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姓名: 班级: 分数: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6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答案】D【详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而考场内温度感觉舒适,应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凝固点在0℃,冰箱中保鲜室的温度高于0℃,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70℃温度太高,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腋下体温在37℃左右,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阳台上的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答案】C【详解】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啤酒瓶液化成了小水珠,故A错误;B.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是物体的汽化现象,故B错误;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因为沥青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的一部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答案】B【详解】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液化形成的水珠。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是熔化现象,与小水珠形成原因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蒸发吸热所致,与小水珠形成原因不同,故C不符题意;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后又遇到灯管凝华的结果,与小水珠形成原因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4.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答案】D【详解】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被压缩到冷凝器,在冷凝器液化放热,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是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关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液化和汽化两个物态变化B.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C.实验说明了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实验说明了乙醚液化时要吸收热量【答案】B【详解】ABD.先向外拉动活塞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D错误,B正确;C.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体积变小,气态乙醚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错误。故选B。6.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B.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所以黄金掉入铁水中也不会熔化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D.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答案】D【详解】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因为沸点均高于水银的沸点,故A错误;B.黄金掉入铁水,铁水温度为1525~2750℃,高于金的熔点,金会变为液体,故B错误;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C错误;D.因为铁的熔点高于铅的熔点,所以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而铁不熔化,故D正确。故选D。7.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答案】A【详解】甲的方案中,沸水的温度保持 100℃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故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直接发生升华。乙方案中,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不利干探究碘的升华现象,故甲的方案好,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8.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答案】C【详解】将酒精和水分别装入试管,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沸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沸水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称之为“水浴法”加热;在该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水是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原因是( )A.增长冰的熔化时间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答案】A【详解】冰的熔点是0℃,实验中用常温水,就可以使冰熔化;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方便记录冰的温度变化,这样实验效果会好一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小多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对实验情景的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较多B.小多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并冒出C.由实验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由图乙可知,当地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答案】D【详解】A.同一地区水的沸点相同,初温相同,但小华加热时间更长,说明是水的质量不同导致的,故A正确;B.当水达到沸点时,水中也会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并冒出,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但是需要继续吸热,故C正确;D.此时水的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故选D。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冰块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分析正确的是( )A.冰是非晶体 B.0~4min,冰块没有熔化,不吸热C.4~6min,温度没有升高,要吸热 D.6~9min,冰块完全熔化,不再吸热【答案】C【详解】A.由图,冰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B.0~4min,冰温度升高,在吸热,故B错误;C.4~6min,正在熔化,温度不变,吸热,故C正确;D.6~9min,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C。12.国庆节假期,小明在家里,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答案】C【详解】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重新回到原来的温度,故只有选项C的图象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计23分)13.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_,可以写作_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答案】负35摄氏度,-35℃,15摄氏度,15℃。【详解】零下35摄氏度还可读作负35摄氏度,可以写作-35℃,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15摄氏度,写作15℃.14.在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________; B: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详解】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是错误的;图B中读数时玻璃泡离开液体,是错误的,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那么乙液体可能是 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若乙液体是水,需要减小 ___________(选填:“试管”或“烧杯”)上方的气压,乙液体才能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煤油沸点是150℃,水的沸点100℃)【答案】酒精;试管。【详解】从题中信息可知,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低于煤油的沸点;烧杯中盛有水,乙试管中如果装的是煤油,那么在1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达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无法达到煤油的沸点,所以煤油不会沸腾,故乙液体中装的不能是煤油,而是酒精。若乙液体是水,所以为了使水沸腾,应该降低乙液体的沸点,因为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所以需要减小试管上方的气压,乙液体才能沸腾。16.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水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凝华,放出,凝固,放出。【详解】电冰箱内侧一层白色的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霜的温度低于0℃,湿抹布上的水降温发生了凝固现象,这个过程中水放出热量.1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 (填物态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_____(选填“鼓起”或“瘪了”),这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 (填物态变化).【答案】汽化,瘪了,液化。【详解】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吸收热量会汽化变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由于环境温度比塑料袋温度低,酒精蒸汽向外放出热量,酒精蒸气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仍然保持气体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小明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想这是为什么呢?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小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_____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答案】(1)小水珠,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难以液化,汽化;(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甲.