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
    1.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答案】
    示例:其名陈王斗酒十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从字帖中挑出八个不同简化汉字,用楷书字将它们工整、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即可。
    字帖是李白的《将进酒》片段,其中简化字依次是:醉不醒古来皆寞惟有者留其名王昔宴平斗酒十千恣主人何言少径须沽取君酌五花千金裘呼将出美酒同古愁
    示例:不古来者其名王昔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半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味八年级下册一至三单元的课文,我们沉浸在“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的美景中;我们感受到炎热的夏季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季节,寒冬树叶(diā)零,衰草连天,还可能会风雪载途。
    (1)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涌B. 踊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____育 (diā)____零
    (3)加点字“载”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zàiB. zǎi
    【答案】(1)B (2) ①. 孕 ②. 凋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踊跃”指跳跃或情绪热烈,争先恐后。根据“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可知,应填“踊”。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①孕育:读音yùn yù,意思是怀胎生育,也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②凋零:读音diā líng,指草木凋谢零落。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风雪载途”读音fēng xuě zài tú,意思是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载:满。载为动词,读“zài”。
    故选A。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犷(guǎng) 绯红(fēi) 屏息(bǐng) 戛然而止(gá)
    B. 侥幸(jiǎ) 拘泥(nì) 稽首(qǐ) 拾级而上(shè)
    C. 门框(kuàng) 龟裂(guī) 缄默(jiān) 鲜为人知(xiǎn)
    D. 盘桓(huán) 诡谲(jué) 炽热(zhì) 矫揉造作(ji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戛然而止(gá)——jiá;
    C.龟裂(guī )——jūn;
    D.炽热(zhì) ——chì;
    故选B。
    4.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B.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的雾蔼时,春天就来到了。
    C.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飘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移动。
    D.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A.躁热——燥热;
    B.雾蔼——雾霭;
    C.飘移——漂移;
    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B. 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C. 别人都以为他深藏不露,其实他是真的不通晓人情世故。
    D. 海枯石烂的承诺不会将幸福降临,只有默默的相守,真诚的相敬才是幸福的源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宽阔明亮,比喻顿时通达领悟。在此指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是为了未来突然领悟做准备,使用正确;
    B.天伦之乐:家庭团聚一堂的欢乐。不能用来指同学们合作的乐趣,使用有误;
    C.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在此形容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使用正确;
    D.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在此指长久的承诺,使用正确;
    故选B。
    6.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产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党史故事。
    B.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C. 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D. 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B.有语病,“重要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应删去“的重要原因”或“原因”;
    C.有语病,成分残缺,应改在“去游泳”后面增添“的倡议”;
    D.有语病,语序不当,应将“使用”和“接受”位置进行调换;
    故选A。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 ④⑤②①③B. ①③②⑤④C. ①②③⑤④D. ①③④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解答此题,先通读各句段,获得整体感知,找总起句,中心句。①句引起了段意,作为中心句是第一句;③句总写了竹的特点,“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承接①句中的“最宜入诗入画”,可作为第二句;②句由总写到具体描述竹的特点,引起下文郑板桥、苏东坡爱竹的描述,可作为第三句;⑤句以“郑板桥”“苏东坡”的具体事例论述以上的观点,承接②句中的“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可作为第四句;④再次回到对竹的评价,照应开头,深化段意,可作为尾句。综合以上分析,可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故选B。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是贺敬之以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抒情诗,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抒情直白、强烈、豪迈。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物说明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为事理说明文。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均为事理说明文;
    故选C。
    9.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卫家园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澧县光明中学七年级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长起草了一份活动清单,请选出活动内容与主题不符的一项( )
    A. 【感巨变】搜集资料,感受家国巨变。B. 【赞先进】观看影片,赞美改革人物。
    C. 【颂伟绩】合唱歌曲,歌颂发展成就。D. 【悟精神】吟唱诗篇,体悟音韵之美。
    (3)假如派你去邀请校团委的陈老师于本周五上午九点来班级参加“爱国诗词”朗诵会,见到陈老师,你应该怎样说?(注意: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1)示例:殷殷哺育情,拳拳爱国心。 (2)D
    (3)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班的学生×××。我们班将于本周五上午九点在班级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您有时间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标语拟写。
    撰写的标语一要符合“天下国家”这一主题需要;二要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三要尽量运用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示例: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努力做好世纪新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D.“【悟精神】吟唱诗篇,体悟音韵之美”中“体悟音韵之美”主题上表现的是发现诗歌的音律美,与“家国情怀”没有什么关系。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语拟写。
    邀请陈老师,要写清楚朗诵会的时间、地点、主题及邀请陈老师的目的。同时注意表达的语言要得体,有礼貌。
    示例:陈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班的陈*乐,我们班定在本周三下午五点班会时在班级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希望您能对同学们的朗诵情况进行评判,不知您有没有时间参加?
