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原卷版+解析)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原卷版+解析)第1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原卷版+解析)第2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原卷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识记常见的成语,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热点话题优秀作文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蜀相》)
    情境默写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3)《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 ),(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 ),( )”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4)《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5)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6)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7)《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 )。”
    二、识记常见的成语
    1、青出于蓝——学生超过老师。不适合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关系。〖错例〗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可能的。
    2、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不由自主易于混淆。〖错例〗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改“不由自主”为好)
    3、倾巢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错例〗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4、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正例〗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5、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曼”不作“慢”,不是“缓慢”的意思。
    6、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错例〗根据预测,这一带最近可能发生地震,他害怕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简直是杞人忧天。
    7、期期艾艾——汉代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复说“期期”;三国魏的邓艾也口吃,在说到自己时连称“艾艾”,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人口吃。
    8、旗开得胜——指军队的战旗刚一展开就取得胜利,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错例〗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拚搏,我军终于旗开得胜。(与“三天三夜”矛盾)
    9、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在这里指火星,而不指大火。〖正例〗到了七月流火的季节,天气逐渐地凉快了,人们感到舒服多了。
    10、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错例〗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11、秦晋之好——指两家联姻,并不指两国的关系友好。〖错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重结秦晋之好。
    12、翘足而待——一抬脚的功夫就可等到,形容很快就会实现。
    13、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14、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5、茕茕孑立——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
    三、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
    1、除
    除旧布新: 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 除:清除;除恶:指消除坏人与坏事。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作谓语、宾语、定语。
    2、胜
    引人入胜:胜:圣境,美妙的境界;引:引导。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进入佳境。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作谓语、状语,指事物繁杂叫人受不了。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四、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
    1、河汉、河南、河东、河朔(河内)、河西
    河汉:又称天河,云汉,星汉,即银河。河南:黄河以南地区。河东:黄河以东地区,指今之山西省。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西:即西河,黄河以西的地区。
    2、考课、铨选
    考课:又称为考绩、考功,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优秀称为“最”,较差称为“殿”。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
    五、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
    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晚练
    六、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纳,指财务的支出和收入,今为单位票据和现金收付、保管工作的总称,亦指从事该项工作的人。
    B.觞,古代酒器,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觞”含义相同。
    C.三公,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也称"三司",此处专指享受厚禄的国家最高军政长官。
    D.廪稍,指官府供给的粮食,与《苏武传》中“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廪食”含义相同。
    七、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我国闽南的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有一个盛产紫菜的小岛叫菜屿,距该岛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处奇异的淡水区,叫做“玉带泉”,这一带渔民和来往船只①__________。无独有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区,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中间有一片直径为30米的海域,水却是淡的,这里水的颜色、温度、波浪同周围的海水不同,人们称它为“淡水井”。
    为什么海洋中会出现“淡水井”?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喷出一股强大的淡水流,当喷出的淡水顶开海水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同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②__________?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前有些海底还是一片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 )。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B.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C.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D.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热点话题优秀作文欣赏(话题:苦与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苦乐之心,创人生华章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就表明,苦与乐可以相互转变。苦境与乐境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苦中造乐,能善其身;乐中得苦,能修其性。在今天,苦与乐更是我们养性的必要选择,只有真正体会苦与乐,才见内之真心。
    苦中取乐,是内心无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生命中最有意义之乐。在苦境中懂得释放自己,不压抑、畏缩,便能看见前方的道路,未来的方向。一代名家司马迁在狱中受尽磨难,甚至每天都在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他没有放弃信念,终就在苦极中传出流芳千古的《史记》;哲学家爱因斯坦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他们都没有在苦境之中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吃苦也是一种修炼,他们就是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守住了自己的天日,让自己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苦中取乐,是一种心性的坚守,那么乐中得苦,便是人生的修行之基。在安逸的环境中守得住自己的力量,在困境中展现坚毅。相反,若在乐境中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乐境的帆船很快就会被打翻,随之而来的便是急促的海水将人性吞噬,在困境中无法自拔;只在心中的乐境,才在云中见到生机。周幽王在大好之势中选择了安逸,贫图享乐,奢淫放纵,终将被安逸的迷药毒获了自己的内心。反观当今著名院士钟南山,没有在年近退休之时选择放松舒适的生活,而是始终坚守在国家卫生事业第一线上,没有人能在安逸的环境里寻见真理,只有持之以恒,不故步自封,才得以体会到乐境中那逆行的苦,才得以长久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无论环境多么放松,也不能竭泽而渔,不思进取,而应在顺境中造逆行之舟,冲阵其上,达人生华章之岸。
    苦境自有苦事,但苦事从来没有永久地在苦境之中,没有苦境,仿佛没了动力,没有深思;乐境之中从来也没有永尽之乐,善待乐境,得其日月之精华,就能以最大的心志力,在苦境中守得云中见日月。
    苦境甘来,微芒已出;苦境良知,身体力行。乐境之松,坚韧进取;乐境之苦,自在心中。让我们以最忠实的信念民,守乐境之苦,创苦境之乐,以苦乐的品性,创人生之华章。
    新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晨读晚练手册第34天
    晨读
    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蜀相》)
    情境默写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2)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
    (3)《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 ),(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 ),( )”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4)《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5)杜甫《蜀相》中“( ),( )”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6)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7)《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 )。”
    二、识记常见的成语
    1、青出于蓝——学生超过老师。不适合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关系。〖错例〗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可能的。