【详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①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由液体又变成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小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问自己为什么?这是提出问题;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这是猜想;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小,形成的“白气”就较少;而在熄火后,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白气”就增多;故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19.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高山积雪和冰也会___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在一定条件下,又会以大气降水的形式汇入江河湖海。【答案】升华;液化;凝华。【详解】海水变为了水蒸气,液体变为了气体,是汽化现象;积雪和冰变为了水蒸气,固体变为了气体,是升华现象。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水蒸气变为了小水滴,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了小水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计10分)20.如图所示为温度计,若当天的温度为28℃,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液面的位置,并将液柱涂黑。【答案】见右图。【详解】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28℃的刻度线应在20℃以上第4个小格处,如图所示。21.如图所示,画出水中的气泡在沸腾时的特点(至少画两个气泡)。【答案】见右图。【详解】水中在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处破裂,如图所示。22.如表是某种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图中画出大致液体沸腾的图象。【答案】见右图。【详解】在时间和温度图象上描出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所示。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23.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应该按照_________顺序(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实验时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冰受热__________,又可以使冰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min;(3)根据图乙可知冰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冰处于 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答案】(1)自下而上,均匀;(2)不变,4;(3)晶体,固液共存态。【详解】(1)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外焰的位置,因此应该选择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使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2)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熔化从2min开始,6min结束,冰熔化持续了4min。(3)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冰是晶体;第4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 24.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mb(选填“>”“=”或“<”);(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4)实验第6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这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______所示。(5)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______有关。【答案】(1)自下而上;(2)<;(3)吸热;(4)98℃,丁;(5)大气压.【详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2)由图乙知a的初温与b的初温相同,a先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高,根据Q=cmΔt知,说明a的质量小,即ma<mb(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4)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由图乙知,第6min处于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气泡上升逐渐变大,故丁图符合沸腾的情况。(5)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水的沸点可能与气压有关。25.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小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并分别测出实验中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填入表格。(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______;(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______来反映蒸发快慢的;由题意知,图 ______蒸发的最快;(3)通过图中实验 ______(填两个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4)为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小李选择了实验 B、D 进行比较, 得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的结论,同桌小张认为这操作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答案】(1)秒表;(2)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C;(3)AD;(4)没有控制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详解】(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来反映蒸发快慢的,所以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2)根据题意知道,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来反映蒸发快慢的,所用时间越短,则说明蒸发越快。由表格数据知道,图C中所用时间越短,说明是蒸发最快的。(3)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应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相同,只改变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图知道,只有A、D两次实验符合要求。(4)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温度、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改变液体的表面积,但实验B、D中没有控制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故不能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的结论。五、计算题(共10分)26.有一支标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但刻度是均匀的,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其示数为5℃,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1)现将它放在空气中,其示数为32℃,则实际气温为多少?(2)现将它放在50℃的水中,其示数为多少?【答案】(1)30℃;(2)50℃。【详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是(2)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50℃的温水中时,设温度计的示数为t℃,则有解得t=50,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50℃。答:(1)现将它放在空气中,其示数为32℃,则实际气温为30℃;(2)现将它放在50℃的水中,其示数为50℃。六、综合题(共6分)27.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液态氮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原来是一辆满载液态氮的大货车发生事故,导致氮气泄漏。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气”,并且越来越多,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液氮泄漏后立即汽化。据介绍,液氮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液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常温、常压下是________(选填“固”“液”或“气”)态,罐车里液态氮是用压缩体积和__________的方式把氮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装入钢罐里的。(2)罐车内液态氮发生泄露时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中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1)气,降低温度,液化;(2)液化,放热。【详解】(1)氮气沸点很低,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通常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罐车里液态氮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方式把氮气液化装入钢罐里的,这样可以减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2)液态氮发生泄露时由于压强减小,会快速汽化,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此时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总计题数127331127小题分数36231016105100分得分物质水银钨金铁铅熔点/℃-39341010641525328沸点/℃3575900250027501740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7579859196100100100100100水全部消失所用时间/sA500B120C50D80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姓名: 班级: 分数: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6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答案】D【详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而考场内温度感觉舒适,应在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水的凝固点在0℃,冰箱中保鲜室的温度高于0℃,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70℃温度太高,故C不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腋下体温在37℃左右,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故D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B.