。 【指点迷津】(1)有些同学因为不懂“净含量 2 千克”的意思,可能导致对题意的误解;(2)题目中的单位又不一 样,要灵活地转化,然后再计算【错例 4】一个杯子装满水后连杯共重 860 克,倒出一半的水后,连杯共重 460 克,杯子里原来的水重多少克?这个 杯子重多少克? 【思路点拨】倒倒出一半水,少了 860-460=400(克),因此一半水就是 400 克,整杯水重 400×2=800(克);杯子重 860-800=60(克)。 【指点迷津】杯子重和水重放在一起,有些同学就搞不清了,碰到这样的情况,不要乱,多分析、多比较,从正面想想,想不下去,再从反面想想,问题总会解决的。【错例 5】一袋橘子和一袋苹果共重 14 千克,且这袋苹果比这袋橘子重 2 千克,这袋苹果和这袋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先画出草图,然后观察图示,我们可以将苹果减去 2 千克,14-2=12(千克),这时候苹果和橘子就 一样重了,12÷2=6(千克),也就是橘子重 6 千克,苹果的重量为 6+2=8(千克)。 也可以将橘子加上 2 千克,14+2=16(千克),这时候橘子和苹果就一样重了,16÷2=8(千克),也就是苹果重 8 千克,橘子的重量为 8-2=6(千克)三年级(第三单元)|易错题【易错题 1】 判断题: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也一定都一样。【错因分析】有的同学看到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就认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这是因 为对周长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思路点拨】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它和形状没有关系,周长相等的图形的形状 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易错题 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4 分米,宽是 6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此题中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同学们在解答本题时容易忽略单位的不同,直接就列式计算。【思路点拨】我们在解答问题时务必细心些,遇到如本题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要将单位进 行统一,然后再列式计算。本题先将 4 分米化成 40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6)× 2=92(厘米)。【易错题 3】 有 12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最多是多少 厘米,这时宽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有的同学不加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就会出错。 【思路点拨】我们应该先考虑 12 个正方形可以怎么摆,然后确定哪个摆法的长最大,如图所 示,共有三种摆法,一看就知道第一种摆法的长最多,为 12 厘米,这时宽为 1 厘米。【易错题 4】 如图所示,甲、乙两部分相比,周长哪个更长一些? 【错因分析】这类题第一次做特别容易错,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乙”,其实,那是跟面积混淆了。 【思路点拨】仔细观察下图,甲的周长为 a+b+c,乙的周长也是 a+b+c,因此,它们的周长相等。【易错题5】 把 2 个长为 10 厘米、宽为 4 厘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拼成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错因分析】这种题非常典型,同学们做的时候一定要画图,然后标上相应的数据,否则容易做错。 【思路点拨】如图 1 所示,这是两个长方形,拼成后的图形有两种情况,如图 2、图 3 所示。 图 2 的周长为(10+8)×2=36(厘米),图 3 的周长为(20+4)×2=48(厘米)。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