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其作用是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
B.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C. 葡萄酒中添加适量的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
D. 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是果实催熟剂,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出的乙烯可以保鲜水果,A正确;
B.油脂不是高分子,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不是高分子,B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和杀菌作用,葡萄酒中添加适量的可以起到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C正确;
D.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是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D正确;
答案选B。
2. 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NaHCO3=Na++H++B. Ba(OH)2=Ba2++2OH-
C. HNO3=H++D. CaCl2=Ca2++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氢根是弱酸酸式盐,因此NaHCO3=Na++,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是强碱,其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正确;
C.硝酸是强酸,其电离方程式HNO3=H++,故C正确;
D.氯化钙是盐, 其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2C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A. AlB. FeC. PtD. Ag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电解法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K、Ca、Na、Mg、Al等;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热分解法: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据此分析。
【详解】A.Al属于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故A正确;
B.Fe属于较不活泼,工业上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错误;
C.Pt的活泼性差,可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故C错误;
D.Ag的活泼性比较差,工业上采用热分解法冶炼,故D错误;
故选:A。
4. 常见金属和卤素单质反应的焓变(单位:)示意图如图,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常温时的稳定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与反应的
B. 由分解制得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上述图示可构造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M(s)+Cl2(g)=MCl2(s) ,② M(s)+Br2(l)=MBr2(s)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所以对应的反应热,A正确;
B.生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由分解制得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
C.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结合卤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可知,上述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C错误;
D.与A项分析原理相同,结合图示信息构造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M(s)+F2(g)=MF2(s) ,② M(s)+Br2(l)=MBr2(s)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①可得,所以对应的反应热,D正确;
故选C。
5. 科技发展改变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天问一号”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两种金属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B. T-碳(T-Carbn)是中科院预言的一种三维碳结构晶体,其与C60互为同位素
C. “祝融号”火星探测器上使用的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的特性
D. 清华大学打造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的主要材料与光导纤维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Ti位于IVB族,Ni位于VIIIB族,两者都是过渡金属元素,A正确;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因此T-碳(T-Carbn)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合金比纯金属性能优良,钛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的特性,C正确;
D.芯片材料为单晶硅,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两者材料不同,D正确;
答案选B。
6. 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NO2,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NO3是强电解质B. NaNO2有毒,不可用于食品添加剂
C. 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p区D. NaNO2溶液中通入O2,溶液pH降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酸、碱、盐均属于电解质,NaNO3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A正确;
B.NaNO2能杀灭病菌,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B错误;
C.N是7号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C正确;
D.NaNO2水解使得溶解显碱性,NaNO2溶液中通入O2,亚硝酸钠被氧气氧化为强酸强碱盐硝酸钠,使得溶液碱性变弱,pH降低,D正确;
故选B。
7.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环己烷不能与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与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 苯和浓溴水不能发生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可直接反应
C. 乙醇不能与溶液反应,乙酸能与溶液反应
D. 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结构中含苯环,和甲基无关,故A错误;
B.苯和液溴需要在铁的作用下反应,而苯酚与浓溴水可直接反应,说明-OH能使苯环活化,能体现有机物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故B正确;
C.乙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乙酸中碳氧双键极性大,导致羟基易断裂,能体现有机物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故C正确;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环能使甲基活化,能体现有机物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故D正确;
故选A。
8. 在密闭系统中有反应,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①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将炭粉碎 ④恒容通入 ⑤增加炭的量 ⑥恒容条件下通入
A. ①②③⑥B. ①②④⑥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反应有气体参加,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①正确;
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②正确;
③将C粉碎,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
④通恒容通入CO2气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④正确;
⑤增加炭的量,固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
⑥恒容条件下通入N2,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⑥错误;
故选C。
9. 近日,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报道了一种基于有序-有序液晶相变机制的液晶聚合物致动器。这种致动器以联苯二氧己醇为液晶基元,与苯基丁二酸直接熔融缩聚而成。联苯二氧己醇的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B. 该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C.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 该分子中共直线的原子最多有8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A正确;
B.该有机物只含有两种官能团,分别是羟基和醚键,B正确;