阳台上的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答案】C【详解】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啤酒瓶液化成了小水珠,故A错误;B.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是物体的汽化现象,故B错误;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因为沥青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的熔化过程,故C正确;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的一部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答案】B【详解】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液化形成的水珠。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是熔化现象,与小水珠形成原因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故B符合题意;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蒸发吸热所致,与小水珠形成原因不同,故C不符题意;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后又遇到灯管凝华的结果,与小水珠形成原因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4.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答案】D【详解】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被压缩到冷凝器,在冷凝器液化放热,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是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关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液化和汽化两个物态变化B.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C.实验说明了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实验说明了乙醚液化时要吸收热量【答案】B【详解】ABD.先向外拉动活塞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D错误,B正确;C.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体积变小,气态乙醚变成了液态,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错误。故选B。6.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B.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所以黄金掉入铁水中也不会熔化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D.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答案】D【详解】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因为沸点均高于水银的沸点,故A错误;B.黄金掉入铁水,铁水温度为1525~2750℃,高于金的熔点,金会变为液体,故B错误;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C错误;D.因为铁的熔点高于铅的熔点,所以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而铁不熔化,故D正确。故选D。7.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答案】A【详解】甲的方案中,沸水的温度保持 100℃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故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直接发生升华。乙方案中,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不利干探究碘的升华现象,故甲的方案好,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8.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答案】C【详解】将酒精和水分别装入试管,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沸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沸水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称之为“水浴法”加热;在该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水是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原因是( )A.增长冰的熔化时间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答案】A【详解】冰的熔点是0℃,实验中用常温水,就可以使冰熔化;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方便记录冰的温度变化,这样实验效果会好一些;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小多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对实验情景的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较多B.小多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并冒出C.由实验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由图乙可知,当地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答案】D【详解】A.同一地区水的沸点相同,初温相同,但小华加热时间更长,说明是水的质量不同导致的,故A正确;B.当水达到沸点时,水中也会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并冒出,故B正确;C.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但是需要继续吸热,故C正确;D.此时水的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故选D。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冰块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分析正确的是( )A.冰是非晶体 B.0~4min,冰块没有熔化,不吸热C.4~6min,温度没有升高,要吸热 D.6~9min,冰块完全熔化,不再吸热【答案】C【详解】A.由图,冰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B.0~4min,冰温度升高,在吸热,故B错误;C.4~6min,正在熔化,温度不变,吸热,故C正确;D.6~9min,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C。12.国庆节假期,小明在家里,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答案】C【详解】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重新回到原来的温度,故只有选项C的图象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计23分)13.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_,可以写作_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答案】负35摄氏度,-35℃,15摄氏度,15℃。【详解】零下35摄氏度还可读作负35摄氏度,可以写作-35℃,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15摄氏度,写作15℃.14.在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________; B: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详解】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是错误的;图B中读数时玻璃泡离开液体,是错误的,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第14题图 第15题图15.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那么乙液体可能是 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若乙液体是水,需要减小 ___________(选填:“试管”或“烧杯”)上方的气压,乙液体才能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煤油沸点是150℃,水的沸点100℃)【答案】酒精;试管。【详解】从题中信息可知,水的沸点高于酒精的沸点,低于煤油的沸点;烧杯中盛有水,乙试管中如果装的是煤油,那么在1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的水达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无法达到煤油的沸点,所以煤油不会沸腾,故乙液体中装的不能是煤油,而是酒精。若乙液体是水,所以为了使水沸腾,应该降低乙液体的沸点,因为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所以需要减小试管上方的气压,乙液体才能沸腾。16.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水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凝华,放出,凝固,放出。【详解】电冰箱内侧一层白色的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霜的温度低于0℃,湿抹布上的水降温发生了凝固现象,这个过程中水放出热量.1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 (填物态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_____(选填“鼓起”或“瘪了”),这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 (填物态变化).【答案】汽化,瘪了,液化。【详解】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吸收热量会汽化变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由于环境温度比塑料袋温度低,酒精蒸汽向外放出热量,酒精蒸气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仍然保持气体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小明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想这是为什么呢?