    学习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后,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0. 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相对应的篇目。
    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深了解《十二章》和《三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第一》
    B.《四书第七》
    C.《第九》
    D.《辞赋第十一》
    11. 请根据阅读积累,回答下面的问题。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级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他又将贤臣比作香草。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以上语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是千古流传的杰作,里面说到周游上下四方,驾车的动物,驱使的奴夫,都是神话里的。
    12. 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0. ①. A ②. B
    11. ①. 屈原 ②. 离骚
    12. 同意。《经典常谈》这种涉及面较广作品适合选择性阅读,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A.《第一》:《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由许慎编撰,它系统地分析了汉字的构造和应用,是研究汉字文化的重要基础文献。通过对《说文解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本义和形声结构,掌握文字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汉字在文化传播和历史变迁中的作用;
    B.《四书第七》:“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通过学习《四书第七》,可以加深了解《十二章》和《三章》;
    C.《第九》:《史记》《汉书》这两部书是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D.《辞赋第十一》:《辞赋第十一》中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原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楚辞》中的屈原作品:《离骚》和《九章》各篇,详细介绍了《离骚》《九章》的内容、风格、思想情感,宋玉和景差的作品一语带过。最后讲解《楚辞》一书的由来。然后过渡到对“赋”的介绍。
    ①故选A,②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与文化常识。
    语段详细描述了用神话和动植物比喻来表达对怀王的忠诚、对贤良君子的敬仰以及对小人的厌恶,这种描述与屈原的《离骚》高度吻合。语段中的“他”指的就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他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因为这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应适合选择性阅读。
    《第四》介绍的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介绍了乐府诗到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诗歌受到的楚辞的影响。这三篇都与诗歌有关。《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现实义义和浪漫主义的起源,《诗第十二》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将这三篇联系起来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所以三者进行组合阅读是可以的。
    示例:我同意这一建议。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为实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择需要的内容来阅读。《第四》介绍了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这两篇能让我们了解诗歌的起源。《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让我们对古代诗歌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因而,将这三篇组合阅读,有利于实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的目的。
    13. 默写。
    (1)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此地一别,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蒹葭采采,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6)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老人矛盾复杂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王勃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微君之故 ②. 波撼岳阳城 ③. 但余钟磬音 ④. 孤蓬万里征 ⑤. 白露未已 ⑥. 在水之涘 ⑦.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⑧.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⑨. 无为在歧路 ⑩. 儿女共沾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易错字:微、撼、岳、磬、蓬、涘、炭、歧。
    二、诗歌鉴赏(共6分)
    1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送 远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①带甲:全副武装的战士。②君:诗人自指。③关河:关山河川。
    (1)请谈谈“带甲满天地"一句中“满天地"的表达效果。
    (2)诗歌哪两句点出了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1)“满天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出征将士的人数之多;表现了战事的紧张和形势的严峻。(2)“草木”二句点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寒冬季节,“草木”零落,“霜雪”飘洒,关河冷清,一片凄凉的景象;作者运用景物(环境)描写(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解析】
    【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带甲满天地”意思是天地间仿佛充满着身着战甲的将士。“带甲满天地”意即遍地皆兵。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在战火连绵不断,表现出征将士的人数之多,战争形势的紧张严峻。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草木”二句点出远行的时间和征途的感受。“草木”零落,时入岁暮。“霜雪”飘洒,关河冷清。这是辞别亲友后途中景致。写路途所见情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情。
    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圩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①渴(hé):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竹荫。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堕小潭( ) (4)卷石底以出( )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 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 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18.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1)搭桥,架桥 (2) 越过,经过 (3) 落入(4) 弯曲,翻卷 16. C
    17. (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18.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⑴句意为: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桥:搭桥,架桥;
    ⑵句意为: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逾:越过,经过;
    ⑶句意为: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堕:落入;
