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探索
思考:1.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小实验的模拟对你有什么启发? 2.查找资料,看看科学家为了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采用了哪些探测方法?
对于装在盒子里无法看到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摇、拍、称重等方法,根据声音、重量等信息推测它到底是什么。
科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
思考:啄木鸟是如何知道哪种树生病了?
通过用嘴敲击树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实心树和空心树木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思考:如何在水果店挑西瓜?
用手敲击西瓜,听听西瓜发出的声音
思考:医生如何检查病人体内病情?
B超,是用超声波进入人体内,通过不同组织对声波的不同反射特性,从而测量体内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内部不均一状态的设备。
人类上天的梦想已经初步实现,入地的梦想还在进行。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 不超过45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很有限。
思考:那么现在人类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地球 内部的状况呢?
思考:地质学家们是如何探测、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的。
人工震源车:给地球做“CT”
思考:1.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水波就是弹性波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横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左右摇晃。
纵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上下颠簸;
(2).地震波波速的特点:
思考:1.地震波的类型及各自特点?2.如何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物质差异的?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性:
传播介质: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传播介质: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探究思考: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是在海洋上的航行者会有什么感觉呢?
陆地上的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海洋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2.不连续面及地震波速变化:
思考:1.什么是不连续面? 2. 地震波传播速度在传播过 程中发生几次明显的变化?
(1) 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叫做不连续面。
(2)两个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
1909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研究地震时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加快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0~40千米,在大洋之下平均为5~10千米。为了纪念他,人们将这个界面命名为莫霍洛维契奇面,简称莫霍面。
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思考:地球内部圈层依据什么划分的?各圈层有何特点?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 度的变化。
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范围:地表—莫霍面(地下17千米)之间
大陆地壳:较厚(39—41千米) 上层:硅铝层,密度小 下层:硅镁层,密度大
厚度:不一. 平均17千米
大洋地壳:较薄(5—10千米)
大洋地壳部分较薄(5—10千米)
大陆地壳部分较厚(39—41千米),各处差异大
范围:莫霍面—古登堡面之间
厚度:17—2900千米
上地幔:17—1000千米下地幔:1000—2900千米
软流层:上地幔上部(60—400千米); 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17—60千米)=软流层以上部分;
思考:1.地幔有多厚?有什么特点?2.岩石圈和地壳有什区别和联系?3.岩浆发源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完成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C.地壳下部 D.地幔
读 “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完成2题。
2.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范围:古登堡面—地心(6371千米)之间
物质组成:主要由铁、镍组成
外核:液态→可能为熔融状态
内核:固态→铁、镍组成的固体金属球; 温度高,压力和密度极大。
思考:1.地核有多厚? 由什么物质组成的?2.组成内外核的物质是 什么形态?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1~3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④能通过固体、液体,③只能通过液体B. 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 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 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4. 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 B. 岩石圈和地壳C. 地幔和地核 D. 地壳和地幔5. 从地壳到地心A. 压力越来越大 B. 温度越来越低C. 密度越来越小 D. 波速越来越快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据此,完成1~2题。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 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岩石圈2.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 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3.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藏石油的 是( )图
A.① B② C③ D④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态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圈层。
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圈层,其下部边界为地球的海陆表面→“地球的外衣”。
思考:什么是大气圈? 大气上界的高度是多少? 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地面→高空2000—3000千米高度(大气上界)
2000—3000千米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大气上界密度与星际空间密度非常相近。
思考:大气密度随海拔升高有什么变化特点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氮(N2):78%,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氧(O2):21%,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CO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O3: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思考:什么是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的?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河湖海)+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绝大部分储存于: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以及 深层地下水中 (占2/3)
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水资源: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水圈由固、液、气三态水共同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因此说它是不规则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又通过自然界物质的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以说水圈又是连续的。
思考:为什说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①水圈由固、液、气三态水共同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 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因此说它是不 规则的;②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又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 以说水圈又是连续的。
思考:什么是生物圈?地球 上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广义: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狭义:指生物本身。
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核心: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至水 面以下200米之间。
思考:生物圈有什么特点?
①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
③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思考: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 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 的圈层?
地震波:概念、特点、分类
不连续面及地震波速变化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归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特点与联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B、C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2.2019年贵州大泥石流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哪些圈层有关?( ) A.A和B B.B和CC.A和C D.A、B、C
下图为西藏至准噶尔盆地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 4 题。
3.图中从昆仑山脉到天山山脉,地壳厚度 变化趋势是 (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4.地震波中纵波经过图中甲点时,波速 ( ) A. 增大 B. 减小 C. 消失 D. 不变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3-4题。3.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 系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据图及所学有关地理原理,完成下列小题。
5. b圈层的主体是 A. 河流 B. 湖泊 C. 冰川 D. 海洋6. 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 运动最明显的是 A. D B. b C. a D. c7. 岩石圈的下界在 A. 莫霍界面 B. 古登堡界面 C. 软流层上界 D. 下地幔上界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雾凇景观以吉林雾凇最为有名。下图为吉林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8 ~ 9 题。
8.雾凇的形成,体现的地球圈层数量有 (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9.构成雾凇景观的核心要素所属地球圈层的主体是 ( ) A. 海洋 B.空气 C.岩石 D.植物
10.读右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的一部分。(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3.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1.“生物圈2号”涉及了哪几个圈层
涉及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2.导致这个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因为土壤中有机质被氧化,导致整个系统内部氧 气总量下降,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建造时建筑的混凝 土吸收,没有进入循环。 ②生物圈内光合作用能力不够,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 碳含量上升,比地球上正常含量高出10倍以上,不足 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③此外“生物圈2号”中降雨失控、多数动物灭绝, 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等也是“生物圈 2号”失败的原因。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不可能脱离地球环境而生存,也无法建立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造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1(1)地壳、地幔和地核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可以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划分。(其他方法:静态超高压技术等)
(2)岩石圈和地壳是什么关系?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2.绘制示意图,什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见下面几个图:三个圈层在高空和内部,基本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重叠。
质量最小的一层是生物圈。其它特点: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部。生物大部分集中在地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之间,是生物圈的核心。
3.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哪一个圈层质量最小? 这个圈层还有什么特点?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50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优质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pptx、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分层练原卷版docx、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9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心游记,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地球的外部圈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上天容易入地难,地震和地震波,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拓展地震急救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