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小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_____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答案】(1)小水珠,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难以液化,汽化;(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甲.【详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①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由液体又变成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小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问自己为什么?这是提出问题;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这是猜想;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是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小,形成的“白气”就较少;而在熄火后,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白气”就增多;故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19.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高山积雪和冰也会___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在一定条件下,又会以大气降水的形式汇入江河湖海。【答案】升华;液化;凝华。【详解】海水变为了水蒸气,液体变为了气体,是汽化现象;积雪和冰变为了水蒸气,固体变为了气体,是升华现象。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水蒸气变为了小水滴,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了小水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计10分)20.如图所示为温度计,若当天的温度为28℃,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液面的位置,并将液柱涂黑。【答案】见右图。【详解】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28℃的刻度线应在20℃以上第4个小格处,如图所示。21.如图所示,画出水中的气泡在沸腾时的特点(至少画两个气泡)。【答案】见右图。【详解】水中在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处破裂,如图所示。22.如表是某种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图中画出大致液体沸腾的图象。【答案】见右图。【详解】在时间和温度图象上描出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所示。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23.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应该按照_________顺序(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实验时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冰受热__________,又可以使冰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2)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min;(3)根据图乙可知冰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冰处于 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答案】(1)自下而上,均匀;(2)不变,4;(3)晶体,固液共存态。【详解】(1)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外焰的位置,因此应该选择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使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2)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熔化从2min开始,6min结束,冰熔化持续了4min。(3)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冰是晶体;第4min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 24.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mb(选填“>”“=”或“<”);(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4)实验第6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这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______所示。(5)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______有关。【答案】(1)自下而上;(2)<;(3)吸热;(4)98℃,丁;(5)大气压.【详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2)由图乙知a的初温与b的初温相同,a先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高,根据Q=cmΔt知,说明a的质量小,即ma<mb(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4)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由图乙知,第6min处于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气泡上升逐渐变大,故丁图符合沸腾的情况。(5)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水的沸点可能与气压有关。25.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小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并分别测出实验中的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填入表格。(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______;(2)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______来反映蒸发快慢的;由题意知,图 ______蒸发的最快;(3)通过图中实验 ______(填两个字母),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4)为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小李选择了实验 B、D 进行比较, 得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的结论,同桌小张认为这操作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答案】(1)秒表;(2)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C;(3)AD;(4)没有控制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详解】(1)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来反映蒸发快慢的,所以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2)根据题意知道,本实验是通过比较水全部消失所用的时间来反映蒸发快慢的,所用时间越短,则说明蒸发越快。由表格数据知道,图C中所用时间越短,说明是蒸发最快的。(3)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应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相同,只改变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图知道,只有A、D两次实验符合要求。(4)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温度、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改变液体的表面积,但实验B、D中没有控制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故不能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的结论。五、计算题(共10分)26.有一支标度不准确的温度计,但刻度是均匀的,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其示数为5℃,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1)现将它放在空气中,其示数为32℃,则实际气温为多少?(2)现将它放在50℃的水中,其示数为多少?【答案】(1)30℃;(2)50℃。【详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是(2)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50℃的温水中时,设温度计的示数为t℃,则有解得t=50,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50℃。答:(1)现将它放在空气中,其示数为32℃,则实际气温为30℃;(2)现将它放在50℃的水中,其示数为50℃。六、综合题(共6分)27.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液态氮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原来是一辆满载液态氮的大货车发生事故,导致氮气泄漏。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气”,并且越来越多,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液氮泄漏后立即汽化。据介绍,液氮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液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常温、常压下是________(选填“固”“液”或“气”)态,罐车里液态氮是用压缩体积和__________的方式把氮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装入钢罐里的。(2)罐车内液态氮发生泄露时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中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1)气,降低温度,液化;(2)液化,放热。【详解】(1)氮气沸点很低,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通常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罐车里液态氮是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方式把氮气液化装入钢罐里的,这样可以减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2)液态氮发生泄露时由于压强减小,会快速汽化,汽化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此时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总计题数127331127小题分数36231016105100分得分物质水银钨金铁铅熔点/℃-39341010641525328沸点/℃3575900250027501740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7579859196100100100100100水全部消失所用时间/sA500B120C50D8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