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09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09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1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104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107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111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113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94284/0-172443005115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单元复习课件,共45页。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单元整合提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环境与发展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影响A 及其 B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J 开放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加强C 扩大D 内部交通外部交通意义缓解城市E 问题区位优势战略定位生态环境保护O 优先,P 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际国内全国内部横贯F 海陆G 连接H 和 I 具有k 的内河经济带 L 的协调发展带 M 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N 的先行示范带 海洋权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海洋Q 权益、海洋R 权益、海洋S 利益、海洋T 利益、海洋U 利益提高全民族的V 意识 发展海洋W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保护海洋X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Y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Z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知识体系答案:A 聚落形态 B 延伸方向 C 区际联系 D 地区影响力 E 交通 F 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 G 双向开放 H 环渤海经济区 I 珠三角经济区 J 对内对外 K 全球影响力 L 东中西互动合作 M 沿海、沿江、沿边 答案:N 生态文明建设 O 生态P 绿色Q 政治R 经济S 安全T 科学U 文化V 海洋W 经济X 环境 Y 资源耗竭Z 环境污染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考点链接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如图所示: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A.700~900 km B.600~800 kmC.500~700 km D.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C.航空 D.水路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对点题组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3.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4.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运价最低 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市的交通线路有三条。图1为甲、乙两城市三条交通线路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2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3~4题。对点题组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考点二: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考点二: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5.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6.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对点题组二: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考点三: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分析考点三: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分析考点三: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原则考点三: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选址要求(2014·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7~8题。对点题组三:交通运输布局7.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C.耕地 D.地形8.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对点题组三:交通运输布局9.影响纽约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矿产 B.水源 C.交通 D.军事10.推测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 )A.毛皮和皮革制品 B.铁矿和煤炭C.棉花和小麦 D.香料和咖啡11.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B.拓宽经济腹地范围C.提高哈得孙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1)长江上游的开发现状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①三峡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益,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③成都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考点四: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2)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现状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②气候温暖湿润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⑥水源充足①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②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考点四: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3)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现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④地理位置优越;⑤交通便利;⑥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①鱼米之乡、丝绸之乡②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考点四: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要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考点四: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12.下列对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地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长江流域内的省份均为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C.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三大阶梯,阶梯内部的水能资源丰富D.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13.在长江流域自然环境条件中,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是( )①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 ②四川盆地受山地阻挡,冬季气温高 ③东南丘陵红壤土质黏重,酸性强 ④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⑤上游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读长江流域图,完成12~13题。对点题组四: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利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4~16题。14.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______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 )A.重庆以下 B.宜宾以下 C.宜昌以下 D.下游地区15.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食作物只有水稻 B.蚕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C.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 D.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16.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对点题组四:长江流域的开发利用现状考点五: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之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关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整治措施如下表所示:17.位于长江中游的城市是 ( )A.重庆 B.宜昌 C.武汉 D.南京18.关于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为主 B.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C.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19.以下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 )①迁走长江沿岸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厂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③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④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长江经济带进行考察。24日,总书记飞抵宜昌;25日,沿江而下到岳阳再至武汉;26日,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发展新理念。读图完成17~19题。对点题组五: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考点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1、各类海域的划分及相关权益考点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考点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考点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维护海洋权益,保持领土完整,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如下:考点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下列关于海岛的专属经济区,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有的岛礁都享有专属经济区 ②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③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岛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 ④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专属经济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下列有关国际社会解决岛屿争端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最先发现原则 B.历史习惯原则C.充分考虑现状原则 D.上述原则出现相互矛盾时可武力解决 岛屿之争的实质是海洋国土及海洋权益之争。下图是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对点题组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2.该航行路线图说明 ( )①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②东海是我国的领海 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此次远航训练告诉我们 ( )A.有争议的海域需要通过武力解决争端B.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C.解决海洋权益争议应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进行D.只有远航训练海域是我国的领海 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1月13日,由人民海军辽宁舰等组成的航母编队,首次完成跨海区、跨年度远海训练航行。下图示意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远海训练航行路线,据此完成22~23对点题组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考点七: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发展战略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战略。我国海洋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4.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上图甲),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25.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上图乙),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完成24~25题。对点题组七: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图甲图乙考点八: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点八: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点八: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6.上述材料反映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27.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寒潮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光照条件差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26~27题。对点题组八: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点九: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考点九: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考点九:可持续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对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实施途径如下图所示。 考点九:可持续发展 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考点九: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推行清洁生产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推行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点题组九:可持续发展28.“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29.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28~29题。对点题组九:可持续发展30.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31.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32.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30~32题。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