    ⑷句意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翻卷。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转折连词,然而;
    B.代词,指代“渴”/助词,表祈使;
    C.介词,到/介词,到;
    D.介词,从/连词,如果;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⑴重要词语:其,它的;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⑵重要词语:摇:吹动,摇动;其颠:指树木、花草、翠竹的枝梢;韵:韵:措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找出写谁的句子,理解句意,分析概括其特点。甲文写水“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写泉水幽深,声音时大时小;“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倏鱼”,写潭水清澈。乙文写水“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写水声悦耳动听,潭水清澈。
    【点睛】参考译文

    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竹子,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优美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四、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11分)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是他的,“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是他的,“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还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⑪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⑫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19. 请简要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
    20.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①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1. 第⑩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22. 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19. 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晚的炊烟悠长。
    20.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②“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不湿呢!
    21. 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对其的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22. 母亲将炊烟比作“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我”把炊烟比作“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侧重于表现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构成了炊烟水墨画般的美感,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因情暖而暖。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⑦段“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可知,早晨的炊烟轻淡;
    根据第⑧段“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可知,午间的炊烟急速;
    根据第⑨段“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可知,傍晚的炊烟悠长。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第⑥段“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炊烟比作小村的晨钟暮鼓。晨钟暮鼓是寺庙中用于报时、提醒僧众早晚修行的器具,象征着时间的规律性和人们作息的节奏感。同样,炊烟的升起和消散也标志着农家一天生活的开始和结束,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第⑪段“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物体,这里用来形容炊烟与思念之间的紧密联系。炊烟是故乡的象征,是母亲忙碌身影的缩影,看到炊烟就会勾起对故乡和母亲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如同无形的绳索,将炊烟与心灵紧紧相连,使得在梦中见到炊烟时,泪水不禁滑落,眼眶湿润。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不湿呢!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在文中作用。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天空中乱云飞渡,而炊烟则从这些乱云中袅袅升起,似乎与乱云相伴而去的景象,野外的水面,水面上倒映着白色的光影,这些光影随着水波的荡漾而轻轻摇曳,显得悠闲而自在。炊烟”则代表着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家的温暖;“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秋天的渔市是那样冷落寂寥碧烟袅袅,水村残存的叶子在风霜中猎猎发红。这里用“孤烟”来烘托江边的萧瑟气氛;“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在山间岭谷的高低起伏之中,远处的野火在暮色或晨光中明灭可见,而近处的村庄里,炊烟则从各家各户的屋顶袅袅升起,远近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炊烟承载着家的温暖和安宁;“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在贫困的家庭中,由于生活艰难,炉灶冷清,炊烟很晚才升起。家人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直到那位以卖药为生的邻家老翁归来。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温情;“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雨后的雾气逐渐消散,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生长着芦苇的村庄上,将一切都染上了温暖的红色,而刚刚结束的雨水使得空气还保持着湿润,从渔舍中升起的炊烟也因此带上了几分湿润的意味。表现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生活的气息。
    引用古诗词中关于“炊烟”的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学色彩,还通过不同诗人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炊烟的多姿多彩和美好意境。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强化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根据第⑤段“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可知,母亲将炊烟比作“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这个比喻强调了炊烟与饭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母亲看来,炊烟的升起意味着饭菜的烹制,而饭菜的丰盛与否直接关系到家人的温饱与健康。“花”的比喻既体现了母亲对家庭生活的关注与付出,也寄托了她对家人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我”则将炊烟比作“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这个比喻侧重于表现炊烟与家乡之间的联系以及它所蕴含的浓浓母爱和乡情。炊烟的升起与消散如同水墨画中的笔触与留白,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寄托了“我”对故乡和母亲的深深思念。这幅水墨画的色调之所以是暖的,正是因为它承载着母亲对家人的关爱与呵护以及“我”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二)(10分)
    谈作文
    朱光潜
    ①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重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作出来的呢?
