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辽宁省文圣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文圣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欣赏,写作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 120 分钟 分值: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 敷衍塞
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
这样, 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 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而望(qià)
B .瞬间(shùn) 酷似(kù)
屏息敛声(píng)
C .沸腾(fèi) 一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
D .旋风(xuàn) 赢得(yíng)
惊讶不已(yà)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D .③①②
5.名句填写。(8 分)
(1)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 。风声一何盛, !(《赠从弟(其二)》)
(3)《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 山势雄伟峻拔的句子: , 。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 。
(4)《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
对江南山水美景赞美的句子是: 。
(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院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6)《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 。
(7)《渡荆门送别》中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6.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说说作者斯诺对中国的新认识是什么。(4 分)
7.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选美, 夺魁 的是“梦”字,入选的佳丽还有“雪”“柔”等等。 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由此可见 一斑。汉字的音、形、义皆是独特魅力, 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相信你整张试卷的汉字都能书写得工整 美观。请你也给汉字“选美 ”。选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汉字,并从“音、形、义”等方
面说明其美的理由。(至少写出两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 分)
汉字:
理由:(1)
(2)
8.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充小明谈话的内容。要求文明得体,清楚连贯。(4 分)
中考结束后,小明乘火车到北京旅游。
(1)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小明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
地说:
(2)到了北京,小明在××宾馆 518 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以免他们担
心,他用房间的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
。
二、阅读与欣赏。 (共 39 分)
(一)(16 分)(2016·湖北黄冈)
【甲】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
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 日, 叟携酒至乙 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 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 “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 长江, 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 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
出至薄暮, 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
肃一带。③曩: 以往,过去,从前。
9.解释加点的字。(4 分)
(1)略无阙处
(2)属引凄异
(3)二人对酌
(4)越钱塘, 绝长江
10.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或王命急宣
B.故渔者歌曰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或异二者之为
温故而知新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 分)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3.(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
点;写水, 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 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二)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 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 有所思的时候,能看见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
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
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 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这个点有上班的, 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
刚停下,人们争着涌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
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 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 7 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 一遍地按。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 “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 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 8 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
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 “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
她让大伯从 8 层走到 7 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
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 12 层?她主动 接过话说,是的, 往左拐。电梯到了 14 层, 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 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 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 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柔的玫瑰,可以疗
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里的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 ”一下就把电 梯关上了, 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火气没有发泄干净,
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 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 精神病人。”
“嗬,我觉得她的行为不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4.作者为什么以“病人”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写“病人”选了电梯中的四件事,请概括四件事的内容。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16.作者除了正面写“病人”外,还写了周围人对“她”的看法,为什么这样写?
17.在第一段中作者对“病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梦碎雅典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 37 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 17 年之久,但好运却 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
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 37 岁“高
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 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 10 秒 96 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 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 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
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跑线前, 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 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
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 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所有人 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 真
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 ”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
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 80 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 全场再次静
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 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 1993 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 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 10 秒 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
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 1996 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 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
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 计师。当时, 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 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
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 一步一个艰辛,那条 跑道浓缩了她 20 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
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
(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
没有实现, 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18.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3 分)
19.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20.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 奥蒂转身, 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 分)
21.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
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3 分)
三、写作与表达。(50 分)
22. 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感动,这种心理变化往往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捕捉生
活瞬间,记录心路历程。
请以“那一瞬间,我 ”为题目,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3)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1)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2)瑟瑟谷中风 松枝一何劲
(3)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4)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实是欲界之仙都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6.作者斯诺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 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 况。通过这段经历,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 中国 ”,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
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7.示例:“明”字。音:该字声调为阳平,音调上扬,读起来很朝气。形:“明”字由“日”
和“月”两个象形字组成的左右结构的会意字,望文而知义。义:由形得知,日光加上月
光,明亮无比,给你温暖喜悦的感觉。
8.(1)示例:谢谢你,我不渴。(2)示例:爸,我到北京了, 住在 XX 宾馆 518 房间,你
们不用担心。这是我房间的电话,有事就打这个电话找我。
9.(1)同“缺”,空隙、缺口(2)延长(3)饮酒
(4)横渡
10.C
11.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1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13.(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
(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参考答案:
14.(1)讽刺作用: 以极富爱心的"病人"和她周围的所谓"正常人"形成对比,引起读者谁是
"病人" 的思考。(2)起醒目作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5.第-一件:主动等下趟电梯。第二件:为农民大伯引路。第三件:主动告诉探病小伙探视
地点。第四件:给遗失玫瑰花的姑娘送花。
16.写周围人的看法,表明他们对"病人"乐于助人的美德不理解。同时起反衬作用,更
加突出了"病人"所表现出的爱心,在当前犹为难能可贵。
17.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病人" 的外在美,衬托她的内在美。
18.导语。作用: 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
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0.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
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 也是梦想的起点。
21.“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 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命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
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老边区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双台子区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3年秋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