C.苯环上两个醚键的四个邻位是等效氢,醚键的四个间位是等效氢,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C正确;
D.两个苯环对称轴上共有6个原子共直线,分别是两个苯环上的4个C原子和与苯环直接相连的两个O原子,O原子有两个孤电子对,对与同一个O形成的两个键有排斥作用,因此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该分子中共直线的原子最多有6个,D错误。
故选D。
10. 天然橡胶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橡胶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聚异戊二烯
B. 该橡胶的单体是
C. 该橡胶易被酸性溶液腐蚀
D. 完全燃烧等质量的该橡胶和单体时,前者生成的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橡胶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聚-2-甲基-1,3-丁二烯,A错误;
B.该橡胶由2-甲基-1,3-丁二烯加聚获得,单体的结构简式是,B错误;
C.该橡胶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酸性溶液氧化,C正确;
D.橡胶与单体元素组成比相同,因此质量相同时燃烧生成的一样多,D错误;
答案选C。
11.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其中X与Z同族,W的原子序数是X原子价电子数的4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的沸点:X
【答案】C
【解析】
【分析】X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则X为C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则Y为N元素;X与Z同族,且同为短周期元素,则Z为Si元素;W原子序数为C原子价电子数的4倍,则W为S元素;综上,X、Y、Z、W依次为C、N、Si、S元素。
【详解】A.X为C元素,碳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可能为液态烃和固态烃,因此其沸点不一定小于N元素氢化物的沸点,A错误;
B.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N为同周期元素,故原子半径:C>N,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正确;
D.C元素形成单质可能是分子晶体(如足球烯C60)、可能是共价晶体(如金刚石)、也可能是混合晶体(如石墨);而Si元素形成的硅单质为共价晶体,D错误;
故选C。
12. 山梨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简式(每一个端点或转折点均表示一个碳原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山梨酸的分子式为
B. 山梨酸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C. 山梨酸与足量Na反应生成标况下氢气体积为33.6L
D. 山梨酸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山梨酸的分子式为,A项错误;
B.山梨酸中羧基和羟基均可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
C.羧基和羟基中的氢均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山梨酸与足量Na反应生成氢气,标况下体积为33.6L,C项正确;
D.山梨酸中含羧基、羟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D项正确;
答案选A。
13. 银饰用久了表面会有一层而发黑,将银饰与,片接触并加入溶液,可以除去银饰表面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负极
B. 阳离子向银饰移动
C. 若有0.9g Al反应,最多能复原0.1ml Ag2S
D. 表面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电池的本质是Al还原Ag2S,Al为还原剂,为负极,银饰为正极,A项正确;
B.阳离子向正极银饰方向移动,B项正确;
C.根据电子守恒,09g Al反应,失0.1ml e-,将有0.05ml Ag2S被还原,C项错误;
D.Ag2S被还原,发生反应方程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C。
14. 辅酶Q10结构简式如下,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为黄色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易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59H90O4,含有14个甲基,含有3种官能团
B. 合适条件下,最多与14mlH2或12mlBr2发生加成反应
C. 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及六元环上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D. 该分子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为1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知辅酶Q10的分子式为C59H90O4,含有14个甲基,含有醚键、碳碳双键和羰基3种官能团,A正确;
B.碳碳双键和羰基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则在合适条件下,最多与14mlH2或12mlBr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C. 碳碳双键和羰基均为平面结构,则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及六元环上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C正确;
D.分子式为C59H90O4,则该分子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不正确;
答案选D。
15. 下列有机物中,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烷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面积之比1:3,A不符合题意;
B.乙醚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面积之比为2:3,B符合题意;
C.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面积之比为1:2:3,C不符合题意;
D.甲乙醚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面积之比为2:3:3,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溶液中:、、、
B. 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的溶液中:、、、
C. 的溶液中:、、、
D. 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各种离子之间互不反应,都不与NaHCO3 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Fe3+、I-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溶液呈酸性,S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使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Mg2+与OH-、ClO-、反应,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有沉淀析出,加入水后沉淀不溶解
B. 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葡萄糖和乙酸溶液
C. 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
D. 取少量淀粉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观察现象,判断淀粉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醋酸铅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为不可逆过程,有沉淀析出,加入水后沉淀不溶解,故A正确;
B.葡萄糖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乙酸不能,可鉴别,故B正确;
C.乙醇、乙酸、苯、氢氧化钡溶液分别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的现象为:互溶、生成气体、分层、生成沉淀,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
D.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碱,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不能检验,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9分)
18. 香豆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香料,可用于配制香精以及制造日用化妆品和香皂等。某同学设计的香豆素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条件X和条件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生成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物质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F和I()互为同分异构体,但F的熔沸点比I的熔沸点比I的熔沸点低,原因是___________。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
①具有芳香性 ②有甲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理论上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甲苯 (2) ①. 三氯化铁作催化剂 ②. 光照
(3) ①. 加成反应 ②.
(4) (5)二者均为分子晶体,F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I易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其熔沸点较高,故F的熔沸点低于I
(6) ①. 6 ②.