    ②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
    ③“《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④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吗?
    ⑤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⑥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⑦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23. 概述托尔斯泰的儿子《回想录》里叙述的故事。
    24. 结合作者论述的观点,谈谈第③段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5. 对于“学文”来说,“临帖”和“写生”具体指什么?
    26.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不能换成括号中的句子。
    ①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迁腐。)
    ②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吗?(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愧死。)
    【答案】23. 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对稿件进行不厌其烦地修改。
    24. 这一段引用是为了证明即使是伟大的作家,文字也是费工夫作出来的(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作者不加删改的引用,更能让读者体会托尔斯泰对文字的谨慎态度,从而增强说服力。
    25. 对于“学文”来说,“临帖”是指大量阅读并模仿写作,“写生”是指作文实践,尤其是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26. ①括号中的句子与原句的不同在于“一般人”“也许”“近于”等词,原句表达更委婉,更符合生活实际,体现了论述的严密。②原句是一个反问句,比括号中的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表现“以文字骗饭吃的人”在大师面前的羞愧。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论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人物+事迹”的格式来概括。
    结合第③段内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可知,主要讲述了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小到句读,大到的中心,无一不在他的修改范围之内,一份稿件改成“百孔千疮”、“更加糊涂”都无法十分满意;据此概括即可。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举例论证的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结合第一段“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作出来的呢?”第四段内容“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可知,文章引用了托尔斯泰不厌其烦修改《安娜•卡列尼娜》这一具体确凿的例子,证明了不管是谁,文字都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即使是伟大的作家也不例外。不加删改的引用,可以让读者更为深切体会到托尔斯泰谨慎的态度,增强了文章说服力,进一步说明了“文章是可以练习的”这一论点。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词语本义、词语所在文中位置,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答即可。
    结合内容可知,“临贴”本义是“对着字帖摹仿练习写字”;根据原文第④段“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可知,这里是通过大量读书,体会文章大意后来模仿写作。“写生”本义指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根据原文第⑤段“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可知,这里是指具体的作文写作,要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揣摩议论文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①“一般人”是指普通人,表明不是指所有人,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也许”意思近似于可能、或者、或许、兴许等。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不能肯定,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如果换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迂腐”,就不能准确严密地证明论点。
    ②原句是反问句,表达是肯定的意思,但是语气要比陈述句强烈得多,也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更能强调“谨慎严密地使用语言”这个观点。肯定句在表情达意上就逊色得多了。
    五、写作题(共60分)
    27. 校园开放日即将到来。假设你将作为校园引导员,给嘉宾做相关介绍,请你准备一段200字左右的介绍词。
    小贴士
    供参考的话题: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历史、校园建筑布局、学校特色活动等。
    使用恰当的提示词。
    时间顺序的提示词:过去、现在、将来……
    空间顺序的提示词:上、下、前、后、左、右、中间、两边……
    逻辑顺序的提示词:首先、其次,于是、就,因为、所以……
    【答案】示例:
    各位嘉宾:
    你们好!
