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3352/0-17244199453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3352/0-17244199454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 )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解析:1.C 2.A 3.B 第1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近,且外侧为细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海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第2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第3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强航行安全。
读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米等深线变化图,完成4~5题。
4.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
A.上游过度砍伐植被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5.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较长时间的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解析:4.B 5.B 第4题,影响河底深度的因素是泥沙的淤积程度,泥沙淤积越少,等深线数值越大。看图可知,5米等深线越来越靠近陆地(沙洲)部分,说明泥沙淤积越来越少,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可拦蓄泥沙,使下游泥沙淤积减少,故选B。第5题,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水量可以减轻咸潮影响。其他三项措施均不合理。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7.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6.D 7.B 8.C 第6题,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流水沉积作用强烈,河流滩地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D正确。第7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读材料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故选B。第8题,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选C。
金沙江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下图为金沙江该河段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南向西北
10.图示河流阶地形成之前,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内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地震 D.岩浆活动
解析:9.A 10.D 第9题,图中箭头与河道垂直,指向东北方向,说明河道呈西北—东南方向。读图可知,该河段河流西南岸的堆积地貌较对岸少,且河岸较陡,说明河流侧蚀作用显著,据此可判断,河流流向最可能为自西北流向东南。第10题,读图可知,金沙江该河段的基岩为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河流阶地形成之前,最可能发生过岩浆活动。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广东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千米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1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2示意图1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1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
(2)如图2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沙丘发育原因类问题需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可为沙丘提供沙源;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细粒碎屑物质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挟带的沉积物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减速并堆积在山前。第(2)题,结合材料要求,从地质构造角度进行分析。含水层较厚的原因与该位置的向斜地质构造相关,向下凹陷的向斜利于冲洪积物堆积;加上周围的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地下水淤积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与该位置的背斜地质构造相关,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当地下水运动至河道南侧断层处时,可通过断层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第(3)题,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该段河流下渗量减少,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导致地下水位抬升。
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细粒碎屑物质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细粒碎屑物质堆积在山前,并逐渐发育为沙丘。
(2)含水层较厚的原因: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
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
(3)影响:造成地下水水位抬升。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导致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
12.(2022·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2)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3)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金沙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金沙江干热河谷段晴天多,降水少,山谷与山坡温差较大,山谷风显著;冬春季节,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坡地表干燥、植被稀疏,升温更快;植被稀疏,摩擦力小,谷风势力较强。第(2)题,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判断依据,可从风力搬运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的一般规律、沉积物的相对位置以及元素或矿物组成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古堰塞湖沉积物和黄土状物质相邻分布;由材料“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可知,谷风从谷底吹向山坡,风力搬运方向符合从古堰塞湖到坡地,黄土状物质平均粒径较小,符合风力沉积特征;另外,黄土状物质的组成元素和矿物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则是这一结论的又一重要依据。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若回答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可从沉积物来源减少、动力条件(谷风)减弱等方面分析;若回答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大,可从沉积物质增多、谷风势力增强等角度分析。
答案:(1)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节晴天多,山谷和山坡的气温差异显著,山谷风环流势力强;山坡地表干燥,植被稀疏,升温更快;山坡植被稀疏,摩擦力小,谷风势力强。
(2)谷风从谷底吹向山坡,风力搬运方向符合从古堰塞湖到坡地;黄土状物质平均粒径较小,符合风力沉积的特征;黄土状物质的组成元素和矿物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古堰塞湖沉积物和黄土状物质相邻分布。
(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或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热力环流与风,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气候的分布成因与特征,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十资源跨区域调配,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