【解析】
【分析】根据A的分子式,以及B的结构可知,A为甲苯,甲苯和氯气在三氯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氯取代苯环上的H原子生成B,B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氯取代甲基上的H生成C,C经过一定条件生成D,D和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F被银氨溶液氧化再酸化后生成G,则G的结构简式为,G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生成香豆素,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A的化学名称为甲苯;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条件X为三氯化铁作催化剂,条件Y是光照;
【小问3详解】
D→E的反应中,D分子中的醛基双键打开变为单键,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根据分析,物质G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5详解】
F的熔沸点比I的熔沸点比I的熔沸点低,原因是二者均为分子晶体,F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I易形成分子间氢键使其熔沸点较高,故F的熔沸点低于I;
【小问6详解】
C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芳香性则含有苯环,有甲基,则分子中含有3个氯原子位于苯环上,则氢原子有邻、间、对三个位置,挪动甲基有,一共6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理论上有2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
19. 钛酸钡具有优良的介电、压电特性,主要用于电容器、自动温控等领域。
(1)钛元素为2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属于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
(2)钡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重晶石形式存在,其成分为 BaSO4 ,SO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其中 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3)卤化钠(NaX)和四卤化钛(TiX4)的熔点如图所示,
①解释NaX熔沸点逐渐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
②解释TiX4熔沸点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
(4)钛酸钡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在该晶胞结构中,钛离子、钡离子、氧离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晶体中每个氧离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钡离子的数量是___________ ;其晶胞参数约为 a nm,钛酸钡晶体的密度 ρ=___________ g/cm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钛酸钡的摩尔质量为Mg/ml,1 nm =10-9 m用含 a、M、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①. 第四周期第IVB 族 ②. d
(2) ①. 正四面体 ②. sp3
(3) ①. NaX均为离子晶体,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加,离子键能逐渐减小,熔沸点逐渐降低 ②. TiF4为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TiCl4、TiBr4、TiI4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
(4) ①. 1:1:3 ②. 4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Ti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基态钛原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Ar]3d24s2,位于周期表的d区;
【小问2详解】
对于,根据VSEPR理论,价层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4+0=4,所以为正四面体形;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S为sp3杂化;
【小问3详解】
①NaX是离子晶体,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NaX均为离子晶体,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加,离子键能逐渐减小,熔沸点逐渐降低;
②TiF4的熔点反常高是因为氟的电负性强,与+4价钛形成离子键,而不是形成共价键,为离子晶体,其余TiX4熔点不高,是因为两原子电负性相差不大,形成以共价键为主的分子晶体,则TiF4为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TiCl4、TiBr4、TiI4为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
【小问4详解】
根据均摊法,顶角粒子占 ,棱上粒子占,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所以1个晶胞中含有Ba2+的数量为1,含有Ti4+的数量为,含有O2-的数量为,所以该晶胞结构中,钛离子、钡离子、氧离子的个数比为1:1:3;该物质的化学式为BaTiO3;晶胞中O2-均处于棱心,周围与之等距且最近的Ba2+处于体心,晶体中每个氧离子周围与其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钡离子的数量是4;一个晶胞体积为,所以晶体密度为。
20. 某实验小组用0.50ml/LNaOH溶液和0.50m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配制0.50ml/L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___g。
(2)从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小烧杯 C.坩埚钳 D.玻璃棒 E.药匙 F.量筒
.中和热的测定: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4)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根据下表,温度差平均值为:___________℃。
②近似认为0.50ml/LNaOH溶液和0.50m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则中和热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0.50ml/L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硫酸溶液的温度
e.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5)实验中改用30mL0.50ml/L的硫酸跟50mL0.55m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1)5.0 (2)ABE
(3) ①. 玻璃搅拌器 ②. 量筒
(4) ①. 4.0 ②. ③. acd
(5)相等
【解析】
【分析】Ⅰ.进行溶液配制时,计算固体质量时要根据所用容量瓶的体积进行计算,所用的基本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Ⅱ.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关键是要减少热量的损失,因此要做好隔热保温,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舍去误差较大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时,主要是分析前后温度差的误差,结合进行分析。
【小问1详解】
容量瓶没有245mL规格的,只能用250mL规格的,需要称量NaOH固体m=nM=cVM=0.5ml/L×0.25L×40g/ml=5.0g;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要在小烧杯中称量,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所用的仪器有天平、烧杯和药匙;故答案为:ABE;
【小问3详解】
仪器a的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器;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量取液体的量筒;
【小问4详解】
①第一次测定的温度差为4.0℃,第二次测定的温度差为6.1℃,第三次测定的温度差为3.9℃,第四次测定的温度差为4.1℃,实验2的误差太大要舍去,三次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0℃;
②中和热
③a.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a正确;
b.配制0.50ml/LNaOH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加入的水不够,溶液体积偏小,使溶液浓度偏大,和硫酸中和时放热多,则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小,b错误;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内筒中,热量散失较多,测得温度差偏低,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c正确;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的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导致温度计上残留的碱液与稀硫酸反应,起始温度偏高,测得温度差偏低,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大,d正确;
e.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中和反应反应热偏小,e错误。
故选acd。
【小问5详解】
中和热是一个定值,与加入酸碱的物质的量无关,只与1mlH2O有关,所以中和热的数值相等;温度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题,共7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