    我是校园引导员某某某,很荣幸能陪伴大家走进我们美丽可爱的校园。
    现在我们站的位置是学校的东大门。左边是我们的小学部,右边是我们的中学部和行政楼。请大家先跟我向右走。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两幢楼,右手边是初中部教学楼共有五层,供初中部三个年级18个班使用。左手边是学校的行政楼,一楼是学校校史室,二楼是开放式图书馆。三楼至五楼为行政办公楼。 我校创办于1910年,是一所古老而又新姿勃发的学校。建校百年来,一直秉持“立德修身”的办学理念,坚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努力打造体育和传统文化特色。
    今后,学校将更加坚定地沿着科学管理之路,以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欢迎各位嘉宾继续参观,祝大家有一次美好的体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
    本题要求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学校介绍词,说明文。可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历史、校园建筑布局、学校特色活动等任选一个侧面较详细地介绍,也可围绕这几个方面概括介绍。说话者的身份是校园引导员。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如各位嘉宾,你们好或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等,然后介绍自己身份,如我是校园引导员某某某或我是初一(3)班某某某,今天我引导大家畅游(或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然后就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历史、校园建筑布局、学校特色活动等做介绍。介绍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说明,可使用题干中“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提示词。最后,表达感谢和欢迎再来之意。语言要简明、准确。语气要和蔼,态度要热情。
    28. 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串串脚印记录了父母的叮咛,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见证着我们的徘徊与追求,迷惘与思索,与收获……
    请以“脚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例文:
    脚印
    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蓦然回首,才发现我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曾经美好的回忆不禁接踵而来。
    春天,万物生长,我在自家的小院播下植物的种子,每日细心呵护,它发芽,抽叶,开花,我留下了勤劳的脚印;夏天,备战中考,我在偌大的教室攻克数学难题,紧张的汗珠一滴一滴地落下,我留下了奋斗的脚印;循着秋的气息,我到果园中采撷,饱满的果实被我一颗颗摘下,我留下了收获的脚印;冬天,我在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嬉戏奔跑,那一个个雪人,便是我留下的快乐的脚印。这一串多彩美丽的脚印,带我领略着四季的变幻。
    我喜欢在书海中遨游,喜欢翻着泛黄的书页,与书中人物感同身受。每一本书上的勾勾画画,都是我为梦想付出的脚印。小小日记本上记录的喜怒哀乐,都是我成长的脚印。
    从回忆中苏醒,才发现转瞬间自己已经走过了这么长的人生旅途。在这途中,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我们既为那些趣事欢乐,也为某些遗憾惋惜,但却都无怨无悔。因为在我们的脚下,已经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脚印,这些都是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
    如今,正在为中考努力奋斗的我们,不妨在闲暇之际,想想自己的梦想,少一份对辛苦的抱怨,多一份对理想的执著。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未来的道路上留下更灿烂、更辉煌、更清晰的脚印。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审题立意。所谓“脚印”其实就是人生的轨迹,它可以是成长的足迹,创业的历程,历史的记忆,生命的体验……
    选材构思。
    回溯自我成长的脚印。
    打开记忆的内存,回溯成长的历程,你会发现,成长之路上布满了脚印。在童年、少年、青年不同时空中寻觅自己留下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有的长,有的短……每个阶段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脚印都是人生中的一段反映,成功、荣誉、挫折、失败……无不浓缩在成长的脚印之中。可依照时间线索,放大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脚印,仔细体味曾经的脚印,感受以前的风风雨雨,往昔的种种情感,写出独特的人生感悟。
    寻觅他人的足迹。
    (1)平凡人的足迹。
    一个跋涉在辽阔西部的歌者,一个羁旅他乡的游子,一个耕耘在偏远山村的教师,一个穿行在大山之中的邮递员,一个走出高墙获得新生的青年,一个经济大潮中走进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各自踩出的脚印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2)当代世界名人的履痕。
    追踪世界上各个领域名人的足迹,他们每一个脚印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发现。
    (3)前人留下的脚印。
    回望历史,那些铁骨铮铮的爱国英雄,那些思想的泰斗,那些巾帼倩影,那些为科学献身的学者……都为后人留下过不可磨灭的足迹,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提示:以“脚印”为题,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写作的天地就广阔多了,把这些熟悉的与陌生的脚印连缀起来,作为作文的题材,体验感悟自然深刻。

    相关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丰乐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期末]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中学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