    2、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不由自主易于混淆。〖错例〗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改“不由自主”为好)
    3、倾巢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错例〗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
    4、轻描淡写——原指用浅淡的颜色描画;今多指说话、作文时将某些事情轻轻带过。〖正例〗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5、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曼”不作“慢”,不是“缓慢”的意思。
    6、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错例〗根据预测,这一带最近可能发生地震,他害怕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简直是杞人忧天。
    7、期期艾艾——汉代周昌口吃,讲起话来常重复说“期期”;三国魏的邓艾也口吃,在说到自己时连称“艾艾”,后人引申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人口吃。
    8、旗开得胜——指军队的战旗刚一展开就取得胜利,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错例〗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拚搏,我军终于旗开得胜。(与“三天三夜”矛盾)
    9、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在这里指火星,而不指大火。〖正例〗到了七月流火的季节,天气逐渐地凉快了,人们感到舒服多了。
    10、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错例〗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11、秦晋之好——指两家联姻,并不指两国的关系友好。〖错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重结秦晋之好。
    12、翘足而待——一抬脚的功夫就可等到,形容很快就会实现。
    13、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14、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5、茕茕孑立——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
    三、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
    1、除
    除旧布新: 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 除:清除;除恶:指消除坏人与坏事。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作谓语、宾语、定语。
    2、胜
    引人入胜:胜:圣境,美妙的境界;引:引导。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进入佳境。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作谓语、状语,指事物繁杂叫人受不了。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四、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
    1、河汉、河南、河东、河朔(河内)、河西
    河汉:又称天河,云汉,星汉,即银河。河南:黄河以南地区。河东:黄河以东地区,指今之山西省。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西:即西河,黄河以西的地区。
    2、考课、铨选
    考课:又称为考绩、考功,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优秀称为“最”,较差称为“殿”。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
    五、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
    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晚练
    六、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纳,指财务的支出和收入,今为单位票据和现金收付、保管工作的总称,亦指从事该项工作的人。
    B.觞,古代酒器,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觞”含义相同。
    C.三公,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也称"三司",此处专指享受厚禄的国家最高军政长官。
    D.廪稍,指官府供给的粮食,与《苏武传》中“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廪食”含义相同。
    七、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我国闽南的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有一个盛产紫菜的小岛叫菜屿,距该岛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处奇异的淡水区,叫做“玉带泉”,这一带渔民和来往船只①__________。无独有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区,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中间有一片直径为30米的海域,水却是淡的,这里水的颜色、温度、波浪同周围的海水不同,人们称它为“淡水井”。
    为什么海洋中会出现“淡水井”?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喷出一股强大的淡水流,当喷出的淡水顶开海水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同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②__________?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前有些海底还是一片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 )。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B.虽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C.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D.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原封不动地保存了其中的水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八、热点话题优秀作文欣赏(话题:苦与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苦乐之心,创人生华章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就表明,苦与乐可以相互转变。苦境与乐境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苦中造乐,能善其身;乐中得苦,能修其性。在今天,苦与乐更是我们养性的必要选择,只有真正体会苦与乐,才见内之真心。
    苦中取乐,是内心无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生命中最有意义之乐。在苦境中懂得释放自己,不压抑、畏缩,便能看见前方的道路,未来的方向。一代名家司马迁在狱中受尽磨难,甚至每天都在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他没有放弃信念,终就在苦极中传出流芳千古的《史记》;哲学家爱因斯坦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他们都没有在苦境之中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吃苦也是一种修炼,他们就是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守住了自己的天日,让自己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苦中取乐,是一种心性的坚守,那么乐中得苦,便是人生的修行之基。在安逸的环境中守得住自己的力量,在困境中展现坚毅。相反,若在乐境中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乐境的帆船很快就会被打翻,随之而来的便是急促的海水将人性吞噬,在困境中无法自拔;只在心中的乐境,才在云中见到生机。周幽王在大好之势中选择了安逸,贫图享乐,奢淫放纵,终将被安逸的迷药毒获了自己的内心。反观当今著名院士钟南山,没有在年近退休之时选择放松舒适的生活,而是始终坚守在国家卫生事业第一线上,没有人能在安逸的环境里寻见真理,只有持之以恒,不故步自封,才得以体会到乐境中那逆行的苦,才得以长久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无论环境多么放松,也不能竭泽而渔,不思进取,而应在顺境中造逆行之舟,冲阵其上,达人生华章之岸。
    苦境自有苦事,但苦事从来没有永久地在苦境之中,没有苦境,仿佛没了动力,没有深思;乐境之中从来也没有永尽之乐,善待乐境,得其日月之精华,就能以最大的心志力,在苦境中守得云中见日月。
    苦境甘来,微芒已出;苦境良知,身体力行。乐境之松,坚韧进取;乐境之苦,自在心中。让我们以最忠实的信念民,守乐境之苦,创苦境之乐,以苦乐的品性,创人生之华章。
    点评
    答案解析
    情境默写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五、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
    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六、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
    C【解析】此处泛指居高位的官吏。
    七、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
    1、C
    【解析】从语感表达上来说,“尽管”的转折让步意味要比“虽然”强烈,排除AB;“其中的水分”照应了前文“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排除D。
    2、①在此补充淡水;②海底为什么会有淡水呢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文“距该岛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处奇异的淡水区……这一带渔民和来往船只”,推断①处是说“渔民和来往船只”可以在这里补充淡水,可以填入“在此补充淡水”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形成了一个同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前有些海底还是一片陆地……”和②处的标点“?”,推断②处应该是提出问题——海底会出现淡水的原因,可以填入“海底为什么会有淡水呢”之类的内容。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46天(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46天(原卷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识记常见的成语,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热点话题优秀作文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45天(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45天(原卷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识记常见的成语,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热点话题优秀作文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44天(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60天-晨读晚练手册第44天(原卷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识记常见的成语,识记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识记易混淆的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短篇断句翻译,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练习,热点话题优秀作文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